鱼雷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廉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鯆鱼鱼雷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英国“鯆鱼”鱼雷是冷战时期为对付苏联安静型潜艇而研制的,是英国唯一一款324毫米轻型鱼雷。
该鱼雷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服役,共生产了2500枚,装备英国皇家海军,空军并出口到埃及、挪威、罗马尼亚和泰国。从90年代中期至今,“鯆鱼”一直在进行从基本型到1型的技术改进与升级,以增加武器在浅水环境中对抗安静型潜艇威胁的效能,计划将服役年限延长到2025年以后。
2004年,“鯆鱼1”鱼雷开始预生产,并进入一系列试验。2007年4季度进行的水中测试是“鯆鱼1”批产验收的关键试验,以保证该鱼雷的性能及可靠性。

鱼一型鱼雷是中国海军第一种自制大型反潜鱼雷,代号YU-1。该型鱼雷虽技术颇为陈旧,但目前仍是潜艇和鱼雷快艇的主要反舰装备之一。
50年代后期,中国决定仿制苏制氧气热动力鱼雷,为此引进了蓝图和样品鱼雷。该型鱼雷欲用高压氧气,动力大,航程远,但安全性较差,易发生爆炸和沉雷事故,而且生产,使用维修也很复杂。经过分析研究,又决定改为仿制苏制53型瓦斯热动力鱼雷。这种鱼雷虽然航程较短,但航速与氧气鱼雷相同,且使用简便,安全。
当时,中国只有样品鱼雷而无蓝图,而且与苏联关系已经紧张,再引进蓝图已无可能,只好通过拆解手头鱼雷样品,进行逆向设计仿制。研制任务由舰船研究院705所负责,1971年定型。
鱼一型直径533毫米,长7。8米,战斗部400千克,采用瓦斯热动力推进系统,最高航速50节,最大航程10千米,潜艇和水面舰艇均可配备。
鱼一型鱼雷为一种自控直航鱼雷,虽然航速较高威力较大,但导引方式比较落后,因而不符合现代海战需要。8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改良研制出声导系统,使其作战能力大幅提高,为鱼一型改良型。
鱼一型

鱼雷的前身是一种诞生于19世纪初的“撑杆雷”,撑杆雷用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战时小艇冲向敌舰,用撑杆雷撞击爆炸敌舰。

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卢庇乌斯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工作,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艇行攻击敌舰。但由于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灵,卢庇乌斯的发明未策投入使用。

曾参与上述研制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

该鱼雷借鉴了卢庇乌斯的发明,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单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鱼雷的艇行深度。当时鱼雷的艇速仅11公里/小时,射程180─640米,尚无控制鱼雷艇向的装置。

因其外形似鱼,而称之为“鱼雷”,并根据怀特黑德的名字而命名为“白头鱼雷”。几乎与卢庇乌斯和怀特黑德同时,俄国发明家亚历山德罗夫斯基也研制出类似的鱼雷装置。

1887年1月13,俄国舰艇向60米外的土耳其2000吨的“因蒂巴赫”号通信船发射鱼雷,将其击沉。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用鱼雷击沉敌舰船。

1899年,奥匈帝国的海军制图员路德格·奥布里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用它来控制鱼雷定向直航,制成世界上第一枚控制向的鱼雷,大大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精度。

1904年,美国人E·W·布里斯发明发热力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第一条热动力鱼雷(亦称蒸汽瓦斯鱼雷),使鱼雷的航速提高至约65公里/小时,航程达2740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鱼雷已被公认为是仅次于火炮的舰艇主要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达1153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89%;舰艇162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4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总吨位达1366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68%;舰艇达369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38.5%。

1938年,德国首先在潜舰上装备了无航迹电动鱼雷,它克服了热力鱼雷在航行中因排出气体形成航迹而易被发现的缺点。

1943年,德国首先研制出单平面被动式声自导鱼雷,它可接收水而舰艇的噪声自动导鱼雷,提高了命中率。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又发明了线导鱼雷,发射舰艇通过与鱼雷尾部连接的导线进行制导,不易被干扰。到了50年代中期,美国制成双平面主动式声自导鱼雷(又称反潜鱼雷),它可在水中三维空间搜索,攻击潜航的潜艇。

1960年,美国又首先研制出“阿斯罗克”火箭助飞鱼雷(又称反潜导弹),它由火箭运载飞行至预定点入水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潜艇。

到了70年代后,鱼雷采用了微型电脑,改进了自导装置的功能,协强了抗干扰和识别目标的能力。雷的航速已提高到90─100公里/小时,航程达4.6万米,尽管由于反舰导弹的出现,使鱼雷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是海军的重要武器。特别是在攻击型潜艇上,鱼雷是最主要的攻击武器。




简述雷云放电过程
图1-2所示为用旋转相机和高压示波器拍摄和记录的负雷云对地放电的典型过程和电流波形。时间 图1-2 雷电放电的发展过程和雷电流的波形 若地面上存在特别高的导电性能良好的接地物体时,也可能首先从该物体顶端出发,发展向上的先导,称上行雷。但上行雷先导到达雷云时,一般不会发生主放电进程,这是因为...

雷是怎样形成的?
雷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云体之间、云地之间正负电荷互相摩擦产生剧烈的放电,产生高温、使大气急剧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巨响,所以产生了雷。当大气层电荷不断地在云层集结。如果电荷量变得足够强大,就会发生闪电。当闪电横穿天空时,能很快使沿途的空气变热。变热了的空气迅速膨胀,并像发生爆炸那样猛烈...

为什么会打雷?雷是怎么形成的?
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一般要具有两个条件,充足的水汽和剧烈的对流运动。冬天,由于空气寒冷干燥,加之太阳辐射较弱,空气中不易形成对流,因而很少有雷电。但有时冬季气温偏高就形成了雷雨云,产生了雷电,并出现雨雪天气。对流特别强盛,还可形成冰雹,这就会产生所谓“冬打雷”的天气现象...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产生雷电的条件是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根据不同的地形及气象条件,雷电一般可分为热雷电、锋雷电(热锋雷电与冷锋雷电)、地形雷电3大类。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雷云形成的内因;雷云的形成也与自然界的地形以及气象条件有关。热雷电是...

雷电的形成?
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由雷云(带电的云层)对地面建筑物及大地的自然放电引起的,它会对建筑物或设备产生严重破坏。因此,对雷电的形成过程及其放电条件应有所了解,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在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汽,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空中与冷空气相遇...

雷电是如何产生的
问题四:雷电是怎么产生的?【雷电是什么】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积雨云缓慢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

为什么打雷会引起森林火灾
这个放电过程以波的形式由下向上(是由下向上)传播至雷云,这就是雷电的主放电阶段,又称回击.回击速度约1/3光速,时间极短,约(50~ lOO)微s.雷云中的剩余电荷在余辉阶段放尽,大约持续0.03 s.1 雷放电发展过程 由于云中可能同时存在若干个电荷中心,所以当第一个电荷中心的上述放电过程完成...

雷电是怎样产生的?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产生雷电的条件是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根据不同的地形及气象条件,雷电一般可分为热雷电、锋雷电(热锋雷电与冷锋雷电)、地形雷电3大类。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雷云形成的内因;雷云的形成也与自然界的地形以及气象条件有关。热雷电是...

雷和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形成过程)?
在云的暖区里也有起电过程发生。 在雷雨云的发展过程中,上述各种机制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分别起作用。但是,最主要的起电机制还是由于水滴冻结造成的。大量观测事实表明,只有当云顶呈现纤维状丝缕结构时,云才发展成雷雨云。飞机观测也发现,雷雨云中存在以冰、雪晶和霰粒为主的大量云粒子,而且大量电荷的累积即雷雨云...

雷电怎样形成?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产生雷电的条件是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根据不同的地形及气象条件,雷电一般可分为热雷电、锋雷电(热锋雷电与冷锋雷电)、地形雷电3大类。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雷云形成的内因;雷云的形成也与自然界的地形以及气象条件有关。热雷电是...

津市市17540873026: 鱼雷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齐叶尼莫: 早期的鱼雷只能定向直航,无制导能力.德国首先研制出第一条电动鱼雷.德国研制成功第一种具有制导能力的自导鱼雷,由头部的噪声自导装置接收目标的噪声信号进行...

津市市17540873026: 鱼雷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齐叶尼莫: 100多年来,鱼雷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直航鱼雷”为第一阶段;战后至70年代末的“制导鱼雷”为第二阶段;80年代出现的“智能鱼雷”为第三阶段.

津市市17540873026: 日本回天鱼雷是怎么发展的? -
齐叶尼莫: 回天鱼雷由特殊潜航艇的乘员黑木博司大尉,仁科关夫中尉于1943年构想,1944年8月正式被采用为兵器.同年9月于山口县大津岛的基地实际开发.由水面舰用的匿迹鱼雷改造.完成的“回天”直径1米,鱼雷内部可装载乘员1名,乘员可由小...

津市市17540873026: 鱼雷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它是采用哪种发动机的?早期鱼雷的航速是多少二
齐叶尼莫: 鱼雷是海战中在水中使用的武器.现在的鱼雷,发射后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舰船,只要一接触就可以爆炸.它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远、隐蔽性好、命中率高...

津市市17540873026: 能否解释下 瓦斯雷 电动力鱼雷 和 热动力鱼雷 ? -
齐叶尼莫: 鱼雷从最早的瓦斯雷发展到现在的电动力和热动力鱼雷,经过了一个发展过程.鱼雷动力装置的性能决定着鱼雷的航速和航程.热动力鱼雷虽然在航速和航程方面都优于电动力鱼雷,但其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长,航行深度受背压影响,噪音大,航迹明显,隐蔽性差.而电动力鱼雷可在大深度航行,功率不受背压影响,噪音小,不排气,无航迹,隐蔽性好,造价也比较低廉,其单雷价格是热动力鱼雷的三分之一.因此各国海军大都同时装备有热动力和电动力鱼雷,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作战能力.

津市市17540873026: 鱼雷是谁发明的 -
齐叶尼莫: 鱼雷的前身是一种诞生于19世纪初的 “撑杆雷”,撑杆雷用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战时小艇冲向敌舰,用撑杆雷撞击爆炸敌舰.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卢庇乌斯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

津市市17540873026: 二战鱼雷什么样 -
齐叶尼莫: 如果跟现在的鱼雷相比,二战时期的鱼雷所存在的弊病和短板当然有很多,比如:射程短、精度低、状态不够稳定、制导方式有限、威力小等等.但如果从鱼雷自诞生,到后来不断发展的历史来看,二战时期的鱼雷却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

津市市17540873026: 鱼雷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齐叶尼莫: 鱼雷'torpedo'是一种具备自我行走能力,在接近水面或者是水面以下航行,用以攻击水面或者是水底目标的一种武器.鱼雷可以由潜艇、军舰、直升机或者是固定翼飞机等载具上面发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以前的鱼雷不具备导引功能....

津市市17540873026: 目前中型鱼雷的装备情况和前途如何?
齐叶尼莫: 鱼雷从问世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之所以长盛不衰,其特点可归纳为快、远、准、狠、隐及深浅水兼用等几点.在未来,鱼雷技术的重点发展将表现在如下5方面...

津市市17540873026: 鱼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齐叶尼莫: 鱼雷原理很简单:用推进器推动弹体在水中前进,击中远处的舰只,推进器分为:压缩气体、热机、固体燃料、电动力等等.早期鱼雷大多用压缩气体来推进.另外有一种暴风雪鱼雷特别有名,利用有名的“超空化”现象,可以使鱼雷在水中达到100m/s.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