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埋曾经在哪个国家变法

作者&投稿:茅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宋初期历史概况~

  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即
  宋太祖。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目的:改革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①解除石守信等禁军主将的兵权,继而又削减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
  强化中央集权
  集中军权
  ②分统禁军,直接对皇帝负责。又设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
  ③立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但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防止武将专权。
  措施
  ④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半数拱卫京师,一半驻守各边。
  集中行政权
  ①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依次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宰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
  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②派文官任知州,并在各州设通判加以监督,直接向皇帝报告。各州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署才有效,使其互相牵制。
  ①地方赋税留小部分地方开支,其余全由各路转运使运送中央。
  ②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审核。
  作用
  积极: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消极
  积贫积弱的祸根
  ①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大。
  ②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财政困难。
  发展科举制
  措施
  严格程序: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最后录取由皇帝直接掌握。
  完善方法: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
  增加名额:太宗在位20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
  作用
  ①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土地兼并
  ②扩大了统治基础,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①原因:“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土地集中。
  社会危机
  ②结果:阶级对立,“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改革背景
  冗官冗兵冗费
  ① “分化事权”为防止文官武将专权,结果形成冗官。
  ②募兵、养兵造成兵员剧增,扩编后的军队素质低下,临阵多败,形成积弱局面。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③冗官、冗兵造成国用大增,辽和西夏又要大量银绢,入不敷出,形成积贫局面。
  农民反抗:仁宗时,农民起义不断,遍及中原。
  外患:辽和西夏威胁。
  改革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摆脱危机,统治集内部一些人提出变法主张。
  开始
  ①1043年,宋仁宗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以改革时弊。
  庆历新政
  ②范仲淹提出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仁宗大部采纳,施行新政。
  内容
  整顿吏治: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恩荫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
  其它:裁并州县,减轻摇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开始:1069年,宋仁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后以20%的利息偿还。
  作用:既可限制高利贷盘剥,又可增加政府收入。
  募役法
  应服役而不愿服的,按贫富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理财
  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地方水利,开垦荒地。
  方田均税法
  重新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税赋,官僚、地主不例外。
  措施
  作用: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也增收。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保甲法 将农户编为保甲,保丁农闲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军事作用:利于控制人民和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减少了军费开支。
  将兵法 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
  措施
  作用:口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教育 改革科举:废明经诸科,进士科考经义、时务策,设明法,考律令、断案。
  王安石变法
  整顿太学
  教科书重编,内容为儒家经典: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授官。
  作用:使学校成为为变法造舆论和育人才的地方。
  一定程度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效果①财政收入大增。②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③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失败关键: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原因 表面: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结果 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做宰相,新法废除。
  评价:变法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重点、难点、考点
  1、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模式。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统一;但其不利在于造成军事战斗力低下,因为文官不懂军事。
  ②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③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2、唐朝与北宋完善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各自特点,分析说明造成各自特点的原因。
  ①措施: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等。
  宋:用和平手段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与枢密使互相牵制,实行更戊法、建禁军;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将地方司法权收归中央。
  ②特点:
  唐: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完善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政局。
  宋:从皇帝直接控制兵权入手,把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但导致积贫积弱。
  ③原因:
  唐: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臣;善于纳谏,重视决策过程的集思广益;也吸取了东晋南朝土族制度腐朽,士族与庶族对立矛盾导致统治力量削弱的教训,采取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缓和地主阶级上层与中下层的矛盾。
  宋:赵匡风接受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同时他自己也正是通过兵变夺取皇位的,因此特别
  注意把兵权控制在自己手里,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

  3、对王安石变法影响的认识:
  (1)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时期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改良。
  (2)变法的内容,主要是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它虽然使封建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军队战斗力有所增强,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但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以根本解决,因而无法真正缓和严重的政治危机。
  (3) 王安石是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4)王安石变法不能真正缓和北宋封建统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变法对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没有进行任何调整,反而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而北宋封建统治的危机是由地主兼并土地和阶级矛盾的尖锐造成的。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
  4、关于中国古代的变法或改革
  (1)我国古代的变法或改革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改革或变法,是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政治力量对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进行全部或部分(某些环节)的变革与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统治的需要。历史是在不断变革中(或“损益”旧的章法中)向前发展的,我国古代先后出现过许多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著名改革与变法。
  (2)教材介绍的重要改革与变法先后有哪些?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封建社会先后有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西汉末期的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北宋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明朝张居正改革等。
  (3)我国古代改革或变法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①按性质划分主要有: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等;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一李埋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等;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张居正改革等;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②按目的划分主要有:富国强兵、争当霸主--管仲改革;克服统治危机--王莽改制、“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克服时代弊政、顺应统一趋势--后周世宗改革;顺应时代潮流,维护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金世宗改革等。
  ③按结果分主要有成功或失败两大类型。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金世宗改革等效果显著;王莽改制、“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虽成效不一。但最终都没有逃脱失败的结局。
  (4)我国古代改革的本质与规律有哪些?
  任何变革,从本质上看,都是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以适应生产力与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根本不适应,这就必须对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根本的改革,具有革命性。改革的成功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等。而这类改革引发的斗争往往是新旧阶级间的斗争,异常残酷,常常伴随着流血冲突。
  另一种是整体适应、局部不适应,需要在维护根本制度的前提条件下,对统治政策进行局部的调整,具有改良性质。这种改革往往涉及到对封建国家、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利益进行再分配,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既得利益者--大官僚、大地主等保守派的反对,容易失败。改革引发的斗争属于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阶层的权益争斗,如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等。
  (5)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如王莽力图改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遭到失败。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时代潮流,大获成功。
  ②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等。
  ③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④改革的策略方针、措施与用人是否得当等。
  ⑤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增加人民的负担与困苦。

李悝(音:kui)

在魏国
他是战国时代,已知的变法家中最早变法的
他之后是吴起在魏国的变法
是魏国一下子成为中原第一强国

李俚变法不仅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而且在魏国首先确立

东方六国亦以魏国李俚变法为始,富国强兵


我曾经以为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我的国家,改变我的家庭
是的,想改变整个世界,改变我的国家,改变我的家庭,这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想法,但是有没有人能够做到,有想法是好的,能够坚持下去才是最好的,这个世界是公平的,绝不会因为地位、身份、国度和种族的不同而厚此薄彼。其实,不公平、不平衡的只是我们的心。放眼芸芸众生,谁不曾经历悲欢离合...

袁世凯死了以后埋在哪里的?
袁世凯死了以后埋在安阳袁林,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袁林建于1916年6月,1918年6月建成,占地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

在修路的时候被美国工人发现的一座墓穴,里面埋的什么?
从他国家最强盛的时期到最衰败的时期期间,不过40年而已。无独有偶,在欧洲也有一个这样的国家,曾经在欧洲的全民经济总值当中,他排名最高,但不过20年的时间,他成为了欧洲地区全民经济总值垫底的国家,他就是塞尔维亚共和国,为何他快速崛起又快速消亡,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强大的前身:南斯拉夫 一战...

《请把我埋得浅一些》这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两个国家?
德国纳粹埋法国犹太小女孩

国外电影《活埋》结局,最后的最后棺材上刻的名字意味什么?
不同的是美国人2010年的这一版本,更具有讽刺意味,各种赤裸裸的现实和人性以及最后的结局。似乎除了《活埋》,所有的其他类似电影,最终都是解救成功。而《活埋》中男主角保罗以为希望降临的那一刻,一句:“对不起”,让保罗直坠地狱,生埋地下!电影豆瓣评分7.8分,似乎不怎么高,但是仔细翻看评价和星...

中国哪个皇帝把坟墓埋在长白山?
2010年曾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和国际A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及其天池、瀑布、雪雕、林海等等,曾经入选“吉尼斯”世界之最记录 [2] ,其中更有中华十大名山 [3] 、中国的五大湖泊、中国的十大森林等 [4] 。长白山在生态、生物、...

末代皇帝溥仪死后埋在哪
末代皇帝溥仪死后先埋在了八宝山,后来迁到了清西陵崇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1967年10月17日,当了八年的新中国公民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根据相关法规,他的遗体被火化,而且不管埋在清东陵还是清西陵都是不具备现实意义条件的,最后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1995年,局势已经有了很大转变,...

世界上第一个秦始皇兵马俑在哪个国家发现的。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

沉埋最长的海底隧道是哪个国家的?
美国旧金山湾的海底隧道

中国历史上,大多国家亡于外患,但是哪个国家却相反?
唐代宗瓜分河北地区,并且,付授叛将,也正是因为如此,之前安史之乱的降将,竟然,变成了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节度使,这也为后期的叛乱埋下了伏笔。 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为内地掌权的刺史增加了“节度使”的称号,使得各藩镇的格局现象更加严重了。当时的唐朝,有超过42个藩镇,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成德、魏博卢龙...

宣恩县15168332620: 李埋曾经在哪个国家变法 -
武轰卡林: 李俚变法不仅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而且在魏国首先确立东方六国亦以魏国李俚变法为始,富国强兵

宣恩县15168332620: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有哪些变法? -
武轰卡林: 春秋有齐国 齐桓公时期 管仲改革 平伞法. 战国有魏国 魏文侯时期 李埋编发 .楚国 楚悼王时期 吴起变法. 秦国 秦孝公时期 商鞅变法 实行军功制.

宣恩县15168332620: 李俚曾在哪个国家变法 -
武轰卡林: 魏国.~ 战国时期改革第一人 战国时期 法学家 李俚在纪元前五世纪末叶,担任晋国高级官员.晋国分裂后,继续担任魏国高级官员.他指出米价太贵对消费者有害,米价太贱则对农人有害,他创办“平籴法”,即控制米价在一个水平程度,使...

宣恩县15168332620: 李曾在哪个国家变法 -
武轰卡林: 是李悝吧 在魏国变法李悝,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生,周安王七年(前395年)卒,战国时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濮阳人.曾任魏文侯相,...

宣恩县15168332620: 李悝变法的内容,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哪个更早
武轰卡林: 李悝变法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并且是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和法学家.魏国与其它诸侯国相比,国土面积都很微小.当时,各个诸侯国都在为扩充自己的国土面积而做...

宣恩县15168332620: 1. 李悝曾在哪个国家变法?
武轰卡林: 魏国.李悝,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生,周安王七年(前395年)卒,战国时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魏国丞相.

宣恩县15168332620: 李悝曾在哪个国家变法? -
武轰卡林: 去搞一个答题器就可以了. A魏国. 李悝,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生,周安王七年(前395年)卒,战国时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魏国丞相.

宣恩县15168332620: 李俚曾在哪个国家变法
武轰卡林: 魏国

宣恩县15168332620: 李理曾在哪个国家变法 -
武轰卡林:[答案] 是李悝吧 在魏国变法 李悝,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生,周安王七年(前395年)卒,战国时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濮阳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宣恩县15168332620: 战国时期李悝变法见于何书记载?
武轰卡林: 史记和战国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