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人们为什么称蜀汉为正统?

作者&投稿:明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提起三国,我们自然会想起刘关张三结义、五虎上将、诸葛孔明、曹操孙权、赤壁之战等关键词,孔明成为智的化身,关羽成为义的化身,曹操雄才大略,但却被很多人称为“奸雄”;为了包装诸葛亮的智慧,连周瑜的功劳都被抢了去。这都是为什么呢?


封建社会的普通老百姓是很难看到正统历史的,更多是听戏、听说书,最多看看小说等文学作品,导致曹操的舞台形象和民间形象变得越来越差。那为什么蜀汉正统的影响如此之深呢?这都是受《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续后汉书》等文学作品,以及由他们改变的戏剧的广泛影响,那时候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低,你给他一本《三国志》,他也不一定看得懂,更何况大多数时候看不到。




而《三国演习》并非受《三国志》影响最深,恰恰是蜀汉正统主张者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直接影响了这些作品,《三国演义》写得又是那么精彩纷呈,成为四大名著之一。而陈寿的《三国志》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事实上都是主张曹魏正统论的。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看看陈寿、司马光和朱熹的观点。

一、陈寿《三国志》倾向于曹魏正统


曹魏皇帝作“纪”,吴蜀皇帝作“传”。陈寿编撰的《三国志》凡65卷,不算裴松之注的话,30几万字。书中,曹魏的皇帝都是按照帝王的体例写成了“纪”,曹操活的时候虽然没有称帝,还是给写了《武帝纪》,曹丕和曹叡分别还有《文帝纪》和《明帝纪》;而吴蜀两国的皇帝级别就降了,刘备和孙权在世时都已经分别称帝,但是《三国志》却只做了《先主传》 《吴主传》 。

《史通》说:盖纪之为体,犹《春秋》之经。系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


这说的已经够明白了。


记事用曹魏君主的年号。用谁的年号来作为主轴记事,本来就是古人判断孰为正统的重要依据。《三国志·魏书》里面对吴蜀君主即位等事一概不提,而在《蜀书》和《吴书》中,记述这些大事的时候,也都用的是魏国君主的年号。比如,蜀后主刘禅继位时记载:“是岁魏黄初四年也”;吴主孙休继位时记载:“是岁,于魏甘露三年也”。


记述魏蜀吴帝王死亡的用词不同。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时候,记录帝王、王侯将相的死亡,用词都是有规定的。帝王死了一般叫“崩”,诸侯死了一般叫“薨”,其他人死了一般叫“殂”。陈寿在《三国志》中,把曹魏君主的死称为“崩”,蜀汉君主的死称为“殂”,孙吴君主的死称为“薨”,看来在他眼里,蜀国和吴国也是有区别的。


对战争性质的定位不同。《三国志》中,但凡是魏国发起的战争,一律称之为“征”,而蜀国、吴国发起的战争都叫“寇”,如果哪个国家跟魏国断交了,则被贬称为“叛”,就像《汉书》《后汉书》记录匈奴一样。诸葛亮出祁山伐魏,就被成为“寇边”,这大大出乎所料了吧。

二、后人对陈寿曹魏正统论的反对声此起彼伏


陈寿写完《三国志》终于大松一口气,但是几十年后,东晋的史学家习凿齿第一个站出来尊蜀反魏,反对他的曹魏正统论。习凿齿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曾专程去隆中参观孔明故居,写下了《诸葛武侯宅铭》,称赞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至今,在成都武侯祠殿上,还挂着“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的对联。他还劝说他的主公桓温要像刘备复兴汉室一样,尊司马氏为正统,而不要学曹魏去篡汉。


自习凿齿之后,还有许多尊蜀反魏的人。萧常在《续后汉书》中主张“以昭烈帝为正统”“以吴、魏为载记”;元代的郝经在另一本《续后汉书》中,也主张“升昭烈为本纪,黜吴、魏为列传”以“正陈寿帝魏之谬”,他在成书时并没有见过萧常的那本书,要不然起码换个名字吗;黄震在《古今纪要》中说得更加猛烈直接:“陈寿何人,敢谓贼为帝,而谓汉为贼。且忍于一旦,灭汉之号,而私以蜀为称。”这些观点虽然比较极端,也都各自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态度,其中也不乏影响到民间的作品。

三、司马光《资治通鉴》明确表达了曹魏正统的观点


我们先来看司马光的原文:

臣愚诚不足以识前代之正闰,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正闰之际,非所敢知,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晋传于宋以至于陈而隋取之,唐传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昭烈之于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


从原文中可以看出,司马光认为,正统应该是真正统一天下的国家,要按照他们的实际功业作为评判标准,东汉最终传位于曹魏,曹魏又传位于西晋,所以要以曹魏为正统。蜀汉昭烈皇帝刘备,虽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的后代,但是属于远的不能再远的旁系族枝,不能说他继承了汉朝的大统。


司马光还是比较谦虚的,《资治通鉴》能与《史记》并称为“史家之双绝”,足能看出其在史学界的泰山北斗地位。我最近也在看《资治通鉴》,虽然受于封建社会的限制,满篇忠君那一套,但是总体上论证严谨、记述客观。司马光肯定曹魏正统论,与陈寿和后来反对陈寿的人,又是截然不同。那两拨人态度都过于极端,恨不得把哪一方一棒子打死。司马光试图从历史学家的角度,去阐述他的正统论,这让人相对更容易接受一点。但是另外一位大师不干了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蜀汉正统论,并且影响了几百年。他就是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

四、朱熹作《资治通鉴纲目》,为蜀汉正名


朱熹的大名如雷贯耳,更关键地是他是距离我们更近的大师啊,他生于公元1130年,彼时司马光已经去世44年了,朱熹的理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甚至成为官方哲学,这恐怕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第二人。朱熹的著述颇丰,《四书章句集注》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教材和评价标准,而《资治通鉴纲目》并不是他最有名的著作,据说他是为了驳斥司马光曹魏正统论的观点才专门编撰此书,来系统阐述自己的蜀汉正统观。

朱熹旗帜鲜明地说:

温公通鉴以魏为主,故书“蜀丞相亮寇”何地,从魏志也,其理都错。某所作纲目以蜀为主。

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只得从之。


朱熹反对司马光重实轻名的观点,认为蜀汉是名正言顺。他认为,要做到名正言顺,首先要做到忠孝,要恪守君臣之义,诸葛亮选择辅佐刘备,正是看中了他皇室后裔的名分和匡扶汉室的志向。朱熹批判曹操把兖州作为根据地,挟天子以令诸侯,真正的意图就是企图谋篡大汉天下。司马光认为,曹操是从盗贼的手中取得的天下而并非篡汉,朱熹对司马光这一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司马光如果因此为曹操“翻案”,将会大大鼓励天下奸雄起来造反。


朱熹主张蜀汉正统论的另一个依据是,曹魏并没有像司马光所说的那样真正统一天下,而只是统一了北方,蜀汉虽然也没有实现天下一统,但他是汉朝的余绪,属于正统之余,相比于曹魏来说,矮子里面拔将军,也应该是蜀汉为正统。

综上所述,距离我们更近的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为代表的蜀汉正统论,深远地影响了《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紧接着拓展到民间的舞台戏曲和通俗故事中,口耳相传,蜀汉人物的形象被神化得更多,而曹操等曹魏人物的民间形象和舞台形象则多被丑化,蜀汉正统论随之被很多人接受。但是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正史,这种讨论才越来越热烈,曹操的雄才大略也越来越多被展示。




“中国”的别称有哪些?例如“神州”
“中国”的别称有:天朝、华夏、瓷器之国、丝绸之国、茶叶之国、神州、九州等。

我们国家为什么叫中国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一般的解释是,古代中国人认为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央,因此叫“中国”。这中央的核心部分就是中原地区。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在发展的早期也认为自己民族所处的位置是在于世界的中央,但是观念并不如中国古人强烈。中国古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中央之国的思想观念?这中间有没有玄机呢?在中国...

韩国为什么叫棒子国(为什么韩国人叫棒子国)
2.在古代,朝鲜每年都要向中国朝廷进贡人参,而人参在我国东北也叫“棒槌”,所以逐渐称朝鲜为“棒槌”,直至演变为“棒子”。3.还有一种说法也称“棒子”是“棒槌”的演变,东北人称头脑简单,不明事理的人为“棒槌”。国人认为朝鲜人就符合这种特征,所以就蔑称为“棒槌”,久而久之逐渐演变为“棒子”。韩国简介:...

老是中国的尊称,鼠为啥能称老?
老鼠可以说是并不受人待见的一种生物,有个俗语就叫:“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见人们对老鼠的憎恶之心。而“老”在中国一般都是尊称,像:老子、老师、老板,上了年纪的人称为“老人”,在姓氏面前加上“老”字也很普遍:老王、老张等等。那为什么不...

人们为什么称中国的陶瓷称为China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

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
说法出自《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现在不少版本的语文书已将此篇课文删除),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中国”二字从何而来,我们为何叫做中国人,又有何意义呢?
中国,什么是中国呢?中国代表着中国这一片国土同样也是中国的千千万万的人民,那么为什么要叫做中国这两个字呢?其实在中国古代,过去因为有很多的历史朝代,每个朝代对自己的说法都不一样,但是中国一般都是一种只带整个中原大地的说法,因为在事情中就已经有这样的描述了。直到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才明确的...

“中国”这个称呼的由来?
可见的到了清朝末年,中国人并没有把“中国”这个词当作国家称呼。 再说一个历史里的事:藏文《于田国授记》记载,一位叫尉迟胜的于田国王娶了一个中国公主普尼亚斯瓦罗,这位中国公主把蚕种带到了于田。这位“中国”公主是楼兰人,欧罗巴人种。因楼兰臣服于汉,藏文史书把楼兰称为中国。西域并非中原,在藏族眼中,西域...

人们为什么习惯把中国传统绘画称为丹青?
以现在的含义来看,“丹青”专指绘画,经常出现在书面语言中,人们形容擅长国画的人时,会说“工于丹青”,把国画造诣高的画家,如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级国画家,常说成是丹青妙手,并且是一个尊称,含有敬仰之意。“丹青”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秋官·职金》里: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本...

明明是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可为什么华夏民族称汉族,而不是秦族?_百度知 ...
既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是大一统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其创建的不少制度被后世王朝所继承,我们为什么不称为“秦族”,而是“汉族”呢?主要就是秦朝的统治时间太短。因为秦朝二世而亡,仅仅维持了十余年的统治,时间太短,后世王朝的百姓、史学家等对秦的感知太少,秦的统一...

洪泽县18261445363: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蜀汉是正统 -
郁裘桂克: 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以魏为正统,这种观点为大部分史家所接受.习凿齿作《汉晋春秋》,该史书未列入二十四史,影响力也较小,他们认为蜀汉是正统.至于三国演义之类的小说,那算了吧,不能作为史学研究的依据

洪泽县18261445363: 为什么人们都认为三国中蜀国才是正统?而不是曹操或孙权? -
郁裘桂克: 因为刘备有皇室血液,而别人因此称他为皇叔.曹操却挟天子以令诸侯,引来天下人的怨恨来夺权.因此人们都认为三国中蜀国才是正统而不是曹操或孙权

洪泽县18261445363: 59,罗贯中为什么以蜀汉为正统 -
郁裘桂克: 很简单,百姓需要,曹魏不得人心是因为他货真价实不得人心,大部分人只要不是受虐狂,越了解曹魏,越会不喜欢他,我不是说演义,而是历史里的,所以越靠近三国时代,越不喜欢曹操,喜欢曹魏的都是 距离产生美,如果好好看三国志,后汉书,能发出内心喜欢他的人应该只有豪族,士族了吧#(吐舌) 是自古以来老百姓们都比较偏于汉室一方象征着正义而与汉室作对的无论作风好坏皆为反贼玄德乃汉室宗亲在身份上便占有很大的优势而其做法又偏为民所向当时乃后汉时期而蜀汉中带着一个汉字想必不用余多说了

洪泽县18261445363: 历史上认为曹魏是正统 还是蜀汉是正统 -
郁裘桂克: 这你得看是哪里的人,曹魏的人自然认为自己是正统,因为那里是中原地区,曹丕的帝位又是汉献帝禅让的.蜀汉的人则认为自己是正统,因为开国君主是汉朝皇室后裔,自己的国号也是“汉”.孙吴的人就不好说了,我想他们对“正统”不抱什么兴趣,孙权的吴王还是接受曹魏册封的,可是大部分时候都是与曹魏为敌,和蜀汉为盟.观看一百多年后西晋灭亡,东晋王室司马睿到了南京都没人搭理他就明白了.反正当时是名门望族的天下,谁有利跟着谁.

洪泽县18261445363: 蜀汉和曹魏谁是正统??凭啥汉是正统 -
郁裘桂克: 按照原则来说,魏国是正统,在当时,谁占领了两都,谁能控制住长江以北的高生产力地区谁就是正统. 这个说法一直维持了好几百年,直到南宋时期,由于当时的宋朝国都设在临安,全国上下偏安一隅,北方地区一直没有拿回来,为了显示自己是正统,所以南宋朝廷便强调前朝很多偏安的例子,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刘备的蜀汉政权,这个思想也在民间不断发展,成为了后来《三国演义》的创作主线. 正统不正统,和个人身份从来是没有关系的.

洪泽县18261445363: 三国之后尊蜀汉为正统是什么时候开始三国最后得到 -
郁裘桂克: 蜀汉本身就不是正统更不会被人承认的是正统的好么....蜀汉时因为曹丕取代了汉朝刘备为了对抗曹魏但是又不能直接叫汉所以叫蜀汉,不过历史上刘备也是枭雄不过还不如曹操,曹操做了敢承认,刘备既要做又不想承认真信渣渣三国演义时褒刘贬曹所以看得人会主观上认为刘备时正义的一方

洪泽县18261445363: 三国之后尊蜀汉为正统是什么时候开始 -
郁裘桂克: 匈奴人刘渊为了政治需要,自称是以娘舅身份恢复大汉.刘渊追认刘邦为高祖,另外还鼓吹刘备的蜀汉政权为正统,并认刘禅为近祖.但是这个匈奴政权没有维持多久就灭亡了.

洪泽县18261445363: 为什么《三国演义》要特别美化蜀国? -
郁裘桂克: 刘备是汉室子孙 打的是匡负汉室的旗号 在古人眼中此为正义 而孙权和曹操孙权 一为外室一为奸雄 均不足道诸葛亮虽然不象三国演义里说的那么神 但是也是个NB人物啊 可以去看看<> 写的比较客观

洪泽县18261445363: 请问三国时期占据正统地位是曹魏还是蜀汉? -
郁裘桂克: 曹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身为丞相,魏王,赐九锡,子曹丕受汉献帝禅位而开曹魏.蜀汉的合法性来源于先主刘备的血统,相当的牵强了.

洪泽县18261445363: 到底曹魏和蜀汉谁才是正统 -
郁裘桂克: 魏国(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