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倘若真心辅助曹操,结局又会是如何?

作者&投稿:军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曹操为什么不杀他~

第一种可能,徐庶进曹营是赤壁之战前的事情,那时曹操还不是奸雄,他还不那么心狠手辣,等曹操到了晚年变成地地道道的奸雄的时候他杀起人来真是不眨眼睛,包括杀掉了人品一流的崔琰和智慧一流的荀彧。

第二种可能,是曹操这个时候还要做容人状,当时程昱他们建议曹操杀掉刘备的时候,曹操的回答是这样的,说:“方今收天下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现在正是收买人心的时候,刘备他又孙子装得很好是吧,你找不到他什么过错,大家又认为他是个英雄,你把他杀了,你失天下人之心,这个不行。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已经知道刘备是对自己有威胁的,但还是没有杀他。为什么?收买人心。人心散了,队伍怎么带啊?

徐庶也是名士啊,是想杀就杀的吗?如果想杀就杀,那与董卓、李傕、郭汜之流有什么分别?再说,连董卓那样肆无忌惮的暴君都知道要笼络人心,拉拢蔡邕等名士,曹操这样的大政治家怎么会不懂?
祢衡“击鼓骂曹”,曹操都没有杀人,只是把他送到刘表处“以观后效”;孔融后来如果不是在政治路线上反对曹操,提出“千里之内不封侯”,要把曹操赶到千里之外,估计曹操也不至于大开杀戒。

东汉末年,有不少能臣武将都争相要在这乱世中留下自己的姓名,他们之中有的勇猛异常,万夫莫当;有的智谋过人,运筹帷幄。但是许多人却因为出身无法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因此得遇明主便成了他们此生最大的夙愿。像三国中最为出名的谋士——诸葛亮,不也正是在得到了刘备的赏识下才成为了一代名相的吗?


喜欢三国历史的各位肯定听过这么一句话“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其实早在诸葛亮之前,徐庶才是刘备最为倚仗的谋士,而且之后诸葛亮的到来,也是多亏了徐庶的引荐。在刘备看来,他的智谋可并不比诸葛亮差多少。但就是这么一位贤才,却被曹操用卑劣的手段骗到了自己麾下,可是即便如此,徐庶终其一生也没有在曹操手下献过一计,那为何曹操仍然将其奉为座上宾呢?其实我们看看他的结局就知道了。


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人。其实徐庶本名徐福,幼年爱击剑,行侠仗义,常以仁侠自居,有一次他听闻有家人被恶霸所害,家破人亡,便挺身而出,将恶霸一剑封喉,但他自己却因此获罪下狱,后来幸好得人相救,便就此改名为徐庶。


当初刘备屯驻新野,徐庶闻讯前来投奔,并受到了刘备的热情欢迎,此后徐庶便帮助刘备攻城略地,展现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华。但是素来爱才的曹操怎么会放过这么一位能臣呢?就算不能为自己所用,也不能让其在竞争对手手下工作!


因此,曹操派人调查了徐庶的生平,发现他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便派人掳走了他的母亲,并伪造了徐母的书信,让徐庶前往许昌。而徐庶见信后,明知是曹操的计谋,但迫于无奈,只得辞别刘备,来到了曹营。但是直到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出兵北伐时,徐庶仍然只是一个小官,这也令诸葛亮不禁感叹:“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来为自己的好友抱不平。


众所周知,曹操爱才并不只是说说而已,曾经写檄文骂自己的陈琳、从袁绍处投奔而来的许攸等人,他都是照单全收。因此,面对自己费尽心思挖过来的徐庶,曹操自然不会亏待他,但是此时的徐庶却铁了心不为曹操效力,换了一般人,估计早就被问斩了,但是徐庶却不同,他在曹营可谓是曹操“行走的广告”。你看,连一言不发的人我都礼遇有加,大家还不赶紧来投奔我曹孟德?


更何况曹操为了骗徐庶过来,起初只是把他的母亲接到了曹营,以此来逼迫他离开刘备,但没成想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徐母的性格居然无比刚烈,看见自己的儿子为了自己离开了刘皇叔,转投了汉贼手下,竟当着自己儿子的面自杀了!


因此,曹操便间接成了徐庶的杀母仇人,这也难怪徐庶之后对曹操从来都是冷眼相向,而自知有愧的曹操自然也没办法要求徐庶更多,只是这样一直好心对待着徐庶,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的真心感化他。


而我们再看看徐庶,母亲自杀,自己又身陷曹营,没办法回到刘备身边,不仅如此,自己还要每天面对着自己的杀母仇人,这种日子恐怕是任何人都难以忍受的。但是他势单力薄,自知没办法跟曹操抗衡,于是只能用这种一言不发的行为默默对抗着他,等待有朝一日能够为母亲报仇。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搞的一个噱头,目的当然是展现刘皇叔的仁义,显示其深得人心的“正统”地位,顺便贬低一下曹老板的奸雄形象……

实际上,正史的徐庶,与“演义”的徐庶,完全是两种不同概念。

徐庶投曹营,并非受曹老板招揽,而是主动投降曹魏,因为在刘备兵败长板战役中,徐庶的老母亲被曹军俘虏了。所以!徐庶主动辞别了刘备,投降曹魏尽孝道救母亲去了。

——原文: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

徐庶投曹的目的,跟演义差不多,是为了尽孝道救母。

但是过程稍有不同,演义说的是曹操爱慕徐庶的才能,所以抓了他的母亲,逼迫他投靠曹魏。徐庶走的时候,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并且发誓,终身不为曹操进献一计一谋。而徐庶到曹魏之后,徐母因他“弃明投暗”而感到羞耻,故而自杀身亡。

正史就没这么多故事情节了,徐母是在跟随徐庶等人撤离的时候,被曹操大军击败所俘虏了。曹操也没有给徐庶写信,而是徐庶自己出于孝道,决定投曹救母。之后也没有“走荐诸葛亮”,诸葛亮投刘,大概比徐庶还早。临别誓言,以及徐母自缢,也都不存在。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刘备的正统身份,罗贯中杜撰出来的小故事。

下一个问题!徐庶入曹营,真的是一言不发吗?

非也……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在赤壁之战,有过一次露脸。这边写的是,徐庶看破了庞统的计谋,但是没有进献给曹操,同时他还向庞统请教了隐退之法。

按照“演义”的说法,徐庶有机会献计曹操,但是他选择了“一言不发”。

正史中,徐庶加入曹营之后,并没有得到重用,到诸葛亮北伐之际,徐庶才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对此!诸葛亮常为其感到愤愤不平。

原文——

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参考,《魏略》

元直指的是徐庶,而广元,则指与徐庶同时投靠曹魏的石韬,他与徐庶一样,都是颍川名士。诸葛亮、庞统早年游学的时候,常与徐庶、石韬相交甚厚。

诸葛亮深知二人之才,见其不得曹魏重用,故而发此感叹。一则,为至交老友感到愤愤不平;二则,感叹曹魏人才济济。

所以!并非徐庶“一言不发”,而是不得其时,没有一展宏图的机会。徐庶虽有纬地经天之才,却没有伯乐去欣赏他的才能。



徐庶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已经看出对方的计策,如果他真心辅佐曹操的话,肯定会告诉曹操,结果肯定是不一样,曹操很有可能加快统一的步伐。

要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心狠手辣,若徐庶真心帮他,曹操在某些事上也不一定听,当时的局面不是一人一事就能改变的。

徐庶自从赤壁之战前夕投归曹操以后,就成了曹操的一名谋士。后来又担任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等职。而徐庶的最后一次露面,也是在赤壁之战。此时曹操因采取了庞统的铁索连环计,徐庶感觉此战中有危险,就向曹操请辞,到西凉一带去防御西凉军了。而徐庶作为诸葛亮经常提到的人才,在北伐曹魏之际,听说徐庶在曹魏的仕途不顺,也十分的为其感到惋惜。而徐庶的最终结局,大约是在公元235年因病而亡,葬于彭城。

赤壁可能不会输,徐庶在曹营中已经看出周瑜的连环计,还推波助澜,导致赤壁大败。


填人名,补足歇后语。()()进曹营_一言不发。()()上梁山_官逼民反...
您好!应该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在新野时,徐庶化名单福,投效与刘备,被拜为军师。<三国志>所写,他在没去曹营的时候已经让刘备去请诸葛亮,而且已经请到.曹操南下攻刘备的时候,刘备弃新野,奔樊城,走当阳,收夏口的时候,庶于其母走散,其母为操所获,逼庶投操,庶无奈,为其母,奔了曹操,当阳长...

徐庶进曹营 打一成语
徐庶进曹营╱打一成语 谜底:一言不发 谜语解析:徐庶进曹营这其实是一句歇后语,根据典故而来,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

徐庶进曹营 歇后语是什么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救赵云和阿斗冲出长坂坡,这是他给曹操出的第一策。 赤壁鏊兵,庞统献连环计,主动请命去散关防守马腾、韩遂,逃过赤壁大火。徐庶好像终生就给曹操出这两个计策。

歇后语,徐庶进曹营_
一、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二、典故:徐庶本为刘备身边的一位大将,为刘备效力,后来却投奔了曹操。他投奔曹操是不得已而为之,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

歇后语:“徐遮进曹营”是什么意思?
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意思: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是:一言不发。“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

徐肃进曹营歇后语
歇后语:徐肃进曹营——一言不发。一言不发 【拼音】: yī yán bù fā 【解释】: 一 句 话 也 不 说。【出处】: 明 · 冯 梦 龙《喻 世 明 言》卷 一:“三 巧 儿 听 说 丈 夫 把 她 休 了,一 言 不 发,啼 哭 起 来。”【举例造句】: 只 见 她 一 言 不 发,...

...借荆州。有借无还。()进曹营。一言不发。()上梁山。官逼民反...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徐庶进曹营一一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是东汉末年刘备帐...

正蓝旗18425922619: 什么进曹营一言不发 -
靳的一泰: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 从三国演义来看,徐庶是因为他母亲被曹操扣押,所以才脱离刘备,进了曹营,但却不是真心归顺曹操,所以说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 2. 刘备在请出孔明前先遇到一位叫“徐庶(字元直,为人非常孝顺)”的谋士,并在出山后即帮助刘备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击退来犯曹军.事后曹操因爱慕徐庶的才华,便听取程昱的计策,以徐庶好友的身份将其母骗至许昌(曹据点),并假其母笔记修书于庶,诱其降曹.当徐庶母子相见后,其母却认为庶的行为是愚蠢(被曹操骗了)以及不忠(刘备被认为是当时皇室)的,遂自杀;此后虽然身在曹营的庶便因记恨于曹操而从不给予正面的帮助.

正蓝旗18425922619: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什么意思 -
靳的一泰: 徐庶为刘备谋士,辅佐刘备对抗曹操.曹操将徐母挟持到曹营,并假借徐母的名义写信召徐弃刘奔曹.徐母以为他背叛刘备,怒恨而死.徐庶深感刘备知遇之恩,从此他在曹营对政事始终一言不发.”这段故事衍生出一个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正蓝旗18425922619: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含义 -
靳的一泰: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正蓝旗18425922619: 徐庶入曹营的故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靳的一泰: 徐庶入曹营的故事“徐庶走马荐诸葛”是《三国演义》是一段很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徐庶帮助刘备击败曹军后,曹操打听到徐庶是刘备取得胜利的关键...

正蓝旗18425922619: 三国徐庶进曹营真的是一言不发吗 -
靳的一泰: 徐庶投靠刘备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曹仁与副将李典逃回许昌后,去见曹操,告知了刘备主要依靠“单福”取胜的消息.曹操的谋士程昱笑道:“此人不是单福,而是颖州徐庶.单福是其假托之名.”程昱还告诉曹操...

正蓝旗18425922619: 歇后语“徐庶进曹 -
靳的一泰: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典故】:徐庶本为刘备身边的一位大将,为刘备效力,后来却投奔了曹操.他投奔曹操是不得已而为之,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在曹军追及到当阳...

正蓝旗18425922619: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呢? -
靳的一泰: 《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而且此语也并非指徐庶,而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

正蓝旗18425922619: 为何徐庶会帮曹操? -
靳的一泰: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因曹挟其母,令徐留下,不过他未曾给曹出过主意,没有帮他.

正蓝旗18425922619: 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 -
靳的一泰: 离开刘备后,徐庶来到曹营,曹操为此“欣喜若狂”,奉他为上宾.然而,徐庶却给了曹操当头一棒,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他“誓不为曹操献一策”.后来,每当曹操请谋臣出谋划策时,徐庶总是一声不吭,这就是歇后语“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的来源.从字面上看,这句歇后语从正面描写了徐庶忠于刘备,此志不渝的立场,他的执著精神更是得到了后人较高的评价.

正蓝旗18425922619: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出自哪个故事 -
靳的一泰: 徐庶很有才干.曹操看中人才,一天逼徐庶说如果不去曹操那里办事就把他的母亲杀了.他是孝子,就去了.最后,徐庶只能为曹操办事.虽然他投靠了曹军,但他怀念他的好友刘备等人,从来没有为曹军奉献过自己的一点计谋 .后来后人称他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