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的小故事

作者&投稿:萧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尊师重教的小故事(3个,短一点)~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着了。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各地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宋朝时,岳飞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尊师重教的故事有:
一、安车蒲轮
凉王为了拜寻良师,特意制造了安车。这是一种很舒适的厢式车,扶栏雕刻精美,宝盖缀以金玉,四周用明黄色的帛环围。国家有规定,凉国贵族包括王室不许享用,只有那些德才超群的名师才配乘坐。凉王用安车到处招聘良师,一年四季不辍。宋纤就是凉王用安车载到武威城的。
张掖山中有位叫郭荷的人,《晋书》上说他:“明究群籍,特善史书”,凉王很尊敬他,派安车把他请到武威,做太子张太和的老师。
几年后,郭荷年老体衰,想回张掖南山去。凉王怕他一路车辆颠簸,特把安车改造成了蒲轮车。蒲轮,就是用布和植被裹住车轮,起减震的作用。安车蒲轮,载了郭荷,一路向西,路人争观,惊慕不已。
二、先拜师后拜王
有位叫刘昞的学者,在酒泉教书为生,馆中弟子五百人。沮渠蒙逊攻打下酒泉城后,把刘昞恭请到了武威,拜为秘书郎。为了让他发挥教学专长,特意在凉州西苑城修筑了“沉陆观”,辟为刘昞讲学之所。
沉陆馆是凉国著名建筑物,殿堂华美,有台、池、榭、亭,植以名卉,比北凉王所居的寝台还要繁奢、富丽。刘昞在沉陆馆讲学时,北凉王常常去旁听,执礼甚恭,刘昞所用一应物器,亲自送去。《魏书》载:刘昞在武威教学时,“学徒数百,月致羊酒”,北凉王则“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
沮渠蒙逊死后,其子牧犍继位,尊受业师刘昞为国师。沮渠牧犍喜爱文学,尤其喜欢与群臣在殿堂之上讨论学问。遇到节庆日,沮渠牧犍总是恭敬地请老师刘昞到朝堂来向群臣讲学,他自己则从王座上下来,同群臣一道先向刘昞行跪拜礼。
然后把老师请到南面就座,自己在接受百官跪拜后,同群臣面北而坐,聆听刘昞的讲述。《魏书》载:“牧犍尊为国师,亲自致拜,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焉”。这种“先拜师,后拜王”的尊师规矩,在北凉朝廷延续了好多年。
三、堂前为官 堂下为师
1358年,余阙孤守安庆,率三千羸兵屡次击退陈友谅大军的进攻。在战斗间歇时,余阙仍不忘请来郡国学馆老师,招集诸儒,在帅堂论学,还命令将士们聚在堂口,一起听课。他的这种临危不乱的豪迈气概,受到了后世人们的崇敬和赞扬。
清代武威人王化南,也是一个重教好学的地方官。乾隆年间,他在山东当知县,大办学校,革科场陋习,《武威县志》上说:“化南好学,至老而不厌。做官时,每天早起批阅公文,午间处理公事。
下午则集合幕僚、儒生、子侄学习,读经史,谈典故。晚上回去读书,书声琅琅达于署外。”后来,他辞官回乡,主讲武威书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子。
四、程门立雪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五、汉明帝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尊师重教小故事—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人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厚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

  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各地的

  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1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2
子贡以太阳、月亮喻孔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一直守墓6年
3
毛泽东敬酒、写贺信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他邀请自己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为老师敬酒,使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则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 徐特立先生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1937年,当徐老60寿辰之际,毛泽东特意写贺信祝寿。他在信的开头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他还号召全党向徐老学习。

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 一个嬴字就难住了 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

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人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厚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

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各地的

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人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厚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

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各地的

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 一个嬴字就难住了 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

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谁知道有关‘名人尊师重教’的故事 (要详细)
走上了专攻政治漫画的道路。以后,他因画《三毛流浪记》而出名,但始终不忘当年的启蒙老师。五十多年后,张乐平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陆老师的家。陆老先生十分激动地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你还想着我,真不容易呀!”张乐平恭敬地说:“我一直没有忘记,我的第一幅漫画就是您教我画的。”

关于尊师重教的名人故事
可天上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仍一直站在雪中。等程颐醒来后,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厚了。这时,杨时和游酢才踏着一尺深的积雪走进去。后来杨时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这件事也被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传为学界佳话,由此演变成成语“程门立雪”。2、颜回攫甑 颜回是孔子的大弟子...

古代重师的故事是什么?
有关古代尊师重教的典故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陆佃千里求师》、《魏照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等。1、程门立雪 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杨时小时候聪明伶俐,人称神童。他考中进士后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攻读经书、写作教学,后来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北宋时福建将...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尊师重教的故事?
名人尊师重教的故事:一、孔子 孔子的学生们跟随他不辞辛苦地周游列国弘道,当有人诽谤孔子时,他们站出来为老师辩护,_卫老师的高尚人格,如子贡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子路追随、保卫老师忠心耿耿,他们对老师的崇敬正如曾参所说:“老师的盛德好象纯洁的江水冲洗过,又象秋天的阳光照耀过,还...

尊师重教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① 名人尊师重教的小故事 1、鲁迅 鲁迅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我在异国的学习状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光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2、彭德怀 1957年8月1...

关于尊师重教的成语和故事有哪些?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学生和大学生应当积极践行的价值观。我们要珍惜老师的教诲,感激他们的付出,并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通过介绍与尊师重教相关的成语和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尊师重教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对教育...

古代尊师重教的经典例子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以下是我整理的古代尊师重教的经典例子,欢...

中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人物有哪些?都有什么事迹?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就是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2、鲁迅 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

尊师重教文言文小故事
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 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各地的 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3. 尊师重教的小故事(3个,短一点)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

有关于古代帝王尊师的故事
古往今来,我国有许多尊师重教的故事广泛流传。特别是封建时代那些贵为天子、尊为帝王的皇帝也能放下身段,尊敬老师。《后汉书——孔僖传》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在教师节之际,让我们一起分享古代帝王尊师的故事。 一、周文王嘱子以父事师 商朝末年时,西部诸侯国之长周文王...

辽阳县18737437236: 尊师重教的小故事(3个,短一点) -
厍爱清肝:[答案] 程门立雪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

辽阳县18737437236: 尊师重教的故事 急急急!!!!!!!!!!!!! -
厍爱清肝: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辽阳县18737437236: 尊师重教的小故事 -
厍爱清肝:[答案] 尊师重教小故事—程门立雪.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

辽阳县18737437236: 尊师重道的事例 -
厍爱清肝: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

辽阳县18737437236: 尊师重道的故事 -
厍爱清肝: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

辽阳县18737437236: 尊师重教的小故事 -
厍爱清肝: 尊师重教小故事—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

辽阳县18737437236: 尊师重教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
厍爱清肝:[答案] 尊师重教小故事—程门立雪.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

辽阳县18737437236: 名人尊师重教的小故事 -
厍爱清肝: 鲁迅探望老师 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辽阳县18737437236: 列举关于“尊师重教”的事例 -
厍爱清肝:[答案] 河北黄各庄村尊师重教事例多年来,河北省卢龙县黄各庄村这个仅有220余户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已达到110多人.黄各庄对教育如此重视,已经连续担任35年村支书、73岁高龄的王金富功不可没.其实,王...

辽阳县18737437236: 尊师的故事有哪些? -
厍爱清肝: 古人尊师的故事一: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