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三》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茹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七哀诗三首·其三原文: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

七哀诗三首·其三翻译及注释

翻译 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冰雪象刀一样割裂皮肤。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只见满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长别。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这就像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请不要与我们再谈离开边城的事。

注释 更(gēng):经历。截:截取,引申为冻伤。当迟:胆敢迟缓。亭燧(sui):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翩翩飞戍旗: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行者:逃难的人。反,同「返」,返回。乐土:安乐的地方。见《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兹(zī):此,这里。蓼(liǎo)虫:吃惯了蓼(一种有辣昧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咨(zī):同「咨」。征询,商议。

七哀诗三首·其三创作背景

  诗中诗人抒写自己久客荆州思乡怀归的感情。内容和诗人著名的《登楼赋》相似。大约同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荆州时的作品。

七哀诗三首·其三赏析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起句一开始诗人就为使人心悲的边城慨然长叹,充满了辛酸凄怆。诗篇开门见山点明题意,这在古诗和古乐府中是几乎看不到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统摄全诗,也是此诗主意所在。接着,诗人申述了边地使人悲的情景。

  首先写边地严寒、人稀、荒芜。「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冰雪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肌肤,大风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冰、雪、风肆虐逞威之地,不寒而栗。「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这设问,十分沉痛,答案不言自喻。

  其次写战争给边地人民带来的痛苦。登城远望烽火台,只见边防驻军的战旗在朔风中纷纷飘扬、摇曳、戒备森严,气氛紧张。出征之人,一去不再回头,不思返归。留下的人,多被敌军俘虏,没完没了地哭泣。可见边地人民遭受敌军蹂躏之惨,苦难之深。从征者一去不返,留下的多被俘虏,这是造成「百里不见人」的主要原因。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停的残酷战争,使边地人民痛苦不堪。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愤激之情和怅然感叹。「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这一反诘句流露了诗人强烈的哀怨情绪,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蓼虫不知辛,去来忽与咨。」蓼虫喜欢吃苦辣的东西,因此说「不知辛」。这两句是说,那些像蓼虫一样长期吃苦而不知什么叫做苦的人,你和他商谈迁徙的事是没有用的。言外之意,战争使人民习惯了,麻木了。这里凝聚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哀,也流露了诗人对此无能为力的惆怅哀叹的情绪。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战争的写实诗。诗人继承了《诗经》与《楚辞》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深刻地反映了东汉末年边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社会现实。

诗词作品: 七哀诗三首·其三 诗词作者:【 魏晋 】 王粲 诗词归类: 【战争】、【愁苦】、【哀思】




谁有《七哀诗》其三的赏析
◇赏析《七哀》,大概是当时的乐府新题。所谓“七哀”,是表示哀思之多。《七哀诗》今存三首,不是一时之作,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后代都把它作为最能代表建安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五言力作。公元192年,大军阀董卓被杀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大肆烧杀抢掠,李郭二人又互相混战,造成一场空前...

七哀诗是谁的诗
七哀诗是一种体裁,最早的,比较出名的,是王粲和曹植的《七哀诗》王粲 七哀诗 【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谁知道这是一首什么诗?
《七哀》,当是汉末乐府新题。王粲有《七哀诗》三首,不是同时所作。这是第一首。《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云:"(粲)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是年为初平四年(193)。此诗写汉末离乱中所见生民死亡、母弃其子的悲惨景象,或即作于此次初离长安时。

王粲原文_翻译及赏析
王粲于建安十三年归顺曹操,在此之前的作品或纪汉末战乱,或写其流落荆州时的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如《七哀诗》;归顺曹操后,主要是随曹操出征的感受,这些诗再现了汉末战乱的田园荒芜和满目疮痍,也歌颂了曹操的英明神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追随曹操为过效力的意愿。 同他的仕途遭遇相一致,王粲的文学活动,大体上...

柴篱上寄生燕雀,安识鸿鹄游。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

曹植写过哪些著名的文章
一、曹植著名的文章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二、曹植的文章如下:三、曹植名篇简介(节选):1、《七哀诗》是魏晋诗人曹植作的一首五言闺怨诗。这首诗借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

明月照高楼的下一句
明月照高楼的下一句是流光正徘徊,出自魏晋诗人曹植的《七哀诗》。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白话译文:明...

七步诗的来源
要把他处死。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七步诗》,此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潘岳作的悼亡诗都是哪三首?
潘岳悼念爱妻的诗赋文章,有《悼亡诗》三首、《杨氏七哀诗》、《悼亡赋》、《哀永逝文》六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潘岳创了一个纪录,“他最先创作了悼亡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因停不了的悲伤创作了最多也最感人的悼亡文学”。这是魏晋时代重情任情思潮下,潘岳用真情和才华写就的一束忧郁之花。这捧祭献...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说的是谁?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

常德市15673286906: 王粲七哀诗的翻译 -
弭信芦芛: 《七哀诗》 作者:王粲 【原文】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①.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②.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问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常德市15673286906: 七哀诗原文谁有?谢谢了 -
弭信芦芛: 标题 七哀诗 作者 王粲 年代 魏晋 内容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注释 【注释】:

常德市15673286906: 求王粲的《七哀诗(其一)》...
弭信芦芛: 七 哀 诗 王 粲 【原文】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

常德市15673286906: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
弭信芦芛: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七哀诗三首·其一朝代:魏晋作者:王粲原文: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

常德市15673286906: 求秦观《鹧鸪天》、王粲《七哀诗》、蔡文姬《悲愤诗》原文. -
弭信芦芛: 鹧鸪天 秦观(宋)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王粲 七哀诗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

常德市15673286906: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什么意思 -
弭信芦芛: 驱赶坐骑离开她,不忍心听她说这些话. 这是东汉文学家王粲《七哀诗》中的句子,诗人离开了长安,一路上见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无垠的平原.尤其是饥妇弃子的悲惨景象,使诗人耳不忍闻,目不忍睹.所以他“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这表现了诗人的哀伤、悲痛又无能为力.

常德市15673286906: 驱马去之弃、不忍听此言,什么意思? -
弭信芦芛: 七哀诗_其一 作者: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这是东汉文学家王粲《七哀诗》中的句子, 意思是:驱赶坐骑离开她,不忍心听她说这些话. 这首诗中诗人离开了长安,一路上见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无垠的平原.尤其是饥妇弃子的悲惨景象,使诗人耳不忍闻,目不忍睹.所以他“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这表现了诗人的哀伤、悲痛又无能为力.

常德市15673286906: 王粲 七哀诗 其二 -
弭信芦芛: 七哀诗(其二) 王粲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岗有馀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赏析】 寄居他乡,客心思归,时逢乱世加上避难于荆蛮之地,心理上格外感觉到孤独寂寞、冷漠阴晦.羁旅愁怀,忧思不堪承受.

常德市15673286906: 扫榻相迎.倒屣相迎,什么意思又是怎么读? -
弭信芦芛: 【词目】扫榻相迎 【读音】sǎo tà xiāng yíng 【释义】榻:床.把床打扫干净以迎接客人.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词目 倒屣相迎 发音 dào xǐ xiāng yíng 释义 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常德市15673286906: 初字开头的古文 -
弭信芦芛: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