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花瓷都有气泡吗

作者&投稿:柯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瓷器釉下存着气泡,可以用它的形态和变化作为鉴定古代陶瓷的依据之一。这已被陶瓷专家们所应用,如不同时代,不同窑口、不同燃料和温度烧成的瓷器,釉下气泡的大小,组合形态都不同,用它可以作为断代和区分窑口的依据之一。但瓷器釉下的气泡在时间的长河中有着自行死亡的规律;时间久远的瓷器一般死亡气泡,它的折光与釉面的包浆共同形成了瓷器有面雅静的萦光。但是,不同生活史的瓷器;施釉厚薄不一样的瓷器;釉质不一样的瓷器;施釉工艺不同的瓷器,即是在同一朝代生产的,釉下气泡死亡的程度也不同。观察得到清末以后的瓷器釉下气泡无死亡。
  论文全文:气泡——是指瓷器胎外釉下,以至釉内蕴藏的气泡。它的形成原因,是釉中和胎内水份及空间气体经高温烧制过程而运动,受到釉面阻挡而形成的。这一气泡层内,气泡的大小、多少、层次布局;因各个时期的制瓷材质、窑温、燃料和烧制技术的变化而有所不间。气泡的寿命受胎和釉的保护而存在,在瓷器生活史中,因釉面所处的条件不同;气泡的寿命也不同。在正常的空间存放中,瓷器气泡的生命有着自行消亡的变化,它像一个晴雨表,非常有助于我们鉴定古瓷,这也是在传统方法鉴定瓷器基础上的一个科学的突破。
  一、以气泡鉴定瓷器已被陶瓷专家们应用陶瓷专家们通过众多的观察,已经得出了社会公认的结论。如:
  宋瓷五大名窑中,官、哥、定、钧四窑瓷器的气泡的特点是“聚沫攒珠”。
  汝瓷气泡的特点是“寥若晨星”。
  元青花气泡的特点是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层中散落着大气泡,绝无中等气泡过渡。
  永乐瓷的气泡特点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布局疏朗,但较宣德气泡少。
  宣德瓷气泡特点是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间距流朗。
  成化瓷的气泡特点是:彻底改变了宣德瓷大、中、小不同而布局疏朗的情况,显得小而密集。
  冯先铭先生将成化瓷气泡作为官窑瓷气泡的分界线,成化以后的官窑瓷气泡,基本上都是小而密集形成的。但是,有的也各具特点,如正德瓷气泡小而密集,成鱼子状。至于宋元瓷器不存在气泡一说,难以相信,可以说凡瓷器釉内都以不同形式的存在着气泡,仅有大小多少之分。
  二、气泡死亡与釉面萤光的关系传统的古瓷鉴定法是看釉面的光度,如是强光刺眼(又称贼光)即是新瓷。如釉面莹光柔和,即可断定是老瓷。因此也引起了作伪者利用兽皮磨擦,强酸浸泡使瓷失光的办法,但也免不了苍白、呆板;失之古瓷之神。因保护条件不同,古瓷釉面也不绝对部为莹光。古瓷形成莹光的原因,除在空间中自然失光并形成了包浆外,经常阳光曝晒更会减弱釉光。釉下气泡的死亡对釉面光线产生的影响也是一个原因。通过观察,凡形成莹光的瓷器,釉下气泡都有程度不同的死亡,死亡气泡的色泽是不同的,处在死亡过程中的气泡呈徽黄,进而成黄;死亡的逾久,逾近黑色,瓷器逾老,气泡死亡的逾多,瓷光逾弱。气泡死亡的原因有四:一是窑烧中气泡破裂;表面中间留有针眼的死气泡。二是有开片的瓷器,处在釉面开片裂纹上的气泡先死。三是受外因侵袭,如空气、手触等,环境如土泡、水浸等。四是瓷器在时间和空间运动中的自然松弛老化,使气泡在不是绝对封闭的釉中,气体逐渐散失,首先是浅层次,再后是深层次,气泡陆续死亡。三、死气泡状态与瓷器鉴定以死气泡的状态鉴定瓷器,必须具备相对的同等条件,如不同朝代的瓷器,同是传世品青花瓷或同是出土青花瓷;同时传世品釉里红或同是出土釉里红,同是汝瓷(包括仿汝),同是定窑瓷(包括仿定瓷)等方可比较。本文对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的比较中,仅以白釉、青白釉面下的气泡相对比,因青花料质不同,厚薄不同,对气泡的保护能力也不同,难于比较。白釉或青白釉虽有不同,但差异尚小。比较鉴定的主要目的是达到有助于准确的断代。陶瓷界惯说二百年以上的古瓷才能摆脱贼光,具备柔和悦目的萤光。以帝王朝代分大体是在乾隆末年(1796年),也就是乾隆以前(含乾隆)的瓷大都程度不同的具有莹光。但宋元钧瓷、龙泉瓷和元代青花瓷多有例外,因它们的釉面保光性能持好,钧瓷是含铜的乳油釉,元青花以干粉施釉。笔者观察过多种这类瓷器,釉下气泡均基本保持完好,也有个别气泡开始具有混污现象,有变死趋势。龙泉窑的石灰碱釉釉层厚,仅在釉薄的突核处才有死气泡现象。笔者藏一钩窑早期传世钢红彩斑茶碗,高4.8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4厘米,青釉下已有好多气泡死亡,呈褐色;有的是黑色,但银红彩覆盖下的气泡依然完好。另一藏品来龙泉容香炉;仅在口边角和孩纹凸处有些死气泡,平面釉厚地方都气泡完好。元青花的上釉工艺不尽一致,一种是施以干粉的喷釉法,这种釉下很少有气泡,一些大气泡多出现在青花色泽边缘。在干粉白点间隙,时有小气泡。第二种是白釉或青白釉面上加施透明釉的,该种不施干粉;釉下无白色雾蒙层,气泡大小均清晰可见,此种釉保护气泡能力特强。第三种是青花上面仅施以青白釉;釉面下边气泡多有死亡,变褐变黑,如所藏龙纹梅瓷的气泡即是很好的说明。宋瓷距今已有九百至一千年,给予了气泡很长的老化时间,即是施透明釉带玻璃光的汝窑瓷器也出现了黑色死亡气泡,甚至有的能占到10%,如笔者藏宋汝瓷天青釉三足鬲式炉,鹰首壶和龙凤纹三足洗,宋定窑早期六辨瓜棱盖罐等都有相当的死亡黑气泡。如何利用气泡鉴定明清青花瓷器,除准确介定朝代气泡特点外,还要斟酌釉面对气泡的保护能力,重点看瓷器自身生活史对气泡寿命的影响程度,气泡颜色的老化程度,是初趋变色刚要死亡,还是已死变黄进而老化成黑,以作为断代的一项依据,结合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笔者对所藏不同时代的瓷器进行了气泡对比鉴定,结果如下:
  宋代定窑早期白釉瓜棱罐 黑色(土浸)60%、
  宋代汝窑三足高式炉黑色 10%、
  宋代耀州窑六瓣花口盘A 多数为黑色30%、
  宋代耀州窑六瓣花口盘B 多数为黄色20%、
  宋代龙泉窑香炉仅凸处有黄色死气泡、
  元代青花八桂兽扭罐(罩透明釉基本无死气泡)、
  元代干粉釉凤首扁瓶有花边缘处有大气泡.基本无死亡、
  元代青白釉青花小口罐黑色 10%、
  明永乐釉里红鱼藻纹盖罐褐色 10%、
  明宣德海马纹青花胆式瓷 黑褐色8%、
  明成化青花风纺大碗 黑褐20%、
  明嘉靖乙末年知县徐(王几)造青、花八面首贯耳弦纹梅瓶 黄色8%、
  明万历龙凤效五彩盖罐 黄色40%、
  明代青花元宝黄色 10%、清康熙双留款青花罐 黄色8%、
  康熙吉庆堂青花风穿牡丹尝瓶 褐色8%、
  康熙树叶款五彩人物盖合 黄色8%、
  雍正仿成化斗彩盘褐色 10%、
  乾隆防雍正青釉瓜棱瓶 褐色8%、
  嘉庆半边款五彩大碗 偶乐发现死气泡、
  清同治五彩益合 基本无死亡气泡、
  道光青花小碟四件(半边款)釉面较差 黄色16%、
  清同治苏府藏宝款刀马人尝瓶一对,基本无死亡气泡、
  光绪红釉描金团龙纹瓶 基本无死亡气泡、
  民国仿雍正羊首樽 无死亡气泡、
  民国花鸟题诗水注无死亡气泡、
  民国花鸟题诗药臼无死亡气泡。
  由上表分析,虽然各瓷器的生活史不同,但大体可以归纳为:宋代瓷器气泡死亡多,已多数为黑色,少数为褐、黄色;元代瓷器气泡因釉而异;明代如釉面较肥厚的永乐、宣德瓷器釉面俱有较强的气泡保护能力,死亡气泡多为褐色。清代早中期瓷器气泡死后多为黄、微黄色;清后期、民国和现代瓷器基本上无死亡气泡。气泡在死亡过程中由浅色变深色,在质感上由水莹状变成固体状,随着釉面的损毁,有的逐渐成为黑洞。瓷器气泡的发展变化是随着制瓷工艺的改进与提高而变化的,同样存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典型的朝代气泡都是质变后的结果,对量变阶段,即过渡阶段的气泡的变化,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除典型的朝代气泡应予以肯定外;对边缘过渡阶段的气泡尤应研究和肯定归属;结合其他断代标准进行准确的断代鉴定。
  不论古代瓷还是现代瓷,都在瓷的釉下隐藏着许多极小的气泡。圆圆的、密密的布满釉下,非常好看。但是,不是所有的釉下都有一样多的气泡,有的气泡多,有的气泡少,有的甚至没有气泡。这是为什么呢?可否利用气泡的形态与分布来区别古瓷与现代瓷的不同,为古瓷断代辨真伪呢?
  笔者抱着这个目的研究了许多各朝各代的真假器物,进行了仔细的比较,从中找出差别,为鉴定古瓷探索出一条新路——“气泡鉴定法”。
  一、气泡的成因气泡是釉中的水分子(H2O)变来的。
  在烧制瓷器时,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变成气体,当釉层厚时,气态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释放不出来,故而形成釉下的气泡。当釉层薄时,气泡冲破了釉层膜,在釉表面形成了不少坑凹—麻点。釉中水分子多,气泡亦多,釉中水分子少,气泡亦少。如果釉中不含水分,釉下可能就没有气泡。
  每个朝代各窑口釉的配方和工艺不同,器物釉下气泡的情况也不相同。这正好为鉴定古瓷提供了一种有利条件。
  二、釉的分类和工艺特点
  陶瓷生产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釉的制作技术。中国古陶瓷技术十分成熟,具有很长的历史,施釉有很多配方和不同的工艺方法。
  依照釉的熔融性和烧成温度,可分为易熔釉(又叫软釉)、中熔釉(又叫珐琅釉)和难熔釉(又叫硬釉)。
  按制造方法可分为生釉、熔块釉和挥发釉。
  按上釉方法可分为浸釉法(将坯浸入釉液中)、浇釉法(将釉往坯上浇)、喷釉法、振滴法(用毛刷浸满釉再滴在坯上)、涂刷法、挥发法和撒布法等。这些工艺特点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方法。同时也与釉料的配方和粘度有关。 在古代常用釉粉撒布法,这是一种干法施釉,其中不含或很少含水分子。还有一种盐法施釉,是利用食盐加热后产生氯化钠蒸汽,挥发在制品上而成一种盐釉。
  到明朝开始,这些干法施釉不采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用釉浆施于器物上,再置于窑中烧成。
  这一工艺的改变过程可以证明釉下气泡的形成是因为在不同朝代有不同表现。尤其在现代仿制技术上,基本是沿用清朝的工艺——湿式调釉法,必然会出现釉下气泡过多的现象。这一特点为鉴定古瓷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三、对宋元两朝古瓷的鉴定
  宋金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兴盛时期。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的瓷窑特别多,品种以秘色瓷和青白瓷为主。诸多的瓷窑中以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为首,相继有龙泉、耀州、磁州、登封诸窑。大多为朝廷服务,烧制官器,进贡朝廷。釉色极美,玉质感强,瓷品很高,为世人所珍。后仿制者大有人在,费尽全力,欲求逼真,但至今无人仿造成功。
  宋朝的五大名窑中尤以官、哥、汝三种瓷仿者众多,难度最大。即便明成化、清雍正时期,帝王命“官窑”以官仿官,不惜工本也难仿成。仿制出的哥瓷貌似神离,距离甚远。何况现代仿品以民间的个人实力去仿制,虽技术条件改进许多,但配方没有掌握,故制造不出成功之作。
  五大名窑中有名望的高级精品,最突出的特点是“玛瑙为釉”、“玉质光泽”、“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和“雨过天晴”等,但这些美的品质都是很难仿得出的。尽管现代技术高超,学会了以假乱真的能耐,但若用“气泡鉴定法”去辨别仿品,很容易识破庐山真面目。因为仿品尽管把外表做得与真品一样,但绝做不出釉下无一气泡的水平。撒布法釉料的配方今人更是没法挖掘出来。
  笔者对汝、官、哥、钧、定几大窑的瓷品进行了全面测试(在50倍放大镜下观察),发现这些宋代名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釉下没有气泡,即便有也只是极小的一两个气泡,堪称“寥若晨星”。这一点对宋瓷最有说服力。
  总的来讲,鉴定古瓷(指宋代瓷)应全面比较。有釉色的“柔和美丽”、“玉质感强”、“光泽不刺眼”,有湿润“冒汗”的现象和看不到气泡等原则。有的宋瓷釉面有斑点或小麻坑均须放大50倍方可看到。
  凡仿品或元代以后任何朝代制品均不可能没有气泡,只要发现釉下气泡便可证明非真正宋瓷。例如雍正的炉钧釉、明代的“广钧”和现代的“仿钧”都充满了气泡,达不到“宋钧”的特点。
  对于元青花也有如此特征。元青花一般人很少见到,什么是真品,什么是仿品也难区别。正因为元青花真品不多,世人所见又少,给制仿人提供了一个好机会。从造型、工艺、绘画、釉色、修胎、火石红诸方面都难以辨别真伪,惟独从“气泡”方面可以容易区别。因为元代造瓷工艺还沿用宋代的主要工艺,上釉是用干粉配方,撒布法施釉,所以在所有青花瓷中惟独元青花釉下不存在气泡,仅凭这一点足以肯定是或不是元青花。
  在青白釉厚的瓷品中其青花上的白色气泡特别多,当青白釉薄时便见到青花上有不少被气泡冲破的麻面小坑(也只能在放大50倍时才可见到),这也是它的特征。
  四、明清两朝青花或釉里红的鉴别
  这两个朝代的青花和釉里红特别多,仿品也多。在材料、工艺、绘画、书写款式诸方面都能仿得一模一样,惟一不好仿又没被人重视的还是釉下气泡的问题。
  青花的色泽有的仿得很好,有的还有距离,辨色能力稍差就很容易“走眼”。除此之外抓住两点便可区别真伪了。一是青花釉是否下沉?下沉入骨且有晕散现象即为真品;若漂浮而无晕散、显得死板则可能为仿品。
  另一点是用50倍放大镜看气泡。若青花下沉则在青花上有许多白色气泡;若青花上浮则青花上全是麻面小坑,看不见白色气泡。在青白釉下气泡多且大,则证明青白釉层厚而肥润,此乃真品。反之,青白釉太薄则气泡很小应证明是仿品。
  鉴赏瓷器一般从器型,纹饰,胎釉,款识等几个方面看,当然一些存世量少的瓷器品种也很值钱比如元青花,康熙郎窑瓷.
  1、釉水厚,这是老瓷器的一个特征,但不代表釉水厚,就是老瓷器。
  2、窑温在1250度以下。明代以前,烧制技术没有那么完备,窑温一般在1300度以下。
  3、社会动荡,非盛世气象。时逢乱世,陶工为生计,要多出瓷,快出瓷,好换钱,所以,当时的瓷器多有死亡气泡和器形歪斜等现象。
  4、或为盛世之民窑产品,为产量而质量略粗,此种至清代尚存在。
  规律:存在死亡气泡的瓷器,一定老,不存在死亡气泡的瓷器,不一定新;
  瓷器釉下的气泡在时间的长河中有着自行死亡的规律,死亡气泡的色泽是不同的,在瓷器生活史中,因釉面所处的条件不同;气泡的寿命也不同。在正常的空间存放中,瓷器气泡的生命有着自行消亡的变化,它像一个晴雨表,非常有助于我们鉴定古瓷,这也是在传统方法鉴定瓷器基础上的一个科学的突破。处在死亡过程中的气泡呈徽黄,进而成黄;死亡的逾久,逾近黑色,瓷器逾老.
  陶瓷界一般认为:气泡在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变是绝对的而不变是相对的。 无论那种瓷器,鲜活的气泡都具有明亮性和通透性,形状也往往都圆润而规则;100年以上的瓷器则往往会开始出现气泡变色、裂变等现象,如果是铜红釉瓷器则往往开始闪现水银状针尖大小的小亮点,如果是透明釉瓷器则往往需要200年以上才呈现出明显的衰变迹象,有的或有些气泡开始变得浑浊失透,有发紫、发黄、发混的现象,且所有瓷器品种都呈现出年代越久远则气泡衰变比例越众多的线性升幂不可逆排列的总体趋势;400年左右的瓷器,会有相当一部分气泡变黑、破裂、畸变,而且其数量和程度也是与年代成正比地逐渐递增;800-1000年左右的瓷器,其气泡就会部分甚至全部地破灭死亡,只留下与气泡的直径和大小相吻合的黑洞与麻坑。


什么瓷器才有气泡,怎样分别?
一、有气泡的瓷器 青花瓷、釉里红、青瓷、斗彩、唐三彩、等等,一句话,凡是釉下彩瓷器,都是有气泡的。二、绝对没有气泡的瓷器 高古陶、粉彩瓷、五彩瓷、珐琅彩、一句话,凡是釉上彩瓷器,都是没有气泡的。三、凡是电驴烧的瓷器,应该没有气泡 如果是应该有气泡的瓷器而没有气泡,肯定是现代电驴烧...

珍贵瓷器与瓷器气泡断代,各个朝代又有什么不同
不同朝代的瓷器气泡特征各异:- 宋代官窑、哥窑、定窑和均窑的瓷器气泡密集,形成聚沫串珠的特征。- 北宋汝瓷的气泡稀疏,如同晨星。- 元代青花瓷的气泡无过渡,小气泡中分散着大气泡,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明代永乐瓷的气泡大小不一,混杂其中。- 明代宣德瓷的气泡以群分布,大中小气泡各自成群,...

瓷器上局部的气泡破裂或死亡代表什么
1. 随着瓷器年代的增长,釉中死亡气泡的数量越多,分布也越密集。2. 年代越久的瓷器,气泡顶部破裂后形成的“一尘档”字形或“十”字形痕迹也越多。3. 在元代的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中,气泡并非以破裂的形式出现,而是形成了釉中的白色棉絮状结晶斑,这些结晶斑似乎漂浮在釉中气泡群中,如同天空中...

元代青花瓷器的特点特征以及如何鉴别
多不带耳,盖罐均有子母口,盖作荷叶状,造型讲究。薄胎浅沿平底碗、折腰浅碗、带把凤形壶为元代所独有。盘子出现菱形花口,一直沿用到明永乐、宣德年间。元代的青花分两种:一是单纯的青花瓷;二是青花与釉里红分别绘在一件瓷器上,叫青花釉里红,或叫做青花加紫等。青花纹饰题材比唐宋时期丰富,...

元青花,明青花和清朝的青花三者有什么区别?
并呈现晕散现象;而仿品则往往漂浮且无晕散。另外,使用放大镜观察青花上的气泡也有助于鉴定。真品的青花上会有白色气泡,而仿品则多为麻面小坑,看不到白色气泡。总的来说,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在胎釉、青料、制作工艺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和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鉴定和区分。

元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详解
因此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颈都线条流畅,外型圆润,不落刀痕。现代仿品的拉坯拉得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还要修内壁,因此,线条生硬,规整有余,刀痕累累。2.老的元青花,都是用柴木窑烧的,而现在大多仿品都是用气窑烧的,这两种工艺不同,釉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也有所不同。特别是釉中气泡...

元代的青花瓷有何特点
元代的青花瓷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

如何鉴定元代青花瓷!
因此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颈都线条流畅,外型圆润,不落刀痕。现代仿品的拉坯拉得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还要修内壁,因此,线条生硬,规整有余,刀痕累累。2:老的元青花,都是用柴木窑烧的,而现在大多仿品都是用气窑烧的,这两种工艺不同,釉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也有所不同。特别是釉中气泡...

珍贵瓷器与瓷器气泡断代,各个朝代又有什么不同
元时期青花出名,其气泡无过渡,绵密的小气泡中分散着大气泡,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明代永乐瓷器,其气泡则是大中小三种气泡混杂其中;而明代宣德瓷的气泡特点则是以群分布,虽也有大中小三种气泡,但却泾渭分明,各自形成气泡群,各群之间保持距离;成化瓷的气泡特点则是改变了前面...

元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详解
鉴定元代青花瓷器的方法如下:1. 元代青花瓷的胎质厚重且坚硬,器壁较厚,大器较多。由于含杂质多,胎中常见铁褐色小点。胎料采用高岭麻苍土。高岭麻苍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由于当时的粉碎条件有限,工艺有限,因此胎中常见气孔。现代的胎料非常细,没有气孔。老胎泥经过陈腐,有机物发生变化,因此...

猇亭区17266611633: 古瓷器秞面有气孔吗 -
撒光亚胺: 问题问的不严谨, 不知你说的古是什么时候的瓷器.高古瓷器釉水很薄,胎酥.有气孔,很少有气泡. 最明显是分水岭是元代早期开始的青花瓷器.从瓷土开始,有了气泡. 鄙人就是做文物鉴定工作的.可以交流.

猇亭区17266611633: 如何通过气泡鉴定瓷器的方法技巧 -
撒光亚胺: 不论古代瓷还是现代瓷,都在瓷的釉下隐藏着许多极小的气泡.圆圆的、密密的布满釉下,非常好看.但是,不是所有的釉下都有一样多的气泡,有的气泡多,有的气泡少,有的甚至没有气泡.这是为什么呢?可否利用气泡的形态与分布来区别...

猇亭区17266611633: 元青花,明青花和清朝的青花三者有什么区别? -
撒光亚胺: 元代时就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及红绿彩.有的专家认为青花瓷产生在唐代,也有人认为产生在宋代.到元代,青花瓷就已经成熟了.咱们现代的收藏者大多数收的是元、明、清的瓷器.近百年的瓷器叫新瓷.从瓷器上来讲,有单色釉、彩绘釉....

猇亭区17266611633: 古代瓷器为什么有气泡 -
撒光亚胺: 瓷器气泡的产生是胎体和釉质中的水份受热蒸发而产生的,古瓷器的气泡以元代为界,元代以前的瓷器气泡很少,因为它们采用干粉施釉法,所以气泡很少,元代以后采用湿性施釉法如淋釉、荡釉等,所以气泡才多了.气泡元代以前的瓷器气泡很少,元代以后的瓷器气泡才多起来了.谢谢

猇亭区17266611633: 如何鉴定元代青花瓷! -
撒光亚胺: 1:元代青花瓷的胎质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由于含杂质多,胎里大多有铁褐色小点.胎是用高岭麻苍土做的.高岭麻苍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因为当时粉碎的条件有限,工艺有限,所以可以见到很多气孔.现在的胎是非常细的没有气...

猇亭区17266611633: 唐代玉胎青花瓷!石灰釉,无气泡!胎有玉豪丝!青花里也见玉豪丝! -
撒光亚胺: 这件瓷器让你说的有点离谱了,唐代青花不对,你的看不出是青花瓷器;石灰釉与它都没有什么关系;在瓷器中玉胎是一个什么概念;在瓷器中也没有玉豪丝这个说法;在瓷器中都有气泡,只不过有多有少,宋代以前的瓷器气泡很少,元代瓷器气泡就开始增多了.所以我想你是不是笔误.谢谢

猇亭区17266611633: 如何鉴定青花瓷的真假?
撒光亚胺: 青花瓷的鉴定方法: 1.元代青花瓷的胎质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由于含杂质多,胎里大多有铁褐色小点.胎是用高岭麻苍土做的.高岭麻苍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

猇亭区17266611633: 请问有谁知道气泡鉴定老瓷器准吗? -
撒光亚胺: 气泡是老瓷器的重要的特点,气泡复制很难,在瓷器中做气泡你只能做到近似,不能做到完全相同,所以气泡可以做肯定的结论,但不能做否定结论,因为目前我们关于气泡的认识非常不足,什么样的瓷器有什么样的气泡,都是没有科学结论的,仅限于在经验上对气泡的认识,这不足以担当大任,所以目前气泡只能是瓷器的一个特征,但不能作为瓷器的诊断依据.谢谢

猇亭区17266611633: 从来就没有过气泡的古瓷器有哪些特点 -
撒光亚胺: 干粉施釉的瓷器就没有或者很少有气泡,这主要是指宋代和宋代以前的瓷器,这些瓷器的特点与气泡无关.谢谢

猇亭区17266611633: 清代瓷器单色釉无气泡对吗?
撒光亚胺: 不对,普遍都有气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