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的名词解释

作者&投稿:驷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名词解释~

  1.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此处所述不当。据刘勰《文心雕龙 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而刘勰本人的观点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而非散文骈体之别。而况,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也多有押韵,故加修正。)   2.古文运动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朝、周朝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唐朝初期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当时有一批学生和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骈文是一种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扩展资料
古代文学体裁包括:
1、赋
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
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4、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5、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如《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6、论
一种论文文体。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7、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8、序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如《〈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9、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10、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11、杂记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12、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13、散文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灵活的文学体裁。如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14、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
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像,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选入教材的童话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15、民间故事
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形式。民间故事的特点: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像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
内容上它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民间故事常有神话式的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例如:《渔夫的故事》、《牛郎织女》等。
16、寓言
是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骈文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中国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1]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是一种文学题材


文化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的各个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一是“说文”,一是“解字”,“文”与“字”不是同一概念。资料拓展:《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说文解字》原...

名词解释 文本
由作者写成,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文本(text),从词源上来说,它表示编织的东西。 但是文本的概念后来主要变成了:“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而在具体场合中,文本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

文化名词解释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它涵括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

尚书今古文之辩的名词解释
尚书,叫《书》,后人遵为经,就叫《书经》。《史记》载孔子删诗书,《书》百篇。古,过去;今,现时代;文,纹样,在书法就是点划的具体写法。秦已用小篆,秦汉始有隶书,小篆及以前写法的文字叫古文,隶书叫今文。据古文写今文叫隶定。秦火后汉兴,惠帝废秦挟书令,后朝廷收募民间书籍。有...

公文名词解释
公文 [ gōng wé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ōng wén ]机关、团体或部队中用来向上呈报、向下布置或向外联系事务的正式文件。

汉字的名词解释
按其形体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都可以写成方块形。它们之间按笔画的多少、形状、位置和长短等不同而互相区别。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走着与其他文字不同的独立的发展道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自成体系的汉字,以后经过...

行政公文名词解释
行政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人类在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公务实践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它是特殊规范化的文体,具有其它文体所没有的权威性,有法定的制作权限和确定的读者,有特定的行文格式,并有行文规则和办理办法。作为表述国家意志、执行法律法规、规范行政执法、传递重要信息的最...

文化修养的名词解释
文化修养得分开解释:“文化”,是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所谓“修”,乃吸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所谓“养”,是在“修”得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提炼、批判、反思乃至升华。文化修养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

以文为词名词解释是什么
以文为词是语言学中的概念,指的是将一个文本、一句话或一个词,作为另一个词语的名称或解释。例如,“燕子”可以以文为词解释为“会灵活飞舞的小鸟”,“青蛙”可以以文为词解释为“能在水中游泳的两栖动物”。以文为词是一种常见的词汇学习方法,有助于加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汝阳县18810079229: 骈文(文学体裁) - 搜狗百科
于从恺诺:[答案]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 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

汝阳县18810079229: 具体步骤、具体要求是什么? -
于从恺诺:[答案] 骈体文(即骈文)是在辞赋影响下产生的文体,起源于汉、魏时期,成形于南北朝.全文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其中以四字六字句相间为固定格式的,又称“四六文”,是骈文的一种.骈文具有声韵优美整齐,注重艺术性的优...

汝阳县18810079229: 古文与骈文有什么区别?
于从恺诺: 古代散文和骈文的不同主要有:一、形式上古代散文对文章的形式不做统一的要求;而骈文形式上要求很多,如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骈文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

汝阳县18810079229: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 -
于从恺诺: 1,、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2、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

汝阳县18810079229: 谁可以帮忙 名词解释下《诗经》,《乐府》,《楚辞》,《骈文》,《传奇》,《世说新话》)
于从恺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传奇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汝阳县18810079229: 三十六体名词解释 -
于从恺诺: 三十六体骈文,继中唐骈文散化之后,重新回归六朝风调.集六朝骈文和唐骈之所长,在华美的形式之下,多了几分自然圆融、灵动之气.精工典丽、情韵并美,行文流畅,富于变化,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李商隐、段成式、温庭筠的诗歌由于风格相近,且都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汝阳县18810079229: 骈四俪六好文采是啥意思 -
于从恺诺: 骈四俪六,是一个中性成语;也指文体,称四六体、骈文.通常作定语;用于写作.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骈体文.例如现代文字写作:有一段时间,排比对仗、四六句的标题十分流行,很多文章,...

汝阳县18810079229: 格律诗中,对仗、压韵、拗救等各指什么? -
于从恺诺: 一、对仗的基本知识 1、对仗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对仗?对仗是格律诗的一大修辞技巧,通常只要求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对仗.对仗源于古诗或古赋中的骈文.骈文起于汉、魏,成形于南北朝.骈文整篇以俪句为主,讲究对偶.其俪句多为四言、...

汝阳县18810079229: 骈句是什么意思??? -
于从恺诺: 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文体,它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而且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骈句是诗句的一种,与散句相对,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