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秦腔的起源与特色

作者&投稿:平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西府秦腔又称西路秦腔、西府乱弹,民间俗称桄桄。是一种陕西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是现代秦腔乱弹主体部分的主要来源。

起源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流行于关中西府地区,所以定名为“西府秦腔”。盛行于凤翔、宝鸡;流行于千阳、陇县、太白、凤县、扶风、岐山、眉县、武功、汉中、安康、耀县、富平;并且流传至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及河南、河北、济南、重庆、湖北、广州等地。

据西府秦腔名老艺人孙双钱的口述得知西府秦腔在明朝末年已有班社的演出活动。清道光至光绪年间为西府秦腔的昌盛时期,仅西府10余县,即有100多班社流动演出,曾有"四大班,八小班,七十二个“馍馍班”之说。

西府秦腔传统剧目约有千本以上,但无剧本存留,仅靠艺人口述相传。因而,失传很多,据挖掘整理统计,现有600余本。

以“列国”、“三国”、及“说唐”戏居多。其次为历史戏、民间故事戏,并有不少连台本戏。经常演出的有《破洪州》、《斩黄袍》、《太和城》、《鸿门宴》、《黄巢反唐》、《潞安州》、《石佛寺》、《精忠保国》等,都是气势雄壮、激荡人心的剧目。清光绪年间,西府一些戏班,曾演出反映10余万农民反抗官府“官盐加价”奋起斗争为内容的时装戏《打盐局》,受到群众的欢迎。

特色

西府秦腔剧目比较古老,据传有《断王霍霍》一剧,十分独特,为其他各路秦腔所没有。故事情节是剧中一女妖所变化的角色,扮演女妖的演员在演出中,乘机跑下舞台,并混迹妇女观众中,说笑逗趣,充当好人。其他角色相继下台搜寻女妖,女妖发觉后,即在观众中穿行躲藏,直至逃上舞台,其他角色亦随之追上,并捉住女妖使其露出真相全剧结束。

这一剧目仅在旱情严重时演出,以示除妖斩魃。同时,剧目中还有比较特殊的戏,如《双钩鱼》,反映前后两个不同朝代的历史事件,同一角色扮演两个不同朝代的人物,且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西府秦腔唱腔细腻清朗,委婉动听。除板腔体外,仍保留了较多的“秦吹腔”,并运用了“二黄”调、“勾腔”及“罗罗”腔等,以丰富自己的唱腔。据老艺人李嘉宝讲:“西府班社有个规矩:所聘请演员、文武场面人,要求既会‘秦腔’,又要会‘秦吹腔’,否则,一律拒聘。”

西府秦腔粗矿豪壮,唱腔讲究火而不爆,沉而不散;表演重虚,并有不少独特技艺:如耍双鞭、抡麻鞭、鞭扫靠旗、耍牙、打五雷碗等;角色分行,有四大行,七小行之说。并讲究一角多能。如老生兼演大净,须生兼演小生,小旦兼演小生,武生兼演武丑,小花脸兼演彩旦;脸谱化妆有突出的特点,粗直大方,注重轮廓,显得庄重、魁伟,而又富于夸张浪漫色彩。

在乐器运用方面,文场以二弦为领奏,辅以月琴、板胡、笛子、唢呐、唧呐等。民国初年又以板胡代替二弦为领奏乐器,并在各戏班推广;武场面除与中路秦腔所用的鼓板铜器相同外,常配以社火锣鼓。

西路秦腔发展至解放前夕,由于中路秦腔不断发展,对西路秦腔影响很大,演员相继改唱中路秦腔,并将西路唱腔融会其中。著名秦腔演员仁哲中即是吸收了西路秦腔唱腔之长,成为独具一格的"任派"唱腔。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西府秦腔老艺人张德民、李嘉宝、魏甲合、孙双钱等参加了陕西省第一界戏曲会演大会。分别演出了《太和城》、《打骡子》、《搬石头》、《搜宫》、《王魁盘城》等折戏,均获大会奖状。同年8月宝鸡专区召开16县(市)名老艺人座谈会,展览演出《沙陀国》、《桑园会》、《时迁偷鸡》、《古城会》等剧目;同时选拔20多名老艺人到西安献演了《双灵牌》、《诸葛亮撑船》、《伍员逃国》、《白马坡》、《三义节》等40多出传统折戏,受到普遍欢迎。

1958年后,西府秦腔已无正式班社存在,幸存的老艺人也都先后返乡改行。至此,中路秦腔取代西府秦腔而流行西府各地。




陕西秦腔的历史沿革
秦腔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的起源,众说不一,大体有形成于秦代(或先秦),形成于唐代,形成于明代三种说法。明万历年间(1573-1620)抄本《钵中莲》传奇第十四出留用“西秦腔二犯”唱调,是关于案腔声腔的最早记载。该剧是江南无名氏之作,证明已传播到江南。江南远离陕西,传播需要时间...

秦腔起源于哪个朝代
可以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秦腔的流传是十分广泛的,在1949年还传到了台湾。秦腔的唱法特点 秦腔的唱腔是板式变化体,是以一个去掉为基调,通过改变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形成不同形式的,其唱腔主要包括板路以及彩腔两个部分,这两部分都有欢音和苦音的区别,又以苦音最能代表秦腔的特色。

秦腔的艺术特点
秦腔的唱腔艺术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越,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带板〕、〔滚板〕等...

历史上秦腔起源于哪里?发展历史怎么样?
历史上秦腔起源于陕西、甘肃,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现在被誉为“四大声腔” 。秦腔是中国四大声腔之一,发源于陕西,甘肃一带。秦腔的得名,也源于其起源地,因起源地在秦代所以取名“秦腔 ”。秦腔最早可追溯至秦先秦时期,起源于秦,发展于唐,在元代得到发展,在...

秦腔起源于哪个朝代 秦腔起源于什么朝代
1、《钵中莲》是江南无名氏之作,证明已传播到江南。江南远离陕西,传播需要时间,据此,秦腔在明中叶当已形成。另据调查,明代最早的秦腔班社是周至人所创办的华庆班,曾驰名甘、陕一带。后来,秦腔在陕西省内又发展成东、西、中、南四路。东路即同州梆子,西路即西府秦腔,南路演变为汉调桄桄,中路...

秦腔是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它的发展历史怎么样?
在中国,戏曲通常以地名命名,如京剧、豫剧、徽剧等。秦腔也不例外。时至今日,秦腔已成为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剧种。因此,秦腔被誉为“戏曲之祖”。①秦腔的起源 秦腔的起源至今仍是个谜,但它最初是在中国西北部兴起的。秦腔是戏曲的始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秦人用琴乐和琴声...

秦腔起源于秦安县吗
秦腔起源于秦安县。秦腔作为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确实起源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与凤翔地区,这两个地方都是秦安县的前身。秦腔在古代称为“秦腔”是因为陕西、甘肃一带属于秦国,后来秦腔流传至全国各地,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影响,并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梆子腔剧种。秦腔的起源与发展与秦安县的历史和...

秦腔有什么特点
常坐于舞台前场后部正中,伴奏音乐擅奏老调,音高为“三眼调”,三十年代后改用出调(即下把拉法)。秦腔的伴奏分文场和武场。所用的乐器,文场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扬琴、唢呐、海笛、管子、大号(喇叭)等;武场有暴鼓、干鼓、堂鼓、句锣、小锣、马锣、铙钹、铰子、梆子等。

秦腔在哪起源的?
秦腔,这一古老剧种,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等地的民间歌舞。它是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逐渐发展起来的。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秦腔逐渐形成,并因其起源地关中地区古称“秦”而得名。作为相当古老的剧种,秦腔使用枣木梆子作为击节乐器,因此也被称为“梆子腔”。击节时发出的“恍恍”声,...

秦腔来自于哪个地方,有什么历史渊源?
尽管它的起源和生长没有非常可靠的物质研究,但可以普遍确认它是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中心开发的。 这个地区是周代的“秦”。 直到现在,人们仍然习惯称其为“秦”,“秦腔”也以它命名,也称为秦声。民间俗称秦戏,清中叶以后,北京等地也被称为秦腔西部。一、秦腔的...

凤凰县19793634309: 秦腔戏曲的起源及特点 -
邵敬盐酸: 起源: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并围绕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发展.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1].清康熙年间,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出《秦腔论》,此时的秦腔早已...

凤凰县19793634309: 戏曲文化:陕西地方戏曲有哪些?
邵敬盐酸: 一、秦腔: 秦腔,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1、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

凤凰县19793634309: 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与凤翔),成熟于秦.秦腔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 -
邵敬盐酸:[答案]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①从民族、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

凤凰县19793634309: 秦腔介绍 -
邵敬盐酸: 秦腔,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

凤凰县19793634309: 秦腔的发源地 -
邵敬盐酸: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

凤凰县19793634309: 关于秦腔的资料 -
邵敬盐酸: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又...

凤凰县19793634309: 秦腔的历史概况和基本特点 -
邵敬盐酸: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

凤凰县19793634309: 秦腔的历史发展概况与基本特点 -
邵敬盐酸:[答案] 历史发展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演变成不同的流派.近五十年来,东、西、南、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

凤凰县19793634309: 西府秦腔是什么样的 -
邵敬盐酸: 西路秦腔已经失传了,现已无人问津.据说是火而不爆,比中路秦腔温和一些,但音韵更为悠扬多变.任哲中的唱腔就融合了这种特点,很有感染力.四路秦腔中,中路秦腔(西安乱弹)最为成熟,也最有感染力,所以逐渐取代其他三路秦腔.其中,西路秦腔已经失传.现在所说的“秦腔”一般指的就是中路秦腔(西安乱弹).一般认为,秦腔源于甘肃天水.而且,关中陇西的联系也相对比较大,所以相对而言,西路秦腔与中路秦腔的共性也比较大.而东、南路秦腔则明显与中路秦腔不同.

凤凰县19793634309: 秦腔来源的神话故事 -
邵敬盐酸: 西秦腔,即“琴腔”,“甘肃调”,又名陇西梆子.西周时甘肃民间说唱为其始源.甘肃为最初之秦地,故名西秦腔.至明清两代,以庙会戏形式盛行于甘肃,并广播于陕西等地. 至明万历年间,西秦腔南下至浙江与当地方言结合形成浙江绍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