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用清官海瑞的张居正:他为什么不用清流典范

作者&投稿:竺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张居正,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如果没有当年明月认定王阳明为“明朝一哥”,估计明朝再没有比张居正更适合这个称号的人了。张居正由寒塘草舍经历近三十年的官场沉浮终于登上首辅的宝座,后人称他为“救时宰相”。

他在主政时期内大刀阔斧,破除一切阻力进行改革:实行“考成法”,去除吏治弊政,使得国家行政机器高速运转起来,提高了行政效率;经济上实施“一条鞭法”,使得大明的国库很快就充盈起来。在张居正呕心沥血、披肝沥胆的治理下,日益萎靡困顿的大明王朝犹如打了一针强心针,立刻精神起来,国家重新焕发出第二春生命,史称“万历新政”。张居正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青史留名与其用人之道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是成功的用人之道成就了张居正。

张居正用人,打破了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总结他用人的经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循吏,就是用脑子一根筋,只想把事情做好,把结果放在第一位,而不会有道德上的约束;清流则不同,总把道德放在第一,说得多,办成的事儿却少。关于这一点,在对海瑞和戚继光的运用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关于海瑞,中国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海瑞抬着棺材给嘉靖皇帝上书的事。在那时,海瑞就已经成了一个清官的形象代言人。嘉靖皇帝看了海瑞的万言书,非常震怒。不过他没有处死海瑞,但也不放过他,就把他关在大牢里不闻不问。嘉靖皇帝死了以后,徐阶把海瑞从监狱里放了出来。

鉴于海瑞的名声,徐阶决定予以重用。他让海瑞到江南,当了应天府的巡抚,管南京周围几个最富的州府。海瑞在那两年期间,富人都很怕他,穷人和富人打官司,不管谁有理,肯定是富人输。大户人家都跑了,没有了税源,当地的赋税减了三分之二。他自己倒是非常清廉,八抬大轿也不坐,骑驴子上班。这样,他班子里的其他领导也很不满意,因为他是一把手,既然他骑驴子,那二把手岂敢坐轿?因此都想办法调走。海瑞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物,但他对行政管理的确缺乏经验,工作搞不上去,海瑞气得骂“满天下都是妇人”,愤而辞职。

张居正当了首辅之后,让每一个三品以上的大臣都向朝廷推荐人才,其中有不少人写信推荐海瑞。当时的吏部尚书杨博就这个问题还专门找了张居正,希望他起用海瑞,但张居正就是不用他。为什么呢?他觉得海瑞是一个很好的人,做人没得说,道德、自律都很好,但好人不一定是好官。

好官的标准是:上让朝廷放心,下让苍生有福。海瑞做官有原则,但没器量;有操守,但缺乏灵活,因此有政德而无政绩。这一点,张居正看得很清楚。张居正不用他,还有一层原因:海瑞清名很高,如果起用,就得给他很高的职位,比他过去的职位还高,这才叫重用;如果比过去的职位低,那就证明张居正不尊重人才。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给他更高的职位,他依然坚持他的那一套做法,岂不又要贻误一方?张居正想来想去,最后决定不用海瑞。

那么对于戚继光的任用又如何呢?张居正启用戚继光的时候,戚继光仅仅是总兵。当时的总兵虽然是部队一把手,但是上面还有一个总督。总督既是地方行政长官,又领导总兵。过去只要总督和总兵产生矛盾,朝廷一定是撤换总兵,而不会换总督,但是张居正却并非如此。在戚继光这个总兵和总督产生矛盾以后,他撤换的都是总督。而且每一个总督上任,张居正都会找他谈话,要他支持戚继光的工作。戚继光担任蓟辽总兵十三年,蓟辽没有发生一次战争,蒙古人也没有一次进犯。确切地说,这既是戚继光的功劳,也是张居正知人善任的功劳。

同样,张居正有一同年叫汪伯昆,安徽人,和另一位同年王士祯一起成为当时诗坛两大领袖。汪伯昆在湖北当了几年巡抚,张居正当了首辅后,把他调到北京当兵部左侍郎,也就是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汪伯昆履任之后,张居正给他一个任务,巡视整个西北的军事设施。

汪伯昆的巡边之旅,第一站就是蓟辽。当时的蓟辽总兵是大名鼎鼎的戚继光。汪伯昆到了以后,首先不是听汇报、探讨军事问题,而是和当地的文人一起吟诗作赋。张居正听到这个消息后有点不满。汪伯昆回到北京,给皇上写了一份奏章,汇报他视察边境军事的情况,字斟句酌,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张居正看了奏章以后,批了八个字:“芝兰当道,不得不除。”兰花芝草,都是最好的花草,但它长得不是地方。既然长错了地方,就得铲除。你汪伯昆是优秀的诗人,就到诗歌协会去,国防部是搞军事的地方,不是你吟诗的地方。就这样,他免了汪伯昆的官。

张居正是一个务实的人,虽然民族英雄戚继光收受贿赂,结交权贵,但是他确实有带兵之才,不管别人怎么攻击戚继光,张居正始终对他信任有加,长久对他委以重任;但是,不管别人怎么向张居正推荐海瑞,他坚决不用。

张居正对他们的态度却绝然不同,这就是其“重用循吏,慎用清流”的具体表现。正是因为张居正始终坚持的这一用人原则,万历前十年的朝廷大臣,凡是张居正亲自选拔的,大部分都是青史留名的人才。

这一点,时至今日仍然值得广大领导者和企业家思考。比如,在选用员工尤其是“一把手”的时候,固然要考虑资历、水平、名声等综合因素,但是如果缺少了一种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的“循吏”精神,很难想象一个管理能够真正肩负起造福一方民众、改变一方面貌的重任。正如 *** 同志所说,“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对于一名现代领导者和企业家来说,只有像张居正那样,敢于选拔那些思想敏锐,不安于现状,大胆改革创新,善于开拓进取,精明能干的人才,才能最终成就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海瑞在历史上是个好官吗?为什么张居正不用他?
不可否认,海瑞的确是个清官、好官,甚至可以称为“道德模范”。但是,清官、好官并不等于能臣、干吏。张居正可以为了改革的顺利实施,委身逢迎权宦冯保,与之结成联盟。对于冯保的贪污、敛财,张居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主动向冯保行贿。而且,张居正本人也有纳贿的行为,并且过着极度奢靡铺张的生活...

历史上,一代名相张居正为什么不待见清官海瑞
因此,好人未必能成为一个好官,因为官场和名望有着非常重大的联系。海瑞在民间非常有名望,而且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海瑞的性格太过刚烈,并不适合官场的生存,而且也会影响张居正政策的实行。海瑞做事太过于理想化,并且一切以道义先行,这也不是明朝的为官之道,因此,张居正不重用清官海瑞,反而重用口碑...

海瑞的民望那么高,张居正为何不用他?
谁也不愿意给自己找个刺头下属,海瑞明显是个刺头。当然了,海瑞这样的人,如果遇上汉武帝,还是大有可为的,甚至当上丞相都有可能。因为他廉洁奉公,不畏权贵,符合汉武帝打击权贵豪强的意图。但如今是明王朝,海瑞的优势不合时宜。张居正不起用海瑞,还有私人原因。首先张居正在当朝的官声不是很好,...

是否是执政理念不同,张居正为什么终生不重用海瑞?
张居正权高位重,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处理的每一个政务肯定要考虑大局,但是海瑞只是一个小小的父母官,他们所考虑的东西还是有点偏差,再加上他们的性格也不太一样,就算海瑞有才能张居正也不愿意重用他。二、海瑞不会变通海瑞是一个在政治上非常有才能的清官。海瑞推行过一条鞭法,在契约问题上也争议上书...

张居正与海瑞有何矛盾,为什么张居正到死都不重用他?
张居正主张变法有所变通,应该要根据社会的现实状况进行新的一些改变。其实张居正的想法是对的。因为万历年间,就是需要变革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效仿旧法,就一定会发各种社会问题。因为时代已经不一样了,祖宗的法律已经不适用了。但是海瑞却固执地认为应该将洪武年间的法律制度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按照...

张居正时期要改革,需要用到刚正不阿之士,为何海瑞被抛弃?
而后来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又有人向朝廷举荐这位清官海瑞,但是张居正的理由却是因为海瑞为人轻率,估计他是还记得海瑞骂他们这些朝堂之人都是妇人吧,毕竟这个印象太深了,而这样的人确实是很难融入官场的,所以张居正没有启用这名赋闲在家的海瑞海清官的。可以说这场赋闲在家的时间是有些太漫长了...

一代清官海瑞是怎么评价张居正的,两人的结果又是怎样?
海瑞以75岁高龄善终,生前和死后享有盛名,几乎成了500年来中国清官的代名词,包括皇帝在内,无人敢否定他的标杆价值。谋国奇才从“谋国”来说,海瑞的功业远不如张居正。海瑞自冒死直谏嘉靖后,声名鹊起,其不畏权势、清廉无比的另类形象牢牢地树立在大明的官场之中,没有谁愿意将这样一个模范典型...

海瑞一生清廉没能挽救大明,张居正半生贪腐却主导了万历中兴,这说明什 ...
如果说清廉的海瑞,没有贪腐的张居正贡献大,以此来证明清廉无用的话,我们仅仅只需要举出一个反证,就足以推翻“清廉无用”这一论断了。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瓦剌首领也先率蒙古大军包围了北京城。国难当头,于谦挺身而出,利用劣势兵力,击退了也先的进攻,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如果没有于谦,恐怕明朝会提前进入南...

历史上,一代名相张居正为什么不待见清官海瑞?
因此,好人未必能成为一个好官,因为官场和名望有着非常重大的联系。海瑞在民间非常有名望,而且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海瑞的性格太过刚烈,并不适合官场的生存,而且也会影响张居正政策的实行。海瑞做事太过于理想化,并且一切以道义先行,这也不是明朝的为官之道,因此,张居正不重用清官海瑞,反而重用口碑...

一位是治世能臣,一位是赫赫清官,张居正为何弃海瑞不用呢?
谈起明史,如果要评选一位清官,海瑞无疑能够拔得头筹,传其女因收了别人一块儿烧饼,便受其呵斥,进而绝食而死,这人实在是清廉到近乎病态了;如果要评选一位能臣,张居正也必须摘得桂冠,皇帝十几年不上朝,他自己就玩转儿了,而且玩儿得非常好,这个人太有才了。但是这两个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

拜城县19169369995: 张居正为什么终生不重用海瑞 -
蓍劳颈腰: 张居正认为海瑞虽然是个廉官,但总爱找富人的麻烦.在他当杭州知府期间,所有的官司不管青红皂白失败的总是富人.还规定在他管辖的地方禁止坐轿,最高级别也只能骑驴!搞的全城的富人逃跑了大半,一片萧条的景象.他有两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政治上的无能和性格上的固执.张居正还曾说过'宁为循史,不做清流',他认为清官虽然不会坏事,但也做不成大事. 张居正致力于改革,而海瑞遵从祖宗礼法,必然产生矛盾. 两人矛盾归其三点:1,祖制观不同 2,才德观不同 3,斗智策略不同 来自

拜城县19169369995: 同样是执行一条鞭法,为什么张居正不用海瑞
蓍劳颈腰: 机遇问题.能者多劳,同条件下选择更好的人.

拜城县19169369995: 各位大虾,帮帮忙谁知道张居正和王阳明的为官之道和用人之道
蓍劳颈腰: 张居正的为官之道 张居正用人时,虽然不能像永乐这样放得开,但也打破了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总结他用人的经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循吏,就是脑...

拜城县19169369995: 商鞅张居正 张居正和海瑞是什么关系 -
蓍劳颈腰: 1. 商鞅和张居正都推动过变法,而且变法都取得巨大成功,两人都是卓越的政治家.2. 张居正和海瑞都是明朝大臣,两人生活在同一时代,且都受到过徐阶提拔.张居正是内阁首辅大臣(相当于总理),而海瑞是著名清官,做过淳安知县、应天巡抚(相当于南京市市长)等官职,两人应该认识,但交情一般.

拜城县19169369995: 为什么张居正主张用循吏不用清流啊,谁知道 -
蓍劳颈腰: 首先我门要了解所谓循史,清流的意义,然后看一看张居正这个人他为朝政不惜勾结后妃排除异己岁手段不好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对社稷的贡献.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他“主张用循吏不用清流”的原因! 循史: 即循吏,出自《史记·循吏列传》,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为人多有很大的抱负和出众的才能,外表却和世俗百象都能打成一片,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但不逞一时之气.如孙叔敖、张居正等 清流: 标榜风节,不畏强御,遇事敢言,评议时政,指斥当道,不与权贵同流合污,深负清望的士大夫,多不分场合,不能因时而动,逞一时之快意,最终多失败或落的可悲下场,比如东汉李膺、陈蕃等一些铮臣 谢谢!如果觉得可以请先为满意

拜城县19169369995: 为什么古时候清官都没好下场? -
蓍劳颈腰: 四个字:清官难当!!!看明史小说<张居正>,书中有一则写到张居正对海瑞的评价:张居正推行改革之初,有人推举海瑞复出,理由是海刚峰大人清廉公正,甚得民心.张反问其人:海瑞所到之地...

拜城县19169369995: 海瑞的故事 -
蓍劳颈腰: 清官,还是模范官僚?——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海瑞 1587年阳历11月13日,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在任所与世长辞.他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对他的生平行事应该如何评论,人们曾经发生过尖锐的争执.这争执...

拜城县19169369995: 请问张居正称海瑞为国之利器,那他为什么到最后也不喜欢海瑞了?
蓍劳颈腰: 海瑞为人太迂腐了,不近人情

拜城县19169369995: 如何评价张居正"芝兰当道,不得不涂”的用人观? -
蓍劳颈腰: 这是张居正用人,打破了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总结他用人的经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循吏,就是脑子一根筋,只想把事情做好,把结果放在第一位,而不会有道德上的约束;清流则不同,总是把道德放在第一位,说得多,办成的事却少.

拜城县19169369995: 历史对海刚峰评论… -
蓍劳颈腰: 海瑞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人物,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特高的人物(与北宋的包拯的知名度差不多).海瑞的清正刚烈是出名的,他徒有一身正气!其树敌太多,只有最底层的群众基础而最后又失去为最底层群众说话的平台(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