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b《非儒》第十八

作者&投稿:歧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02b《非儒》第十八

非儒篇被放在紧跟十策之后,被先秦墨家视作当时为政之要务。

0341

《非儒》 :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也 。

(注1):亲亲有术,尊贤有等。此句是互文,亲亲和尊贤皆有术有等。  (注2):墨家提到儒家,提到儒家主张,全是作为批判对象。没有例外。即使墨子曾经见称于孔子,也同时指出孔子不过是像鸟鱼一样不自觉地做了正确的事情而已。参考公孟第15段。儒墨唯一接近的主张是尚贤,但墨家也以儒家的尚贤为批判对象。参考尚贤三篇。

0342

《非儒》: 其礼曰:“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若以亲疏为岁月之数,则亲者多而疏者少矣,是妻、后子与父同也。若以尊卑为岁月数,则是尊其妻子与父母同而亲,伯父、宗兄而卑子也。逆孰大焉?

(注1):墨家批评对方主张,重视指出对方自相矛盾、言行不一。前者是墨家的推法。后者可参考经上曰:论率行、学实,是非也。  (注2):此段是指出对方自相矛盾。其实儒家发源于鲁地夷人,早期儒者所遵循的习俗是商朝。商朝未完全离开母系社会,女性地位较高。而孔子等转向父系社会主张。就与商朝习俗产生了矛盾。后来的儒生丢掉了自己的习俗,极端转向父系社会的习俗。所以我们看到了“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父”之类男尊女卑思想。儒家对统治者需求的顺应是儒家特色之一。

0343

《非儒》: 其亲死,列尸弗敛,登屋窥井,挑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焉。以为实在,则憨愚甚矣。如其亡也,必求焉,伪亦大矣 。

(注1):从此段,我们可以推理出墨家认为:人死之后为鬼,然而其鬼并不留于世间。而是归天,或者进入黄泉了。作祟之鬼则是上天再派出来到人世的耳目手足。

0344

《非儒》: 取妻身迎,祇端#1为仆;秉辔授绥,如仰严亲;昏礼威仪,如承祭祀。颠覆上下,悖逆父母,下则妻子,妻子上侵。事亲若此,可谓孝乎?

(注1):此段亦是儒者商朝习俗与父系社会矛盾之处。墨家指出其矛盾,并不等于墨家认为男女应该有差等,不认为男尊女卑。而只是推法的运用。

0345

《非儒》: 传者:“迎妻,妻之奉祭祀,子将守宗庙,故重之”。应之曰:此诬言也。其宗兄守其先宗庙数十年,死丧之。其兄弟之妻奉其先之祭祀弗散。则丧妻子三年,必非以守奉祭祀也。夫忧妻子以大负累 。  (大意):儒者传教说:迎娶妻子,妻子也侍奉祭祀我家祖先,而且妻子所生的儿子将要承担守宗庙的责任,所以应该待妻子以重礼。我方可以这样回应:这是瞎说。他的宗兄守宗庙数十年,现在死去了。而且他兄弟的妻子和后代侍奉宗庙祭祀至今不止。(都比他妻子对宗庙的贡献大)。所以重礼妻子而轻兄弟,必然并非是因为守奉祭祀的原因。恐怕该忧虑他的妻子因此(儒者的辩解)承担太大的责任,反而负累了。

(注1):此处仍然用“推”法导出儒者的矛盾。  (注2):最后“夫忧妻子以大负累”句。则表现了墨家的非强制主张。妻子还未必愿意,或者未必能够承担那么重的责任,就不应该往她身上压担子。此处的担子是生儿育女、守奉宗庙。其他部分则表现了墨家的以能负担、因功受享的主张。他兄弟已经担负了守奉宗庙责任,而且确实能够负起守奉宗庙责任。为什么要将担子交予一个还没有担负、未必能够担负的人?为什么这个没有担负、已经死去的人能享受超越他兄弟、兄嫂的待遇?

0346

《非儒》: 有曰:“所以重亲也”。为欲厚所至和,轻所至重,岂非大奸也哉?

(注1):此处儒者说出了真实原因,因为亲亲为大,所以给妻子的待遇要高于其他人。而墨者直接做了批驳说。为欲厚所至和,顺从欲望厚待与自己最能亲和的人。轻所至重,却轻视最应该重视的人。就墨家的意识而言,是“慈父不爱无功之子”。主张因功受享。此处所谓至重,即应该重视有功之人,指实际担负了守奉宗庙的兄弟。  (注2):和,先秦本意是相互呼应、配和。就像一些音符,要能够互相协调才能动听。儒家主张“和”,所以被庄子批评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后世则降低了和字的强度。而墨家主张“合”,能够共处。  (注3):墨家认为,人是人的镜像。我亲亲为大,他也必然重亲而轻我。各重其亲,则相互排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浅显的常识。官员裙带,必遭反对。众人相聚,而我去表现与某人的特殊亲密关系,也将遭到反感。儒家学说不存在公域,这是其中一个表现啊。不过墨家的批判不足以动摇儒者,因为儒者并不指望从众人那里获利,他们追求的是禄位。所以他们不需要关心周围的人对他的观感。而墨家则认为“必待周而爱人,不待周不爱人”。批评儒者“奸”,《说文》“犯淫”也。也即教人学坏。

0347

《非儒》: 有强执有命以说议……儒者以为道教,是贱天下之人者也

(注1):儒者执有命论,是使天下人安于贫贱。

0348

《非儒》: 繁饰礼乐以淫人

(注1):淫,教人学坏,或者泛滥。此处指本该教人强于工作,却教人儒家礼乐——俯仰尊卑、队列行伍之训练。

0349

《非儒》: 久丧伪哀以谩亲

(注1):谩,欺骗。儒者表演孝道是为了强调自己的移孝为忠,并不是对死者之死的真实哀痛。所以说是欺骗亲人。

0350

《非儒》: 立命缓贫而高浩居

(注1):儒者宣传有命论,麻痹贫民安于命运。而他们自己却自以为是,认为自己能治理天下。浩居,即超过自己该居住的空间。而居,实指“有方”,即能够治理某方。

0351

《非儒》: 倍本弃事而安怠彻

(注1):儒者求官禄,先就不是务本。而且做官又怠惰循彻,不去辨明前人的错误。此处所说循彻,并非儒者遵循了先圣王,而是指儒家的“三年不改”——遵循的实际是近世之君王。彻,车彻,有连续的演变过程。而墨家认为天下君王仁者寡,贤者仅数位先圣王而已。所以只能法先圣王。而荀子认为,礼有一个自然的越来越繁的演变过程。所以应该遵循后世之繁礼。就是儒者这种主张的一个表现。

0352

《非儒》: 是苦人气,鼸鼠藏,而羝羊视,贲彘起 。  (大意):儒者让人一看到就觉得是愁苦的,他们又像鼹鼠一样往家里偷盗埋藏财物。然而儒者却摆出一副领头公羊的高傲模样,稍微触碰就像愤怒的野猪一样起而触人。

(注1):此处的:是苦人气,鼸鼠藏,而羝羊视,贲彘起。和后文的:因人之家以为翠,恃人之野以为尊。富人有丧,乃大说喜,曰:“此衣食之端也”。是从文学角度看非儒篇,最为精彩传神的两段话。

0353

《非儒》: 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

(注1):散人,即化外之人。孔子曰,非礼勿动,非天子不议礼。儒者自视为受君王教化之民。所以称其他不受教化之人为“散人”或“野人”。  (注2):此句非儒,让人失笑。2500年过去了,“焉知良儒”还是儒者的口头蝉。墨家却认为,别人眼里的我,是更为真实的我。我应该听到别人的批评而脩正自己。请参考脩身篇:见不脩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脩矣。

0354

《非儒》: 夫夏乞麦禾,五谷既收,大丧是随,子姓皆从,得厌饮食。毕治数丧,足以至矣。因人之家以为翠,恃人之野以为尊。富人有丧,乃大说喜,曰:“此衣食之端也”。

(注1):批评儒者见到别人办丧事就高兴。而且也批评了儒者之裙带作风:“子姓皆从”。  (注2):因人之家以为翠,恃人之野以为尊。用别人家做为自己的装饰,凭恃的是别人的土地,却自以为尊贵。此句批评儒者只是无产帮闲者,不能赖己力而自主。儒者谋求官禄,又主张尊卑上下。也就是为官家帮闲,却以为自己很光鲜。替官家打理土地,却自以为尊贵——比君王卑贱,比百姓尊贵。  (注3):赖其力者主,是墨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也是工商层人士的必然主张。此处不计子贡等官商。

0355

《非儒》: 儒者曰:“君子必服古言,然后仁”。应之曰:“所谓古之者,皆尝新矣,而古人服之则君子也。然则必法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后仁乎?”   (大意):儒者说:君子必然服从古言,然后才可以称作仁。我方可以回应说:所谓古,都曾经是新。而古人服从了新,成为了君子。那么是不是说,必然要效法非君子所服从的,说非君子所说的,然后才可以称作仁呢?

(注1):墨家这个批驳很是精彩。所谓古,在当时也可能是新。比如汤武革命,后人称的汤武之古,在当时却是革新。又如桀纣乱政,后人也称作古。那么是不是该效法桀纣才是仁者呢?墨家认为法先圣就要法其“原群实,用中百姓之利”。而儒家不区分圣人与暴人,一味“三年不改”。实际只是在表忠心罢了,于世无益。

0356

《非儒》: 又曰:“君子循而不作”。应之曰:“古者羿作弓,仔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然则今之鲍、函、车、匠皆君子也,而羿、仔、奚仲、巧垂皆小人邪?

(注1):儒家比墨家早出百年,已经成为当时的政治正确。其删述先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所谓先王。所以用“循而不作”压制墨家。墨家一方面推出更古的先圣王大禹,一方面提出要继承和发扬先圣王之事,而不是完全照搬。因为照搬所谓先王,就会被儒家的政治正确所压制。而事实上,从当今所见之尚书看,儒者主张与之精神几近相反。比如先圣王教诲说:皇天无亲。而儒者则亲亲为大。刚好相反。

0357

《非儒》: 人曰:“君子胜不逐奔,揜函弗射,强则助之胥车”。应之曰:……暴乱之人也得活,天下害不除,是为群残父母而深贱世也,不义莫大焉”。

(注1):无原则地要求我方宽容,只是在掩护他的恶行罢了。真正的宽容,是视对方与自己同样无知,有同样的谈判地位。即兼爱交利,无差等。而不是放过罪恶。儒者一边自称教化别人,一边要求别人放过自己。实在是缺乏责任意识,娇气太重。

0358

《非儒》:“ 若皆仁人也,则无说而相与。仁人以其取舍是非之理相告,无故从有故也,弗知从有知也,无辞必服,见善必迁,何故相若雨暴交争?

(注1):墨家眼中的仁人,必然相互表达、相互辩论、乐于达成契约、从善如流。战争本就至少有一方违背了仁者之道。就不能用对待仁者的方式对待不仁。墨家认为人与人的相互报应是最基本的社会机制,不能被取消,而只能降低相互报应的烈度。脩身曰: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脩矣。如果相互报应被取消,则人们连脩身的基础都失去了。社会如何能够向好?恶人总喜欢没有报应意识的百姓。

0359

《非儒》: 又曰:“吾子若锺,击之则鸣,弗击不鸣” 。

(注1):墨家认为对上应有“詻詻”之言,而对下则“事无辞也”。此处儒者反道而行。对上不鸣,对下却行教化。变成了混饭吃的技巧,不能承担责任。不过儒家并非都是如此。韩非记载儒者: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於臧获,行直则怒於诸侯,世主以为廉而礼之。而墨家则比较讲求谏诤的技巧。可以参考淳于髡劝齐王节饮。

0360

《非儒》: 夫一道术学业,仁义也。昔大以治人,小以任官,远施用偏,近以循身,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利则止,此君子之道也。以所闻孔丘之行,则本与此相反谬也。

(注1):此处也可看到,“一”的含义是“共同点”。

0361

《非儒》: 孔丘语寡人者众矣,俱以贤人也 。

(注1):孔子与子贡言朝廷皆“斗筲之人,何足算也”。面见齐王却遍称众人俱贤。可谓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会做人了。非儒篇此处特地引用齐王之言,指出孔子前后不一。

0362

《非儒》: 婴闻所谓贤人者,入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孔丘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几灭,而白公僇 。

(注1):此处墨家表示赞同晏婴所言。贤者以“合”为务。  (注2):又指责孔子所推荐的弟子参与了楚国政变。就墨家看来,既然是孔子推荐,孔子就要负责任。请参考鲁问:子墨子使胜绰事项子牛。

0363

《非儒》: 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听於君必利人,教行下必於上。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易而易从也;行义可明乎民,谋虑可通乎君臣 。  (大意):贤者得到上位者任用也不会亏待下属。得到众人拥戴效命也不会危及他人。只服从上位者的能够利人之命。教人则以身戴行。所以其言说可以明了易知,行动简易而易于效法。无论是行动还是谋虑都可以不向民众和君臣隐瞒,让他们认为合意。

0364

《非儒》: 行义可明乎民,谋虑可通乎君臣 。

(注1):孔子曰:君子坦荡荡。是于心无愧。而墨家的主张是不需要向他人隐瞒,不但是问心无愧,还是于他人无怨。这也体现了儒家恕道与墨家倁道的不同。儒家是推己及人,问的是自己。墨家问的是自己和他人。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要作用于人,却只问自己欲不欲。“他”被杀死了。

0365

《非儒》: 今孔丘深虑同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入人之国,而与人之贼,非义之类也。知人不忠,趣之为乱,非仁义之也。逃人而后谋,避人而后言,行义不可明於民,谋虑不可通於君臣,婴不知孔丘之有异於白公也

(注1):儒者为孔子辩解说:白公之乱时,孔子已经去世3个月了。所以孔子没有参与。但晏婴的指责是孔子让石乞去白公那里搞阴谋。儒者之辩解,并没有针对问题。另,孔子无论到了哪一国,都遇到了该国宫廷动乱。实在是巧合的次数太多了。孔子在鲁国与鲁君隳三都,则是比较明白的参与动乱。墨家认为“君脩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四患也”。其实儒者作为当时的无产文人,如果不打击贵族层,那么他们是永无出头之日的。孔子本人就被各国的贵族们四处驱逐。

0366

《非儒》: 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不可以教下。好乐而淫人,不可使亲治。立命而怠事,不可使守职。宗丧循哀,不可使慈民。机服勉容,不可使导众。孔丘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儒学不可使议世,劳思不可以补民#4;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儒者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 。

(注1):浩居而自顺者,即自以为能够治理天下却只顺从自己。治理天下本应该顺从天下人。晏子的前任,管仲即论述说,天子是天下人之子。与墨家孝视天下的主张相同。而孔子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考量作用于他人之时,竟只问自己欲与不欲。而不是问他人欲与不欲。所以晏子评价孔子“自顺”是符合事实的。  (注2):机服勉容,即相机决定服从于什么,没有原则。面容勉强而虚假。

0367

《非儒》: 孔丘为鲁司寇,舍公家而於季孙。季孙相鲁君而走。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 。

(注1):孔子为鲁司寇,本应该为鲁君办事,使季孙归案,并审理季孙案件。孔子却偷放走了季孙。孔子的偷放行为,说明孔子认定季孙有罪。然而孔子却因为之前的情谊放走了罪犯。

0368

《非儒》: 孔丘穷於蔡陈之间,藜羹不糂。十日,子路为享豚,孔丘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号人衣,以酤酒,孔丘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哀公迎孔丘,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饱伪行以自饰,污邪诈伪,孰大於此?

(注1):危难之中方能看清楚一个人。

0369

《非儒》: 孔丘与其门弟子闲坐,曰:“夫舜见瞽叟,然就此。时天下坡乎?”,“周公旦非其人也邪?何为舍亓家室而托寓也?”孔丘所行,心术所至也 。

(注1):此处说孔子不甘居人下,有谋反之心。这可能确实是早期儒者心态。早期儒者认为孔子应该做天子。请参考孔子本人也认为当时为政者皆“斗筲之人”——只能胜任最低档俸禄的人。那么很自然的,他必然是不甘心的。只是形势比人强而已。墨家当时并不主张取代天子诸侯们。请参考公孟第5段“若使孔子当圣王,则岂不以孔子为天子哉?”


山海关区15016397526: 师说、左传、墨子、传习录、文心雕龙资料
斋馥海普:《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

山海关区15016397526: 墨子写过什么书? -
斋馥海普: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

山海关区15016397526: <墨子>这本书里都记载些什么? -
斋馥海普: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并主张宣扬兼爱,非攻,尚贤,节用,非乐,天志,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山海关区15016397526: 海底两万里第十八章内容概括? -
斋馥海普: 1、第18章简介 鹦鹉螺号穿行在太平洋下四千米,十二月十一日,孔塞伊带我看了舷窗外的黑糊糊的难船,惨不忍睹,有四名水手和一个托.着孩子的年轻女子.一条大鲨鱼被人肉吸引而来.我看到这船尾“弗罗里达.森德兰”的牌子. 2、原著...

山海关区15016397526: 甘瓜苦蒂的后一句是什么 -
斋馥海普: 比喻天下之事不可能十全十美,美枣生荆棘,天下物无全美: 清·翟灏《通俗编·草木》.” 古语云: 汉·无名氏《古诗》,物不完美. 成语示例:甜瓜之蒂味苦,天下无全美也:“甘瓜蒂苦.” 甘瓜苦蒂:解释为成语出处:“甘瓜抱苦蒂:甘瓜苦蒂

山海关区1501639752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18章概括是什么呢? -
斋馥海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十八章概括:保尔又住进了医院,做过一次手术后,他决定通过文学重新参加战斗.达雅成了正式党员.保尔申请在莫斯科定居,在妻子和母亲的支持下,保尔开始写小说《暴风雨的儿女》.

山海关区15016397526: 《非十二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斋馥海普: 《非十二子》第六此篇亦见〈韩诗外传》,而止十子,无子思、孟 轲.〈荀子书〉吾颇疑其为西汉末人所集.然其所取资,固不能尽伪. (凡古伪书皆然)墨子学于孔子...

山海关区15016397526: 在《金庸》题材的武侠小说里,丐帮镇派至宝—武功绝学“降龙十八掌”中,有哪十八招式? -
斋馥海普: 降龙十八掌--招式简介 降龙十八掌第一式——亢龙有悔: 其招式为左腿微屈,右臂内弯,右掌划一圆圈,“呼”的一声,向外推去. 降龙十八掌第二式——飞龙在天: 这一招必先跃起半空,居高下击,才能显见奇大的威力.它一定要配合轻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