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五章 天地犹橐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作者&投稿:达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聊《道德经》。昨天我们聊的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的解释与大家解释的可能会不一样,我解释成这天地不声称自己、标榜自己仁义,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做的狗一样,就不是要求你真的祭祀,而是我为大家做贡献,不要求什么回报的,圣人也是一样,也是这种状态去对待百姓的。这个是我理解的这句话,与大家解释的会不一样。大家说了,您解的怎么总跟别人不一样?其实我觉得老子讲的真是这个意思,这是我真心这么认为的。

老子讲的思想真是管理者法则,后世的人把它总结成修道的、修炼自己身体的,甚至把身体变成一个国家一样去运行的,这都可以。但是,我解的目的是告诉大家老子原来在说什么,您后边怎么理解,您完全可以理解去,没关系,启发到您就行了。老子的这个思想其实与诸子百家关系很密切,在当时好多人都说过类似的话,比如《战国策》等等的书里,也记载过很多人说过老子这样的话,但是他们所说的引用的并不是《道德经》,有可能是《周书》等其它的典籍,说明老子的思想不是老子讲完以后大家学,而是老子的思想在当时是大家都知道的,在老子之前,管理者已经总结出了很多法则,当时社会上大家都知道,只不过是老子把它特别清晰的、特别系统的给写了一遍,这是《道德经》本来的意义。老子整理得太完整了,所以我们后世尊老子为这种思想的创始人,但是很遗憾,后世把它变成修炼身体等含义,慢慢管理者法则的作用越来越弱了。

今天,我们来聊下边的话,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首先要先解释什么叫橐龠?老子说这天地之间好像橐龠一样,橐龠就是皮囊做的风箱,鼓风机,当年在冶炼技术大发展的时候,因为当时打仗需要铸造兵器,农用需要农具,在这个冶炼技术发展的时候,风箱的出现为冶炼技术提供了一个加速器,这个橐龠应该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因为老子就写橐龠了,汉朝的时候可能都用这东西,具体什么时候被木质风箱取代的,不清楚,唐宋以后开始出现木质风箱了。这个橐龠是什么东西?首先“橐”和“囊”字是不同的,都是皮袋子,但是不一样,这个囊是一个口的叫囊,我们说这个人囊中羞涩,我们兜里边羞涩没钱,大家看这兜子是两头开口的吗?不是,一头开口您才可以往里边装东西,所以这叫囊,皮囊的囊。这个橐就是两头都开口的,这个风箱拿牛皮做个筒,可以给它压缩,拉开,两头都有这个口。这个龠是管道的意思,就这风箱两头开口,一头往外出风,另外一头有个管道,叫橐龠,就是一个皮囊,过去把它放到水边上,水让那水车一转,管道牵动皮囊,开始伸缩,管道另一头开始往外出风。所以,这个橐龠是什么状态?就是不断地运动,从里边不断的往外出风。所以,老子说天地之间就像橐龠一样,像皮囊的风箱一样,你看它不断地运动,不断的往外出东西,虽然它中间是虚的,但是它不会塌陷,动而愈出,不断地动,不断的往外出东西,老子说这就是天地之间好像是这个状态。

您看这个“道”你看不到它,它好像是中空的,但是万物全是从这个空的里边出现的。所以,老子又在形容我们这个世界与道的关系。问题是老子为什么一再的强调“道”的空性?老子为什么不断地强调?您看《道德经》没出五章讲了多少次空性了,为什么如此?老子第一是告诉我们,这确实是道的状态,他讲道是有空性的,我们世界一开始应该是这么产生的,但是如果您觉得老子就想讲这个事的话,那就错了。老子讲的是什么?老子讲的是管理者法则,老子但凡讲天之道,其实全都是为圣人之道服务的,老子的这个话要引出什么?实际他在讲,你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效仿天之道,要把自己放空,不要想为自己捞取,你越不捞取越是空的,你放心,你所造就的这个世界就越大,你所创造的成就就越大,这是老子给大家的一个法则。

接下来马上就会谈到这个,叫“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正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老子马上就会落到人道上了。老子行文是非常周密的,每一段都为后边做铺垫,他不断的强调天之道的空性,其实就是讲领导者你要放空自己,绝对不要为自己捞取,你越不为自己捞取,越保持自己的空,就越能造就这个世界的有,这是老子给大家讲的。

我们很多领导不懂这道理,有点条件就会捞取,老子为什么不断强调?因为老子深深的知道人性的弱点,我们但凡把这个人放到什么位置上以后,他立刻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自己,这是人的本性。这个时候需要教育,需要提升他的境界,但凡境界高了,所做的事业就能大,可是境界不高,会稍微有点位置,就为自己捞取。比如说,稍微做了一个什么什么经理,就开始为自己想了:我的亲戚给拉进来,我的亲戚在外边搞了公司,我把业务给他做……想为自己捞,您的成就就小了,以后您的前途就小了。所以,老子告诉大家怎么做领导?你越空,越保持空的状态,你所生发的世界就越大,你所造就的世界就越大,这是老子这章给大家讲的道理。

朋友们,听我《道德经》的,好多都是企业管理者,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在公司里边如果做事能够符合老子这种思想的话,我觉得这个人私心会很少的,这个人格局会很高的,他做事会从全局考虑,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损害整体的利益,这样的人必大有前途,必有所作为。这是老子《道德经》告诉我们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普通老百姓如果能这么做,这个人会少好多纠结,因为你把自己放空,像天道一样,这种人会不纠结,他气血会通畅,这样的人更少患病,更从容,更圆融。所以,老子讲的这些道理,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大家如果能体会体会的话,一定会有所启发的。

朋友们,今天就聊到这,明天我们接着聊下句话,下句话是“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这是《帛书》甲乙本的写法,叫多闻,多听。通行本是什么?“多言数穷”,两者有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到底是多闻对,还是多言对?明天我们接着聊。


洪雅县13349655690: 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龠(竹)...”的读音是什么?第四版的古汉语字典都查不到啊!请给我读音,出处. -
班金多贝:[答案]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橐龠(tuó,yuè):用手操作的鼓风工具,即古代的风箱.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这里是把天地的运作比喻为风箱.(天地的运作难道不像风箱一样么) 字数有限,不可详解.

洪雅县13349655690: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驺狗 是什么意思 -
班金多贝: 此话出自道德经第五章,第五章整章内容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白话意思为: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

洪雅县13349655690: “天地不仁,以世间万物为刍狗”不这句话出自何处? -
班金多贝: 此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五章.(下一句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解释就是: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仁在这里的意思是仁爱,仁慈,对百姓的仁义.刍狗就是草扎的狗,以前祭祀时...

洪雅县13349655690: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什么意思 -
班金多贝: 这句话出自《老子》(也就是《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

洪雅县13349655690: “橐龠”怎么读,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橐[①]... -
班金多贝:[答案] tuó yuè 充满气的口袋的意思. 橐 tuó 口袋:负书担~. 〔~驼〕即“骆驼”. 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以牛皮”. 龠 yuè 古代乐器,形状像笛. 古代容量单位,等于半合(g?). 相关辨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172364.html?fr=qrl3

洪雅县13349655690: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
班金多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答:天地无心于万物,任其生灭,圣人无心于爱民,任其自养自成. 天地之间如同有一个风箱,空虚而不空穷竭,越鼓动所现事物越多. 言语太多,不能做到像虚空一样,终会穷竭,这样的话不如恪守虚空虚静.也就是要得道悟道,不能太多的言语思虑,真正的道是不可以用言语和思虑得以体会的,如果太多的言语思虑反倒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越来越被动迷惑.要像天地一样虽然无心但是能成万物,虽成万物仍然无心可用.

洪雅县13349655690: “以天下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
班金多贝: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说明一下,刍狗就是草扎的狗.

洪雅县13349655690: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绉狗是什么意思? -
班金多贝: 这句话来源于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通常解释大概是: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慈,任...

洪雅县13349655690: 谁能帮解释一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
班金多贝: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白话意思为: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

洪雅县13349655690: 《道德经》第5节中是“其犹橐迭乎”还是“其犹橐龠乎” -
班金多贝:[答案] 《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注:刍狗是古代求雨或者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祭祀或者求雨结束以后丢掉或者烧掉,比喻轻贱务用);圣人(注:圣人是指当时统治者)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注:是指古代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