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为什么写的不那么详细?

作者&投稿:仍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史官为什么写的史书很不详细?欧洲国家对战役的每个细节,阵亡多少人都写的一清二楚?~

欧洲国家比较事实求是,力求严谨,在中国人看来属于太“刻板保守”了 关于战争,中国也有很详细的,比如明代应州大战,史书记载“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殊死战,敌稍却。明日复来攻,自辰至酉,战百余合,敌引而西,追至平虏、朔州……斩首十六级,官军死数百人……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战争结果是明军死亡五十二人,蒙古军死亡十六人。“五万骑,殊死战、自辰至酉,战百余合、追至平虏、朔州”,就打死16个蒙古军,蒙古军后来就“然不敢大入。”这也太假了吧! 中国一贯是以后朝人修前朝史的方式修撰史书,但是作为推翻前朝的后朝,不可避免的在某些问题上与前朝有冲突,有对立。获胜的统治者们想“赢得生前身后名”,所以他们想尽办法掩盖和歪曲历史。 还有《史记》感觉就像是在看小说,看传奇故事,甚至是看电影。主要原因是写得太详细了,几乎给你描绘出一个画面。比如鸿门宴,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那么传神,就仿佛司马迁在旁边观看似的,史记的文学性太强了,简直可以直接作为电影剧本使用。难怪一般把司马迁归类为文学家。 还有孔子,春秋二百四十年间,鲁国见弑君有四(隐公、闵公、子般、子恶)见逐者一(昭公),见戕者于外者又一(桓公),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春秋》为亲者讳,不见其文。闵二年,“狄灭卫”《春秋》为贤者讳而该书“狄入卫”。晋侯传见周天子,《春秋》因不愿损周王之尊严,而变为“天王狩于河阳”。 说穿了,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认真考据,实事求是的精神,中国喜欢虚浮的东西,不会为了细节,去认真描写,同时弑君,却有书“杀”书“弑”书“及”之分。

中欧文化传统不同。中国人写史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治理国家,所以以记人为主为最多,正史都是记人为纲的,记事的也有,偏重于谋略,如战国策等。战役的细节在中国的治史思想看来是细枝末节。当然中国也有类似西方描写历史很细致的,但是带有神话性质的少数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等。

因为一个人生平,起码就能写几十万字。可古代史书的篇幅,一个朝代都写不上几十万字,怎么能详细?
而且往往是后一个朝代修前朝历史,一旦遭遇战乱,史料完善程度可能非常低,而且一般来说,名人的记载多,名气差的人可能就是一笔带过,还想很详细,那怎么可能呢?就算是史家第一绝唱史记,五十多万字,写了前后近三千年的事,平均一年一百七十多个字,还不够一篇小学生日记,你想多详细呢?
再说古代的笔墨纸/竹简,都是很珍贵的资源。在竹简上刻五十万字,能想象是多大的工程吗?而且不是简单的刻而是编写。即便后来有了纸,这活也太大了。现在好的小说写手用电脑一天就能敲一万字,按明朝搞永乐大典的速度,起码四十人一起动手才能有这个速度,而且还是抄写不是编写。
所以不要像某些弱智阴谋论一样,什么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都是胜利者书写……太史家满门都快死完了还不是为了写实?再说每个朝代都是编前朝历史,甚至更早的历史。比如宋朝编新唐书,唐和宋之间隔着五代十国呢,难道还要给唐朝改点什么来粉饰自身么?元编辽史,两朝之间隔着金呢,犯得上给你改什么?

有一件怪异的事情,历史(或者说官方史书)从来不记录细节,只写大方向、大人物、大结局,至于小细节、小人物、鸡毛蒜皮的小事,历史书却从来不讲。

比方说赤壁之战,号称80号大军的曹魏政权败北,孙刘联盟获胜。

但仔细想想,赤壁之战在细节上似乎并没告诉我们什么。

比如打仗的时候士兵们每天吃什么,吃几顿喝几顿,有没有肉吃,是吃鸡肉还是吃猪肉,粮食从哪来,怎么运的粮食。

每天那么多兵要打仗,衣服脏了要不要洗,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要不要领工资,工资多少,发现金还是刷卡,加班要不要给加班费。

打仗受伤之后谁管治病,医生在哪儿,是中医还是西医。人死之后要不要埋,埋在哪,丧葬费谁出?

诸如此类,历史统统没有告诉后人,它只是把当大致的框架记录下来,细节却没有着重陈述,以至于后人无从得知。

所以我常觉得:“历史”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

02

何为“魔幻现实主义”?

说白了,就类似武侠小说。

比如《天龙八部》里的乔峰,到哪里吃饭都很豪气,动不动就掏出大锭雪花白银砸死店小二。我倒想问问,那么多银子从哪儿来,偷的?还是卖艺来的?

不知道。作者也没交待。

还有,少林寺搞武林大会,一帮侠客从山下爬到山上,难到不累吗?就算不累,至少也会出一身汗吧,衣服裤子不粘灰的么?不需要洗一洗打理一番么?

金庸告诉你:不需要!!!

不管走多远的路,爬多高的山,到了目的地,大侠们一个个依旧玉树临风,精神抖擞。

参加武林大会,来的人总得吃饭吧,饭菜总得花钱买吧,谁掏钱?

AA制?还是方丈请客?少林寺可是出了名的穷,和尚们天天在外化缘,总不能让外来人白吃白喝吧。

站在方丈的角度考虑一下,若是武林大会真要在少林寺召开,最要紧的事可能并非讨伐乔峰,而是先找个赞助商。否则,乔峰没被打垮,少林寺倒先被吃垮了。

03

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

我个人认为,文学是对历史的补充。对于一些细节上的东西,一些社会现象,历史不会写那么细,也不可能那么写。

历史总有它的局限性,它无法顾及到小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也无法触碰社会底层人士的家长里短。而文学,恰恰更为灵活,让后人看到了庞大历史观之下所不能表达的细微之处。

比如《牧丹亭》,看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未出嫁的女子,连自家后院是什么样都不知道,整天待在闺中,还好丫环偷偷带她到园子转了一圈,这才晓得园子里原来种了颗桃树。

于是能了解到,明清时期对女子“家教”很严厉。嫁人后尚可去耍一趟,没嫁人就得待在家里憋着。

《项脊轩志》有一句“大类女郎耶”,反映的是社会上的真实情况,那时的女郎是罕见出房门的,即便家中有客人来,也是道个安之后,躲在自己房间不出来。

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便是如此,令人又嗤笑又哀叹。

其一 战乱原因,不少记录会丢,会损毁
其二 历史都有胜利者书写,不好的是不会被写进去的

史书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史书上写的也不能准确反映当时的情况
况且我们现在对史料的解读也会因不同观点有很多分歧

因为当事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所以会挂一漏万……


为什么以前的旧书比现在的书要薄那么多?
因为以前的旧书所写的文字都是一词多义的文字,没有现在的书所讲解的那么清楚,而且,古代的文字比较繁琐,所以越精简越好,书也是这样,而现在的书所解释的比较详细,所以旧书比现在的书要薄。

字写得美丑是天生的吗?如果不是可以练吗?
假如说字真的写的很丑,那多加练习真的可以得到提高,但仅限于提高的写得比较好看,正常人看了不说丑。但是要达到人人都说好看的地步,练也是可以的,但是难度特别大,达到同样的高度,有天赋的人要容易得多。所以练字的时候要多注意字的形态、结构、笔意、轻重缓急等等。还有一点,写得整齐(比如说...

医院开的诊断书为什么那么难认。不能写简体中文吗。全像蜘蛛爬的。
医生的字体不管怎么说都是中文,草书也有很多人能看懂,但处方上有很多是专业术语,非专业人士听都没听过,看不懂很正常的。草书本来有些字就是模棱两可,要根据上下文来辨认,处方的内容即使写工整了也很少有人能理解,写潦草了就难辨认了。其实处方的内容变化不大,都有其固定格式,拿药的人也属于...

读很多书却写不了好作文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思考:读书只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但真正的理解和吸收需要通过思考。如果只是机械地阅读,而没有深入思考和理解,那么就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也就无法写出好的作文。2.缺乏实践:写作是一种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高。如果只是读书而不写作,那么就无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为什么网络小说中,作者越是用心写,作品成绩(相对)越不好?
如果经纪公司重视你,一直在捧你的话,那么你的星路就指日可待了。如果经纪公司将你放在一旁,从来没有让你参加活动,也不会把好的剧本给你,那么你在演艺界里就不好混了。现在有很多作者只顾一门心思的创作,只顾写自己觉得好的小说,从来不会去自己的小说销量为何不高,从来不想小说是否被大众接受...

红楼梦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书上的跟电视的不一样?
1、宝玉病重,和尚送来通灵宝玉,宝玉死而复生。宝玉二历幻境,看淡儿女情长。贾琏看望贾赦,将女儿托于王夫人。惜春出家修行,紫鹃陪伴。宝钗劝勉宝玉,与之辩论赤子之心。贾政回京行至毗陵,雪中见宝玉随僧道而去。香菱难产而死,袭人嫁蒋玉菡。贾雨村遇甄士隐,归结红楼梦。2、红楼梦电视剧前29集基本...

写书写不出来该怎么
写书写不出来办法如下:1、清晰的思路和想法 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故事线或者不知道要写什么,你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你可以尝试开启想象力,寻找灵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周围的人、电影、小说等方面寻找灵感。同时,也可以在写作之前先构思好故事线和人物,让自己有一个清晰的思路。2、缺乏...

一本书为什么要邀请那么多人来写序?意义是什么?
第一,主要是要向读者推荐自己的这本书。每个作者对待自己的书都像自己的一个孩子一样。经年累月地创造出自己的作品,他也希望读者们能够喜爱自己的作品。邀请许多知名的人或者自己的书作序,也有着推荐自己书本的意味。毕竟,这些人写序也不想自毁名声呀,当然是这本书写得不错,才会有那么多人支持。

为什么专业书籍那么晦涩难懂?难道就不能说普通话,我是普通人,鲁迅还写...
主要原因,比如牛顿的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你写的通俗易懂,别人就会误认为这个好鸡巴简单,我早就想到了。或者说,这个好简单,不难,我也会。实际上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实践的。而且你完毕就想得到。所谓的深奥,不过就是文字游戏啦!利用文字歧义,多义。模棱两可。让你去猜。并且在逻辑...

为什么起点小说质量越来越越差
说真的,读者也不是傻子,17年的《放开那女巫》19年的《诡秘之主》,都是正常的网文,三观也都很正,但然后呢,除掉那么几本作者还有情怀和追求的,大部分都是奔着钱去的,想分网文的一块蛋糕。最后写出来的东西,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评价,脑洞大是大,但故事的核心的东西没有了。以前看《斗破苍穹...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7275051790: 古人写历史,为什么要写得那么简单呢? -
浦可洛凯: 正史不是小说,史官只需准确记录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要素即可,没必要洋洋洒洒添油加醋,一来细节是否属实无法保证,二来古人刀刻手写,码字劳神费力不是今天你敲键盘这么简单,长篇大论的准备太监么?历史第一要求就是实事求是,但古代交通不便,许多远方、过去的人物事件作者根本没机会彻底查清,自然不可能添油加醋妄自猜测,何况许多官方问题还得避讳,春秋笔法自然也就情有可原.至于史学发展趋势,其实还是在不断发展的,从最初的编年体到太史公的纪传体,史料记述已经从惜字如金进步为情景交融了,再后来两宋纪事本末体、明清历史笔记的出现更是大大丰富了史籍内容,总的来说史籍还是由简单变详细了.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7275051790: 历史书上为什么没有详细说晋朝
浦可洛凯: 无论是西晋还是东晋统一的时间都很短,一共才不到一百年,而且西晋自司马炎之后,基本上已经乱套了,东晋不过是作为一个独立政权偏安江南,根本就是南北朝的一部分,所以实际上晋作为一个朝代只有司马炎统治时期的二十来年,其余的时间中国大地都是一片混乱,到处地方割据,互相征战,所以书上把三国之后称为南北朝,我觉得是恰当的.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7275051790: 三国历史为什么不详细的问题 -
浦可洛凯: 前面因为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三国群雄争霸,当然无心修史,另外到最后曹魏得天下,曹操当年挟天子而令诸候毕竟不是正道,而曹操的性格显然不会允许反映三国的著作流于世面.即使曹丕也如此.我说的可能只是部分原因吧!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7275051790: 历史是谁写的呢? -
浦可洛凯: 1、真正的历史 是正直的史学家按照史实写的.如,司马迁的《史记》.2、有水分的历史 是御用史学家按照旨意写的.史书未必一定能如实纪录历史,而是收集各地事件,再编集成书.中国王朝历史的真实性一直受到质疑,成为统治者的治国工具.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7275051790: 为什么历史书上有些写准确的年份有些则粗略的写世纪和年份.谢谢😊 -
浦可洛凯: 大概没有准确的史书记载,只能凭借历史学家推论,或者不同史书记载的、历史学家的观点不一样,又或者事件像文艺复兴这样持续了好久,无法准确划分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7275051790: 一本史书是怎么写出来的那?司马迁写的《史记》巨厚,他咋知道这么多?一本历史书是怎么写出来的? -
浦可洛凯:[答案] 司马迁出生于一个史官世家,他的祖上在周朝就当过太史,而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掌管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并渴望写出第一部完整记载中国历史的史书.司马谈死后,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积累资料,参考了大量书籍文献,并到全...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7275051790: 《史记》到底精不精彩,语言会不会很难懂呢?哪位高手,指点一下小弟 -
浦可洛凯: 并不是非常难(对于四书五经而言),但要读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修为(读懂读通要求更高) 司马迁的史记让人读了荡气回肠,极其伟大的史书,在文学历史科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7275051790: 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书,为什么《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浦可洛凯: 1.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始称《史记》.《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学成就.司马迁...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7275051790: 史书的几种记录形式 -
浦可洛凯: 编年体 按时间为顺序,左传 每篇起始隐公XX年 资治通鉴; 纪传体 每篇一个或者一类人物,史记 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纪事本末体 完整记录一件事儿,把相关的材料都整合在一起.编年体就是记录每年发生的事儿,像是流水账,清X宗实录,就是编年的,每天干什么都很详细; 纪传体是正统,二十四史都是这样的,就是给人物立传,名垂青史,记事一般都在前边很详细,同一事件的很多人物共同参与的,后边的就略了,史记中常有“其语在XX事中”; 纪事本末体记录事件很详细,比较有名的史书,不太清楚.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7275051790: 为什么有的二十四史那么薄 -
浦可洛凯: 《二十四史》是由24本史书集合而成,所以《二十四史》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书. 你说的薄,有两种原因 1、《二十四史》其中的一本,比如《三国志》、《陈书》等都是很薄的. 2、《二十四简史》,这是集合24本史书里的重大事件编成的书籍,跟《中国上下五千年》差不多类型的.这书也不是很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