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大肆分封诸侯王,又继承秦朝郡县制,这样有什么弊端?

作者&投稿:咸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秦朝开始实行的郡县制一直持续到西汉时期,跟分封制相比,郡县制是否存在弊端?~

分封制的弊端是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而郡县制的弊端则是容易形成整个官僚集团的堕落腐败,从而危及到整个国家的稳定。所以任何事情既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从辩证法来看,没有绝对只好不坏的事情。

我们可以看到,刘邦建立汉朝后,就吸取周王超礼崩乐坏和秦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郡国并行的制度。一方面设置郡县,由朝廷任免官员;另一方面也分封诸王,拱卫中央。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平衡,让汉朝能够长治久安。

但通过中国数千年分分合合的历史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无论是郡县制或分封制,在一个时期内能够太平无事,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往恶劣的地步发展。分封制会导致土地兼并,农民流离失所,从而揭竿而起;郡县制则是一段时间后会形成一个顽固的腐败的官僚集团,盘剥百姓,同样让百姓苦不堪言。
另外,郡县制在一个王朝的后期,往往也会形成地方长官独霸一方,不听从政府号令的情况,从而削弱中央集权制度。其实我觉得,和分封制相比,郡县制可能是相对而言能够让一个朝代寿命更加长久的统治方法,一是政府需要大量的官员来维护统治,这就为很多下层人士提供了上升的机会;二是天下所有的郡理论上都听从皇帝一人的号令,这对于加强中央政府集权有很大的好处,皇帝能够重逢调用全国各地的人力、资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郡县制,最大的问题是皇帝必须不能昏庸,不会因为一己之欲而滥用民力,不体恤百姓疾苦。正面的例子如汉武帝,反面的例子如隋炀帝。如果皇帝胡作非为,那么无疑是自掘坟墓。

先讲为什么地位高。
这里要讲到一个专有名词,郡国并行制。意思是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快速灭亡是因为皇室宗亲的势力太小,全被分为郡县外家,一旦战乱,皇族很容易被消灭。因此借鉴教训,大量分封功臣与皇室宗亲为王,后又担心外姓篡权把非刘姓王屠杀殆尽,其余刘姓子孙为诸侯王,得土地,军队,税收,拱卫中央(其实就是小国王的皇帝,地位当然大了)
再讲特权,这个上面讲了,再细讲一遍。
税赋归诸侯王、有铸币权。(这就是国家的缩影)
郡县官吏归诸侯王辖制,。
诸侯王有自己的卫队、指挥王国辖下的郡县军队。(军事是一个政权强力的保障)
上述种种特权都是代表了中央对诸侯王这个小朝廷的承认。说白了他们的权力就同皇帝(在自己领地上)

秦末二世暴政,天下大乱,前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有刘邦项羽争夺帝位,垓下城破,西楚霸王自刎江东,汉高祖刘邦称帝,在大肆分封诸侯王的同时又继承秦制,于是汉土郡国并行。刘邦封王,一方面是答谢贤臣良将的追随,一方面是拱卫王室,汉初虽无事发生,但任何的政治制度都有其致命的缺点,西汉时的郡国并行制,也有其弊端。

一、分封只有一时之利,君臣猜忌诸侯无善终

周武王伐纣,收天下之土而分给亲族、功臣、旧贵族后代,周武王何其聪明,知道功高震主,“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如若分封的都是王室子孙,世世代代拥立天子,自然可以以逸待劳,武王的想法是好的,周朝也存国长久,然而东周时诸侯并起,战国时周天子已经是名不副实,拱卫王室的人,却拿着手里的利刃,刺向了天子。

秦的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秦地,周平王迁都时秦襄公护送有功,受封诸侯,周室的手段一直都是封侯而守卫王室,但可惜却被自己的利刃所伤。秦始皇即位后吸取教训,将全国分为36郡,900多县,还“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没有诸侯了。没有兵器了,六国遗族还能举兵反秦?然而自陈胜吴广起义以来,不出三年而暴秦亡,为何?不只是暴秦苛政,同样是因为封疆大将手握重兵而没有回援,王室子孙、地方县令无兵可用,中央政权缺乏拱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既然分封、郡县都行不通,那不如合起来用吧,汉承秦制,在郡县的基础上加封诸侯王,不仅满足了手底下人的封王拜侯的想法,还能赢得他们的“忠心”。可惜好景不长,人的野心是没有办法满足的,既然当了王,谁又不想当皇帝呢?君臣相互猜忌,楚王韩信本是忠心耿耿,结果被刘邦怀疑有反叛之心,被诛,接着韩王信反、梁王彭越反、淮南王英布反、燕王臧荼,赵王张傲被顺手剪除,只有长沙王吴芮低调行事,刘邦屡次试探无果,放过了他。所谓“人心隔肚皮”,君臣猜忌的结果,无外乎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二、分封隐患之大,祸及子孙后世

剪除了异姓诸侯王,刘邦的心也不好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但人家好歹是皇帝,一边谈笑风生灭了身边的“不定时炸弹”,一边又不免“兔死狐悲”,感叹没有忠臣能够镇守边疆,于是杀白马,立盟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又大封同姓王,看似高枕无忧,但同姓王却因此做大做强。高祖在时,天下尊之,但到了文帝,诸侯王国势力过大,甚至出现了第一例同姓王国反抗汉廷的济北王叛乱,三年后文帝的弟弟淮南王举起了叛旗。到了汉景帝,皇帝与诸侯王彻底撕破脸皮,景帝削藩,诸王不服,爆发了七国之乱。汉高祖看到的只是同姓宗族对自己的敬畏,至于自己的儿子,没有功绩得不到同姓王的认可,为了加强皇权而极大影响了这些王的利益,如何不反?

三、封国实数无奈之举,诸侯之阻拦必除之

刘邦之前本就是一个秦县的亭长,说难听点就是一个地痞流氓的出身,却屡败屡战,一步一步成为了可以和项羽一争天下的枭雄,他的逆袭之路,其身边的助手是功不可没的,而为了得到他们的帮助,自己只能开些空头支票。当他夺得帝位之日,就是兑现这些支票的时候,到了汉景帝时期,诸侯王成了最大的阻拦,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七国之乱闹得很大,却也正中景帝下怀,正好一并除掉。

周室分封天下,诸侯林立,周天子势衰而诸侯强;秦始皇立郡县,推行秦法,暴秦天下共击,两者都有弊端,因此汉高祖取两者之精华,独创“郡国并行制”,然而好景不长,高祖在时尚无忧虑,然而自己的子孙文帝、景帝却受到极大影响,不得不与同宗开战,此外郡国并行使得各国做大做强,比起中央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央的政令到不了郡县,封国百姓只知王而不知皇帝,由此可见,郡国并行制有存在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还是弊大于利。



西汉诸侯王各霸一方,不容易受到朝廷的管辖。有些诸侯王通过制造钱币来招兵买马,以此实现和中央抗衡甚至颠覆朝廷。对朝廷和君主有着巨大威胁。

朝廷实力强大还可以,一旦国力衰弱,各诸侯王就会不听使唤,自封为正王,形成割锯势力,容易分裂国家,…。


西汉初年,分封带来了什么问题?汉武弟是怎样解决的?
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了“七王之乱” 后来艰难的平定了 分封也是造成战国乱战的主要原因 各诸侯 各亲王 拥兵自重 不服中央管制 想想当时的周天子 只是名义上的了 七王之首 吴王刘濞对诸王影响甚大 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 实行“推恩令” 主父偃是这样说的:古者诸侯不过百里,...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的破坏的事例
2. 汉朝初年,为了笼络几位开国功臣,刘邦大肆分封,包括许多异姓诸侯和同姓诸侯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王逐渐掌握了重权,对皇权形成了威胁。尤其是汉文帝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养,中央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诸侯王在各自的封地里形成了实际上的割据,导致分封制和宗法制进一步受到破坏。综上所述,...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诸侯王实力的膨胀确实威胁到了皇权的威望。刘邦为了消除一些拥兵自重的诸侯王对汉家江山的威胁,先后出兵或者设计消灭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的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姓诸侯王的威胁则变得日益严重。到了汉景帝时期,诸侯王的面积相当于汉朝面积的一半,所以皇帝削弱诸侯王是势在必行。前154年吴楚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以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导致什么后果...
汉景帝时,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这是刘邦分封制带来的后果。七国之乱后,统治者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

刘邦共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的下场如何?
刘邦共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的下场如何?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定陶泛水之阳即皇帝位,创建汉王朝,世称汉高祖。刘邦立国之时一共分封制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楚文王韩信、燕王臧荼、赵王张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然而这八个外姓王下场却让人唏嘘不...

刘邦成功之后,他的那些功臣们,结局怎么样?
刘邦的功臣,封侯的大多安然无恙,但前后分封的八位异姓王就没那么幸运了。太祖高皇帝刘邦一统天下后,大封功臣,异姓诸侯王前后共有八位,而封侯者多达145人(仅有6位是亲属)。当时汉承秦制,天下共有三十六郡,除去诸侯王的封地后,仅剩下十五郡,其中还包含很多列候的食邑。列土封疆,异姓王的存在...

封建制度有着诸多弊端,可为何后来的刘邦依然要分封诸王呢?
二是有感于秦朝灭亡的深刻教训。刘邦认为,秦朝没有分封宗室子弟为王,就蕃于各地,一旦朝廷有事,宗室没有外援可以勤王,很容易遭到颠覆。因此,刘邦大肆分封自己的宗室子弟为王,用以拱卫皇室。当然,刘邦也认识到分封制的弊端,分封的诸王一旦势力过大,尾大不掉,势必成为朝廷的心头大患。因此,刘邦...

为什么司马炎不吸取七国之乱的教训,还大肆分封诸侯王?
如何控制诸侯王权力过大的问题,一直困扰了西汉几十年,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这一问题才最终解决。前有“七国之乱”的惨烈教训,那么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还要大肆分封宗室子弟为王呢?我们知道,西晋司马氏政权是依靠士族官僚的支持取得的,西晋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大一统王朝...

汉高祖刘邦分封异性诸侯王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西汉初期刘邦虽然分封了这些异姓王。但是,刘邦是非常谨慎的。因为毕竟自己也是联合了这些异姓王,才击败的项羽,他当然要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分封异姓王是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在初期拱卫中央 在周朝的时候,是实行封国制的,最终周朝因为诸侯王的不断强大最终灭亡,到秦朝的时候秦始皇,为了避免诸侯王做...

汉景帝时期,是如何爆发七国之乱的?
他们打着“清君侧”的口号,与中央对抗。历经三个月之久的七国之乱,最终被周亚夫剿灭。从此,西汉中央政权对地方把控更加强有力了,巩固了西汉统治。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政权,在削弱异性王势力后,大肆分封同姓王,先后分封了齐、鲁、韩、中山等王,并赋予这些诸侯王很高的权力,...

连南瑶族自治县19745573105: 高祖推行郡国制的原因 -
歧克克立: 汉代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朝最大的不同之处.早在楚汉战争时间,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英布等为王,这些人因为非刘姓,故称"异姓".由于异姓王非刘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立后数年之中,他们相继被诛除殆尽. 释义: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

连南瑶族自治县19745573105: 西汉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各叫什么? -
歧克克立: 一、中央制度:三公九卿制 西汉实行三公九卿制,始于秦,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其特点是确立皇权至高无上地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与分掌国家朝廷各项行政事务 “九卿”职权分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步的标志,对...

连南瑶族自治县19745573105: 郡国并行制是什么意思 -
歧克克立: 郡国并行制是意思是汉代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分封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朝最大的不同之处. 释义: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国,郡国两制并行. 汉朝郡国并行制早在楚汉战争时间,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

连南瑶族自治县19745573105: 西汉王国问题是怎样造成的 -
歧克克立: 根源:汉初刘邦实行的“郡国并行制”.汉代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分封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朝最大的不同之处. 释义: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

连南瑶族自治县19745573105: 西汉时期施行什么制度, -
歧克克立: 重农抑商政策

连南瑶族自治县19745573105: 汉朝为什么要实现郡县制与封过制并存 -
歧克克立: 后来的人来看肯定是郡县制更好.第一个原因:汉朝立国的时候人们还没有完全的认识到这一点,这是时代的局限性.第二个原因:刘邦在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手下有很多的悍将,立下了很多的功勋,为了拉拢人心就封他们为王,这就导致了分封制的存在.第三个原因:每个朝代的建立后都会总结前朝覆灭的教训,汉朝建国的时候总结秦朝覆灭的教训时就有一点,秦朝没有实行分封制,没有皇室的子孙做王,所以在大将投降之后秦朝皇室就没有任何的武装力量了.所以才有白马之盟. 针对以上三点,汉朝实行了一国两制.

连南瑶族自治县19745573105: 美人心计里的代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
歧克克立: 代国就是其中的一个封地,刘邦封刘恒为代王,封地为代国. 汉代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朝最大的不同之处.早在楚汉战争时间,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英布等为王,这些人因为非刘姓,故称"异姓".由于异姓王非刘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立后数年之中,他们相继被诛除殆尽. 释义: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

连南瑶族自治县19745573105: 郡国并行制的演变与灭亡我想问的侧重点是 郡国并行制影响到天子权威的一个详细事件. -
歧克克立:[答案] 西汉初年,刘邦以秦代因孤立而败亡的教训,剖裂疆土,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诸侯王,实行郡县、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相轨体制.这种特殊的地方行政体制,影响了西汉一代,在西汉的政治制度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学界对这一地方...

连南瑶族自治县19745573105: ”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汉初对秦制的“损益”主要表现在? -
歧克克立: 选B,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汉初实行的则是郡国二制并行. 汉初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一部分就是没有分封藩王,导致陷入危机时没有人去救助中央(郡守,县令虽然为皇帝直接任命,但是没有血缘关系,跟皇室不亲近,所以对秦末朝廷危机袖手旁观).所以汉初分封了一部分诸侯王,但为了限制诸侯王又保留了郡县制.形成了郡国二制并存的局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