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之壮也犹不如的 之 是什么词性

作者&投稿:其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之”是什么意思?~

1、“之”的意思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臣壮”这个句子变成一个短语,作“犹不如人”的主语。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出自先秦左丘明所作《烛之武退秦师》。意思是: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3、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
先秦 · 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4、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晋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

扩展资料:
一、作品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二、作品赏析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秦、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干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关键在于烛之武所说的两点针对了秦的切身利益。
文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人物:佚之狐,郑伯和烛之武。在这次精彩的说退秦师中,烛之武睿智的形象呈现出来。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烛之武退秦师

臣之壮也“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之”用在主谓之间,便形成了取消句子独立性。由此可见这个“壮”在前一句中本身是作谓语,但是一旦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后,“臣之壮也 ”就变成了 “尤不如人” 这句的主语了。壮在这里解释为年轻,年轻本身就是一个形容词。 形容词是可以作谓语的,表示状态。
翻译:我在壮年的时候。
原文: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白话译文:
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郑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
此文出自先秦·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
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
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
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约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说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见孔子把他引为同道。
汉代史家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相传他鉴于鲁史《春秋》太简,恐后学弟子各持异说,失其真意,写成《左氏春秋》,后世称为《左传》。还编著有《国语》。

臣之壮也犹不如的 之 是什么词性
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语~臣~和定语~壮~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即~臣的壮~。

是定语后置也可以将做取独.
1.取独状 在这里做动词(如果做取消独立性看,则下一句的主语就难定位了.“不如人”的主体,应该是“臣”,不应该是“臣壮”)2.定语后置...


沙雅县15312342357: 臣之壮也犹不如的 之 是什么词性 -
贝罚安乐: 臣之壮也犹不如的 之 是什么词性 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语~臣~和定语~壮~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即~臣的壮~.

沙雅县15312342357: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之什么意义 -
贝罚安乐: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哈,臣是主语,壮“年轻的时候”可视为谓语,所以这其中的“之”字是取独用法. 取消句子独立性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语气的助词哈,可以不用翻译.我是学中文的,欢迎继续提问.

沙雅县15312342357: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的之什么意思? -
贝罚安乐: 这句翻译做:“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 我觉得说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或定语后置的标志都很合理. 但我个人更倾向后者. 如果做取消独立性看,则下一句的主语就难定位了.“不如人”的主体,应该是“臣”,不应该是“臣壮”啊.(当然,也可说是“犹不如人”省了主语的缘故) 从语法分析角度看,做定语后置标志.臣之壮,即“壮年时的我”.这样,整个句子的主语比较容易定位.

沙雅县15312342357: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这句话是什么语法结构? -
贝罚安乐: (臣之壮也就是“之也”结构,它后面一般都有主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意思是: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已经不能有所作为了. 后世常用“吾老矣,无能为也已”,来表...

沙雅县15312342357: 之”字放在什么词性的词前后才作“取消句子独立性 -
贝罚安乐: “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古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指的是用结构助词“之”嵌在主谓结构中间,使得本来可以独立成句的话变得语意未完,比如“父母爱子”,主语是“父母”,谓语部分是“爱子”,可以成为完整的句子,但中间加上个“之...

沙雅县15312342357: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中之的解释为什么是主谓之间不译,壮能作谓语吗 -
贝罚安乐:[答案] 动词是谓语在多数情况下的表现形式,其实形容词也可以做谓语. 百度百科里“谓语”的表示——谓语概念在语文语法中作用是表明主语怎么样、有什么性质、处在什么状态等等,是用来陈述主语的由常常有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型短...

沙雅县15312342357: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中的“之”的用法是? -
贝罚安乐:[答案] 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沙雅县15312342357: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之是什么意思? -
贝罚安乐: “之”: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臣壮”这个句子变成一个短语,作“犹不如人”的主语.

沙雅县15312342357: 臣之壮也的之是取独吗? -
贝罚安乐: 臣是主语,壮“年轻的时候”可视为谓语,所以这其中的“之”字是取独用法

沙雅县15312342357: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之”什么意思? -
贝罚安乐:[答案] 我觉得说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或定语后置的标志都很合理.但我个人更倾向后者.如果做取消独立性看,则下一句的主语就难定位了.“不如人”的主体,应该是“臣”,不应该是“臣壮”啊.(当然,也可说是“犹不如人”省了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