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有关他的故事都有哪些?

作者&投稿:化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竺可桢,有关他的故事有那些?~

  1、故事
  竺可桢5岁进学堂,7岁开始写作文。竺可桢写作文,常常是写了一遍,自己觉得不好又重新再写一遍,等到他自己认为满意了才停笔。竺可桢读书很用功,一天晚上,当他上床睡觉时,大公鸡已经“喔、喔”地啼叫了。母亲怕累坏了他的身子,就常常用陪学的办法督促他早睡。竺可桢很聪明,有时随母亲睡了,可当他听到鸡叫时,知道天快亮了,又轻轻地爬起来,背诵老师教的国语课。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水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请教父亲。
竺嘉祥听了儿子的问话,由衷地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小熊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2、人物简介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3、代表作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早年留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1925年创建东南大学地学系并任系主任。中央大学初期再次担任地学系主任。三、四十年代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学部主任、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被公认为是我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创办我国第一个地学系

竺可桢是我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而奠定这个“宗师”称号的基础,正如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施雅风院士所言,是竺可桢“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从事的教学工作和科研”。

1918年秋,竺可桢在获得哈费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美留学期间,竺可桢的父、兄相继过世,为了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竺可桢应邀去了工资较高的武昌高师。该校学生大多是湖北、湖南人,几乎都听不懂竺可桢的绍兴口音,要通过讲义才能弄明白课程内容,竺可桢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去刻印讲义。而且师生间的课内外交流也相当困难。当时武昌高师的教师又以日本留学生为多,他的许多教育观点和主张也得不到同事的理解和支持。而云集了一大批留美学者的南高师,正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迹象。1920年,南高师校长、留美博士郭秉文力邀竺可桢加盟。就在这一年的夏季,竺可桢调进了南高师,在文史地部教授气象学,同时教授理化部的微积分和农科的地质学。

当时的南高师文史地部分文学、哲学、历史、地理4系。地理系虽称作是系,专门化课程却不多,与传统意义上的“舆地科”殊无二致。竺可桢认为,满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沙皇俄国以720万美元将阿拉斯加贱卖给美国,都是决策者因缺乏地理知识而铸成的大错。他还向人们举例说,日本人对于中国地理甚是熟稔,出版的中国地理书“指不胜数”,远胜于中国人自己的研究;当时的美国已有头等测候所200多个,而中国只有上海、香港等二、三处外国人办的测候所。对此,他深感耻辱,并大声疾呼要“组织机关,捐募巨款,调查全国之地形、气候、人种(类)及动植物、矿产”。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要创办新型的地学系,培养相当数量的为振兴中国服务的、不受外国人控制的地学家。

1920年底,我国第二所国立大学——东南大学以南高师为基础宣告成立。以此为契机,竺可桢主张突破地理系专业过于狭窄的樊篱,成立一个新型的大地学系。校长郭秉文、教务主任陶行知等人采纳了他的这一颇有创意和远见的建议,于是我国第一个地学系在东南大学文理科下正式成立,竺可桢被聘为系主任。

新地学系和旧地理系相比,所涵盖的领域要宽泛得多。它包括地理、气象、地质、矿物四个专业,开设有地学通论、气象学、地质学、古生物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矿物学、地形测量、地图学、历史地质学、地质考察等新式课程。竺可桢亲自讲授地学通论、气象学、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四门课程。

新地学系所以新,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重视自然科学的学习和实验实习的训练。为了让学生能够进行气象实习,地学系在校内建立了测候所,让学生轮流观察、记录和分析。为了增强实践环节,竺可桢规定野外实习为地学系各科的必修课程。雨花台、紫金山、栖霞山、方山、龙潭等地都是地学系师生常去的地方,通常都是走去走回,而走在最前面的往往就是身材瘦小的竺可桢。他边走边指导学生在野外自行观察、发现、采集标本。几年之间,师生采集的各种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等标本便已让人应接不暇了。以此为基础,东大在科学馆建立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质标本室,并通过与国外交换或购买岩矿、化石等标本,进一步充实了这个标本室。

竺可桢异常重视学生自学习惯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他和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教授合作,指导学生成立“史地研究会”,在校内创办《史地学报》,刊登师生的著译作品。他鼓励学生从中外报刊中摘录地理学最新动态,经他审校,编成《地理新资料》,在《史地学报》中连续刊出,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扩大了师生视野。他指导陈训慈撰写有关世界石油问题的论文,并推荐给《东方杂志》发表;指导朱炳海翻译美国著名气象学家威列特的《雾与航空》一文,并介绍给《科学》杂志发表,等等。学生著译文章,凡经他手的,他都认真校核,细心润饰修改。他自己的名字自然是从来不署的,开始有的学生还把老师的名字写上——写在最前面,可他从不应允,又怕学生过意不去,便加上一句“托辞”:“老师怎么能与学生处在同一个水平上呢?”。至于考试的形式,则常常是由专题写作替代“闭卷”考试。他的学生几乎都认为这种“同学自修,课外研究,老师指导”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帮助极大。

地学系在竺可桢等人的治理下声誉鹊起,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很快便与北京大学地质系齐名,南北相映,各有千秋,成为当时中国培养地学人才的两处摇篮。譬如,张其昀、胡焕庸、向达、王庸、吕炯、陈训慈等一批大师级的人物,都是东大地学系这一时期的毕业生。

“你就做个合聘者吧”

竺可桢在东南大学时有两个得意门生:一位是中国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后来创办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张其昀,另一位便是后来做过中央大学教务长的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奠基人胡焕庸。

胡焕庸(1901-1998),1919年考入南高师文史地部第三班。次年,竺可桢来校任教。竺可桢对胡焕庸很是赏识,精心指导他和张其昀等6位同学翻译了当曾任美国总统威尔逊的顾问的著名地理学家鲍曼的新书《战后新世界》(《The New World》),并推荐给商务印书馆出版,以此作为他们的毕业纪念。胡焕庸毕业后,又在竺可桢的帮助下,去法、德留学,攻读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1928年胡焕庸学成归国。此时的竺可桢,既是中央大学地学系的主任,又是筹建中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认为大学和研究所都急需胡焕庸这样的俊彦英才。如何发挥胡焕庸的作用,一下子倒成了竺可桢无法解答的难题。他只好叫胡焕庸自己作主:“你喜欢在哪边工作就到哪边去吧。”而此时,胡焕庸也正在左右为难:“一切遵从老师安排就是。”这样一来,竺可桢就更犯难了:“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必须兼得!”竺可桢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两者必须兼得”,微微一笑,问胡焕庸:“你是不是既想到中央大学搞教学,又想到气象研究所搞研究?”“是的,是的。”竺可桢紧接着又问:“可是你却觉得既不能去中大,也不能去研究所?”“对极,对极!”竺可桢双手一抬,愉悦地说道:“关键是要两全齐美,这样吧,你在两边工作,半天在系里,半天在所里,工资各领一半,不偏不倚,你就做第一个合聘者吧。”胡焕庸听完老师的话,不由笑了。

一年以后,竺可桢辞去了系主任的职务而去任气象研究所所长,胡焕庸接替了系主任一职,并将“重心”逐渐过渡到了系里;不过,师生两人仍在继续为“对方”工作,只是都变成“兼职”了。

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开始,竺可桢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又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只保存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其间竟然一天未断!这些日记页页蝇头小楷,一笔不苟,共计800多万字,令人叹为观止.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

竺可桢身为知名科学家,却一生过着俭朴生活.在抗战最艰去的岁月里,身为大学校长兼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的竺可桢有一年的年夜饭吃的竟是霉米,却把所长应得的几千元的救济费平分给其他同事.1974年初,病危中的竺可桢决定:把以女儿竺薪名义存的一笔钱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原来从1966年起竺可桢便以女儿名义把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存进银行,七年存款已达万元.这笔巨额党费,表现出这位气象学大师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水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请教父亲。

竺嘉祥听了儿子的问话,由衷地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小熊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拓展资料: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1]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1、故事
  竺可桢5岁进学堂,7岁开始写作文。竺可桢写作文,常常是写了一遍,自己觉得不好又重新再写一遍,等到他自己认为满意了才停笔。竺可桢读书很用功,一天晚上,当他上床睡觉时,大公鸡已经“喔、喔”地啼叫了。母亲怕累坏了他的身子,就常常用陪学的办法督促他早睡。竺可桢很聪明,有时随母亲睡了,可当他听到鸡叫时,知道天快亮了,又轻轻地爬起来,背诵老师教的国语课。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水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请教父亲。
竺嘉祥听了儿子的问话,由衷地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小熊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2、人物简介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3、代表作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小学毕业时,他的才学在同龄人中是一流的。然而,他的个子却又瘦又小。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过来几个同学,在经过竺可桢身边的时候,几个人嘻嘻哈哈、挤眉弄眼。

其中一个人大声挖苦道:“这副小身材,一遇台风就要被吹上天。”
另一个接着大声说:“好一个可笑的小矮子,我估计他活不过20岁。”
听到这些话,竺可桢十分气恼,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们几句,可转念一想:谁叫自己长了这么一副单薄的身子骨呢。要想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就得有一个好身体。

“对,男子汉想到就要做到。”竺可桢连夜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锻炼身体的计划,还写了六个大字:“言必行,行必果”,贴在最明显的地方,时时地提醒自己。
从那以后,竺可桢便闻鸡起舞,每天天一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到校园里跑步、舞剑、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从不间断。
小竺可桢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好学,凭着自己的意志与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中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竺可桢 毛泽东让他管天
务骂浙大是“共产党的租界”。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竺可桢拒绝国民党要他去台湾的要求,前往上海等待解放。

,从反面教育了他。任浙大校长期间,他便以爱国科学家的正义和良知站出来坚决斗争,以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在公函中曾申斥他“包容奸伪匪谋学生之一切非法活动于不闻不问”。

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竺可极相信:只有跟共产党走,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也是当年许多爱国科学家的共同感受。

故事

毛泽东读了竺可桢的文章后很高兴,邀他到中南海面谈,幽默地说:“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就把天地都管起来了!”

竺可桢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确立了以“科学救国”的志向。留学回国后,他看到中国没有自己的气象站,气象预报和资料竟由各列强控制,便著文疾呼:“夫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在抗战爆发前的十余年间,他靠着水滴石穿的韧劲,不辞辛劳在全国各地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观测站,初步奠定了中国自己的气象观测网。

此间,国内新军阀混战不息,南京政府和各省当局没有多少心思用于建设,竺可桢却在兵荒马乱中奔走。建立气象站的艰难确非和平时期的人们所能想象。在此过程中,他又同帝国主义者的控制图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竺可帧坚持全国所有气象电报都由中央气象台集中广播,并改原先用英国殖民者规定的英制记录为国际通用标准。1937年,竺可帧去香港出席远东气象会议,港督安排晚宴时竟然把中国代表排在末尾。竺可帧认为这是故意损害中国国格,绝不能容忍,便与另外两名中国代表一起愤然离席以示抗议。

全国解放后,竺可桢以很大精力关注中国的农业生产,想方设法利用气

沙沙沙,沙沙沙,下小雨啦!
竺可桢搬来小板凳坐在门口,出神地望着房檐上滴答的小雨滴,轻轻地数着:一、二、三、四、五^^^^^,他发现了什么奇迹,房檐下的大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小坑呀?小水滴下正好滴在小坑里,“叭叭叭”地响。
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孩子,这叫滴水穿石,别看小小的雨滴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日子久了,大石板上就被滴出一个个小坑来了。”妈妈又说“读书,做事情,出是这个道理,只要支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竺可桢记住了妈妈的话,后业他专门研究气象,天天坚持气候的变化,成为中外有名的气象学家。

  1963年11月13日,从上海到北京,火车到南京时摆渡要2小时,因雾晚点约两小时,正点该什么时候到,实际什么时候到哪一站,一直到北京,他都记下来了。1961年,他作为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主任,到四川阿坝(今年大地震中心汶川的附近)地区考察,每到一个地方,何时到,走了多少公里(这是看公路旁边的里程碑算出来的),海拔多少,都有记录。


严谨治学-竺可桢
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小名叫阿熊。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 小可桢1岁半,父亲就教他认字。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

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有哪些?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伟大的早期希腊科学家,他在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气象学和几何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做过许多研究。还创办了逍遥学派,是科学的先驱者,是世界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之一。

名人小时候故事有哪些?
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小名叫阿熊。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小可桢1岁半,父亲就教他认字。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走。...

兰可桢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
不管他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只要他外在美,而内在比外在还要美,那他一定是一个很完美,很优秀的女孩,和男孩子,祝他们事业有成,幸福美满

兰可桢观察杏花开放的时间的故事赞扬了他什么的精神
主要是赞扬了竺可桢比较严谨的科学态度,还有就是有一个不惧困难的研究精神,他在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时候是体现了他这样子的一个精神的,因为他在观察的时候,可以说是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不畏惧这些困难去变动的自己的研究方法,以及秉持着一个探索的精神。然后去得到了相关的一些实验数据,所以...

竺可桢的故事挤眉弄眼什么意思竺可桢的故事
关于竺可桢的故事挤眉弄眼什么意思,竺可桢的故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竺可桢自幼勤奋好学,善于思考。2、 小可桢2岁时,父亲便开始教他认字。3、小可桢似乎也十分了解父亲的厚爱,每次都能按着父亲的要求仔仔细细地练着。4、有一天,父亲...

竺可桢的故事中短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情 !
竺可桢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终于成为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和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一生中他对气象、物候、地理、自然科学史等都做过精细的研究,均取得了辉煌成就。竺可桢刚刚长到1岁半时,父亲就用方纸块写字教他认。一天,嘉祥要外出事,临走时对可桢说:“小熊,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认字了,放...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
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小可桢1岁半,父亲就教他认字。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走。竺可桢3岁时,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而且会背...

兰可桢关于历史的分期在那本书
《天道与人文》。兰可桢关于历史的分期在《天道与人文》本书。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男,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竺可桢的资料
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3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1918年获哈法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

黄州区13727382127: 竺可桢的资料是什么 -
辉炊金花:[答案] 竺可桢(Chu Kochen,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又名绍荣、烈祖、兆熊,小名阿熊,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

黄州区13727382127: 竺可桢是谁?他是干什么的?谁知到竺可桢的故事? -
辉炊金花:[答案]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

黄州区13727382127: 竺可桢的故事 -
辉炊金花:[答案] 竺可桢小学毕业时,他的才学在同龄人中是一流的.然而,他的个子却又瘦又小.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过来几个同学,在经过竺可桢身边的时候,几个人嘻嘻哈哈、挤眉弄眼. 其中一个人大声挖苦道:“这副小身材,一遇台风就要被吹...

黄州区13727382127: 竺可桢有那些著作? -
辉炊金花:[答案]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

黄州区13727382127: 竺可桢资料(50字左右) -
辉炊金花: 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21021.htm 竺可桢,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上虞县).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21年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62年在南京大学建校60年之际题词“东南学府,为国之先.男女同校,唯此首创.外御强敌,内抑豺狼.天下有道,黉舍乃昌”.竺可桢被公认为我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黄州区13727382127: 竺可桢的资料 -
辉炊金花: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1890—1979年)不仅是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而且是研究我国物候学的倡导者.他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以及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是与其幼儿时养成的勤奋好学、多问善思分不开的. 当他还是...

黄州区13727382127: 竺可桢的故事(500字以上) -
辉炊金花: 1890年3月7日,浙江绍兴东门外东关镇竺嘉祥家添了个小男孩,竺嘉祥高兴地给孩子起了个名叫兆熊,小名阿熊.可又一想,孩子应该有个学名才好.于是,他又找到镇上的私塾先生,商议了好久才决定阿熊的学名用“可桢”.先生解释说:...

黄州区13727382127: 竺可桢的作品有哪些? -
辉炊金花: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主要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竺可桢日记》等.

黄州区13727382127: 竺可桢的简介 -
辉炊金花: (1890.3.7—1974.2.7) 人物简介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上虞人. 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21021.html?wtp=tt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