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蓄水后秭归县几个典型滑坡的变形及监测

作者&投稿:苍梧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峡库区秭归县白水河滑坡~

白水河滑坡处于三峡库区长江宽河谷地段秭归县境内,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向长江展布。滑坡体为一特大型老滑坡松散堆积体,发育于秭归向斜西翼,出露地层为下侏罗统香溪群中厚层状砂岩夹薄层状泥岩,岩层产状15°∠36°,为单斜顺向坡地层,滑坡后缘高程为410m,以岩土分界处为界,前缘高程约70m,现已没入库水位以下,东西两侧以基岩山脊为界,总体坡度约30°。滑坡南北向长约600m,东西向宽约700m,滑体平均厚度约30m,体积约1260×104m3。
自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以来,相关单位对其进行了专业监测,变形监测结果见图4.6和图4.7。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位于滑坡变形区内的监测点在每年5~10月均有一次明显的变形,这正与汛期降雨吻合。特别是2007年5~7月,滑坡变形区GPS监测的水平位移量达791.9~1760.7mm,而2003年6月到2007年4月的最大累计位移仅有664.0mm。但从图4.6和图4.7可以看出,自2007年5月以来,受汛期降雨和三峡工程156m水位下调的影响,滑坡体变形急剧增加,若仅从变形监测曲线看,该滑坡似乎已进入加速变形阶段,甚至是临滑阶段,情况非常危急。为此,2007年7月13日,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对滑坡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会商。现场调查结果表明,从变形宏观迹象来看,该滑坡体东侧边界已基本形成,后缘也可见到一系列拉张裂缝和下错台坎,但西侧边界不明显,滑坡的裂缝体系整体上还未圈闭(图4.23)。因此,从滑坡的空间演化角度看,并未真正进入到加速变形阶段,更谈不上临滑阶段,建议加密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图4.23 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平面及裂缝分布图(2007年7月)

进一步的监测结果显示验证了7月13日会商会的分析(图4.24),现阶段滑坡位移-时间曲线开始逐渐趋于平缓。由此可以看出,2007年5月以来出现的加速变形仅是斜坡进入加速变形的假象,主要原因是汛期降雨和三峡工程156m水位下调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图4.24 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累计位移-时间曲线

一、监测项目
滑坡和崩塌的监测项目包括地表变形、地下变形以及影响滑坡产生和判别滑坡发生的一些相关因素,包括地下水动态、地声、岩土体含水率、岩石压力、人类活动、宏观地质现象和气象等(表7-1)。

表7-1 滑坡崩塌监测要素及技术方法

二、监测频率
滑坡和崩塌自动化监测一般每天1次,必要时(如强降雨期间)可加密。
滑坡和崩塌人工监测一般每月2~3次,必要时(如强降雨期间)可加密。
三、监测成果应用案例
1985年6月12日凌晨3时45分至4时20分发生的新滩滑坡是成功根据监测数据预测滑坡灾害的典型案例。新滩滑坡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处于长江三峡之西陵峡上段兵书宝剑峡出口处,因多次岩崩而形成险滩。湖北省西陵峡岩崩调查工作处从1970年成立以来,科技人员一直坚持在高山峡谷现场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调研工作;1977~1982年7月在工作区内布设了4条视(水)准线,计12个变形点;1983年后,在监测结果和现场调查资料中均发现异常,随即向上级报告了险情。至1985年6月11日,当现场调查和位移监测资料十分有力地说明大滑动即将来临,临滑前兆非常明显时,岩崩调查工作处立即向湖北省科委和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发出了险情告急。仅隔11h,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滑坡。由于预报及时,撤离措施果断有效,新滩镇475户居民1371人无一人伤亡,将一场毁灭性的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小到了最低程度。

彭轩明1 张业明1 鄢道平1 金维群1 汪发武2 霍志涛1 陈小婷1

(1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省宜昌市港窑路37号,443003;

2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摘要】自三峡大坝蓄水以来,三峡库区秭归县境内的青干河和香溪河流域及其入长江水口部位,岸坡变形和失稳现象明显加剧。本文简要介绍了千将坪、树坪、白家包和黄阳畔等四个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变形现象,认为构造形成的层间剪切带是千将坪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控制因素。采用大地测量和钻孔测斜等多种方法对白家包和黄阳畔滑坡的地表和深部变形状况进行不连续观测;与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合作,采用伸缩计对树坪和白家包滑坡进行连续观测,据监测结果分析,这些滑坡目前均处于蠕动变形状态。

【关键词】三峡库区 秭归县 滑坡 变形监测

1 前言

三峡库区秭归县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三峡水库一期蓄水以来,秭归县境内的青干河流域发生了千将坪滑坡,长江干流的树坪及香溪河入长江水口部位的岸坡变形和失稳现象明显加剧,八字门、白家包、黄阳畔等大型滑坡有重新复活的现象(图1)。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香溪河流域岸坡调查评价”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香溪河流域白家包和黄阳畔等大型滑坡进行了工程地质调查、工程钻探和监测(大地变形测量和钻孔测斜)等大量工作,基本查明了滑坡的组成、结构、地表变形状况,初步了掌握了滑坡的变形演变趋势。当千将坪滑坡发生时,及时对滑坡现场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从而获取了有关该大型顺层高速滑坡滑动后山体破坏现象的第一手资料[1],并协助当地政府制定了抗灾救灾预案。在树坪滑坡出现严重变形的紧急情况下,又立即对滑坡的变形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选择关键变形部位安装了两台伸缩仪,对其变形情况进行监测[1]。鉴于秭归县已经出现的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为了准确把握这些滑坡的变形动态,科学揭示降雨和水位变动与滑坡变形之间的内在关系,及时开展滑坡的预测和预报,我们与日本京都大学等单位联合向日本砂防—滑坡技术研究中心申请了“水位变动对滑坡的影响机理及滑坡预报方法”项目。此项合作的实质性成果之一就是在树坪和白家包分别已经安装了11台和5台由日方提供的伸缩仪。本文仅作为上述工作的初步总结。

2 千将坪滑坡及其滑动变形现象

千将坪滑坡发生于2003年7月13日12时20分,是三峡库区自新滩滑坡后发生的最大滑坡。该滑坡地处青干河左(北)岸,与沙镇溪镇隔河对峙,距三峡工程坝址约56km(图1)。构造上,滑坡区位于秭归向斜南端向西弧形转折端与百福来—流来观背斜向东倾伏的过渡地段。主要出露三叠系沙镇溪组碎屑岩,岩层稳定延伸,倾向南东,倾角较缓,滑坡所在岸坡为顺向坡。滑体平面形态呈舌状(图2),长1200m,宽1000m,总体上薄下厚,平均厚度约20m,面积约1.20km2,体积约2400万m3。后缘呈圈椅状外形,顶部高程450m,边界位于370~420m高程线之间;前缘没入青干河,高程102m,前后缘高差348m;北东和南西两侧出现陡立的剪切滑壁,走向分别为30°和330°。滑体地形总体上陡下缓,存在多级陡坎,坡角自上而下从35°变化至15°。滑体物质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残坡积粘土夹碎石,下部为沙镇溪组泥质粉砂岩,上、下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5m和10m。该滑坡属于基岩顺层滑坡,滑动面与地层层面产状一致,倾向南东,倾角28°。据对岸陡坡上残存的水渍痕迹估算,滑坡产生的涌浪高达30m以上。

图1 三峡库区秭归县典型滑坡分布图

图2 千将坪滑坡形貌图片

由于滑坡的南西侧临空,因此,受滑坡强烈影响的牵引区主要出现在北东侧山体中。对北东侧牵引区的调查表明,裂隙相对集中分布在剪切滑壁外侧100m范围内,自上往下,裂隙出现的频度和向外延伸的范围都呈逐渐增加趋势,如在高程分别为360m、300m和210m处,频度依次为0.2条/m、0.3条/m和0.5条/m;外延宽度依次为70m、120m和300m;经统计,裂隙方向有290°~295°、265°~285°和310°等三组。走向290°~295°裂隙组最为发育,平面呈雁列状展布,延伸长度5~50m,张开度在2~70cm之间,最大可见深度大于2m,最大水平和垂直位移分别为2.5m和2m。这三组裂隙均显示张扭性特点。

滑动面表面平滑,产状稳定。其上广泛分布灰白色方解石脉体和近水平构造擦痕,与滑坡有关的擦痕有两组,一组倾伏方向为160°,另一组为140°,后者相对稍晚,切割或覆盖了前者的印迹。根据调查,160°方向的擦痕分布局限,而140°方向的擦痕在暴露的滑动面上均可见及。因此可见,千将坪滑坡是沿袭构造形成的顺层剪切带发生的,滑体在启动后先朝着160°的方向,之后再沿140°方向快速整体向下滑动。在滑体内部,新生裂缝为张性,主要出现在滑体的前部,呈锯齿状,走向北东(25°~45°),倾角近直立,延伸长度30~250m,缝宽一般为1m左右,最宽可达2.5m,最大可见缝深度大于2.5m。部分裂缝两侧的岩土体,具有较大的垂向落差,最大可达3.5m,并在纵向上形成阶梯状地形。被快速剪出的部分在受到对岸坚硬岩壁的阻挡后,形成了高出水面5m多的岩土体鼓丘堆,岩体因撞击反冲而出现层理反倾现象。在滑体北东侧,形成宽80~100m的牵引带,发育290°~295°、265°~285°和310°等三组张扭性裂缝,其中走向290~295。裂隙最为发育,平面呈雁列状展布,延伸长度5~50m,张开度在2~70cm之间,最大可见深度大于2m,最大水平和垂直位移分别为2.5m和2m。

初步认为,不良的地质结构特别是层间剪切带的存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原因,三峡水库的蓄水和强降雨是促发滑坡的两个重要诱因。

3 树坪滑坡伸缩计监测

树坪滑坡位于长江右岸秭归县沙镇溪,为一古崩滑堆积体。2004年1月15日,滑坡开始发生变形,在滑坡的中部和侧缘形成粗大裂缝,前缘江水一直出现混浊现象。滑坡形态为明显的圈椅状,分布高程为65~500m,纵长800m,横宽700~900m,滑体前缘突入长江,剪出口高程约65~68m。滑体厚40~70m,体积约2600万m3。滑坡体形态总体呈下陡上缓斜坡,坡度22°~35°。自下而上分布有四级缓坡平台,高程为95~105m、150~200m、225~240m、300~350m。其中二、四两级平台规模较大,第四级平台是典型的滑坡后缘平台。滑体物质:主要为三迭系巴东组

棕红色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灰褐色泥灰岩等的崩滑破坏产物,滑床为巴东组

基岩,岩层倾向山里。滑床西高东低,即滑槽方向斜向下游。

2004年4月,在树坪滑坡上安装两台滑坡位移伸缩计,2004年8月沿滑动方向再安装了11台伸缩计(图3)。4月以来2台伸缩计的监测结果见图4,8月以来10台伸缩计的监测结果见图4、图5。

图3 树坪滑坡伸缩计安装位置图

图4 4~9月伸缩计观测结果

图5 滑坡前缘和后缘伸缩计观测结果

据图4,4月至9月间,滑坡体中上部最大水平位移为280mm,且自6月份以来滑动速度有加剧趋势,侧缘呈现先压后张特点,最大压缩量为100mm。从图5、图6分析,8月份以来,滑坡体后缘拉伸,中部变化幅度总体较小,前缘压缩。该滑坡表现出的前压后张特点与地表裂缝的观测结果(图7)相吻合。

图6 滑坡中部伸缩计观测结果

图7 裂缝观测结果

4 白家包滑坡变形监测

白家包滑坡位处香溪河右岸,为一深层土质滑坡。滑坡呈舌形,纵向长约700m,前缘横向宽约500m,中上部宽约260m,最厚约86m,平均厚约58m,总面积25.2万m2,总体积1461.6万m3。滑坡后缘呈圈椅状,后缘高程约270m,前缘直抵香溪河。2003年6月22日,在其南侧边界出现走向280°的微小裂缝,7月17日北侧出现走向220°的裂缝。7月17日至7月21日连降暴雨,雨后白家包滑坡变形加剧,7月24日在滑坡后缘边界部位出现3条较大的裂缝,走向220°的裂缝宽在20cm以上,垂直错距25cm,延伸约40m,2条走向180°的裂缝延伸约30m。7月26日~7月30日,滑体后缘裂缝继续下错形成台阶,并出现270°~280°的纵向裂缝。滑坡体上的房屋均不同程度出现了裂缝,横穿滑坡中部的公路也因严重的变形破坏而一度影响通行。在该滑坡上,部署了大地形变测量、孔内测斜和伸缩仪等3种设备,对其地表和深部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图8),本文介绍了前两种方法的初步成果。

4.1 大地形变监测

在白家包滑坡体上共布置了9个监测点,其中2个为控制点(B、B′),7个为监测点(A1~A7)(图8),采用GDM600型全站仪进行变形监测。监测从2003年6月2日开始,并将2003年6月2日的监测值作为后期监测的参考值。

图8 白家包滑坡监测设备部署图

各监测墩的结果见表1、图9。位移—时间曲线显示,在2003年6月2日到11月29日间,后缘监测点 A1、A3变形明显,A1变化最大,往NE54°33′方向变化,最大位移大于240mm,平均变化速率为4.0~5.0mm/d,A3相对位移及变化速率均小于A1,往57°32′方向变化。中部、前缘测点最大位移在120mm。中后部 Al~A5的高程具有明显下降,而前缘 A6、A7的高程明显上升。这些数据表明,滑坡后缘拉张,前缘的土体因挤压而向上隆起。

4.2 深部位移监测

数据采集采用CX-03D型钻孔测斜仪。从图10可以看出,中部监测孔ZK1位移监测的位移—深度关系曲线为“r”型[2],位移在28.5m处增加迅速,推测此深度处存在有滑动面。布置在后缘的监测孔ZK3,由于变形剧烈,在深约11m处测斜管被剪断,这说明在滑坡后缘11m左右存在滑动面(带)。此外,根据监测数据,滑动面以上位移较大,而下部位移较小,变形速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2003年下半年为0.400mm/d左右,2004年为0.200mm/d左右,变形速率明显减小。

表1 白家包滑坡地表监测点高程变化值

图9 滑坡地表监测点相对位移—时间曲线

图10 白家包滑坡钻孔测斜仪东西、南北向累积位移一深度曲线图

5 黄阳畔滑坡及深部变形监测

该滑坡位于长江左岸归州镇万古寺村二组,在地貌上呈近东西向舌形凹地。前缘高程170m,后缘高程290m,前缘没入香溪河,长约500m,宽约230m,厚度约12m,总面积约为11.5万m2,总体积约为1400万m3。从图6、图7分析,测斜孔ZK8、ZK9的监测曲线基本上是直线或轻微的“钟摆状”,且摆动幅度不大,属于在量测综合误差影响范围之内,表明滑坡上部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发生明显变化的是钻孔ZK11,在深度12~14m左右存在明显的滑动面或者变形部位,下部位移较小,说明滑坡在监测时段内以浅层整体滑移为主(图11)。从时间上看,滑坡总的变形速率有减小的趋势。

6 结论与讨论

(1)在千将坪大型顺层岩质滑坡所在的斜坡中,由构造作用形成的顺层剪切带构成了对其稳定性产生潜在威胁的最不利的构造边界条件,也是导致滑坡发生的主导内在控制因素。滑体沿袭顺层剪切带向下发生大规模滑动,滑面产状稳定,主滑方向指向140°,在滑坡启动时,滑体曾向160°方向作短距离滑移。三峡水库蓄水和强降雨可能是触发滑坡发生的主要动因。

图11 黄阳畔滑坡监测设备部署图

(2)在树坪、白家包和黄阳畔滑坡的监测中,大地形变测量、钻孔测斜和伸缩计等3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和对应性。监测结果表明,树坪、白家包和黄阳畔滑坡均处于蠕动变形状态,变形速率有减小之趋势,其中,黄阳畔滑坡变形相对较弱,树坪和白家包滑坡以后缘部位最为明显,二者均显示后缘拉张、前缘挤压特点。

(3)钻孔测斜虽然在滑坡的深部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变形幅度较大的滑坡而言,一旦钻孔因变形而破坏,必将影响监测质量,甚至会导致此孔深部监测工作的终结。

参考文献

[1]Yeming Zhang,Xuanming Peng,Fawu Wang et al..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 of landslide monitoring in Three-gorge reservoir area,China.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 of real-time information in disaster management,2004:165~170

[2]靳晓光,李晓红,王兰生等.滑坡深部位移曲线特征及稳定性判识[J].山地学报,2000,(5)




三峡最主要的功能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腹地,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西起重庆奉节县白蒂,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跨重庆奉节县、重庆巫山县、湖北巴东县、湖北秭归县、湖北宜昌市,全长193公里。它也被称为“大三峡”。3、大坝的结构特点:三峡大坝的结构特点是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利用结构的重力维持稳定的水工建筑物,...

电大 蓄水工程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有哪些
1972年中国开始探讨环境地质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组建研究机构,到7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门较系统的新学科。对地质的影响 1、大型水库蓄水后可诱发地震。其主要原因在于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可导致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增加;增加岩层中空隙水压力。2、 库岸产生滑塌。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

库区年度巡视检查每年应进行几次
库区年度巡视检查每年应进行三次。为了长江水利工程的建设,三峡库区的居民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迁移。建立了土壤退化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并对三峡库区秭归县的土壤退化强度、类型与空间变化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三峡库区人地矛盾尖锐,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水口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出现了频繁...

宜昌市区周边农家乐钓鱼推荐,宜昌附近水库景区推荐
4、白莲河水库 白莲河水库位于湖北省东部浠水中游,被誉为是“鄂东第一水库”。这座水库1958年 8月动工兴建,1960年10月大坝建成拦洪蓄水,控制流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总库容12.5亿立方米。宜昌最好玩的漂流在什么地方?宜昌有很多漂流景点,其中比较著名的的是以下这些:九畹溪漂流:位于宜昌市秭归县...

长江上的主要水电站有哪些?分别在哪些省?
长江上的几个著名大水电站:1、雅砻江——二滩电站(四川省):雅砻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向南流到攀枝花市附近注入金沙江,全长1500多千米,落差超过3800米。二滩电站位于雅砻江的下游、离河口33千米的地方,距攀枝花市46千米。二滩电站从1972年9月开始选点规划,1983年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国家有...

水库边坡研究
在我国,对水库滑坡问题研究较为深入的当属三峡工程库区的滑坡问题。在 “六五”和 “七五” 期间开展了大量的勘查和研究,对建坝蓄水前后一些大型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蓄水后可能变形剧烈的是目前稳定性较差和正在变形的较厚的松散堆积层滑坡体。重大滑坡监测治理方面,1993年以来实施了...

湖北省旅游景点排名湖北省旅游景点列表
三国古战场,长江三峡,三峡人s家、神农架旅游区、武当山、武汉黄鹤楼公园、武当山风景区、秭归屈原武汉东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巴东神农溪仙府文化旅游区、宜昌...经国家防总批准,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到19点o3.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之巅,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濒临长江。它是...

三峡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 1、概述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西起重庆...

祁东县19721445867: 三峡大坝蓄水对秭归县地质有什么负面影响?
郸谈全泽: 水库蓄水对地质层内部活动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地质活动频繁的地区

祁东县19721445867: 三峡水库为什么会导致地震,滑坡 -
郸谈全泽: 任何一个大型水库都会引发地震,造成滑坡.其主要原因是——大型水库的蓄水导致水库附近一带的地层表层岩石在多年形成的受力均衡被破坏,地下水位提高.

祁东县19721445867: 库区地质灾害有哪些 -
郸谈全泽: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三峡库区的主要外动力地质现象,也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据已有资料统计,宜昌—江津间长江干流各县(市、区)移民区规模较大的滑坡、崩塌体有1153处,变形体299处,总共约1500处.其中1085处滑坡体积约37.4亿m3,沿岸299处变形体面积60.34km2.滑坡以云阳、万县市三区、巫山、奉节等县(区)的数量最多,危害程度也最大.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湖北省宜昌市云集路2-1号 云集大厦三层 0717—6446392),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负责监督管理.

祁东县19721445867: 桃花水母在什么环境下才能生存? -
郸谈全泽: 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又称桃花鱼,是地球上最低等级生物,据今约有5亿年的历史.桃花水母属刺胞动物门,水螅纲、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桃花水母身体仅由两层细胞构成,体内有一腔,为消化吸收食物之处,相当于其他...

祁东县19721445867: 高中地理 三峡水库对长江 上下游 各方面的影响 -
郸谈全泽: 水文:上游流量变化不大,下游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库区形成后库尾,河水流速减慢,含沙量变大,沉积物增多;库区周围地下水位上升 (水库、湖泊可以削峰补枯,水库形成后库尾、回水区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地下水下渗增多.)气候:调节气候能力加强,(水库形成后水面增大,水汽蒸发量增大,热容量增大,温差变小,气候变湿地貌:改变地貌 航运:上游航运能力提高,上游水位抬升航道变深 灾害:下游洪涝灾害减少,库区滑坡,地震增多

祁东县19721445867: 三峡水库蓄水,为何会有这么多滑坡形成? -
郸谈全泽: 我不是专业人员哈.. 不过滑坡是因为:1土质和自然地形问题.2水不断冲刷侵蚀下部,导致自然承重过高,就会滑坡.

祁东县19721445867: 三峡大坝蓄水会对秭归县产生什么影响?
郸谈全泽: 唉,很多老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也给秭归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应该往好的方面看吧. 三峡库区156米蓄水,水位将升至屈原祠山门前,拜谒屈原祠将更加方便.秭归旅游部门紧紧抓住蓄水后三峡旅游线游船停靠点调整的机遇,使屈原祠成为游船必靠点,进而成为游客进入神农架和九畹溪景区的结点.9月底以来,三峡旅游线上的游船均在此停靠过夜.据秭归旅游部门最新统计,10月2日至4日,平均每天有18条游船在此停靠,每天接待内外宾8000多人次,创历史最高纪录.

祁东县19721445867: 三峡大坝的景色多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
郸谈全泽: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淹没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涉及到湖北省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巴东县和重庆市主城区及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石柱县、忠县、开县、丰都区、涪陵区、武隆...

祁东县19721445867: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
郸谈全泽:[答案] 1、三峡水电站每年发电847亿千瓦时,与火电相比,少燃烧5000万吨原煤,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每年可少排放1000万吨二氧化碳,100万吨二氧化硫,1万吨一氧化碳,37万吨氨氧化合物,以及大量的废水、废...

祁东县19721445867: 三峡工程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指?(简洁,要简洁有多简洁) -
郸谈全泽:[答案] 环境效益是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之一,与防洪、发电、航运并举,是三峡工程生态效益的一个重要体现. 三峡水库在洪水期拦蓄大流量来水,抬高水库水位,在长江枯水期的时候将夏天蓄积起来的水量下泄,以缓解中下游旱情,保障生产生活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