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死后三天为何被李世民鞭尸?

作者&投稿:印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死后三天竟然被李世民砸了墓碑,他到底有什么罪?~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唐太宗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他们两人之间的君臣之情在历史上为人广为传诵。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他的态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魏征是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很长时间没有得到重用。第二年,魏征请求去河北劝降,被批准。于是他来到黎阳(今河南浚县),劝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
但是唐太宗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在魏征为官期间,他为唐朝贞观年间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贞观七年,魏征被封为郑国公。

后来,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
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相信这句话大家在上学的时候都听老师说过,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历史老师,在讲到唐朝的历史的时候,大多都会提到这句话。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原话,一直流传到了现在,是千古名句。由此可见,魏征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但是魏征直言不讳的性格特点,也在李世民心中留下了一个印记。

魏征作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在去世之后,李世民称自己“痛失一臂”。李世民非常伤心,不仅下旨厚葬魏征,还亲自为魏征写了碑文,在二十四功臣中把魏征排在了第三位。对魏征来说,这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可是没过几天,李世民就下令砸了魏征的墓碑。

其实,根据历史的记载,是有两个原因的。第一个原因是杜正论漏泄禁中语,以及侯君集谋反。其实,这两个人都是魏征推荐给李世民的。所以在发生这两件事情之后,李世民对魏征的感情就没有那么好了,也可以说魏征是受到了牵连。

第二个原因就是,魏征在去世之前,将自己所有的谏言,都交给了史官起居郎,这个在当时来说,其实是想让李世民在后世留一个好皇帝的名声,但是也有一些欺君的嫌疑。所以李世民的态度就改变了,他取消了自己的女儿衡山公主与魏征的大儿子魏书玉的婚约。之后,他又下旨放倒了魏征的墓碑。这就是“停婚仆碑”的事件。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关于魏征和李世民的佳话。魏征一向刚正不阿,直言纳谏,李世民很欣赏这一点,所以就有了李世民以魏征为镜子的结果。但是魏征死后三天被李世民鞭尸,这件事主要因为魏征生前推荐的两个人参与了谋反。

首先说下魏征为什么会被重用?其实最早的时候魏征并不是李世民的谋臣,而是与李世民争夺王位的李建民的谋臣。直到李世民引发了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健民等人以后,打算杀了魏征的。但是因为魏征直言,“太子如果当初听我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了。”

要知道每一位君王都是万万人之上的,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以及群臣的谄媚下,太需要一个魏征这样直言进谏的人了,也就是如此,李世民很是欣赏他。据记载,魏征前后参过两百多事,都被李世民接受了。

关于李世民的厚爱,还有魏征死后的荣誉。魏征于贞观十七年,病重去世。李世民为此五日没有上朝,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比较坑的是魏征生前推荐过两个人,分别是杜正伦、侯君集,这两人参与了谋反,一个罢免,另外一个被处死。在当时这件事影响极为恶劣,再加上李世民的生性多疑,就怀疑到了魏征的头上,爱之深责之切吧。以为魏征辜负了他给与的荣耀,也参与了谋反一事。所以就有鞭尸一事。但是多年以后一场战事的失利,李世民醒悟,知道了自己做错了,后悔不已,又重新立碑纪念魏征。



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死后三天为之所以被李世民鞭尸,主要是因为李世民对他有所不满。

因为魏征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说话做事都是一根筋,很多地方都和李世民意见不一,导致最后被李世民杀死

因为魏征推荐的两个人参加了谋反,所以李世民也怀疑魏征,这才动手鞭尸。

魏征说的话有时候太直白了,被称为自己的镜子肯定不高兴,居然有人和我一样,所以杀了他


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贞观十七年, 历史 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一代名相魏征病逝,唐太宗李世民为此十分难过,罢朝五日,更是为他亲书碑文,率朝廷众臣前往送葬,从此处看来,魏征的一生得到善终,怎么都称不上是下场悲惨。 魏征死后,曾被李世民推翻了墓碑,还取消了魏征的长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新城公主)的婚约。正是如此,网上才有人造谣李世民挖...

魏徵作为李建成的谋臣,是如何被李世民纳入麾下的?
老魏、房玄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李_等一起开创了“贞观之治",国富民强,扫平突厥、高昌等国,世民成为天可汗。魏征作为御中大夫,居功自伟,笔者在家乡县中时就读过他写的《谏太宗十思疏》,为他的治国才能折服,同时为他对君对国的忠诚而泪奔。魏征死后,太宗称魏征是他的...

历史上被称为“人镜”的魏征凭什么敢与唐太宗叫板
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死后经常身边的侍从说:用铜镜可以正衣冠,以古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看得失,我经常以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魏征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这就是历史上大明明鼎鼎的“人镜”魏征魏玄成,说实话小编不太相信唐太宗李世民的胸襟有这么开阔,要不最后怎么会“悔婚砸墓”事件,而...

李世民喻之为明镜的贤相魏征,为何死后会被唐太宗断碑?
还说下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同年,李世民将魏征的画像置于凌烟阁,在二十四位功臣中,位列第三。可见李世民对魏征真是非常重视了。但自古伴君如伴虎,谁能想到...

魏征与李世民的故事
贞观19年,李世民亲征边疆,损失惨重,死伤上千,李世民非常懊恼并叹息说:“如果魏征在世的话,他就不会让我去打仗,哪里会损失如此惨重?”后来魏征病逝,李世民悲痛欲绝,失常对身边的人说:“魏征去世,我就少了一面镜子啊。”并留下传世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这句话在生活中对我们也...

为什么此人去世后,李世民会伤心欲绝,甚至三天不处理朝政?
杜如晦加入李世民的集团是很早的。617年,太原留守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在李世民的建议下,直接攻入长安,杜如晦就是这个时候就加入李唐,一开始是作为曹参军,后来升迁为陕州总管府长史。当时秦王府有很多人才,太子李建成怕李世民影响自己的地位,就让李渊将秦王府的人分散开来,在房玄龄的建议下,李世民...

求一些初一的历史问答题!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3、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 4、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5、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

谏臣魏征简介
导语:魏征是唐太宗时期有名的谏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生于巨鹿郡(今河北省巨鹿县)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

李世民畏魏征 翻译
原文: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征神色不移,上亦为之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

魏征和李世民的事情
一、任用: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李世民见魏徵说话直爽赦免魏徵,并用魏徵为詹事主簿,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二、去世: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

东源县13640237745: 魏征死后,唐太宗说的那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
天胜山清:[答案] 把历史当做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用铜作镜,可以看清身上的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看见自己的得失.唐太宗常因魏征的直谏而审视自己的不足,所以魏征死了他说;没有了魏征,我失去一面镜子了;.

东源县13640237745: 为什么说魏征死后唐太宗就失去了一面镜子? -
天胜山清: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东源县13640237745: 魏征死后为什么唐太宗说失去了一面镜子? -
天胜山清: 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他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余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东源县13640237745: 《与人为鉴》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说明了一个古今有借鉴意义的道理,是什么? -
天胜山清: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指魏征. 魏征死后,太宗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 贞观三镜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公元627-649).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

东源县13640237745: 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说了怎样一句话?关于镜子什么的 -
天胜山清: 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他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余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

东源县13640237745: 历史上的魏征被唐太宗称为镜子.魏征死后,唐太宗又做了什么事?谈谈你的感想. -
天胜山清: 魏征死后,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为其撰写碑文.但是魏征尸骨还没有彻底凉透,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让人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儿子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还自己亲手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东源县13640237745: 唐太宗为什么会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
天胜山清:[答案] 我国古代唐朝时期,唐太宗在魏征死去后,十分痛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是唐太宗对魏征人格的评价,以“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 镜子可以正衣冠....

东源县13640237745: 被唐太宗李世民比作镜子的是谁 -
天胜山清: 魏征这个在原文中有解释,“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去世后称自己失去一面镜子.

东源县13640237745: 被唐太宗李世民比作镜子的是谁?
天胜山清: 是魏征.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东源县13640237745: 唐太宗为什么把魏征比做一面镜子? -
天胜山清: 魏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唐高祖最青睐 最信任的人 一方面因为魏征的忠诚,舍己为国,一方面因为唐高祖听从进谏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唐太宗实为钦佩,感动,魏征去世不但唐太宗失去了一位忠臣 还是唐太宗的天下少了一位明宗……所以唐太宗感到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