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如何影响了中华文化?

作者&投稿:芮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有多深~

日本学习中华文化,可谓是个优等生,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这个老师,但独独没学到“仁”,这个儒家文化中最核心的东西。就如同少林武术要配以佛法才能发扬光大,儒家文化的表象的温良谦恭让等等没有了“仁”这个核心就会异化。加之日本本土的神道教信仰,忍者修行等等把儒家的“仁”单一地转换为对上级忠贞至死的“杀身成仁”,而忽视了其本来的“仁爱”伦理之意。

实际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独有特性,外来的文化经过其吸收加工都会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不可能不加改变的套用,日本就是如此,古代“和魂汉才”,近代以来“和魂洋才”。中国也是,不管是外来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共产主义等等,都经过了中国人自己的改造才能应用于自身。

中国文化之影响日本,可谓源远流长,虽然包括各个领域和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但其中成为主干的,始终是中国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传入日本始于应神天皇15年(公元284年)。中国文化包括以五经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宋初时期的新儒学、元明时期的阳明学和朱子学等。

日本的文字是受到中国的影响,而且鉴真在日本修建了唐招提寺,日本的茶道也是受到了中国人喝茶的习俗而来的。日本文字是根据汉字创造的,甚至许多就是照搬的。和服简直就是唐代女装的改进版。
当然,茶道,空手道,建筑都有影响。

  • 但是日本是个善于学习但有会自我“加工”。比如说“体育”,后来由于历史上一位天皇好吟咏樱花,将学来的东西自我消化变成适合自己,那是因为中国赏梅者多,但不会觉得是中国的东西,会发现处处都有中国的影子,例如日本的空手道、“瓦斯”……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颇多,你走在日本街头,受中国影响,虽然觉得有中国的影子,或者说变成地道的日本东西的民族。而早期日本诗人更是多吟咏梅花,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唐手,所以说,才全民追樱的。

  • 日本学习中华文化,可谓是个优等生,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这个老师,但独独没学到“仁”,这个儒家文化中最核心的东西。就如同少林武术要配以佛法才能发扬光大,儒家文化的表象的温良谦恭让等等没有了“仁”这个核心就会异化。加之日本本土的神道教信仰,忍者修行等等把儒家的“仁”单一地转换为对上级忠贞至死的“杀身成仁”,而忽视了其本来的“仁爱”伦理之意。


实际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独有特性,外来的文化经过其吸收加工都会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不可能不加改变的套用,日本就是如此,古代“和魂汉才”,近代以来“和魂洋才”。中国也是,不管是外来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共产主义等等,都经过了中国人自己的改造才能应用于自身。



提高日本这两个字,许多国人都恨得牙痒痒,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血泪史,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可是,在日本战争的过程中也加剧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现在日本的许多东西,文化啊,都是由中国传过去的,但事实上呢,日本的文化对中国文化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价值差异
由于和日本的社会性质不同,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价值取向也完全迥异.中国由于过去特殊的历史原因,丢失了很多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而是随着改革开放,吸收西方文化后诞生一种融合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国人在全面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后对新鲜事物有了很强的学习欲,个性开放指数也比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非常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对于2国文化的差异,其实很多时候也是2国的地理情况决定的。日本文化在很大程度内是学习和继承古代中国的文化的,但是这样问题就产生了,由于中国本身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文化中有时候就体现一种大气和霸气

而日本在学习的时候却发现,本国地域狭窄,资源贫乏。于是矛盾产生了。这也使得日本的文化不可避免的烙上了侵略和扩张的烙印。 

社会风气上,日本应该是个2面都很极端的国家。说到娱乐业,中国从本质上是看不起娱乐业的,娱乐业在很多人的眼里只不过是个赚钱的工具,要不是那些大把大把的票子,恨不得关之而后快了。



看到有些人说起现代汉语来自日语,我谈谈我自己的了解,以证明这种说法的错误之处!中国并非没有受到影响,但是把这种影响扩大到“没有日语就读不了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源头在中国而非相反。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历史、法律、行政都是使用汉文的。知识分子 普遍接受汉文的古典教育。翻译西方书籍的时候,用中国古典上的现成词汇也是顺理成章的。

比如日语的“人民”、“共和”等词都出自中国古典,并非日本人独创的 新词。
”人民“出自《史记 货殖列传》
”共和“出自《史记 周本纪》
类似的例子还有:
“经济”出自《晋书》
”文化“出自《说苑 指武》
”政治“出自《尚书 毕命》
”物理“出自《淮南鸿烈览冥训》
在日本这些词叫作汉文。最多只能算出口再进口的词汇而已。


比如“经济”这个词,英文的economy的语源来自希腊文的O ikonomia或者Oeconomicus,这两个词在希腊文 里的意思是家政术或者共同体的管理方式之类的意思。和古汉语里的 “经世济民”的含义是很接近的。
所以日本学者用“经济”来表达“political economy”还是相当贴切的。没有深厚的古汉文功底和西方语 源学功底,是翻不出这样的神来之笔的。

而且经济管理或者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可不是西方独有的概念。中国 几千年不都在实践么,也有相当多的经济学理论出来。只不过混在政治学里面,没有单独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学问罢了。而且没有象西方经 济学那样,用数学工具来把理论系统化。

但作为一门学问,中国经济学的历史恐怕比西方要早很多年(至少上千年,恐怕还不止一千年)。中国古代的知识体系是混成一锅粥的,一个”治国“就等于西方好几门学问之和。

日本受过中国古典教育的最后一代知识分子之后的翻译就普遍使用片假名音译了。因为没有汉文的功底,是无法找到恰当的汉文词汇的。

过去日本人翻译西方著作能找到这么多汉文词汇是因为当时的知识分子都有深厚的汉文功底。这一代知识分子死得差不多了,日本翻译西方著作中的新词就几乎全都用片假名音译了。

而且很多词日文翻得并不好。比如物理学上的专业术语,中文的"衍 射"就比日文的"干涉"好,"阻尼"、"阻力"就比日文的"抵抗 "好。而且日文物理词汇中很多"强"和"力"不分的。比如中文的 "压力"和"压强"在日文中都用"压力"来表达。数学领域也有很 多类似的例子。

有些年轻的翻译者甚至把所有不会翻的词全都音译。比如很多年轻的日本翻译家翻译法文词时,就直接用片假名拼出来撩在那里,被日本翻译长辈讥讽他们的翻译是新兴宗教的经文 。日本有很多新兴宗教团体出的书就是这样,把西方的某些东西翻译过来,或者把佛教等宗教的一些教义的西文版翻回来,翻得满篇都是 片假名,让人似懂非懂。和中国的"常凯伸"、"孟修斯"有一拼。

总地来说日文在专业词汇上不如中文精确。日翻中,很多地方要加进自己的理解。而中翻日,往往需要多费很多笔墨才能维持原文的精度 。

没有古文功底,想造新词都是很困难的。尤其是翻译西方汉学著作的 时候,很容易翻出中餐洋吃的笑话来。



中国文化,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文化,深受日本的影响!中国的语言文字,政治军事,改革革命,科学教育……乃至风俗礼仪,无一不受日本的巨大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上超过日本。


一、语言文字

早在1915年,一位署名“将来小律师”的作者在一本《盲人瞎马之新名词》的书中说,自戊戌变法以后,日文行于中土,列举流行的新名词五十九个。有少数除了历史题材的作品中还能见到,如支那、哀啼每吞书(哀地美敦书)之类,现在已不大使用。但绝大部分我们至今还广泛的使用着,并且早已成为现代汉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小学读书时,孩子们就被教导不要生造名词、形容词,要保持中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规范。当年大量新名词涌入中国,一度引起一些人的不安,即使相当新派的人物也不能安之若素。大办洋务、以思想开明著称的张之洞,曾在一份文件上批云不要使用新名词,他的幕僚辜鸿铭却告诉他:“不要使用新名词”中的“名词”二字便是一个新名词,来自日本。

二、许多留日学生后来在中国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从1896年起,大量中国学生涌入日本学习,有趣的是,大部分留日学生的目的不是学习日本文化,而是学习西洋文化。或者叫,学习日本人学习西洋文化的方法,当然也包括从日本转手得到的,已经打上浓厚的日本色彩的西方知识。这些留学生集中了中国的有志之士和少年才俊,赴日本寻找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文学救国、军事救国……,乃至改良和革命的方略。他们中有章太炎、陈天华、邹容、黄兴、蔡锷、宋教仁、汪精卫、蒋介石、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李叔同、胡风、周扬、田汉、夏衍、欧阳予倩……辛亥革命的先驱,国民党的绝大部分元老,共产党创始人“南陈北李”,三分之一的中共一大代表(李达、李汉俊、周佛海、董必武),都曾东渡日本留学。

三、变法、革命、新文化运动从日本起步

孙中山足迹遍及各世界强国,最终选择以日本为革命的大本营。他将日本看作中国的“天然盟友”,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到横滨,便剪掉辫子,穿上日本裁制的适合亚洲人体型的西服,蓄起小胡子。他回忆道:“中日战争后,日本开始更受人尊重,因此当我留了发须后,就可以毫不费事地冒充日本人。”此后他终身都是这么一副“日本人”打扮,包括他那套著名的“中山装”,也是从日本式学生装演变而来,后成为“两朝国服”即“民国服”和“毛服”的样本。孙中山本名“逸仙”,“中山”是他取的日本名字(全名“中山樵”),读作Nakayama(那卡雅马),不料竟以此名传世。

其实呢日本的文化有很大部分也是由流传过去的,所以日本的文化与中国文化都有很多的相似性。




虽然一直对日本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好感,但是毋庸置疑,日本的国家文化在某些方面还是不错的,每年那么多出国去日本游玩的国人,应该很多很多都是喜欢这个国家的文化吧。每个国家的文化既有差异,又有相通之处,那么日本的文化又如何影响了中华文化呢?



首先说一下日本与我们国家的悠久的历史的联系,高桥留美子是中国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原田、高桥、大藏这几个日本大姓来源于汉献帝的玄孙阿知王,特别是原田和大藏都是日本历代的重臣,日本九州福冈市建有汉太公庙,原田家族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族谱,注明自己的刘邦的后裔,而且按照传统的礼节到太公庙对刘邦等刘姓远祖进行定期祭祀,当然日本也有没有改姓的刘姓后代。



提起日本,最有名的估计就是“插花”了,插花艺术在日本享有“花道”之美名,是日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二十世纪以来,日本插花艺术传遍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影响广泛深远。许多西方人更是把“花道”当成了日本土生土长的的国粹。其实,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日本插花艺术不仅源于中国,而且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在不断地接受中国插花艺术的影响,两者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日本和中国隔海相望,很多很多的所谓的日本文化都是由中国传入日本本土,然后在经过他们国家自己的传承和改变,慢慢演变成他们特色的文化,与其说日本文化影响中华文化,倒不如中华文化影响了日本文化要更为准确。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总而言之,周程朱子等之理学,及陆象山、王阳明等之心学,无一不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彼等本乎佛理,加以所学,而建立一套学术思想与理论,此即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宋明理学,凡研究中国哲学史者,想必有同感。 (二)对文学界的影响 佛经翻译的中坚时代,是晚汉至盛唐六百年间,佛教大藏经中,五六千卷的经典...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一个“慢”字?这么说靠谱吗?
我认为这样说是不靠谱的,之所以显得“慢”,是受条件,文化所影响,而并非本质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质,并不是“慢”,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很积极进取的,谋求发展的。所谓“慢”,其实是相比较而言的,跟现代相比,确实种种迹象慢了许多,但这并非是传统文化的本质,...

分别列举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各一例。
赵朴初——关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而在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之时,道教也逐步形成,双方同时面临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传播的问题,造成了佛、道互争高下的局面;魏晋以后,佛教的发展逐渐达到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程度,于是导致了思想层面和制度层面上与儒、道的争辩。西晋道士王浮与僧人帛法祖争辩屡败,遂编造《老子化胡经》以贬损...

论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论文
文化影响现代设计,现代设计传承并表现文化,设计是一个载体,设计体现文化的发展,设计的主观意志应体现在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之上。 一、本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而本土文化本身即是本国人民历代在实践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结...

五四文学思想主流中的基督教文化影响:途径、机制与理论偏失
本文基于五四文学思想主流与基督教文化之间深刻的联系,探讨了基督教文化如何影响近现代中国文化的路径与机制。这一研究填补了当前学术领域的空白,既肯定了五四先驱在视野拓展和思想解放方面的卓越贡献,又在复兴民族文化紧迫感的驱使下,聚焦于批判五四时期以西化为主流的文学主张中的理论缺陷。历史的反思与...

求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影响弊大于利的例子,谢谢了
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影响弊大于利:1、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一大段日子里,中国接受西方文化之后,中华民族多少都存在这种心理。这充分表现在各种社会行为,学术行为,文化行为,和语言行为上。2、在中英双语社会里,社会语言学者研究语码转换或语码混用,都发现华人用中文时杂用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说英语...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影响.从经济.文化...来说明!要详细一点哦
绝非那样简单可笑。中国的语言文字,政治军事,改革革命,科学教育,……乃至风俗礼仪,无一不受日本的巨大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上超过日本。一、语言文字 早在1915年,一位署名“将来小律师”的作者在一本《盲人瞎马之新名词》的书中说,自戊戌变法...

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9-25 展开全部 儒家思想是我们民族两千多年一直奉行的一种文化,它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比如说中庸,我们一直主张不做出头鸟,凡事不敢争先.还有谦虚,当我们很有实力时也会违心地说自己不行,做表面的谦让.其实这...

急求!!! 中国文化在商周之际,从神本转变为人本的重要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期和中国哲学的发生期,在这一时期,中国抛弃了宗教,选择了世俗哲学,实现了“神本”思想到“人本”思想的转变。孔子人本思想的产生不仅是哲学突变的开端,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价值、文化取向和思维模式,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华夏文化最初在地域、政治、社会...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137252101: 目前日本现在是亚洲四小龙之一,请问日本对中国有什么文化影响??实
圭姜医痫: 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方面. 1、看不见的方面.例如:汉字词语.很多中国人不知道近代很多科技方面和新词语的汉字词语来源于日本.(...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137252101: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差异 -
圭姜医痫: 主要文化差异:第一,语言文字.目前日文中只有部分汉字且为繁体.第二,服装.目前日本人仍然注重在重大节日时穿着民族服装,而中国人少着汉服.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137252101: 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
圭姜医痫: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比如,1,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2,茶道 3 ,宗教和建筑,唐朝时期鉴真东渡给日本带去佛教文化和优良的建筑理念.等等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137252101: 中日分别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看法 -
圭姜医痫: 咱们国家对传统文化已经不是很重视了,就算重视也只是嘴上功夫,不会再深入发展了,但是对外来文化很重视,而且会一味的膜拜和模仿.日本对传统的文化很重视,对外来文化也重视,但是他们能做到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丢失自己的传统文化,我这不是说自己的国家什么,只是实话实说,我的同学在日本都深有体会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137252101: 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对中国及全世界有何影响
圭姜医痫: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137252101: 日本文化有哪些? -
圭姜医痫: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在文化上,清朝是第一个也是最...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137252101: 在文化方面,日本受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
圭姜医痫: 中国文化之影响日本,可谓源远流长,虽然包括各个领域和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但其中成为主干的,始终是中国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传入日本始于应神天皇15年(公元284年).中国文化包括以五经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宋初时期的新儒学、元明时期的阳明学和朱子学等.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137252101: 你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几个事例吗?我们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关系,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盛唐时期,由于国... -
圭姜医痫:[答案] 日本和服是以服装为原型的,和服在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ごふく,gofuku)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国时期,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经 传入日本的缘故.在更加精确的层面上,吴服一词是专指以蚕绢为面料的高级和服,而用麻布...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137252101: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 -
圭姜医痫:[答案] 7世纪以前,日本学习中国文化主要靠中国移民的传播.至推古天皇在位(593—629)、圣德太子摄政期间,日本开始直接向中国派遣“遣隋使”、“遣唐使”以及大批留学生和留学僧,主动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最早派人到中国留学...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137252101: 日本文化跟中国文化有什么不一样 ? -
圭姜医痫: 一、中日之间的文化不同 文化主要包括语言及非语言行为、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它们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很大. 1.语言和非语言行为 日本人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偏向封闭、内向型,而中国人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更侧重外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