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你还知道哪些劝说的例子,尝试着进行说辞的分析?

作者&投稿:宣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贤士。你还知道哪些?~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贤士。关心人民疾苦,如痛斥黑暗现实的杜甫;展现残酷现实,同情卖炭翁的白居易;刚正不阿,为民伸冤的海瑞。

1、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

2,魏征直谏唐太宗: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3、触龙说赵太后:
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王位,因为年纪轻,故由太后执政。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辅佐,但国势已大不如前。
而秦国看到赵国正在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孝成王又年少无知,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兵将“急攻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提出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候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苟无岁,何有民?尚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但在这篇文章中,她溺爱少子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简直到了蛮横不讲理的地步,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的样子,这才引出了触龙说赵太后的一段故事。
4、褚遂良还陛下笏劝谏:
一日退朝,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为中宫,上意既决,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茅,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绩称疾不入。
无忌等至内殿,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
上不悦而罢。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
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愿留三思!臣今忤陛下,罪当死!”因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曰:“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上大怒,命引出。昭仪在帘中大言曰:“何不扑杀此獠!”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
5、谏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
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这里并不否认武则天确实拥有人定胜天的杰出能力,明察善断的政治手段以及果断决绝的心胸。但是,武则天能登上帝位,也多多少少得了些上天的眷顾。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1、武则天入宫后,民间开始流传“唐三代后、女主武王”的预言,唐太宗闻言,很是紧张,本着“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想法,想要大开杀戒,但在李淳风的关于“王者不死”的一番劝说下,唐太宗暂时没有动手。
后来,当时的玄武门守将李君羡替武则天当了替死鬼。李君羡职位是左武卫将军,爵位是武连郡公,又是洺州武安人,甚至还有个小名“五娘子”。玄武门守将、左武卫将军、武连郡公、武安人、五娘子,一共五个“武”,不能再符合预言,唐太宗始终不能心安,于是就找了个借口杀了李君羡,武则天因此才真正摆脱怀疑,逃过一劫。
2、唐太宗驾崩后,武泽天本在感业寺出家为尼。萧淑妃在高宗登基后宠冠后宫,招到王皇后的憎恶。王皇后注意到李治和武则天的感情,为了打压萧淑妃,分散高宗对萧淑妃的宠爱,帮助武则天重回皇宫。而武则天后来不仅让李治疏离了萧淑妃,也成功地使王皇后失去了皇后之位。于是,武则天以后冲击后位,培养势力,提高威望,掌握大权有了基本的环境条件。
3、唐高宗在位时期,长孙无忌权倾朝野,唐高宗李治不能心安,想要扳倒长孙无忌。当时李治欲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而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唐高宗后来一定要“废王立武”,最大的原因也是注意到相权威胁到了君权,他想借这次政治行动将长孙无忌一党拉下台,武则天和李治这两人因此也同舟共命,站在了同一立场上。
4、李治的性格因素对武则天也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因为李治的爱慕,武则天得以重回皇宫;因为李治的信任,武则天才能在日后垂帘听政,逐步掌握军政大权。
5、唐高宗身体本就孱弱,后又身患风眩症,身体每况愈下,处理国家大事渐渐力不从心。因此武则天代理朝政,处理国事,操持政务,因而逐渐掌握大权。李治在废后未果后终于无法压制武则天。可以说,如果没有高宗的因病早逝,武则天也不可能有在未来当上皇帝的机会。

在中国历史上你还知道哪些劝说的例子,尝试着进行说辞的分析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历史故事?
1、《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2、《卧薪尝胆》:春秋时期...

你知道哪些中国的历史?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你知道多少历史知识
3.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

中国历史上十大爱国人物 ,不容忘却!您还知道哪些呢?
岳飞,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字鹏举。19岁时投军抗辽,相传临行时,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1129年,金帅宗弼(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十战十捷,于次年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之后岳飞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

中国古代历史的十大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1. 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他试图通过火箭升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尝试火箭载人飞行的人。不幸的是,他未能成功,自己在尝试中牺牲。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鲜为人知,却引起了外国学者的关注。2. 南北朝时期的陈庆之,是一位书童出身的将领。他从南京出发,一路征战,打下了包括长安、洛阳在...

中国的历史故事很多像星星一样璀璨你还知道哪些至少写出三个?
历史故事真的有很多,比如在三国时期,像草船借箭,空城计,三气周瑜等等这些故事,都非常的了不起。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

中国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1、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那些出名的姓"王"的人物?试举两个
王诩(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子(公元前400——公元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禅、王利,号玄微子。华夏族,一说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一说是战国时期魏国邺(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人。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

秦兵马俑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你还知道中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历史文物...
1. 秦兵马俑是秦朝雄伟气势的缩影,展现了那个时代气吞山河的壮观景象。2.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艺术创造力,也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3. 同时,兵马俑的制造也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于民力的过度征用,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此外,中国还有许多闻名世界的历史文物,如长城,它不仅...

历史上中国的含义你知道哪些,详细的。
1. 赤县·神州: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战国时齐国人物驺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通常情况下,这两个词汇分开使用,分别指称赤县或神州。2. 华:古代中原居民自认为居住在被文明和光彩包围的地区,故自称华。也有观点认为“华”代表红色,象征吉祥,或由古称华夏省简而来。3. 中华:秦以前,...

玛多县13776396983: 你知道历史上那些人也用类比的说理方法而劝说成功的(至少说出两个人及事),事例! -
阿薇小建:[答案] 触龙说赵太后

玛多县13776396983: 历史巧劝的故事有哪些 -
阿薇小建: 多的很,尤其是在《战国策》里,唐雎不辱使命,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都是的,楚庄王最后一鸣惊人就是忠臣巧劝的、孙权劝学

玛多县13776396983: 求中国历史上巧谏的例子类似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故事只要一两句话
阿薇小建: 甘茂巧谏秦武王 秦武王雄心勃勃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有一天,他召集左丞相甘茂... 秦武王不以为然地说.“有些事情的发展是现在难以预料的. ”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

玛多县13776396983: 善于劝说的事例 -
阿薇小建: 1.魏征的明君暗君之别,创业守成之辨 “为君之道”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治国,魏徵也深深明白这一点.他总是适时地利用太宗的一些发问,来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不仅解决了太宗的疑难,也达到了规劝的目的...

玛多县13776396983: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纳谏"的事例,成功的和不成功的 -
阿薇小建: 1唐太宗李世民和贤相魏征2邹忌讽齐王3纳谏触龙说赵太后4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而受宫刑

玛多县13776396983: 历史上成功劝说的事例有几个? 把国家引向危亡之地
阿薇小建: 魏徵与朕一起治理天下,担心朕生出骄逸之心,把国家引向危亡之地,所以觉得守成更难

玛多县13776396983: 我国历史上谏难、纳谏的例子 -
阿薇小建: 公元前265年,秦攻赵连拔三城,形势告急.此时只有连齐抗秦,才是上策.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告诉左右:“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我老婆子一定朝他...

玛多县13776396983: 求历史上讽谏的例子 -
阿薇小建: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大树的根本是根基,国家的根本是道德,如果皇上以德为贵,并且从简避奢国家可以垂拱而治.晏子:齐景公的时候,有一个人使众人生气,齐景公命令割下他的四肢,并且说:“有...

玛多县13776396983: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进谏的事,请列举几个 -
阿薇小建: 晏子进谏 有人得罪齐景公,景公非常生气,命人把他绑在大殿,准备处以分尸的极刑,并且说如果有人胆敢劝阻,一律格杀勿论.晏子(即晏婴)左手抓着人犯的头,右手拿着刀,抬头问景公:“古时圣王明君肢解人犯的规矩,不知是先从哪...

玛多县13776396983: ...我国古代有很多政治家力谏自己的君主战胜于朝廷的事例,你能举出一、二个例子吗?你认为他们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意义?2.中国历... -
阿薇小建:[答案] 2.比干劝谏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屈原劝谏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吴子晋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杀戮没;魏征等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邹忌劝谏齐威王而齐国大治. 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