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的历史

作者&投稿:达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琉璃的历史来源~

琉璃liúli(《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833页“琉字下【琉璃】璃字为轻声li)生产历史悠久,中外闻名。古法琉璃,亦称琉璃。在14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的精修细磨,整个过程纯为手工制作,在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而自然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其早期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笄,颜色以蓝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诸色。明洪武年间,除内宫监在此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 等贡品外,民间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景泰年间,博山西冶街有大炉4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嘉靖前后,增加珠灯、珠屏、棋子、帐钩、枕顶等产品的生产。到万历年间博山琉璃生产已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由徐应元等发起建起博山炉神庙。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孙延寿等人发起结成博山琉璃业第一个行业组织——炉行醮会。这期间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还远销到北京、江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博山已成为国内生产琉璃品的中心。清初博山琉璃产品已发展到数十种,其销路北至北京,南至两广,东至朝鲜,西至河套地区。清雍正、乾隆年间,鼻烟壶、烟袋嘴等逐渐成为琉璃生产中的大宗产品,充翠仿玉的琉璃产品也开始兴盛,琉璃色料的种类大大增加。至道光年间,博山琉璃业进入兴盛时期。咸丰年间,开始出现专门销售琉璃的料货庄,使博山琉璃的销售从集市贸易、长途贩运,逐渐转为以博山为中心的全国各地定点销售。清同治年间,博山西冶街及其迤西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琉璃为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琉璃之乡”。除原有产品外,开始生产铺丝屏片、瓶、杯等产品。这时,作为制造琉璃产品的半成品原料——料条,也成捆地运销外地。光绪年间博山制造出内画产品,到光绪末年,铺丝屏吊灯、铺丝围屏、烟嘴、杂货、珠、镯等产品,每年经济南运出的数量约7000担。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博览会上,博山工艺传习所送展的铺丝屏等琉璃产品获优等奖牌。1914年,在山东省第一届物品展览会上,博山送展的铺丝料货等产品获最优褒奖金牌。1924年,由于“爱国牌洋烟嘴”适销对路,博山琉璃生产一度出现了罕见的“洋嘴子市”的短暂兴旺局面。至30年代初,博山琉璃生产从业者多时达4000人,大炉炉户有50家左右。1934年孔宪芝制作的花球在胶济铁路沿线物品展览会上获奖状。1937年,日军侵占博山后,琉璃生产一蹶不振,从业人员减为640余人,年产量不足700吨,仅为战前的5.4%。1943年人员减至不足150人,年产量只有百余吨。日本投降后,又爆发内战,博山琉璃业又遭进一步摧残。至1948年3月博山解放时,博山琉璃业已是凋敝不堪,大炉余十六、七户,从业人员不到百人,圆炉剩20只左右,工匠百余人。仅能生产少数几个品种的产品,而且时作时辍,大部分炉工失业。建国后,博山琉璃生产很快恢复生机,从业人员恢复到800人。1951年初,部分炉工成立博山炉业料器供销生产合作社。 稍后,又有10户大炉炉户成立博山玻璃联合公司。1952年,9户水响货炉户组成玻璃料器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所有私营炉户和个体生产的炉业工人都公私合营或加入合作社。1957年后,博山玻璃联合公司和玻璃料器生产合作社先后转产日用玻璃器材和照明器材,脱离了博山传统琉璃生产的轨道。炉业料器供销生产合作社(博山美术琉璃厂)刚成立时主要生产料珠、烟嘴和杂货。1957年开始生产套色雕刻产品。1958年内画艺人薛京万完成内画竹笔改为毛笔和内画烤花两项改革。内画竹笔改为毛笔的试验成功,为博山内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及独特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烤花内画壶的出现使内画壶的用途扩大到作为香水等液体物质的容器,增加了出口量。80年代以来,博山琉璃制品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内画艺术向中、高档产品的方向发展,相继创作出《洛阳兴殿图》、《群仙祝寿》、《清明上河图》、《百子图》、《八大医学家》等。同时,以“百”字为题材的内画作品也大量出现,如《百子图》、《百美图》、《百骏图》、《百虎图》等。自1981年起,博山琉璃品先后到联邦德国、瑞士、爱尔兰、美国、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展销;内画艺人亦多次出国作内画技术表演。到1985年,博山美术琉璃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美术琉璃生产厂家,拥有职工2143人。具有年产琉璃工艺美术品1400万件的生产能力, 完成工业总产值1363万元,实现利税331.56万元。产品由建国前的花球、内画等300多种增加到16大类,3000余个花色品种。精美绝伦的鼻烟壶内画被国际鼻烟壶协会冠以“山东画派”,而轰动欧美;晶莹剔透的琉璃花球奇妙莫测,被誉为“开不败的鲜花”;各种珠帘、花插、烟具制品等深受人们喜爱。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画壶、花球曾获部、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发展历史
古法琉璃,亦称脱蜡琉璃。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加工制成,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的精修细磨,在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而自然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伦美焕;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其早期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笄,颜色以蓝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诸色。明洪武年间,除内宫监在此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 等贡品外,民间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景泰年间,博山西冶街有大炉4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嘉靖前后,增加珠灯、珠屏、棋子、帐钩、枕顶等产品的生产。到万历年间博山琉璃生产已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由徐应元等发起建起博山炉神庙。
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孙延寿等人发起结成博山琉璃业第一个行业组织——炉行醮会。这期间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还远销到北京、江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博山已成为国内生产琉璃品的中心。清初博山琉璃产品已发展到数十种,其销路北至北京,南至两广,东至朝鲜,西至河套地区。清雍正、乾隆年间,鼻烟壶、烟袋嘴等逐渐成为琉璃生产中的大宗产品,充翠仿玉的琉璃产品也开始兴盛,琉璃色料的种类大大增加。
至道光年间,博山琉璃业进入兴盛时期。咸丰年间,开始出现专门销售琉璃的料货庄,使博山琉璃的销售从集市贸易、长途贩运,逐渐转为以博山为中心的全国各地定点销售。清同治年间,博山西冶街及其迤西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琉璃为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琉璃之乡”。除原有产品外,开始生产铺丝屏片、瓶、杯等产品。这时,作为制造琉璃产品的半成品原料——料条,也成捆地运销外地。光绪年间博山制造出内画产品,到光绪末年,铺丝屏吊灯、铺丝围屏、烟嘴、杂货、珠、镯等产品,每年经济南运出的数量约7000担。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博览会上,博山工艺传习所送展的铺丝屏等琉璃产品获优等奖牌。1914年,在山东省第一届物品展览会上,博山送展的铺丝料货等产品获最优褒奖金牌。
1924年,由于“爱国牌洋烟嘴”适销对路,博山琉璃生产一度出现了罕见的“洋嘴子市”的短暂兴旺局面。至30年代初,博山琉璃生产从业者多时达4000人,大炉炉户有50家左右。1934年孔宪芝制作的花球在胶济铁路沿线物品展览会上获奖状。
1937年,日军侵占博山后,琉璃生产一蹶不振,从业人员减为640余人,年产量不足700吨,仅为战前的5.4%。1943年人员减至不足150人,年产量只有百余吨。日本投降后,又爆发内战,博山琉璃业又遭进一步摧残。至1948年3月博山解放时,博山琉璃业已是凋敝不堪,大炉余十六、七户,从业人员不到百人,圆炉剩20只左右,工匠百余人。仅能生产少数几个品种的产品,而且时作时辍,大部分炉工失业。
建国后,博山琉璃生产很快恢复生机,从业人员恢复到800人。1951年初,部分炉工成立博山炉业料器供销生产合作社。 稍后,又有10户大炉炉户成立博山玻璃联合公司。1952年,9户水响货炉户组成玻璃料器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所有私营炉户和个体生产的炉业工人都公私合营或加入合作社。1957年后,博山玻璃联合公司和玻璃料器生产合作社先后转产日用玻璃器材和照明器材,脱离了博山传统琉璃生产的轨道。炉业料器供销生产合作社(博山美术琉璃厂)刚成立时主要生产料珠、烟嘴和杂货。1957年开始生产套色雕刻产品。1958年内画艺人薛京万完成内画竹笔改为毛笔和内画烤花两项改革。内画竹笔改为毛笔的试验成功,为博山内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及独特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烤花内画壶的出现使内画壶的用途扩大到作为香水等液体物质的容器,增加了出口量。
80年代以来,博山琉璃制品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内画艺术向中、高档产品的方向发展,相继创作出《洛阳兴殿图》、《群仙祝寿》、《清明上河图》、《百子图》、《八大医学家》等。同时,以“百”字为题材的内画作品也大量出现,如《百子图》、《百美图》、《百骏图》、《百虎图》等。自1981年起,博山琉璃品先后到联邦德国、瑞士、爱尔兰、美国、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展销;内画艺人亦多次出国作内画技术表演。到1985年,博山美术琉璃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美术琉璃生产厂家,拥有职工2143人。具有年产琉璃工艺美术品1400万件的生产能力, 完成工业总产值1363万元,实现利税331.56万元。产品由建国前的花球、内画等300多种增加到16大类,3000余个花色品种。精美绝伦的鼻烟壶内画被国际鼻烟壶协会冠以“山东画派”,而轰动欧美;晶莹剔透的琉璃花球奇妙莫测,被誉为“开不败的鲜花”;各种珠帘、花插、烟具制品等深受人们喜爱。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画壶、花球曾获部、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琉璃的历史: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

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其早期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笄,颜色以蓝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诸色。明洪武年间,除内宫监在此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 等贡品外,民间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

景泰年间,博山西冶街有大炉4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嘉靖前后,增加珠灯、珠屏、棋子、帐钩、枕顶等产品的生产。到万历年间博山琉璃生产已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由徐应元等发起建起博山炉神庙。



扩展资料:

琉璃的种类:

A类: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

1、琉璃石:一种有色水晶材料,《天工开物·珠玉篇》:凡琉璃石与中国水精、占城火齐,其类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隐现于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渐稀缺,尤为珍贵。

2、琉璃母: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使其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改善。《钱围山业谈》载:奉宸库者,祖宗之珍藏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钱滓然,块大小犹儿拳……又谓真庙朝物也……但能作珂子状,青红黄白随色,而不克自必也;

B类:台湾琉璃,由西方玻璃艺术演化而来。工艺脱胎于[pate-de-verre],起源为古埃及“费昂斯”工艺。《中国古琉璃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费昂斯”中二氧化硅的比例92%-99%,与中国周朝时的琉璃差异明显。但由于二者形态近似,有人称其为西洋琉璃;

C类:水琉璃,现今常见的仿制琉璃,以不饱和树脂材料制成,其特点是重量轻,敲之没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变、混浊,无收藏价值,不过价格奇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琉璃



琉璃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当时青铜冶炼技术和瓷器烧制技术已经出现,春秋时期由于是冶金技术的发展为琉璃烧制工艺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当时的鼓风炉的温度已可达1200度,而古琉璃的烧制温度约为1050度。
战国时代(西元前403-221)的出土文物中,陆陆续续有玻璃制品出现。从早期出土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些像玻璃珠和类似翡翠和玉的玻璃制品,它们不透明或半透明。其成分主要以二氧化硅、氧化铅和氧化钡为主,这些就是早期的铅钡玻璃。之后的考古发掘中,又陆续发现一些玻璃容器。虽然这些被发现的玻璃制品中,有些是来自罗马和近东地区,但绝大部分已被证实是在中国本土制造的。
制造人造琉璃的技术,是通过有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大月氏商人传入中国的。《魏书·西戎传》:“大月氏国世祖时其国商人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美于西方来者。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
战国晚期,生产玻璃的各种工艺,温度、原料、配方日趋成熟,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玻璃生产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玻璃珠,中国琉璃进入了广阔繁荣的时期。服饰品出现耳珰、环、佩、簪等等。容器,礼器,葬器多样。尤其是琉璃壁的出现,证明汉朝已经可以制作较大的玻璃器。战国晚期是琉璃壁流行的高峰期,西汉时期开始衰落,至东汉终于绝迹。
1968年,中国河北省满城县发现的汉代中山靖王墓里,出土了两只琉璃耳杯。经科学检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以脱腊铸造的高铅玻璃,距今至少2100年。根据美国康宁玻璃公司的技术人员推测,战国到两汉之间的琉璃中的氧化钡可能是作为一种特殊配方故意引入的,这样做为了让琉璃显得更加浑浊,从而模仿玉的外观。
吹制琉璃,是在唐代之前,由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被很多富豪显贵人家作为收藏。1985年,在唐朝接近锡兰的昆泉寺的遗迹处,曾经发现过二个绿色的小玻璃瓶。
宋代以后各朝,玻璃器皿种类增多,用途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新疆若羌瓦石硖元代玻璃作坊遗址和山东博山元明初玻璃作坊遗址,是中国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玻璃作坊。明清时期,玻璃生产中心在山东淄川县颜神镇(今博山县)、广州和北京。
北宋官方建筑标准《营造法式》中官方名称是琉璃瓦,是用黄丹、洛石和铜末制造的。
清代自康熙时设立了宫廷玻璃场,清代的玻璃艺术发明和发展了“套料”的工艺,在玻璃上热贴彩色玻璃、冷却后画样,雕琢图案,制成多彩而精美的复色玻璃,当时的玻璃烧制技术,已能生产透明玻璃和颜色多达15种以上的单色不透明玻璃。清代的缠丝玻璃、套色雕刻玻璃及鼻烟壶等,都是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


璃读音是什么意思?
璃(lí)也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这个姓氏的人。据史料记载,最早出现姓璃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周朝末年,当时的璃国(今天的湖南省汨罗市)是个很有名的国家,很多人从这里迁移到其他地区,以致姓璃遍布各地。因此,璃姓在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传统,也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底蕴。璃(lí)还是...

璃字读音
璃字的读音是lí。璃,汉语通用规范字一级汉字。此字始见于战国篆文,本义指一种色泽光润如玉的矿石,后指人工用釉料烧制成的玻璃层。璃:琍、瓈或形声字。形旁为玉,声旁为离。琉璃:光洁如玉的石珠)——见“玻璃”( bōli)玻璃:a、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品,一般用细纱、石灰石、碳酸钠...

琉璃的历史来源
琉璃liúli(《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833页“琉字下【琉璃】璃字为轻声li)生产历史 悠久,中外闻名。古法琉璃,亦称琉璃。在14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的精修细磨,整个过程纯为手工制作,在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而自然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其...

琉璃是什么东西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的使用已有2467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

玻璃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一、关于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始于公元前2世纪时的汉通西域。因此,不少学术界人士以及西方学者曾一度认为,我国的古玻璃或者玻璃制造技术是“自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从西方传入的。其实在西周时期,我国古代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我们知道,玻璃是一种无定性的固...

璃字义是什么
总结:璃的拼音是lí,常见的组词包括玻璃、琉璃等。玻璃具有透明性、平滑性和脆弱性,广泛应用于制造窗户、瓶子、化学仪器等领域。琉璃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常用于宫廷和寺庙。随着科技的进步,玻璃材料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为人们的生活和产业带来了便利。

老琉璃是什么?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 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

明代琉璃珠
但《魏书》等记载,璃是以矿石冶炼成的有色透明玻璃,又称颇黎、玻。现在,琉璃是中国传统玻璃的泛称,以区别于从国外引进的现代玻璃。山东淄博和北京是中国琉璃工艺品的传统产区。沿革 中国琉璃历史久远。西安出土了西周时期的浅绿色的琉璃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琉璃已用于制碗、(盛酒器皿)...

琉璃最早出现在什么年代
中国古代制造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

琉璃的历史是什么?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已有2466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 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

商城县17226627435: 琉璃最早出现在什么年代 -
贠点阿贝: 中国古代制造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

商城县17226627435: 古法琉璃的历史,急!!今天就要!! -
贠点阿贝: 琉璃历史:三千多年前西施泪 相传古越时期的天工坊琉璃古制法为范蠡所创,当初也赠给了越王,西施与范蠡荡气回肠的爱情典故,让古法琉璃如同西施的一滴泪,平添了一种凄美的气韵. 其实中国的琉璃艺术有三千多年历史,可以追溯到商...

商城县17226627435: 琉璃的来历是什么? -
贠点阿贝: 琉璃的传说 员 相传是公元前493年越国的范蠡(LI)铸剑时所发现,被越王命名为“蠡”.其后,“范蠡”访遍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同年因为战事,西施前往吴国和亲,西施不得不舍情取义,临别时...

商城县17226627435: 琉璃石的介绍 -
贠点阿贝: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已有2466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 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上才有.

商城县17226627435: 汉琉璃的起源和形成 -
贠点阿贝: 中国古代制造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只不过那时人们叫它琉璃.直到西方国家的玻璃传入中国以后,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西方的玻璃是由钠钙元素组成的,而中国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铅和钡.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

商城县17226627435: 琉璃是什么意思?起源于什么地方? -
贠点阿贝: 琉璃,亦作“瑠璃”,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 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

商城县17226627435: 琉璃由来
贠点阿贝:[编辑本段]琉璃概述 liú li 琉璃是指用各种颜色的天然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

商城县17226627435: 汉代琉璃有什么历史?
贠点阿贝: 《淮南子》中有把随侯之珠与和氏璧相提并论,上载:“譬如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贵,失之者贫”.随侯之珠虽然美名天下,但是人们一直不清楚其具体指向的是什么物品.直至1976年随侯墓出土人们才明白,所谓随侯珠就是精致而华...

商城县17226627435: 琉璃工艺品的介绍是怎样的?
贠点阿贝: 人类使用玻璃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3700年左右,古埃及人便能够制作简单的玻璃器皿了.而我国制造和使用玻璃的时间大约在公园前1000年,琉璃是玻璃的旧称...

商城县17226627435: 记载有关琉璃的文献有哪些?
贠点阿贝: 琉璃,原是指一种天然所产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体材料,写作“流离”,见《汉书•西域传》记载:“罽宾国出……珠玑、珊瑚、琥珀、璧、流离.”是说汉代西域罽宾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