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被贬,刘禹锡为什么被贬,材料作文刘禹锡被

作者&投稿:邲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禹锡先后被贬三次 刘禹锡被贬的原因是什么~

刘禹锡第一次流放是因为参加“永贞革新”事件而遭贬。而第二、三次流放却是因为写诗讽刺权贵而遭贬。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唐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这段时间里,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
唐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但不久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此后,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扩展资料: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应物等交游赋诗 ,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
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禹锡

  刘禹锡在其诗文表赋中,对自己在地方任职多年的人生遭遇反复使用“贬、谪、降、迁” 等语词,后人也多以此作为刘禹锡属于贬官的依据。那么,刘禹锡真的是贬官吗?
  永贞元年(805年)九月,刘禹锡在外放连州刺史途中被贬为朗州(下州)司马。虽然由刺史贬为司马,但下州司马秩从五品下,与其在朝廷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秩六品上,官品还高了半级,所以严格意义上说,还是升了官的。元和十年(815年)七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上州)司马,经过“泪湿青衫”的无奈和不解之后,他怨中寻乐,为文曰:“案《唐典》,上州司马秩五品,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给家。州民康非司马功,郡政坏非司马罪,无言责,无事忧1。”即州司马是只领高薪,但不参与地方政事,状若云游野鹤的闲官。“逍遥自在”的背后,是政治地位的边缘化,晾放一隅,则实属贬谪矣。所以,在朗州九年,属于贬官无疑。
  后来,即元和十年(815)三月,刘禹锡复授连州(中下州)刺史,秩为正四品下,官品比下州司马高几级,应该说是升了官而不是遭到贬谪。特别是赴任之前,还受到了皇上的亲自召见和勉励,也算是一种难得的荣耀。所以,从州司马升迁为州刺史,久居荒隅的刘禹锡虽然未能位列朝官,毕竟也是独当一面、有一方用武之地的地方主政,政治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迁。

  多年以后,即大和五年(831)十月,刘禹锡以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士再度主政地方,再次出为苏州刺史,官至从三品,不再有“贬谪”之论。又因赈灾有功,唐文宗给他加赐紫金鱼袋2,服色与正三品朝臣同,则已是同级地方官之极致,他也未说自己是贬官了。
  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位)开元、天宝盛世时期,朝廷对犯了轻罪,不适宜在京城任职的官员,贬至边疆及岭南等荒蛮之地,任地方主官或员外官等闲职,统称为左降官,也叫贬官。犯了重罪的人,则大都流放边疆充军,称为流人。左降官具有一定程度的流放性质,所以过去朝廷的诏令也往往把他们与流人相提并论。直到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四月,刑部上疏朝廷,才对贬官与流人作了概念上的区别:“贬则降秩而已,流为摈死之刑。流为减死,贬乃降资。量移者却限年数,流放者便议归还3。”很明显,贬官(左降官)是行政降级的处罚,流人则是对罪犯刑期的量减。
  刘禹锡出任连州刺史,官职升高了,既不是左降官,也不是流人,那他为什么在大量的表、启、诗、赋中,还要大打悲情牌,认为自己是遭到贬黜的呢?我认为这也是刘禹锡贬官心态的流露。

  清朝中叶之前,我国古代人口数量发展的进程是十分缓慢的,除了战争和瘟疫因素造成人户数短期内急剧下降外,百年间一般基本维持在同一数量级的水平4。据唐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全国人户数为“237.5万户,1,576万人5”,虽然史称此人户数未包括岭南及边远地区百余州的人口统计,但这些边远州郡都是地广人稀之所,对总体的评估影响不大。换言之,中唐时期的户口及人数,与盛唐时天宝十三年(754年)记载的906.9万户,5,288万人6对比,在长达66年的时间里,人户数不仅没有增长,而且还呈急剧下降之势,户数减少670多万户,人口减少3,700多万人,两项数据下降均超过70%,幅度之大,简直可以说是骇人听闻!人口是统治的基础,这种随年岁增长颛人户不升反降的状况,说明“安史之乱”(762年)给曾经辉煌的唐室造成的重创,延续时间之长,是史无前例的。刘禹锡的父辈在天宝末年因避乱自洛阳移居江南7,少年时代的刘禹锡,对“安史之乱”后动荡的社会现实耳闻目睹,印象深刻。元和十二年(817年)腊月,当他在连州任上得到平定蔡州之乱的消息时,即赋诗三首,一抒情怀:“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8。”不仅反映了他内心对社会安定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心目中的政治理想,是恢复唐玄宗天宝时期的繁华世界。
  唐史载连州元和时“领县三,户五千五百六十三,口三万一千九十四。天宝,户三万二千二百十,口一十四万三千五百三十二9”,元和八年(813年),广东人口密度约6人/平方公里10,按面积推算,当时连州的人口(包括属下三县)估计在5万上下,因此,唐史记载宪宗晚年连州人口仅三万多,是真实的。韩愈贬阳山县时,说“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11”,县城如小村,这般荒凉的景象或可作此注脚。连州作为州治,虽不至如下县阳山的荒芜景况,但州治人口估计也不过三几千人而已。此与当时城区面积已达80平方公里12、繁华无比堪称世界中心的长安相比较,州治环境之陌生冷清,用刘禹锡的生花之笔,也难以形容。况且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气候,连生存都受到严重威胁,刘禹锡的好友柳宗元和多名亲属,都是在永州及柳州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八司马”之一的凌准,贬连州司马后无栖身之处,忧郁成疾,双目失明,元和初竟卒于北山佛寺13。

  “伴君如伴虎”,虽然刘禹锡对朝官命运的无常深有体会,但远离京都,政治信息闭塞,基本上失去了参与朝政及升迁入相的机会,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对“愿作枫林叶,随君度洛阳14”的唐代士子而言,更是一种无以言状的心灵折磨。受贬之地荒蛮闭塞,文化氛围差,缺乏高层次的友朋交往,缺少同道间的相互唱和,无以立名,可谓寂寞难耐之至。身居州衙,长夜难眠,刘禹锡之感受不谛于贬官,也是可以理解的。京官出任地方,与流贬相类,对文人是肉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前人评价这是“明升实降”,可谓一语中的。刘禹锡等虽然无贬官之实,却怀抱着一种约定俗成的“贬官心态”,向朝廷、向亲友诉说自己的不幸,用一种另类的方式,表达对当朝的哀怨。
  “左迁穷荒、谪降僻远”,在进退维谷,忍受着莫须有的政治惩罚时,左迁之人也在等待着奇迹的出现。唐代在改朝换代或国家发生重大政治事件的时候,经常大赦天下,这样的政治生态,使左迁官员随时有“量移”或重掌朝政的机会。最典型的莫如杨炎(727-781年),大历十二年(777),杨炎以吏部侍郎贬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司马,十四年(779),唐德宗李适即位,经人推荐,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州司马一跃而居宰相位15。不过,仅仅过了两年,建中二年(781年)十月,杨炎再遭诬陷,又被贬为崖州司马,并赐死途中,其仕途之大起大落,令人惊叹!
  中国古代饱学之士的贬谪,对中国文学史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屈辱、孤寂、恐惧、自伤的感受,冥冥中似乎又孕育着一点希望,喷薄而出的悲情,造就了大量的的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诗、词、歌、赋、论等文学作品和文学家,后人所称的“迁谪文学”,就思想性和文学性而言,与歌舞升平的歌颂文字是有天壤之别的,故能流传下来,刘禹锡无疑是贬谪文学界中顶级人物之一。

刘禹锡在被贬时的经历?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 刘禹锡像[1]居易合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馀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刘禹锡被贬后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秋词》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的趣味故事
柳宗元与刘禹锡“以柳易播”的故事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剌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剌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个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剌史。
刘禹锡写《陋室铭》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微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安心住下,读书作文。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写下《陋室铭》一文。


翻译“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成现代汉 ...
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人物轶事:前度刘郎 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承召回京,正值春天,...

刘禹锡原文_翻译及赏析
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刘禹锡被贬在朗州前后近十年。其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诗豪”刘禹锡的生平故事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

刘禹锡被称为什么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刘禹锡被奉为“诗豪”,一方面是因为诗风“豪”:雄浑壮阔,豪气冲天;另一方面是因为性格“豪”:刚毅坚强,洒脱豪迈。刘禹锡这样有“宰相之器”的人,风华正茂时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长达二十三年之久,晚年被召回也是任闲散之职,可谓一生不得志。但是他从未后悔,坚持自己的...

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月十三日,当时任屯田员外郎的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十一月,朝议谓刘禹锡等人贬太轻。于是,十一月十四日,再贬刘禹锡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刘禹锡时年34岁。但刘禹锡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屈的坚强,一种豁达的乐观。“我本山东人,生平多慷慨”、“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刘禹锡简介_刘禹锡简介_刘禹锡的作者简介
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由于藩镇和宦官集团的压力,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荆南,又改授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共有八人,史称“八司马”。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期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陋室铭的作者是谁?
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

刘禹锡先后被贬三次 刘禹锡被贬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刘禹锡与柳宗元都是王叔文派,支持革新,能够为百姓着想。虽说,最后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但是刘禹锡还是微笑面对生活,并且保持自己的坚持,在自己创作的诗篇散文中,便随处可见有种嘲讽权臣的感觉。除此之外,刘禹锡还是一位散文家,刘禹锡也创作了不少的散文,《陋室铭》便是其中最经典的一首,这篇散文,简单精炼,语言优...

“诗豪”是指哪位诗人
“诗人英雄”指刘禹锡,“诗人囚徒”指孟郊。刘禹锡曾参加王集团,但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后在多地担任刺史。在裴度的推荐下,他被任命为太子的客人,他被称为刘斌科。官方检查学校礼仪书。他和柳宗元、白居易走得很近。孟郊年轻时隐居在嵩山。他只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秀才,担任过漂泊的杨尉。我和韩愈...

刘禹锡屡经贬谪却依旧坚定乐观,他的人生信念是什么?
刘禹锡被后人称为“诗豪”,他无愧于这个“豪”字,他的坚定乐观,执着的人生信念,在二十多年的贬谪生涯中从没有改变过。这充分地体现在他的诗歌里,比如这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展现出了秋天的生机和活力,...

曲阜市18848777201: 刘禹锡为什么被贬途径()时 -
凌步益多: 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荆南,又改授朗州司马.

曲阜市18848777201: 刘禹锡为什么被贬23年 -
凌步益多:[答案] 因为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官,前后共二十三年 永贞革新是中国唐代顺宗时期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致使以失败而告终.改革历时100余日.

曲阜市18848777201: 刘禹锡因参加什么领导得政治革新运动被贬
凌步益多: 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 刘禹锡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也曾与柳宗元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参加永贞...

曲阜市18848777201: 刘禹锡怎样被贬官的 -
凌步益多: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曲阜市18848777201: 刘禹锡几次边关的原因 -
凌步益多: 刘禹锡几次贬官的原因:(1)从刘禹锡一生来看,其实刘禹锡前后总共被贬三次,最初的原因,是因为刘禹锡初入官场,再加上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永贞改革开始之初,便大力的支持革新,与王叔文、柳宗元共成一派.但是,最后永贞革新失败后,便被贬于朗州.(2)对于文人骚客来说,他们在政治上会有自己的意见和坚持,有时候这些坚持、新潮的想法总会影响一些人的利益,所以,很容易遭人排挤,最后惨遭被贬.刘禹锡也是这样.

曲阜市18848777201: 刘禹锡的故事 -
凌步益多: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曲阜市18848777201: 刘禹锡的事迹200字左右 -
凌步益多: 刘禹锡(722—842),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梦得,洛阳人.世为儒.擢进士及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为相,素与交厚,并参与政治革新,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宪宗即...

曲阜市18848777201: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背景 -
凌步益多: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

曲阜市18848777201: 关于刘禹锡的小故事 -
凌步益多: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触犯了当朝达官显贵的利益.这些大官僚在道理上辩不过他,背后就在皇帝面前说刘禹锡的坏话.自古道:“皇帝疼奸臣.”皇帝听信了他们的谗言,就把刘禹锡贬了官,外放到安徽的和州当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