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佛人看的,什么是出离心

作者&投稿:逮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出离心,佛教网~

南无阿弥陀佛
黄念祖老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的出家人,虽然摆脱了世间的家庭眷属,名誉地位,可是内心仍夹杂着自己想当佛教领袖、众生导师。于是大占山头,大收徒众,重用亲信,宗派相争,生活享受如同富翁,这与释尊舍皇位离王宫,林间度夜,托钵乞食,真是鲜明对比。所以世间这些难舍之物,都像癌细胞,是万万不能发展的。所以首先要对这些难舍的东西能舍,不再留恋。出离心不是消极厌世,恰恰相反,这是真正的大雄心。为了积极救世,就须轻装上阵。自己还在昏睡,焉能唤醒别人的酣梦?更切己的是留恋世间,正是最严重的执着,那么你的镜子就擦不干净了。首先要有一个出离心,这是个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为什么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这样来维持生命。众生非常苦哇!因之发心求道救度,这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间我们也看到多少灾难,多少苦痛。非洲的灾情,两伊的战争,多少血泪呀。怎么能无动于衷?这种同情与救度的心就是慈悲心。佛菩萨看一切众生与自身如同一体,这就是同体大悲呀。佛看一切众生如同佛的独子,这是大慈悲心,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华严经》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所以不管佛教哪一宗,都必须从慈悲心出发。修罗都有本领,所欠缺的就只是慈悲心。所以你没有慈悲心去修练,总之是盲修瞎练,成为阿修罗而后已。密宗《毗卢遮那经》也说:“大悲为根”,第一句话就是要从大悲心出发,可见显教密宗同一根本。有人看见密宗金刚像很厉害,令人生畏,而不知这是极度的慈悲。就跟父母要管小孩子一样,他要生气,要教导,甚至责打孩子,都是为了要教好他们,并不是要伤害孩子,就是这样,都是大悲为根。如果没有慈悲心,只是去修气,不管修什么练什么,最后都要成为魔的眷属。

第三、菩提心。觉悟的心。《毗卢遮那经》在“大悲为根”之下,紧接着便是“菩提为因”。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也就是佛。一切事从因得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种菩提就得菩提,种佛就得佛。“菩提为因”就等于是说,咱们现在播种,你种了一个佛的种子,将来它就要结出佛的果。所以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这同《华严》说:“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完全是一味的。菩提心简单地说,就是大悲大愿大智慧相结合的心。《华严》说,这三个像是一盏油灯的三个方面,灯油、灯炷与灯光,缺一不可。而关键是灯光,不发光的灯有什么用?灯的光譬喻大智慧。我们看到本来是佛的众生,因为妄想执着,不能觉悟,冤冤枉枉的在轮回之中受种种苦,所以要救度,这是悲心广大。众生不尽,誓不成佛,这就是大愿。大智慧呢?那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正如《金刚经》:终日度生而终日无所度。这样的大悲大愿大智慧相结合的心,就是菩提心。我们要发起菩提心来,我们能发起这个心,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如果学佛还没有发菩提心,或者曾经发过,但又忘掉了。《华严》教导我们:“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句经文应该引起学佛的人的深切注意!离开了菩提心,纵使修种种善法,也是为魔服务。这都是真语实语,佛不会吓唬我们。

‘’请教常老师:请问我们初入们的应看哪种经籍呢?谢谢!任何初学佛的人,首先应该研读遗教三经;无论什么根基也都是一样,先尝试学习这三部文字不多但却深含大义的经典。遗教三经即是:《八大人觉经》、《佛遗教经》与《四十二章经》。当然学习戒律必不能少,也可以与学习经典同步进行,有相辅相成之效。~常观世音师父 ​

‘’对初学佛的人来说,第一步立刻要做的,就是吃全素;第二步要去受戒,守好五戒十善;第三步尽早通过地藏菩萨木轮相法,和佛菩萨重新接通。这是一件极之重要和十分必要的事,以佛菩萨为师,带领指导我们如何修行,重新过上光明的正法生活,今生就得到幸福和解脱。‘~常观世音恩师

请参考。

出离心,佛教词汇,为解脱轮回苦,灭尽诸烦恼(再简单点就是:离苦得乐)之意,出离心基本上是希望从娑婆世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娑婆世界被称为苦海是因为它有存有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生命体,并且含有有情的生命和无情的器世间,从佛陀的谛观,三界的众生都感受到苦,所以在他开悟后第一次的转~法~轮时就讲述四圣谛法。


到底什么才是学佛修行的高根器
他们大都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大抵回答无外乎“过目不忘,能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的就是高根器 说实话这回答不能让我满意,因为这思路太懒惰了;好像一说别人是高根器就意味着这个人异于常人,天赋异禀,要么是再来人间渡众生的菩萨,要不也是就是什么什么大成就者的转世;仿佛高根器学佛人只是传说...

学佛念佛人都应该了解下
阿弥陀佛。这是见性的佛的境界。这正是学人悟处。但佛经又叫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对众生之机;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不二法门,都能入佛境界,见实相,都是佛祖慈悲。佛法说来都是方便法,但不能互相排斥,这也是知恩报恩。

学佛的人就是在懂人性
历史上最厉害的人物就是会看人性,世间人是看好人恶人,学佛则是看菩萨种性,这都是多生累劫修来的习性。我们来看一段关于齐桓公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很多人听过,但是它的教训值得我们反复警醒自己,做给人看的表象行为之外,还有内心的人性更重要。齐桓公有三个宠臣,分别是公子开方、竖刁和易牙,这...

学佛最重要的是什么,修行最大的障碍又是什么?
孔老夫子也说过“求之不得,反求诸己”,这即在告诉我们,如果追求什么东西没有得到,就应该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有人学佛后一天到晚给人家讲理论,一套一套的,天花乱坠,不知道他有多么高深的修为,但是你若说他有哪点不对,他立马暴跳如雷,原形毕露。这样的人你敢信吗?修行不是看嘴皮子功夫...

信佛的人有什么讲究?
信佛要相信因果,要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否则。不造杀盗淫妄酒恶业,严谨持戒。远离贪嗔痴。学佛人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利益一切众生,不搞是非人我,常吃素,多放生,精进修行,深入经藏,教化众生。学佛之中,有很多的佛法内容要修行,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学佛之人对法海是怎么看的?
法海有太重的我执和法执。学佛者,只是平常人,用平常心,人都有七情六欲,正确面对,要做到不邪淫最好,人来到世间,是来了业报的,所以也叫业报身,今世所遭遇的,都是前世的业力牵引,欠钱是债,欠感情也是债,只去了旧业,不要再去造新业,还不完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还在六道里轮回出不去的...

一句佛语---请高人通俗的解释一下,谢谢了。
但用其所学,不知变通。只是解悟,仍然不是自性智慧。第三境界:悟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是悟后境界,我没开悟,所以无法了知。但我想,应该是悟万法根本,自性清净、不动,看破虚幻,知万法皆空,但又不执着于空。智慧圆融。至于后面的“见人不是人,见我不是我”。我还没听过。

学佛的人如何看待人生?
你说我 们人是空的,我们死了之后是空的吧,那么我们活着的时 候不是人吗?师父跟大家比喻:一个木鱼,一个木头,它 是空的吧,但是它敲出来“砰砰”有声音,它是有声音的。 是空的吗?空的。为什么能敲出声音啊?因为它有物体的 存在,那就好比“空即是色”。同样讲起来,什么是“色即是空”?你想想看,一个 ...

学佛的人可以观因果吗
佛法讲,学佛人要用一相法,什么叫 一相法?简单地讲,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你要把思想 集中起来,不管你看到了什么,意念集中,智慧生成, 所以,生成智慧就转来法喜充满。这个一相法,就是在 一念之间就想通,被人家嫉妒,被人家污蔑诽谤,刚刚 还想不通,可是突然想到:“哎呀,我在上个月欺负...

学佛千万别学呆了,什么道理都不懂
11 另有一些学佛的人,他一天到晚都板着面孔,人家看到他这个人面孔都没有表情,学佛学呆了。你看,学佛学得呆头呆脑的,这不得了,佛不能学。12 所以,我们遇到欢喜的境界,还得要表示笑笑,也欢喜欢喜;遇到不顺的境界也要表示不痛快,生生气。13 那是什么?那是表演,皮肉笑,心里清净,那是...

周口市17156524649: 怡僧法师:怎样理解出离心,佛教网 -
禾力舒瑞: 黄念祖老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的出家人,虽然摆脱了世间的...

周口市17156524649: 什么是出离心? -
禾力舒瑞: 许多人对佛教中“出离心”这个概念存在误解甚至排斥,把佛教的强调出离心看成是消极避世的表现.什么是真正的出离心?为什么出离心对修行如此关键?怎样才能生起出离心?为澄清误解、引导修行,希阿荣博上师从现代人日常生活的点滴...

周口市17156524649: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简介 -
禾力舒瑞: 《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所造,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谛(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此论涵盖佛法三藏十二...

周口市17156524649: 有一疑问想请吧里高人指点什么是真正得慈悲心 -
禾力舒瑞: 黄念祖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的出家人,虽然摆脱了世间的家...

周口市17156524649: 什么才是真正的出离心——出离心与完美主义者 -
禾力舒瑞: 在佛教里,出离有很多种含义和解释,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解释为远离人世,就像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不过这种解释容易把尚未准备好的人吓跑,佛陀并不打算...

周口市17156524649: 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意思,菩提心 出离心 -
禾力舒瑞: 请问师父,怎样才能有出离心,如何修持?阿弥陀佛.妙祥师父:这个居士问,如何才能有出离心?这个出离心,实际上就是清净心.人的心清净了,才会有出离心,它俩是一个,不是两个.有的说,我心里清净,但不想出离.实际上那个心并...

周口市17156524649: 想皈依,看了片文章说如果皈依必须要有出离心.什么是出离心? -
禾力舒瑞: 以下请了解: 问14:朋友得知我有念经和吃全素,都会问我是不是已经皈依了,我不知道怎样回答.答14: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出家人皈依佛法僧,我们在家居士皈依什么呢?也是皈依佛法僧,实际上在家居士皈依自性三宝,佛在心中,...

周口市17156524649: 佛法中的厌恶世间与世间人想不开的厌世有何区别,如何做到厌世却不消极 -
禾力舒瑞: 南无阿弥陀佛 黄念祖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的出家人,虽...

周口市17156524649: 菩提道次第广论和菩提道次第轮有什么差别 -
禾力舒瑞: 《菩提道次第论》又称《菩提道次第广论》,两者是一部书,没差别. 宗喀巴于明建文四年(1402)著于西藏热振寺.共24卷.全论主要阐明三乘渐次修行之道,分为下士、中士、上士三类,并论述止观的修持方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