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作者&投稿:大叔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隋唐时期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在地方组织方面,隋唐时期有重大变化。西周初期,受封诸侯可谓周朝的地方长官,但其又不同于秦以后的地方长官,因为他可以在封国内仿照王室的官僚制度设置百官有司。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国家在边远或兼并之地设置郡、县,派官吏进行管理,开始产生真正的地方长官郡守和县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汉代地方长官也是郡守和县令两级,而在京师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种官职,称为三辅,相当郡守。汉武帝时,设十三部州刺史,为监察官性质。成帝时改称“牧”,成为事实上的一级行政区域。这种县令、郡守、州牧三级地方长官体制,一直通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至隋文帝,改行州、县两级制,废去了郡的建置,并合并了不少州、县。经此调整,裁除了大批冗官,行政区划简明。在州、县属吏的任用方面,隋文帝又废除了秦汉以来地方官就地自聘僚属的旧制,规定凡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吏,一律由吏部任免,并每年进行考核,即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又规定州、县佐官要3年一换,不许重任,而且必须选用外地人,本地人不得就地为官。这些措施简化了地方的行政机构,把任免地方官属之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打破旧有的地域观念,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唐代又设道,犹如汉初设州,作为对诸州的监察区,道的长官为观察使。唐代还在边镇地区设都督府,长官为都督,后称节度使。唐中期节度使制度行于内地,节度使又兼州刺史之职,手握军、政大权,成为权势显赫的地方长官。李林甫为相时,专任蕃人为大将,这些人多不识文字,便可解除“出将入相”之忧了。但他没有想到,此后这却成为藩镇闹事的祸根。安禄山初为边将,后靠行贿送礼、献忠取媚得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禄山恃此,日增骄恣。尝以曩时不拜肃宗之嫌,虑玄宗年高,国中事变,遂包藏祸心,将生逆节。”此后节度使作乱遂为常事,唐也由最初的良策后因宰相的偏私而终遭祸乱,并由此酿成大势导致唐朝灭亡。
唐代前期对州、县长官设立是非常重视的,直到唐玄宗即位之初,还“励精政事,常自选太守、县令,告戒以言,而良吏布州、县,民获安乐。二十年间,号称治平,衣食富足,人罕犯法”。唐玄宗还贯彻并推行一项“出入常均”的措施,这里的一“出”一“人”,实即京城官与地方官的交流。许多京官被选为刺史外出掌政,加强了对地方的治理。而地方上政绩卓著的官员被选为京官,皆能体察民情而使决策合理。开元十三年(725),唐玄宗自选诸司长官出为刺史,并“饯于洛滨,供张甚盛”,作诗赐之。而玄宗前期任命的宰相如姚祟、宋璟、张嘉贞、源乾曜等,都是从地方官直接拜相的。唐玄宗励精图治,故有后人追慕的开元盛世。但至唐晚期,官僚腐败已成普遍现象。如杜荀鹤《再经胡城县》:“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可见大势已颓,积重难返。唐代晚期之所以如此,关键是最高统治者已自乱方寸,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中央
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此外中央还有掌帝室器物车马的殿中省、掌帝室经史书籍的秘书省、掌宫官内侍的内侍省三个职权较小的省。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下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本为尚书令,但因唐太宗曾任尚书令,后以左、右仆射为。中书省是皇帝颁布大政文书的机构,长官为中书令,副手为中书侍郎,下有中书舍人六人,此外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等谏官。门下省则是审核大政文书之机构,长官为门下侍中,副手为黄门侍郎(又称门下侍郎),下有给事中四人,此外与中书省相似,有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等谏官,也有掌符策印玺的符宝郎、掌起居记录的起居郎等官员。由于尚书权力太大,因此后来设立左右仆射代行大权。左右仆射就是宰相。后来,此二职要加同中书门下的头衔才是宰相。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的名位很高,也不常设。于是,给其他管理加上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头衔就为宰相。宰相平时在政事堂讨论朝政,政事堂会议成为协助皇帝统治的最高决策机构[52]:135。至玄宗,差遣制成为制度,特点是官位与职位的脱节。官仅代表官位与俸禄的高低,其实际职务完全由皇帝或上官灵活掌握。差遣官官衔中多有“使”字(如转运使、盐铁使、团练使等)。开元末年置翰林学士院,学士参与决奏议疏表,专掌内制,对中书省的权利产生少许威胁。

六部分管各种具体行政事务,下各设四司。六部有高低之分,吏、兵二部为前行,户、刑二部为中行,礼、工二部为后行。其中吏部主管全国文官升迁,下设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户部掌管全国土地、民众、财赋,下设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礼部掌管祭祀,下设礼部、祠部、膳部等四司;兵部负责武人选举、地图、车马、兵械等事务,下设兵部、职方、驾部、库都四司。刑部主管律令刑事,下设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四司;工部负责山泽、纸笔、屯田、工匠等事务,下设工部、屯田、虞都、水部四司。三省六部制在中国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台就是御史台,其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管理,参与大狱的审讯。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副长官是御史中丞。五监为国子监(掌文教);少府监(掌皇家工业生产);将作监(掌国家工程);军器监(兵器制造);都水监(掌水利建设)。九寺有太常寺(掌礼仪祭祀);光禄寺(掌皇室食物);卫尉寺(掌兵器和仪仗);宗正寺(掌皇室族谱);太仆寺(掌皇帝车马);大理寺(掌刑法);鸿胪寺(掌邦交典礼);司农寺(掌国家仓储);太府寺(掌国家财政)。此外,唐朝还有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等荣誉职务。在盛唐时期还设立过如节度使、观察使、枢密使等临时职务,后来则成为定职。
地方
唐朝行政区大体上继承隋朝晚期的郡县制,
为州县二级制,后期划分成节度使州县三级制。唐朝的州继承隋朝制度,然而有时改郡为州,有时改州为郡,并且对州县进行整并。唐朝的府有三种,共有府、都督
府与都护府,地位均不同。府是将京都、陪都及行在的州提升其地位的特别第二级行政区。最早是开元元年升长安、洛阳与太原三都所在的州为府,之后陆续升各地
陪都和皇帝避难的州为府。都督府有时又称总管府,主管军事,不理政事,多设于国内要冲之地,每府督统数州。贞观年间,全国共有四十一个都督府,除了京畿九州外,其余隶属都督府。都护府用以统理、册封归顺外族的行政单位,算是外族的自治单位,共有六个以上的都护府。有些因为地位重要,升级成大都护府以统管其他都謢府。其下有若干都督府和州,称羁縻府州。羁縻府州的刺史,大致上由外族酋长担任,而都督府和州的长史则由内地人担任。
627年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是为贞观十道。武后时设立十道巡察使、十道存抚使和十道按察使等监察官,当时为临时派遣、没有固定治所。开元廿一年又从关内道分立京畿道,从河南道分立都畿道,分山南道为东西两道,分江南道为江南东、江南西和黔中三道,共十五道,是为开元十五道,每道设立的观察使,有如汉朝的刺史,也设立固定的治所,正式成为十五个监察区。

主要行政区分布:

1.监察区的十五道:京畿道、关内道、都畿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西道、山南东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陇右道、剑南道、岭南道
2.六个主要都护府:安西(大)都护府、安北(大)都护府(旧称燕然、瀚海)、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旧称金山)与其他时间较短的都謢府:昆陵都护府、濛池都护府、东夷都护府、保宁都护府

唐朝后期的行政区划形成节度使、州(府)、县三级行政区划。节度使最早于唐玄宗前期设立,以驻守各道的武将称都督,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不带者不称,开元、天宝时期共有十镇。在安史之乱结束后,为了安抚拥有兵权的安史降将,唐室册封他们为节度使。而为了防止他们叛乱,又在各地设置节度使。这些节度使掌控地方军事、政事与财政,又被称为藩镇。当中央衰退时,这些藩镇都呈现半独立的状态。唐德宗时期,河朔一带的藩镇叛乱,占领京师长安,唐德宗逃到汉中,最后是与藩镇妥协才平定乱事,这也使全国藩镇割据的局面加深。唐宪宗年间平定一些藩镇,使得各地藩镇继归顺中央,当时共有元和四十八镇。唐宪宗死后河北三镇又再度叛乱,但是中央系的藩镇大致上是服从中央。直到晚唐时期,唐朝因为黄巢之乱已经彻底崩溃,除京兆府和河南府外,其余都分成四五十个半独立的藩镇。最后唐朝就亡在新兴藩镇朱全忠的手中。而后的五代十国实际上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而已。

地方行政区方面,州级政区多称“州”,有刺史,少数称“郡”,有郡守。县有县令。县级政区以下按照乡里制设乡与里。百户人家为一里,由里正管辖;四家为一邻,由邻长管辖,五邻为一保,由保长管辖,五保为一里,由里正管辖,五里为一乡,由耆老管辖。一自然村为一村,设村正。在城市聚居区域以坊代替村,设坊正,和村正同级。在边疆、京畿、军事要塞等重要地区设立都督府,由武官都督兼管多个州郡的军事和民政。

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以道州县制为主,隋炀帝时实行过郡县制。

从东汉至南北朝,不断沿用州制。虽然各个时期都有改动,州的划分、数目与名称不尽相同,但基本格局未变,均以州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构机,下辖郡、县等。到隋炀帝时,废除州制,恢复推行郡、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至此,中国历史在八百多年后又回到秦初的统治方式。 唐、宋、辽、金几代朝廷改用道、府、路的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制度。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每道各辖几十个州。中唐又析置十五道,井与节度使制度逐渐融合。 在道制之外,又有府制。分别设在国内要地和边境地区。北 宋开始,改用路为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分全国为二十三路,下辖府与州。两宋和辽、金时期,路的设置、分合及所辖的府、州常有变动。

1.先秦: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诸侯的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命令,按期纳贡,随从作战。

2.秦汉:
秦朝—郡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监察—地方行政: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其中,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

3.宋元:
北宋—知州与通判(副知州)互相牵制;
元—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蒙古地区为岭北行省;东北地区为辽阳行省)。

4.明清:
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管民政财政;按察司管监察司法,都司管军政);土司制度(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宣慰司、土知府长官)与“改土归流”(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有任期、不世袭、可调动的流动官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但明朝时西南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
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清初设立十八行省五将军辖区(黑龙江、吉林、盛京、乌里雅苏台、伊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青海、西藏)一个盟旗(蒙古)。

州县制。地方的行政机构,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还加强对地方官的考核,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由中央任免。


唐朝官吏制度的地方官制
1. 地方官制:唐代地方行政分为道、州、县三级制,其中“道”为虚设,仅作为监察区。州设观察使,下辖州(郡),州长官为刺史。2. 州(郡)官职:刺史的僚佐包括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以及六曹,分别是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3. 县官职:县的长官为县令,下属有县丞...

唐朝地方行政制度
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道这种监察区体系常被称为“虚的划分”。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藩镇割据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

唐代的地方行政分为哪几级?
唐的地方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一是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州,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两级管理。唐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在州上又设10个道级地理监察行政区,不属正式建制。此阶段为时不长。武则天改唐为周后,基本上仍实行唐的行政区划。二是...

唐朝地方行政组织是什么制度?
唐太宗依山川形势分全国为 10道,但道制仅有监察区划性质,不是一级行政区。隋唐州、郡同级,在建都之地设府,与州同级;在少数民族区设羁縻府州,具有地方自治性质,隋唐 州、郡、府、监—县唐朝加强京畿地区的治理,在长安设京兆府,以京兆尹为长官,地位高于外地各州刺史。地方设州、县两级,州...

唐朝的行政区划制度是什么样的?
下州刺史皆正四品下,其下佐官仿上州,但不全置。别驾(中州不置)、长史、司马称为“上佐”,唐制规定,凡刺史缺员或为亲王兼领时,上佐可代行州事。但在一般情况下,上佐并无具体职任,因其品高俸厚,又不亲实务,故多用以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等,所以白居易称这类官为“送老官”。

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实行了哪三级管理制度?为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元 ...
唐朝地方行政区实行道,州(府),县三级管理制度。A区为元朝的岭北行省,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中书省,在进入中原之初将它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进驻各地,统管军民事物,以后成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B区为元朝的宣政院辖地,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忽必烈始置总制...

唐宋元明清朝代顺序 各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古时候人们的民风都是比较彪悍的,这些王朝之间经常互相发生战争,在不断的战争过程当中,一些王朝很有可能就会坚持不下去,慢慢的走向了灭亡,然后新的一个王朝又被建立起来。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1、唐朝行政区大体上继承隋朝晚期的郡县制,为州县二级制,后期划分成节度使州县三级制。2、...

唐朝官吏制度的地方官制
乡:耆老;里:里正;村:村正;保:保长;邻:邻长。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相同。唐代的地方行政系统,在唐代前期,采用州、县二级制。到唐代中期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同时出现了新的二级行政区——府。州的长官为刺史,其...

大唐家方是什么意思?
大唐家方是指在唐朝时期,各地区逐渐形成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县。在唐朝时期,为了更好地管理各地区,唐朝官方开始设立大唐家方,作为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大唐家方的任命一般由中央政府进行,设立之后,由州刺史、县令等地方官员管理,负责维护当地的治安和稳定,管理土地和人口,收取税收和...

唐代的行政区域划分
唐朝疆域辽阔,初期将郡改称州,长官复称汉朝的刺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下领县,实行州县两级制。但此时天下已经不是秦朝建国时的三十六郡的规模,州数激增到了三百以上,中央政府管理非常不便,后在州县上增加道这一监察机构。同时唐朝内外战争频繁,除州、府、县的常规区划外,还有诸多关、军、监等...

平舆县13852423299: 隋唐地方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
天璧律克: 开始是州郡县,唐中期后是道州郡县

平舆县13852423299: 唐朝地方行政制度 -
天璧律克: 唐朝地方行政制度为“道州县”三级制.唐朝的“道”实际具有一级行政区的性质,是虚设的一级管理层.道一级的机构有监、观察使、节度使、防御使、都督、都护等,由中央任命,但只有一定的辖区和相应的人口数.道这一级,不是地方正式的行政机构,在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军事的原因,道一级的权力大大加强,道成为了事实上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唐朝的州县根据辖区大小分为上、中、下三等,又根据户口多少分为望、紧、上、中、下五等,各州县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组合,大体上每百平方公里为一州,每州辖十到十五个县,每县人口二到三万.唐朝地方行政制度是沿袭隋朝的,但唐朝对于地方过于放任,导致地方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最后演变为藩镇割据.

平舆县13852423299: 唐朝地方行政组织是什么制度? -
天璧律克:[答案] 地方官制 虚设(道)置观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 乡:耆老;五里一乡 里:里正;五保一里 村:村正;一自然村...

平舆县13852423299: 三省六部制的三省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 -
天璧律克:[答案] 隋唐时期的中枢制度.三省指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为中央最高中枢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

平舆县13852423299: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 -
天璧律克: 隋唐在中央实行的制度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其中中书省主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对中书省起草的政令进行审核,如果审核不过关,门下省就不签署,政令需要返回去重新拟定.而尚书省下辖六部,分别为吏礼户工兵刑六部.尚书省只负责政令的实行,一般不参与政令的起草与讨论.在地方实行的制度为州县制度.其中州的最高长官为刺史.县是比州更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其长官为县令.但是在州长官刺史之上,为了维护中央的通知,又特派了节度使,节制一州的行政与军事.就相当于是在名义的州的最高长官之上,又加派了一个临时驻扎的长官.但是后来演变成了常驻职位,成为一州实际上的最高长官.

平舆县13852423299: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定要简练!!!最好几个字概括 -
天璧律克: 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 隋唐:州县二级,唐朝在边疆设立节度使 宋朝:沿袭隋唐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州县两级制度

平舆县13852423299: 汉到元中央地方分别实行什么样的制度 -
天璧律克:[答案] 汉:中央——内外朝制度地方——推恩令隋唐:中央——三省六部制地方——藩镇 设节度使宋:中央——中书为最高行政机构 设参知政事(政权)枢密使(军权)三司使(财权) 概括来说是三分相权地方——地方兵权收归中...

平舆县13852423299: 唐朝中央行政体制的特点 -
天璧律克:[答案] 唐初所行制度,基本上沿用隋制,但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进,因而比隋制更完善,更严密,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政治制度有 唐初,中央的主要机构为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地方上实行州县两级制.太宗时,又在州之上设道,作为监察区. ...

平舆县13852423299: 隋唐时期是否有省份的划分
天璧律克: 隋唐时期,不是以省份来管理的,实行郡、州、县、道、府等行政划分. 隋朝行政区划 隋文帝末年,全国有297州1348县.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仿效汉制,又设郡...

平舆县13852423299: 唐朝,隋唐,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什么行政制度? -
天璧律克: (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