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桂崇春江晚景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投稿:子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惠崇春江晚景 古诗 的意思~

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扩展资料
诗词赏析
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
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
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本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一般鲜为人知,但其创作水平也是很高。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这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不舍这春天美景,差点脱离了队伍。并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依依不舍的几只归雁比作了“北归人”,使画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也是拟人化,给北去大雁赋予了人的情感。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
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扩展资料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赏析:
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惠崇春江晚景意思: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是苏轼描写画面上的景物,相当于现在的看图作文。竹林外面有几枝桃花开得正艳,春天来了,应该是戏水的鸭子最先知道。蒌蒿已经遍地都是,但芦芽才刚钻出土,这正是河豚逆流而上的时候。


会从春江晚景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翻译:其一: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基本信息 中文名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别名 《惠崇春江晓...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的古诗是什么?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的古诗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全诗赏析:这一首诗成功...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的古诗是什么?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的古诗是: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宋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惠崇春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是什么?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赏析 这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_百度...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

惠崇江晚景古诗词
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

惠春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 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注释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

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 朝代:宋朝 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

南丰县18269777769: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
璩婕螺旋: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其二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南丰县18269777769: 《惠崇春江晚景》是什么意思 -
璩婕螺旋: 白话翻译: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其二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

南丰县18269777769: 《惠崇春江晚景》的解释? -
璩婕螺旋: 《惠崇春江晚景》的解释: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南丰县18269777769: 惠崇春江晚景是什么意思 -
璩婕螺旋: 惠崇春江晚景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http://baike.baidu.com/view/861522.htm

南丰县18269777769: 惠崇春江晚景诗意 -
璩婕螺旋: 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南丰县18269777769: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如何解读? -
璩婕螺旋: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北宋名僧能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

南丰县18269777769: 惠崇春江晚景大意是什么????????? -
璩婕螺旋: 惠崇《春江晚景》 [1] ------苏轼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蒌 蒿[2] 满 地 芦 芽[3] 短, 正 是 河 豚[4] 欲 上 时. [注释] [1]惠崇:一名慧崇,是个和尚.他是北宋著名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春江晚景》是画的题目. [2]蒌蒿:春天的一种野菜. [3]芦芽:芦苇的芽. [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卵巢和肝脏剧毒.产于我国沿海的内河. [5]欲上:快要浮上水面来. [试译] 竹枝外伸展出三两枝桃花, 江水变暖,鸭子在水中嬉戏. 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 正是河豚要浮上水面的时候. [赏析] 这是苏轼为惠崇的画而作的诗,描绘出了颇具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

南丰县18269777769: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是什么? -
璩婕螺旋: 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 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 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 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 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 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 月景象. 满意请采纳

南丰县18269777769: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 -
璩婕螺旋: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诗文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文翻译: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春江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了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抽出了短芽,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诗名的意思: 惠崇是北宋名僧,诗画俱佳.《春江晚景》是惠崇作的画名,画作有两幅,一幅'鸭戏图',一幅'飞雁图'.苏轼为两幅画均作了题诗,这首便是'鸭戏图'的题诗.

南丰县18269777769: 《恵崇春冮晚景》古诗和释义怎么写? -
璩婕螺旋: 《惠崇春江晚景》(又叫《惠崇春江晓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原诗共两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