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诗歌与朦胧派诗歌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弘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象征主义诗歌和意象派有哪些区别呢~

  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认为自然界万物互为象征,组成“象征的森林”,而人的诸感官之间亦相互应和沟通,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灵与自然界之间也是互为应合、交流的,诗就是这种象征、应和的产物。故该诗被誉为“象征主义的宪章”。前期象征主义随着1898年马拉美的逝世而告终。
  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保尔·瓦莱里(1871-1945),法国人,1912年出版《旧诗集存》,1912年发表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1922年出版诗集《幻美集》,其中《海滨墓园》标志着其诗歌创作的顶点。主要理论著作有《尤帕利诺斯》、《灵魂与舞蹈》、《文学杂集》和三本续集。
  象征主义的现实存在
  第一,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
  象征主义诗人视现实世界为可鄙的、不真实的,他们力图超越现实而进入超验的心灵世界和“内在生命的实体”,他们感到真切存在的只是“大自然和生命的某些面貌以及人类的某些作品”所赋予的激情,使人能从中汲取“珍贵的感觉、无限丰富的思想以及思想、情感、严谨的幻想的奇妙组合,还有与神秘相连的快感和活力”,并孕育出“应合”的象征主义诗作。
  第二,象征主义追求一种“创造读者”的自由的艺术创新。
  象征主义诗歌要选择趣味高雅的读者作为对话人,同时要通过形式的探索和实验,打破读者旧的审美习俗和惰性,培养和“创造”出有创造性的新读者。
  第三,象征主义诗人虽有文笔、手法、见解、感觉和写作方式及美学理想等许多方面的差异,但他们之间在精神上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与强大的凝聚力,即他们反对只写人类的共相与普遍性,而高度重视个性、个体的内心活动与反应,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力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
  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首先,音乐化是指诗的语词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也即语词与人的整体感觉情绪领域的某种和谐合拍的关系。
  他说:“诗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某些文字的组合能够产生其他文字组合所无法产生的感情”,这就是“诗情”,而所谓“诗情”,是“一种兴奋和迷醉的心情。......它是由于我们的某些内在情绪,肉体上的和心理上的,与某些引起我们激动的环境(物质的或者理想的),在某种程度上的吻合而引起的”,作为“诗的艺术”,就是要用“语言手段”“引起类似的心情和人为地促进这种感情”,也就是使“语言结构”与“诗情”达到一种默契与和谐。诗人就是要通过个人的努力从“全部广泛的日常语言”的“杂乱无章的混合体中汲取”成分,“用最平常的材料创作出一种虚构的理想秩序”,这种诗的语言,“能够创造诗情世界”,能够使人“恢复”诗情,“并直至人工地培养这些感觉官能的自然产物”,也即使诗的语言与诗的感觉、心情达到高度的和谐。
  诗要讲求音乐之美,不仅指节奏感、旋律性,而且要具有音乐那样的协调性、严密性和整体性,要用音乐语言来思维。
  例:艾略特的《荒原》即借用交响乐的程式来组织全诗,给人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
  第一章:《死者葬仪》母题:(无水――死亡)(正题)
  第二章:《对弈》反母题:(欲――虽死犹生)
  第三章:《火诫》变异母题:(火――求救)(火象征:太阳、光明、净化)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重复母题:(水太多――死)(反题)
  第五章:《雷霆的活》反重复母题:(天降净水――得救的可能)(合题)
  其次,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①诗的世界与梦幻世界相似,外在事物的意象与主体的感觉、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
  ②我们所熟悉的有生命的东西,好像都配上了音乐;它们互相协调形成了一种好像完全适应我们的感觉的共鸣关系。从这点上来说,诗情世界显得同梦境或者至少同有时候的梦境极其相似。
  此外,音乐化还包含诗的语言的音乐化,“要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而且要满足各种理性的及审美的条件。
  概而言之,瓦莱里为象征主义规定的任务是”使我们感觉到单词与心灵之间的一种密切的结合“;其象征主义诗论的核心,就是认为”诗的世界“实质上是:语言(词)--意(形)象--感觉(情)三者之间的和谐、合拍的音乐化关系。
  对抽象思维和理性的重视
  首先,瓦莱里强调诗人应有抽象的思维能力。
  在他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诗人,其正确辩理与抽象思维的能力,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强得多“。
  其次,瓦莱里指出了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抽象思维作为诗人的”哲学“在创作活动中起作用,这是诗的象征意味和哲理内涵的来源;二是诗的构思过程,”不仅是我所说过的那个‘诗的世界’的存在,而且还要有许多思考、决定、选择和组合。“
  再次,瓦莱里强调诗应追求超越个人的无限、普遍的价值。指出”‘仅仅对一个人有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文学的铁的规律。“
  叶芝的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象征理论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人,代表作有诗集《莪辛漫游》、《芦丛之风》、《钟楼》、《盘旋的楼梯》、《驶向拜占庭》和诗剧《心愿之香》、《幻泉》、《胡立痕的凯瑟林》、《1916年的复活节》等,论文被收入《论文与序言》、《探索集》、《评论选》等书中。
  象征的内涵和象征主义美学风格
  提出诗歌的”隐喻符号“与象征的”玄想符号“的区别在于”后者被编织到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其意思是,象征的玄想符号包含隐喻因素,但在诗中被组织到完整的意象体系中了,也就是说,与隐喻相比,象征不是个别的,而是整体的、体系化的,象征是隐喻的体系。
  隐喻与象征的区分:
  认为”当隐喻还不是象征时,就不具备足以动人的深刻性,而当它们成为象征时,它们就是最完美的了。“这就是说,(1)象征具有隐喻性,或隐喻是象征的基础;(2)象征高于隐喻,是隐喻的提升,比隐喻更深刻、完美和动人。
  关于象征的内涵,他说:“全部声音,全部颜色,全部形式,或者是因为它们的固有的力量,或者是由于深远流长的联想,会唤起一些难以用语言说明,然而却又是很精确的感情。”这种全部形式与精确感情之间的关系就是对应的象征关系。而且,“一种感情在找到它的表现形式--颜色、声音、形状、或某种兼而有之之物--之前,是并不存在的,或者说,它是不可感知的,也是没有生气的。”这就是说,形式与感情之间存在着对应的象征关系,一方面,形式通过象征能唤起对应的感情;另一方面,感情也需要寻找对应的形式才能得到表现,获得生气灌注。因此,叶芝认为,“诗歌感动我们,是因为它是象征主义的。”
  叶芝还对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风格提出了具体要求:
  (1)“抛弃为自然而描写自然,为道德法则而描写道德法则”的做法,不满足于表现外在世界,而要使诗“显露它心中的图画”;(2)摆脱外在意志的干扰,努力追求“想象力的回复以及认识到只有艺术规律(它是世界的内在规律)才能驾驭想象力”;(3)凭借这种想象力“找出那些摇曳不定的、引人沉思的、有生机的韵律”,发现“各种形式”和“充满着神秘的生命力”的美;(4)“诚挚的诗的形式”“必须具有无法分析的完美性、必须具有新意层出不穷的微妙之处”。这四点要求实际上提出了用最丰富的想象力、最完美的形式和韵律,在排除外在世界和日常意志的干扰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微妙的内心世界。
  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
  他认为所谓的“感情的象征”即“只唤起感情的那些象征”,而“理性的象征”则“只唤起理念,或混杂着感情的观念”。在叶芝看来,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象征的无穷魅力。叶芝对象征的要求:包含着感情象征的理性象征。
  在理性与神迷结合中创造象征
  一方面,叶芝认识到象征的创造,往往有着非理性的、神秘的一面。叶芝认为艺术象征体验的获得与创造需要一种似睡似醒、出神入迷的精神状态,“在创作和领会一件艺术品时,尤其是如果那件艺术品充满了形式、象征和音乐时,会把我们引向睡眠的边缘”。这自然是一种近乎无意识的非理性状态,真正的象征须在这种似乎神秘的心意状态中才能萌发出来。
  另一方面,叶芝更强调理性在孕育灵感和象征时的作用。认为凡是出色的艺术家,常常具有某种哲学的或批评的才能。他说,“常常正是这种哲学,或者这种批评,激发了他们最令人惊叹的灵感,把神圣的生命中的某些部分,或是以往现实中的某些部分,赋予现实的生命,这些部分就能在情感中取消他们的哲学或批评在理智中取消的东西。”于是“灵感就以令人惊叹的优美形式出现了”。他深刻地揭示了二者间的内在一致性,和理性对灵感的激发、催化、培育作用。
  从重视理性的观点出发,叶芝也批评了某些非理性主义的美学观。
  象征主义的“纯诗”论
  象征主义的“纯诗”论的核心有两点:其一,诗不能沾染散文因素,纯诗是一种“用耗竭的手段逐步排除诗中的散文因素而得到的诗。”其二,诗应当富于音乐美。这个由波德莱尔倡导的主张是象征主义诗人的一贯信条,魏尔伦要求“音乐先于一切”,创造了“无词的的浪漫曲”。吉皮乌斯提出“诗是统治世界统治心灵的音乐”,写出了行云流水般动听并且有巫术般暗示魔力的诗句。瓦莱里要求诗以新奇的声音、节奏、韵律组成一个纯粹的音乐世界。简而言之,就是两句话:纯诗拒绝散文化,要有音乐性。
  作为象征主义诗学的重要理论范畴,西方的“纯诗”理论依次经历了爱伦·坡、波德莱尔、马拉美这样一个渐次的历史过程,才在瓦莱里手中得以最终的提出。1920年,瓦莱里在为柳西恩·法布尔的诗集《认识女神》所撰写的前言中首次提出“纯诗”概念。到1922年至1923年瓦莱里对“纯诗”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发:
  “我说的‘纯’与物理学家说的纯水的‘纯’是一个意思。我想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创作一部完全排除非诗情成分的作品。我过去一直认为,并且现在也仍然认为这个目标是达不到的,任何诗歌只是一种企图接近这一纯理想境界的尝试。......
  “‘纯诗’这个术语并不妥当,因为在人的头脑里,它是与道德的纯洁性的概念联系着的,而我们在这里并不涉及这个问题。相反,我认为纯诗的思想完全是一种分析性的思想。总之一句话,纯诗是从观察中得到的一种想法,它当然有助于我们弄清楚诗歌作品的一般原则,引导我们去进行非常艰巨和非常重要的研究,研究语言与它对人的感化作用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和多方面的关系。不提纯诗,而用绝对的诗的说法也许更正确。绝对的诗在这里应当理解为:对于由词与词的关系,或者不如说由词的相互共鸣关系而形成的效果,进行某种探索。实际上它首先要求研究受语言支配的整个感觉领域。”
  在这里,瓦莱里已将对“纯诗”的思考集中在语言方面上,并明确表示“纯诗”只是一种企图接近却难以达到的“纯理想境界”。后来,瓦莱里又通过“对诗歌意义强调”的论述,对自己的“纯诗”理论进行较为完善的修正与补充。
  庞德、休姆的意象主义诗论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
  艾兹拉·庞德(1885-1972),美国人,出版了诗集《垂死之光》、《诗章》,主要理论批评著作有《严肃的艺术家》、《罗曼司精神》、《怎样阅读》、《阅读ABC》、《庞德文学随笔集》等。
  “意象主义”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初叶。庞德将道利特尔和奥尔丁顿的是以“意象主义者”的名义发表在他编辑的《诗刊》1913年第4期上,并在第6期上发表《回顾》一文,提出他与两人一致奉行的诗歌创作三原则:“1.对于所写之‘物’,不论是主观的或客观的,要用直接处理的方法。2.决不使用任何对表达没有作用的字。3.关于韵律:按照富有音乐性的词句的先后关联,而不是按照一家节拍器的节拍来写诗。”这“三原则”后来被称为“意象主义宣言”。
  庞德的“意象”定义: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超出了西方的传统,接受了许多东方的审美原则,他编译了李白的诗,叫《神州集》。诗表面是一种形象,没有说理,但实际上却包含着深刻的意蕴。)
  (1)“意象”是意象主义独创的核心范畴。
  (2)庞德认为:“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出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按:亦释“情结”)。
  (3)这个定义包含着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或“情结”。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者缺一不可。
  庞德接受了表现主义的某些观点,把诗看成主要是思想感情的表现,特别是感情的表现。“诗歌是极大感情价值的表述”,同时,“情感是形式的组织者”,诗的韵律、节奏等形式是靠感情组织起来的。可见,他强调的是主体思想或理性与感情的交融、结合的“情结”或“复合体”,这也可以说是意象之“意”。
  例:庞德的诗《地铁站台》中写道:
  “人群中的那些面孔/湿漉漉、黝黑枝头的花瓣”
  外层用比喻写出人群中面孔的形象,内层却表现城市生活的易逝感。
  庞德还对意象的创造和接受作了心理分析,精辟地指出,正是意象“这种‘复合体’的突然呈现给人以突然解放的感觉;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的感觉,一种我们在面对最伟大的艺术品时经受到的突然长得了的感觉。”所以他认为“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连篇累牍的作品好。”
  与此相关,庞德对诗歌的象征也很重视,这也许多少受到叶芝的影响。
  据此,他对诗歌的形式、技巧也有严格要求。具体来说,在语言运用上要尽量精炼,“不要用国语的字句和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的形容词”;在韵律安排上,“韵律结构不应当损害语言的形成,或其自然声响、或涵义”,使诗更富有音乐性。
  从上述意象主义立场出发,庞德对未来诗歌的展望是:“它一定会反对废话连篇,一定会变得较为坚实,较为清醒。......它的力量在于它的真实和阐释的力量(历来诗的魅力就在于此)。......它质朴、直率、没有感情上的摇曳不定。”
  休姆的意象主义诗论
  托马斯·欧内斯特·休姆(1883-1917),主要论文收入《沉思录》和《沉思集》中。
  首先,追求诗歌意象,主张通过形象(主要是视觉形象)来表达诗人的细微复杂的思想感情。他认为有生命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与散文的区别就在意象上。认为“意象诞生于诗歌”,在散文中逐渐死去。提出诗人的“真诚程度,可以以它的意象的数量来衡量”的标准。他把意象主要看成精确的视觉形象,提供给的这“形象与色彩的精美图式”。
  其次,休姆也强调意象描绘的精确性。他说,诗歌“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正确的、精细的和明确的描写”。提出要与日常语言作斗争,要克服日常语言的局限性,须运用新鲜的隐喻、幻想的手法。
  此外,也对强调类比、暗示、感应等的象征主义观点有所呼应,要求诗人“必须找出那些对每一类比加以补充并产生奇迹感,产生同另一神秘世界相联系的感觉的东西。”

象征主义和意象派的诗都强调诗歌的象征、暗示性。
区别在于象征主义更多使用声音意象;意象派更多使用视觉意象(当然魏尔论也使用过视觉意象,这种划分是相对的)

  象征主义,一般指创作方法,表达令人难以捉摸的幻觉,其内容则是神秘主义。作家所要阐述的不是现实的客观世界,而是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来自象征一词,它在希腊文中的原义,是"把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中的一端,以表示衔接"的信物,后来逐渐演变为"以一种形式当作概念的习惯的代表"。象征自古有之,它是联想的一种方式,即把眼前所见的事物,与以往所感受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新的意境。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艺思潮流派来说,象征主义最先出现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法国,主要表现于诗歌创作领域。法国的象征派诗人以马拉尔美(1842--1898)、魏尔估(1844--1896)、韩波(185d--1891)三人为代表。在戏剧方面,以比利时的剧作家梅特林克(1862--1949)为代表。
  从一九八○年开始,忽然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文革”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现代诗的流派
现代诗的流派有尝试派,人生派,七月派,朦胧派,现实主义诗派,新时代派,现代诗派,垃圾派,流萤诗派等。一、现代诗歌的定义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

朦胧诗派出现于17年文坛吗对吗?
朦胧诗派并不出现于17年文坛。朦胧诗派是中国现代诗的一个流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食指、北岛、舒婷、顾城等。这一流派的诗人通常运用象征、意象等手法,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其作品具有模糊性、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朦胧诗派并不在17年文坛出现。

朦胧诗派发展史
近年来,这一话题在学术界引发了讨论。本文试图从当代文学运动的发展角度,剖析新诗潮流的阶段特征,揭示“朦胧诗派”作为人本主义英雄主义诗歌的实质,及其在文学史中的价值。在探讨过程中,我们将理论研究与丰富资料相结合,力求在学理上严谨并与历史事实相符,以期对“朦胧诗派”做出公正的评价。关于“朦胧...

朦胧诗派的思想特征
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1。朦胧诗一反传统的思想模式,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2。朦胧诗注重自我表现。它之所以给人“新”的感觉,是因为出现了具有现代青年特点的...

新月派和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2、顾城,代表作:《一代人》《英儿》《白昼的月亮》《黑眼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等 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

朦胧诗派对中国新诗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而本身就是新诗潮阵营一员徐敬亚在其论文中大胆地以“现代倾向”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字眼概括了新诗潮的性质。这三篇“崛起”的文章,对“朦胧诗潮”的文学史意义、美学原则及其特征、内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简单地对其作一概括就是: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倾向主动的创造。但在...

现代诗歌流派及代表人物
施蛰存代表刊物撰写了《创刊宣言》,提出:“《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辞藻排列的现代的诗形。”主要流派有: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和简文派。现代派诗歌特点:从诗歌内在审美机制的衍化角度来看,现代诗派的诗美建构是对初期...

什么是朦胧诗派
朦胧诗这一概念,事实上自产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它来自评论家章明的一篇评论的题目《令人气闷的“朦胧”》,章明认为这些诗歌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不好的影响,过于追求个人化的意象与词汇,涵义有时显得晦涩,整体意境显示某种荒诞而诡异的色彩,有时还呈现某种灰暗低沉的情绪。其实这一概括并不足以涵盖...

新诗和朦胧诗有那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二、朦胧诗代表人物及作品 1、顾城 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

朦胧诗派概念争议
自朦胧诗派的诞生起,围绕这一概念的争论便未曾停歇。起源于评论家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章明批评这些诗歌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消极影响,强调了个人化的意象与词汇可能带来的晦涩,其整体意境流露出荒诞诡异的色彩,有时还蕴含着灰暗的情绪。然而,章明的这一评价并未全面涵盖后来被定义为朦胧诗...

德庆县17296387962: 什么是朦胧诗?怎样写朦胧诗? -
犹盼顺铂: 朦胧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1.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

德庆县17296387962: 如何写现代或朦胧诗??? -
犹盼顺铂: 朦胧诗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你应该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索构成了胧诗的思想核心.朦胧诗是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胧诗高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意象的瞬间撞击和组合、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使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捕捉直觉与印象,用情感逻辑取代物理逻辑,以时空转换和蒙太奇造成诗歌情绪结构的跳跃性和立体感,使诗歌情绪内涵获得了弹性张力空间.

德庆县17296387962: 怎样写朦胧诗? -
犹盼顺铂: 思想内容 1.朦胧诗一反传统的思想模式,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 2.朦胧诗注重自我表现.它之所以给人“新”的感觉,是因为出现了具有现代青年特点的“自我”.在艺术上,朦胧诗开始注意到汉语的诗意特质...

德庆县17296387962: 现代诗的分类 简便语音 -
犹盼顺铂: 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等.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 等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德庆县17296387962: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
犹盼顺铂: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

德庆县17296387962: 象征主义写作手法和意象、物象应该如何理解?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
犹盼顺铂:[答案]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的重新定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语象、物象、意象、意境四个概念作以下定义: 语象是诗歌本文中提示和唤起具体心理表象的文字符号,是构成本文的基本素材. ...

德庆县17296387962: 诗的写作手法一般都有什么 -
犹盼顺铂: 诗的写作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等

德庆县17296387962: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
犹盼顺铂: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

德庆县17296387962: 诗歌有哪几种手法 -
犹盼顺铂: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إ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

德庆县17296387962: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
犹盼顺铂: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