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司马光、欧阳修、吕夷简、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他们是一个时代的人吗?

作者&投稿:吕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文学与历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关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历史: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历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2、来源不同:
历史: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文学:文学是意识的产物,生活的反映,文学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起源: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广义上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历史是研究人类变化,社会兴替的重要的人文学科。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市)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路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祖籍京东路莱州(今属山东)。北宋政治家,太子太师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都是北宋时期的人

范仲淹在他们之前。


司马光砸缸所救的孩子是谁?
其实在古代,像司马光一样小时候就表现得十分聪明的人,还真不少。比如跟司马光同为北宋人的文彦博,小时候也曾经树洞取球,利用水的浮力,让不小心踢进树洞的球浮了出来,智慧同样令人赞叹。不过,文彦博树洞取球的名气,明显没司马光砸缸高。司马光出生在宋真宗年间,之所以用光字取名,是因为他出生...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范仲淹推荐了欧阳修,所以可以说范仲淹是欧阳修的老师,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所以可以说欧阳修是王安石的老师,也就是有了欧阳修的前期变法铺垫才有了现在大家都知道的王安石变法!苏轼和司马光是好朋友吗?司马光是王安石变法反对派领袖。查一下宋徽宗用瘦金体写的《元佑党籍碑》,文彦博、苏轼、苏辙、范...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彦博简介:历仕四朝,出将入相
宋仁宗一朝,文彦博多有建言,对于宋朝的稳定发展有着很大的益处。后来宋神宗上位之后,文彦博作为老臣,同样受到重用和尊敬。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宋神宗一朝实行熙宁变法,文彦博与司马光等人一样,反对变法。所以相比于王安石等人,文彦博在宋神宗一朝的名声要小些。等到宋哲宗亲政之时,重新启用新党人士,文...

《棋下》北宋名臣文彦博将在异国他乡五十年的名臣
文彦博简介:北宋初期,名人辈出,如赵普、李陵、寇准、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一颗又一颗闪亮的星星出现了。他们以非凡的才能,承担了成为朝廷栋梁的重任,不仅为个人赢得了荣誉,也维护了国家的安定繁荣。文彦博是福禄寿的典型代表。让我们通过这位名臣的一些事迹来看看他的风采。文彦博,山西汾州介休人,出身官宦家庭。

“彦博”出自哪里?
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卒,年九十二。徽宗时,与司马光等并入元祐党人碑,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曾成功地抵御西夏入侵。为相期间...

文彦博树洞取球同主题故事有什么
文彦博树洞取球同主题故事有司马光砸缸。因为文彦博树洞取球和司马光砸缸都是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聪明过人。所以文彦博树洞取球同主题故事有司马光砸缸。文彦博自幼天资聪颖,幼年与儿童玩球时,不小心,球掉进了一颗大树的树洞里。

《棋下》北宋名臣文彦博将在异国他乡五十年的名臣
文彦博简介:北宋初期,名人辈出,如赵普、李陵、寇准、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一颗又一颗闪亮的星星出现了。他们以非凡的才能,承担了成为朝廷栋梁的重任,不仅为个人赢得了荣誉,也维护了国家的安定繁荣。文彦博是福禄寿的典型代表。让我们通过这位名臣的一些事迹来看看他的风采。文彦博,山西汾州介休人,出身官宦家庭。

司马光砸缸所救的孩子是谁?司马光砸缸后面的故事是怎样的?
其实在古代,像司马光一样小时候就表现得十分聪明的人,还真不少。比如跟司马光同为北宋人的文彦博,小时候也曾经“树洞取球”,利用水的浮力,让不小心踢进树洞的球浮了出来,智慧同样令人赞叹。不过,“文彦博树洞取球”的名气,明显没“司马光砸缸”高。司马光出生在宋真宗年间,之所以用“光”字...

文彦博和司马光的故事告诉我们
”随后他叫几个小朋友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儿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忽忽悠悠地浮了上来。文彦博幼年树洞灌水取球的故事,就发生在他的祖籍———山西省介休市。这一故事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司马光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

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是什么意思?
有人告发右丞魏徵偏袒他的亲属,太宗派御吏大夫温彦博查问。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八》节选:或告右丞魏徵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徵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宜存形迹。”翻译:有人告发...

东西湖区19540236325: 文彦博,司马光小时候有哪些智慧故事? -
调君莪术:[答案] 文彦博 据史料记载:文彦博自幼天资聪颖,幼年与儿童玩球时,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 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也想不出其他办法来.文彦博看着树洞想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试一...

东西湖区19540236325: 宋神宗在位时经历了哪几位丞相? -
调君莪术: 1 宋朝宰相一览表 太祖朝 宰相六人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太宗朝 宰相九人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宋琪 李昉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 真宗朝 宰相十二人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 李沆 向敏中 毕士安 寇准 王旦 王钦若 丁谓 李迪 冯拯 仁...

东西湖区19540236325: 在宋朝时有哪些名人?
调君莪术: 北宋名人很多啊 好象包拯、范仲淹、欧阳修、三苏、王安石、司马光、韩琦、富弼、文彦博、曾巩……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末年投军,任秉 义郎(下级军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

东西湖区19540236325: 关于古代的神童 - 都有谁及事迹
调君莪术: 一、善于独立思考 神童大都善于独立思考,不盲从,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据《儿... 但也是超出常规的解决办法,其他幼儿或警走,或无以策对,而司马光和文彦博却能...

东西湖区19540236325: 司马光与唐宋八大家中的宋朝六大家的关系 -
调君莪术: 司马光的长辈中范仲淹曾询问其《左传》知识,称赞其史学能力,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被司马光荐举担任宰相,与司马旦是儿女亲家,两家关系最亲密.司马光的长辈庞籍与司马池是同僚密友,庞籍为司马池撰写墓碑,司马光为庞籍撰写墓志铭...

东西湖区19540236325: 古代少年机智聪明的有哪些 -
调君莪术: 司马光,曹冲

东西湖区19540236325: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这个词出于什么朝代?这个词出于
调君莪术: (清)毕沅编 编者毕沅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湖广总督... 宋夏和议,吕夷简辞相,欧阳修、韩琦疏. 第四十六卷 范仲淹新政,滕宗谅之讼,洛...

东西湖区19540236325: 文彦博是什么人? -
调君莪术: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他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之久.任职期间,秉公执法,世人尊称为贤相.曾成功地抵御了西夏的入侵.宰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晚年皈依佛法.

东西湖区19540236325: 文彦博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物?文彦博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物?
调君莪术: 文彦博( 1006 ~ 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现在的山西介休)人.其先本 敬氏,以避晋、宋祖讳改焉.少与张异等从颍昌史照学.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 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因处理西夏边防事务有政绩,拜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后平河弱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至和二年 ( 1055),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与富弼同拜,士大夫皆 以得人为庆.久之,封潞国公,迁尚书左仆射.寻除侍中,入为枢密使.熙宁二年 ( 1069),拜司空,寻加司徒.元丰三年( 1080),拜太尉.又久之,请老,以太 师致仕,居洛阳.绍圣四年( 1097)卒,年92岁,谥曰忠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