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看待白居易的《长恨歌》里爱情观的?

作者&投稿:佘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恨歌》表现了白居易怎样的爱情观~

我认为长恨歌主要是表达唐明皇重色误国,暗讽唐明皇的昏庸。同时也带有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惋惜。
因此我认为长恨歌相互要表达了白居易认为爱情与事业因兼顾的爱情观。但是国家事业为主,爱情为辅。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著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纪的故事,深有感触,於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陈鸿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关於《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认为从作品宫中多宠的宪宗;其二,双重主题说。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裏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麼,为什麼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於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纪。贵纪进宫後恃宠而娇,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後完全沈湎於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著全诗。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著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著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後,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後回朝时,重过马克,“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後,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哂美寺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後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於仙境。“情”的渲泄已超脱於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於爱情受命卟ヅ蛱矍楸徽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所以,我们认为《长恨歌》并非是一篇政治讽谕诗,而是一篇歌颂爱情的诗篇。如果说李、杨的生离死别是个爱情悲剧的话,那麼,这个悲剧的制造者最终成为悲剧的主人公,无法不叫人遗憾。《长恨歌》所写的历史题材是依照史实想像而成的帝纪间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唐玄宗又是唐朝历史兴衰转折期中的关键人物。由於受重道德而视爱情为罪恶的传统观念之根深蒂固,读者对於《长恨歌》的认识,便常常游移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或者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同文学批评混淆起来,或者以伦理的批评取代审美评价,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困惑与分歧。这种分歧,大概在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即已存在。当时,白居易、陈鸿、王质夫闲谈玄宗与杨妃的故事,王质夫说:“乐天深於诗,多於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他期待白居易的是表述爱情。陈鸿则不然,他认为,白居易写《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於将来也。”
  赋予《长恨歌》以伦理说教的意义。白居易本人则认为,该诗表现的是“风情”,并非如同《秦中吟》、《新乐府》那样的正声。唯其如此,他在编集时才把它归入感伤诗,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事物牵於外,情理动於内。”《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於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於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著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长恨歌》写作之初,未尝不曾出现过如陈鸿所说的“惩尤物,窒乱阶”的念头,写作的结果却是倾注著作者感情的爱情描写。依照正常的艺术感受,读者是很难从中感受到女人是祸水,李、杨之恋是唐帝国衰亡根由的。假若白居易真的把这个故事写成讽偷诗,使全诗充满了“尤物惑人”的讽刺与说教,其价值将如何,我想,是很难与此篇分庭抗礼的。诗人以历史为素材,又不拘囿於史实,在文学与历史的隔膜中求得平衡,超越时空局限,并与人们普遍意义上的情感产生共鸣,因而取得审美意义上的成功。读者掩卷之余,甚至会忽略造成这一爱情悲剧的根源,而完全将审美意识集中於李、杨之间缠绵悱恻、难舍难分的感情渲染。生离死别的悲痛、绵绵长恨的情思、宛转动人的传说、虚无缘渺的仙境完全将读者带进一个透明的纯情世界,它没有尘世间的喧嚣与龌龊,其中凝聚著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著历代读者的理想,一种对真情向往的共鸣使这首诗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溩h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观(二)

  由《长恨歌》故事的展开来看, “人宫专宠”、 “马嵬惊变”两段情节都有历史记载可据,涉及的主要是一个“专宠”问题,以及与之相连的“女祸”之类历史观念。在中唐时代,执拗地回顾这段历史还反映著一种对开元盛世无比怀念的情绪。与其他专宠故事相比,李、杨故事的特殊魅力确实与它包含的政治内容有关。这个故事恰恰成为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中心和导火索。由於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政治制度将皇帝置於政治生活的中心,天下兴亡系於君主一人,给君主造成问题的又不外乎宠信奸侯、耽於享乐。因此,当时人们在总结这一历史事件的教训时,基本上只能著眼於宫廷政治史,李、杨关系於是也成为议论的中心话题。然而,在推出这两位事件的中心人物和确定了被谴责的对象杨妃之後,李、杨故事并没有顺利地向失德荒政、女色祸国的政治解释模式发展,而是转向赞叹女性美、歌颂忠贞爱情这一主题,这基本上是属於民间传说的。因此,在这种主题转变中,民间叙事模式和其中所反映的社会大众心理,起丁关键作用。当然,这一主题变化还包含著杨贵妃形象的变迁这一重要问题。这也是《长恨歌》成功的基本原因之一,它遵循了美妇题材和爱情题材作品的一般趋势,满足了人类感情的一般需要,而没有违背这种趋势去过分强调故事的政治涵义。
  应该说,写作之初,白居易至少在主观上是同意陈鸿的“惩尤物、窒乱阶”之说的,後来在《新乐府》的《李夫人》、《古家狐》中还重复强调了“尤物惑人”、“狐媚害人”的主题,明确宣扬性爱之为害,但是又承认“人非木石皆有情”,性爱是消灭不了的,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好是“不如不遇倾城色”。但在《长恨歌》的实际写作当中,他又服从了民间爱情故事所表达的人类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欲望。这样,整个故事便具有了更为深刻复杂的涵义:既写了真美,又写了真恶,并将两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丽情集》本《长恨歌传》有一段话: “叔向母日: “甚美必甚恶。”李延年歌日: “倾国复倾城。”此之谓也。”
  这段话大概可以代表中唐士入对这一问题的最後思考。白居易写作《长恨歌》时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因为“甚恶”而抹煞。“甚美”。尽管其主题最後似偏离了对“甚恶”的谴责,但“甚恶”内容本身毕竟没有被抹煞,反过来又丰富了“甚美”的涵义。

个人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以“汉皇重色思倾国”为开篇第一句,就已经表达了他自己的初衷,即通过写此诗来讽刺玄宗晚年耽于美色,最终至国乱的悲剧。但白居易写着写着反倒感叹于李杨二人的悲剧,转而惋惜“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人们把《长恨歌》当讽喻实事来看,但到了后半段也跟着唏嘘“刘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结合他的生平,似乎可以理解白居易这样做的缘由:年少时遇见想共度一生的姑娘,却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要说《长恨歌》隐藏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我本人更认同的事白居易将少年时爱而不得的遗憾寄托在了《长恨歌》里,在感慨玄宗与杨贵妃悲剧的同时也在缅怀他和湘灵的遗憾。有些事发生了也就无法阻止了,有的人错过了也就真的再也未见,白居易的心还是柔软的,可能是感同身受,也可能只是单纯的惋惜。至于记忆力的那个人,不管隔着多少年的时光,一眼望过去,仍是春暖花开!

从文中后面的文字看,多半是描写唐玄宗的凄凉,缺少慰藉,这种情感和爱情中的思念相比,还是有差异的。我觉得现代讲爱情中的思念,应是对对方的牵挂和担忧,但文中看不出这种牵挂和担忧。“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这些诗句都是凄清的描写,而非是对对方的挂念,把唐玄宗的处境写得如此凄惨,目的不是为了写他爱情的忠贞,而是为了反思,“要知今日如此,何必当初。”

白居易自身而言,一方面作为凡人,他有爱而不得的惨痛经历(白居易曾有一青梅竹马的初恋叫湘灵,但因门第等原因,二人并未能比翼双飞,白居易对湘灵的思念持续了长达35年之久)所以他能将李杨爱情写的如此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另一方面作为臣子,他有兼济之志,他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能体现他讽谕的创作动机。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四季景物变换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的孤寂环境也更加衬托出李隆基大权旁落的苍凉伤感情怀,在这种情怀下对杨玉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的深切思念到达极致。诗歌最后一部分以方士寻仙的方式疏解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刻骨思念,并且通过已成太真仙子的杨玉环之口诉说二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虽然李杨二人天人两隔,故事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剧结局,但白居易却在诗歌结尾处借李杨二人的盟誓寄托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希望。

《长恨歌》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传颂千古的长篇叙事诗,这篇诗歌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安史之乱为重大历史背景,揭示了唐杨之间的爱情悲剧是导致安史之乱的根源。此诗以长恨着眼,勾描了唐玄宗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君王形象,他一生因美人误国,耽误朝政,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置百姓苦难于脑后,为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白居易以铺排叙述为特色,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以浓墨重彩的诗句进行层层渲染,揭示重色倾国与迷恋酒色造成祸国殃民。整首长诗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哀婉动人和缠绵悱恻的名句。诗人笔下的长恨,表达的是永爱,他以叙事、写景和抒情结合,形成诗歌表达手法上的回环往复,回味无穷,爱则轰轰烈烈,缠绵缱绻,死则悲歌靡靡,缔结连理无绝期,让《长恨歌》奠定了在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千古绝唱的地位。


白居易的一生
相比之下,白居易的”悟道”则是对官场凶险的领会,而采取中庸守成,回归家庭和诗文,表面上做一个闲官,实际上当“香山居士”才是他的真实意图。50岁以后,白居易知道自己已经“年老体衰”,再无精力也无心朝廷的争斗,他决定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此时,他已经知道了官场斗争的险恶,他从“兼济...

白居易曾勾引朋友之妻,写诗向元稹“二奶”求欢,是真的吗?
白居易与元稹私交甚好,二人在文学观上尤为相近,相交近三十余载,人称元白。元稹命犯桃花,在抛弃了莺莺后,便在成都遇见了薛涛,二人一见倾心,便开始了一段同居的日子,当时的人都把薛涛当成了元稹的外室来看待。后来元稹离开成都,又结识了刘采春,开始了又一段的崭新生活。而这个时候的白居易竟然对...

...的话概括白居易一生经历的感受,思考假如你是白居易,你怎么看待...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白居易是一个满怀壮志的诗人。

论述白居易诗歌理论主张和得失
他强调诗歌要讽谕现实。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脱离内容而徒事形式。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2、局限性表现在: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

白居易现身中岛是什么意思?
同时也能从中看到白居易的人生态度:大隐隐于市,凡事以心态看待,用平和、有温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把生活的点滴融入到诗歌中去。这种处世之道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承受生活中的压力,用温情和智慧面对周围的世界,欣赏生活的种种美好和精彩。

白居易的知足常乐思想
从这首诗歌中,我们能够看出白居易对自己的生活真正做到了知足常乐,尽管家人已经在为衣食发愁,但他仍然不为生活困窘而发愁。 总之,知足常乐思想是白居易中晚年时期的主要思想。这种思想不仅使他在经历宦海浮沉之后,仍能够以平常心看待世事,而且还使他能够在那个朝政黑暗的年代全身远祸,从而平安悠闲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已...

李隆基才死了几十年,为什么白居易就敢写《长恨歌》
我们可能都以为,古代的人们是不能对当时的上位者,尤其是皇帝说什么的,擅自议论皇帝完全就是“大不敬”,一定是会被治罪的。不过,白居易作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却敢公开发表自己的《长恨歌》,诗中写的还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这究竟是为什么?古人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些言论,为什么白居易写诗就没事呢?白...

筒单的语言说白居易的诗《食后》
颈联的两句,诗人开始感叹: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有追求、有理想的积极人,惜时如金,总是觉得日子过得太快,有很多事情还没完成,时光便匆匆而逝。而无所事事的人,又会觉得这日子怎么过得这么慢啊,恨不得一生早早了事,免却尘虑之苦。两种人看待时光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

...不顾身份地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你是怎样看待的?
白居易那个花非花雾非雾还就是写他狎妓的呢。他是很开放的一个人。所谓脏唐臭汉,唐朝风气很开放的,而清朝的时候封建思想到达了顶峰,人们对同一事件的看法肯定会不一样。唐朝有薛涛,诗人们并不以和她来往为耻,清朝却没有。也有可能赵翼觉得琵琶女是有夫之妇,和陌生男人同船有点暧昧。。。

关于白居易的小故事
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娼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

固阳县13667535239: 如何看待长恨歌中的君王爱情
段穆他尔: 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 他期待白居易的是表述爱情.陈鸿则不然,他认为,白居易写《长恨歌》“不但感其...

固阳县13667535239: 为什么说长恨歌是歌颂爱情的 -
段穆他尔: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确实含有讽刺唐明皇的意味,尤其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句.但是后来的内容却明显的表达了对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歌颂,述说了他们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都是历史中的人物,但是作者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根据人们的传说,借着历史的影子,利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固阳县13667535239: 有人认为白居易的《长歌恨》是歌颂唐明皇和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你认同观点吗?理由不少于300字 -
段穆他尔: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歌颂唐明皇和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的.看里面的诗词,不都是写杨贵妃的吗?是有感而发写出来的,非常经典的长恨歌.

固阳县13667535239: 论述:我如何看待爱情——从《长恨歌》说开 -
段穆他尔: 冥冥中注定.错过了便是永恒的遗憾和悲剧的延续.

固阳县13667535239: 结合白居易的《长恨歌》,谈谈你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爱情的看法,100~200字左右 -
段穆他尔: 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犹存妃子陵.题壁有诗皆抱恨,入祠无客不伤情.万里西巡君前去,何劳雨夜叹闻铃.杨贵妃,梨花树下香魂散,陈元礼,带领军卒保驾行.叹君王,万种凄凉心儿碎,哀明皇,千般寂寞泪儿倾.愁漠漠,残月晓星初领略...

固阳县13667535239: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是讽喻还是爱情?
段穆他尔: 本人觉得应该是讽喻,毕竟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在那儿.虽说其中有很多诗句被后人用来喻爱情,有很多的诗人都是通过表面的现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抱负、爱国之情等等.

固阳县13667535239: 长恨歌是在歌颂爱情还是在批判现实? -
段穆他尔: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

固阳县13667535239: 长恨歌到底是要表达什么? -
段穆他尔: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久为传诵的千古绝作.《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一是这首诗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的. 二是认为这篇诗的主题是“爱情说”这首诗里对李隆基和杨...

固阳县13667535239: 《长恨歌》是写的爱情还是写政治的诗歌?及其理由 -
段穆他尔: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固阳县13667535239: 《长恨歌》的主题是爱情说吗? -
段穆他尔: 《长恨歌》主要讲的是李隆基和杨玉环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其间还有写到安史之乱,马嵬坡之变,以及玉环死后唐玄宗的思念.还有诗人白居易的美好想象(两人在天界幸福的生活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