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公之事 原文

作者&投稿:银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齐桓晋文公之事 原文~

《齐桓晋文公之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结合《齐桓晋文公之事章》分析孟子的艺术特色。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8-5-5 15:45 《孟子》的艺术特色可归纳为:1、长于辩论,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文学散文的性质。他论辩的方法大多是产用类比论证的方法。2、善于运用比喻论证。3、气势浩然,感情激越,具有浩然之气。4、平易晓畅、精炼简约的语言风格。结合本篇《齐桓晋文公之事章》加以分析:(1)文章在说理过程中,多处以生动的故事为喻,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之后通过“以羊易牛”一事的分析,说明“王之不忍”,有推行仁政之心。第二段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等浅显的比喻指出齐宣王没有施行仁政,并非不能,而是不为。第三段,孟子以“缘木求鱼”、“邹人与楚人战”来说明以武力称霸的愿望是徒劳的,诱导齐宣王实施仁政。在最后一段,孟子见齐宣王已主动要求指教,才和盘托出施仁政的具体方案。在整个论辩的过程中,孟子善于根据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巧妙地将齐宣王的兴趣引导到仁政的主题上,进而引譬论证,层层深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能够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时而旁敲侧击,时而单刀直入,时而欲擒故纵,时而又咄咄逼人,表现出了高超的论辩技巧。(2)孟子长于譬喻,说理生动明快。本篇也用了不少生动的比喻。如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齐宣王能行仁政而不行;“用挟泰山而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比喻“不能”与“不为”的区别;用“缘木求鱼”和“邹人与楚人战”为喻,说明武力称霸必败。这些比喻精彩生动,切合事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其中不少至今仍是常用的成语。(3)本文语言犀利明畅,气势充沛。文中使用一连串排比句,铺陈渲染,加强了文章的气势和力量。有时排比句与反诘句配合使用,更增强了语势,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 回答者: - 2008-5-4 17:16 2 2008-5-5 2005-12-23 2007-11-30 2007-1-13 1 2008-7-9 查看同主题问题:回答者: - 2008-5-4 11:10 回答者: - 2008-5-4 12:16

《齐桓晋文公之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晋文公


鹿泉市19563614213: 齐桓晋文公之事 原文 -
闾战欣然: 《齐桓晋文公之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

鹿泉市19563614213: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
闾战欣然: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

鹿泉市19563614213: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注】 齐桓、晋文之事: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时期的... -
闾战欣然:[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1)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2)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 小题1... 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

鹿泉市195636142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 -
闾战欣然:[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⑴①仲尼的门徒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所以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3分) ②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

鹿泉市19563614213: ...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注释:1“齐桓、晋文之事”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 -
闾战欣然:[答案]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大王对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不要刚到诧异.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的,所以没有传到后代来,我也没有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

鹿泉市19563614213: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划线句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划线句子齐宣王问曰:“... -
闾战欣然:[答案] 见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你可以讲给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谈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也不曾听说过.(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

鹿泉市19563614213: 结合《齐桓晋文公之事章》分析孟子的艺术特色. -
闾战欣然: 《孟子》的艺术特色可归纳为:1、长于辩论,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文学散文的性质.他论辩的方法大多是产用类比论证的方法.2、善于运用比喻论证.3、气势浩然,感情激越,具有浩然之气.4、平易晓畅、精炼简约的语言风格.结合本篇《...

鹿泉市19563614213: 可得闻乎?《孟子中齐宣王问曰?孟子》中齐宣王问曰:齐桓
闾战欣然: 齐宣王含蓄委婉地向孟子请教历史问题:“齐桓、晋文之事, 可得闻乎? ”其实他最关心的事情还是如何称霸天下.因为齐桓 公与晋文公都是靠着“霸道”在春秋时期称霸天下的.不过,齐 宣王没有料到,孟子素来反对“霸道”,因此当孟子听到这个问 题之后,首先拒绝给齐宣王讲“霸道”而选择给他讲“王道”,也 就是不靠武力取胜,而是靠道德来教化,靠仁政来统一天下,让天 下归服. 这一段“君子远庖厨”的心理解析,是孟子最常采用的手法, 深入浅出,切中要害.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唤醒齐宣王心中 “不忍”的仁慈之心.只要齐宣王的仁义之心被唤醒,那么仁政、 王道便有了可以生长的土壤,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