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徐东大捷”是怎么一回事儿?

作者&投稿:路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没有赵庄阻击战,淮海战役里,详细解释一下~

你说的是小说《亮剑》里的那段?

那是根据淮海战役中的阻击邱清泉、李弥兵团的实例创作的
当时华野主力在围攻黄百韬兵团
邱清泉和李弥兵团来救援,华野10纵协同其他部队阻击对方
打得昏天黑地

这段被作者搬过来了,按照他的设置,李云龙部就是10纵下面的,日后还参加了金门之战,WG后北调,去了北方
这和28军的发展历程一样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略性决战。劣势装备的60万人民解放军战胜了优势装备的80万国民党军,夺取了战役的全胜。斯大林高度评价这一战役的胜利,曾在记事本上写下了“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略性决战。劣势装备的60万人民解放军战胜了优势装备的80万国民党军,夺取了战役的全胜。斯大林高度评价这一战役的胜利,曾在记事本上写下了“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在毛泽东、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一系列作战方针指导下,总前委正确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运筹帷幄,灵活用兵,显示出了高超的战争指导方略。相形见绌,反观在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方面占据优势的国民党军,其高层决策集团军事指导方略昏庸,组织指挥盲乱,结果损失了5个兵团22个军,共计55.5万余人,遭到了惨重的失败。本文就双方胜败的军事原因,提出几点粗浅的分析。

一、总前委全局在胸,正确贯彻军委南线决战决心,国民党军方略迟疑不定,百万大军进退维谷解放军在战略全局下行动,坚定、灵活地贯彻军委的作战方针。当时,从全国战局看,战略决战形势已逐渐成熟。毛泽东和军委当机立断,争得先着,毅然在东北发起辽沈战役,接着,南线又发起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打响以前军委制定的作战方针,只是准备先在南线歼灭徐州集团主力一部,尔后设想由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再打几个大仗大量歼灭敌人,将敌打到江边固守。11月7日,华野首长侦悉刘峙集团可能有实施总退却征候并向军委报告,军委即于当日致电中野、华野,表述了扩大战役规模的决心。9日,毛泽东、军委做出按敌可能退却的估计截断其退路,“歼敌主力于徐州附近”的作战部署,修改了原定方案。总前委成立后,正确领会、把握中央的战略决战思想,从战场客观形势出发,把握这一有利决战时机,在尔后的战役实施过程中,积极向军委提出建议,使战役在首战黄百韬兵团告捷后,向徐、蚌方向发展,实现了继歼黄维兵团,再歼杜聿明集团,体现了总前委贯彻军委战略指导方针的坚定、灵活。

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面对解放军即将开始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则众说纷坛,迟迟拿不出决策方略。最高决策者蒋介石,在守徐还是守淮的决策上长时间犹豫不决。当他发觉华东野战军有出苏北、中原野战军有攻郑州的企图时,即于10月24日令刘峙集团“巩固徐州而确保之”。10月30日,国防部长何应钦又召开军事会议匆忙制定了“徐蚌会战计划”,准备将刘峙集团主力撤退淮河南岸占领阵地。但是,这一计划墨迹未干,11月4日蒋介石又改变初衷,决定以刘峙集团的70万大军分别配置在津浦路徐州至蚌埠段及其两侧地区,以攻势防御,确保交通,拱卫宁沪。当蒋介石的这一最后决心传达到前线将领时,解放军发起的强大攻势已经开始。由于蒋介石在作战指导方针的确立上优柔寡断,迟疑不决,使兵力处于优势地位的国民党军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刘峙、白崇禧两大集团百万大军陷于进退维谷的困境。

二、解放军指挥员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国民党军将领不得其人,战场决策和指挥一片混乱毛泽东曾对当年淮海战役总前委的领导同志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硬被你们一口一口吃下去了。这个通俗、形象的比喻,是对总前委因情制宜,实事求是地进行作战决策,灵活机动地调整作战计划,高度施展作战指挥艺术的充分肯定。如在围歼黄百韬兵团时,黄维兵团东援向徐、蚌接近。由于邱、李两兵团始终背靠徐州老巢,解放军无法达成将其分割包围,而刘峙又惧解放军先歼较弱的李延年兵团令其急速南逃。在此情况下,总前委适时向军委提出了打黄维的建议,军委立即批复:完全同意。总前委及时调整计划,将第二阶段作战目标准确地指向黄维兵团,并制定了周密的保障措施,在黄百韬兵团被歼后的第二天,即迅速达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合围,从而适应了新的变化了的情况。

总前委遵照毛主席“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指示,在完成攻占宿县,斩断国民党军中枢部署,将刘峙重兵集团分隔之后,又在每一个战场上将其强大兵团肢解为若干孤立部分,不让他们靠拢会合,尔后逐次转用优势兵力运用“攻济打援”的战法,予以歼灭性打击。由于解放军指战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灵活、正确的战法,使得每一阶段的作战,都增大了解放军之优势,扩大了国民党军之劣势。直至使蒋介石长期进行内战的赌本输尽,其中包括国民党自诩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第18军两大“主力”。

在淮海战役前,有人提出要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来徐统一指挥,但蒋介石等人害怕白崇禧的权力过大,尾大不掉,难于控制,乃决心用忠实可靠的刘峙为徐州“剿总”。刘峙,同僚们当面称他为“福将”,背后骂他为“蠢猪”。战役发起后刘峙对错综复杂的战场情况无法判清,无能指挥。11月8日,解放军山东兵团乘张克侠部起义、黄百韬兵团未过运河之机,迅速南下。他惊慌失措,令曹八集附近的李弥兵团向徐州龟缩,使黄兵团失去掩护而遭解放军合围。10日,蒋介石企图以主力在运河以西,徐州以东与解放军决战,他又错误地判断情况,电告蒋介石:“徐州以西之共军,尚有强大力量,企图为牵制邱兵团,策应其东兵团之作战,我军基本方针,应采取攻势防御。”其实这时徐州以西只有解放军主力的一部分,是他听信邱清泉的谎报军情,消极避战而做出的错误决策。蒋介石当即批评他的作战方针过于消极,令其按国防部的方针实行,他才于12日集中兵力向东攻击。可是这又一个2天时间的拖延,解放军不仅完成了对黄兵团的合围,而且形成了以大部分力量打援的大纵深阻击阵地。

高级指挥官如此,其他指挥官又是如何呢?第16兵团司令孙元良,徐州撤退时,他违抗命令提前两天撤出掩护部队,致使杜聿明集团的后尾人员和物资全部为解放军俘获。邱清泉兵团是徐州会战的骨干力量,但邱为人骄横跋扈,目空一切,与友军不能和衷协调。由于国民党军将领之间充满着矛盾,他们争权逐利,拉帮结派,以邻为壑,排斥异己,作战中不可能实施良好的协同。当黄百韬兵团陷人重围岌岌可危之际,刘峙不积极派兵援救,却令邱清泉兵团坚守黄口,使李弥、孙元良两兵团向徐州收缩,图谋自保,在蒋介石再三严令催促下,方以龟行速度东进,7天爬行不过5公里。

三、解放军准确把握决战的时机,正确选择歼敌的目标,作战样式灵活,国民党军战役布势开局即不利,随后决策均告失算,部队行动屡战屡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的军事形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解放军由数量上长期处于劣势转变为优势。毛泽东审时度势,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做出在长江以北地区与敌进行大规模决战的决策,并在原定战役计划的基础上扩大淮海战役规模,从而揭开了解放军战争史上最大规模战略决战的序幕。

淮海战役首战歼敌的目标选择,对全局关系甚大。11月7日起黄百韬兵团开始由新安镇地区西撤,当时该兵团翼侧暴露,位置突出孤立,作战地区南北均为解放区,解放军有群众支援,可以进行南北夹击,是一个首歼的理想目标。为此,山东兵团主力于11月11日截断了黄百韬兵团退路,协同华野主力6个纵队,将该敌包围于碾庄地区,并于11月22日攻克碾庄,全歼该敌,取得了首战胜利。随后我军果断地将战役第二阶段的铁拳打在黄维身上。因为该敌虽有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共12万余人,是三路之敌中的强敌,但其远道疲惫,脱离后方,孤军深入,处于运动之中。于是解放军集中主力在双堆集地区包围并全歼了黄维兵团,创造了淮海战役中数敌并进,选歼强敌的光辉范例。淮海战役歼敌目标中,解决杜聿明集团,是战役全局中各个歼敌最有特色的一步棋。此时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为了实现战略攻击意图,稳住平津地区之敌,以防惊弓之鸟南逃西窜,待解放军达成战略意图后即攻而取之。这不仅在战略上有效地配合了平津战役,而且使战役最终目标的实现始终处于稳妥有把握的前提之下,从而保证了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

采取灵活作战样式,是淮海战役高超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解放军对密集之敌,敢于割裂合围;对增援进攻之敌,快速迂回包围;对逃窜之敌,全力追击合围而歼之。实现了首歼黄百韬兵团于碾庄圩,继歼黄维兵团于双堆集,再歼徐州倾巢西逃之杜聿明集团于永城地区的战役企划,宣告了淮海战役的圆满胜利。

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开始时的战役布势,正如其华中“剿总”第三处处长覃弋明对白崇禧所分析的,是“打不得,退不得,守不得”。当华野已集中兵力在鲁南和鲁西南完成战略展开,随时可发动大规模攻势时,国民党军仍是以徐州为中心进行“一点两线”部署,既不能造势,又不能应战,开局就成了死棋。战役过程中,解放军正是抓住他们这种部署上的弱点,进行各个截击的。首先,解放军切断了右翼黄百韬兵团与徐州之间、两淮与连云港之间的联系。这样,徐州右臂被斩断,中间段及左臂也只好龟缩到徐州一点,动弹不得。尤其是解放军攻克宿县,津浦线南段徐蚌之间被切断后,刘邓大军一部紧跟黄维兵团之后,主力于宿县蒙城间布下强大阻击阵地,国民党军投入淮海战场的全部兵力也就在劫难逃了。

国民党军对淮海战役的战场情况,始终如同蹲在暗室里,追踪决策一错再错,主要表现在蒋介石的三次变更决心,乃至全盘皆输。蒋介石的首次变更决心,使黄百韬兵团遭歼。10月30日,确定了“徐蚌会战计划”,可是到11月8日蒋介石改为“在徐州以东、运河以西与共军决战”。由于受张克侠部起义的震动和“解放军各路大军合围徐州”战报的迷惑,他不是乘解放军山东兵团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未完全合拢时,当即以就近的李弥兵团实施掩护,令黄兵团集中兵力迅速突围,反而要黄兵团死守碾庄,等邱、李兵团东调,从而使黄兵团失去了突围的机会,成为蒋介石错误决策的第一个牺牲品。

蒋介石的第二次变更决心,黄维兵团覆灭。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解放军已迅速转用兵力,以中野7个纵队围歼黄维兵团;以华野北集团的8个纵队和南集团的5个纵队,南北阻击,防止国民党军会师。此时,蒋介石幻想不增加兵力,南北对进,打通津浦路徐蚌段。可是到27日,一连三日屡攻屡挫,方知自己的决策错误。于28日召开军事会议,同意杜聿明牺牲黄维兵团,以掩护徐州3个兵团退逃到淮河南岸,完全改变了“打通徐蚌,三路会师”的原案,使已经陷入重围的黄维兵团在掩护杜部的撤逃中,越陷越深,终至全军覆没。

蒋介石三变决心,全部垮台。解放军12月1日发现杜部放弃徐州向西南逃窜,乃调整部署,以主力转入追击,蒋却被这一战略运动所迷惑,令向南退逃中的杜部向濉溪口方向攻击,协同李延年兵团趁共军分离之际各个击破,以解黄维兵团之围。杜慑于蒋的命令,违心地调头向濉溪口方向攻击,被追上来的解放军主力所包围,最后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四、解放军上下同心,人民支持,无惧无畏,国民党军大势已去,军队精神颓废,成了强弩之末年秋,解放战争进人第三年后,特别是解放军发起秋季攻势后,辽沈战役和济南、郑州等战役的节节胜利,使全国的整个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新的转折,在双方营垒中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深刻的影响。在毛泽东、中共中央发出的“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伟大号令的鼓舞下,全军将士积极求战,英勇杀敌。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抱定“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念,坚信中共中央、毛泽东的英明领导和总前委的正确指挥,上级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和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为了追击敌人,部队不畏艰苦,昼夜兼程,忍饥挨渴,一夜行军140里;为了攻击敌人,部队不怕牺牲,冒着枪林弹雨跳进刺骨的寒水中,搭起了“人桥”。为了获得战役的胜利,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前方打仗,后方支援,在这样大兵团的作战中,始终保证了前线的大量供应,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在淮海战役中的徐东大捷是一场误会,一场闹剧,是一个乌龙事件。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奉命救援被解放军包围的黄百韬,李弥兵团在陇海线以北,邱清泉兵团在陇海线以南。二兵团参谋长李汉萍和邱清泉在战争攻略上产生了分歧,李汉萍认为除了正面进攻还应该侧面围剿,最好是全军经潘塘镇迂回,可以迅速接近黄百韬兵团。但邱清泉坚持要正面进攻,觉得这样比较安全。邱清泉在豫东战役中营救黄百韬成功过一次让他错误估计了解放军的战斗力,认为解放军会在攻击一段时间之后主动撤退,所以即使进攻速度很慢,他也坚持进行正面进攻。

一直到十一月十五日,统帅认识到情势危急,命令邱清泉必须立刻加大救援力度绕过解放军阻援阵地攻击大许家,限一天中占领大许家去解救黄百韬兵团。十七号,解放军发现敌人越来越多所以选择了战略性撤退。九十六师师长邓军林发现解放军已经撤退,就命令十几辆装甲车掩护来追解放军。在追击过程中,邓军林俘获了三四十名解放军战士。于是向邱清泉上报说解放军被击溃。

这就是所谓的潘塘镇大捷。但巧合的把要进攻徐州东郊飞机场的苏北兵团堵回去了。奖给所谓的有功排长、战士等每人一个青天白日勋章。

由剿总前进指挥部为表彰派人到前线去拍照为英雄们照相。邱清泉下令拿出缴获的武器但是并没有就只好派人弄虚作假。还去96师借了一些陈列起来合照。就在徐东大捷三天后,黄百韬兵团被全歼。



淮海战役中的徐东大捷是一场误会,一场闹剧,是一个乌龙事件,其实并没有大捷。

因为已经向上级通报了这件事情,所以就一错再错,其实是一场误会。

追击解放军的过程中,邓军林俘获了三四十名解放军战士。于是向邱清泉上报说解放军被击溃。

其实当时并没有大捷,只是追击的过程当中,俘获了三四十名解放军战士。


祖国历史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过程中,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不敢北上与华野交战。粟裕...

淮海战役 简要过程(越简要越好)
1948年11月开始,为期66天,在华东、中原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之为“徐蚌会战”。整个战役以徐州地区为中心,在海州与淮河之间展开。解放军投入60万军队,以粟裕将军为主要军事指挥;国民党军队投入80万军队,以杜聿明为主要军事指挥。战役结果,解放军歼敌55.5万。长江以北国军...

汉口离武昌远吗?
问题一:武昌距离汉口多远么 武汉分为汉口,汉阳,武昌!汉口在汉江的北边,汉阳在南边,从武昌到汉口如果走长江大桥(经过龟山蛇山)就要经过汉阳(因为长江大桥连接武昌和汉阳),再过汉江到汉口!线路1:海从汉口火车站出发,乘坐536(汉口火车站-关山口),抵达关山口. 约26.87公里 线路2: 从汉口火...

霍林郭勒市19752153673: 八年级上历史试题 -
藩贾恒洛: 长岗中学八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2007.1(分值:100分 时间: 100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我...

霍林郭勒市19752153673: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按时间顺序排列事件) -
藩贾恒洛: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背景: 〈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

霍林郭勒市19752153673: 关于清明踏青的作文不要扫墓的 -
藩贾恒洛: 绝对原创,骗你是小狗. 我就写4月4日清明节那天的事吧.那天我和妈妈一同去扫墓.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到了昌平的天寿陵园——墓地.沿着通道我们到了姥爷的墓碑前.一...

霍林郭勒市19752153673: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是哪一次 -
藩贾恒洛: 国共两党的淮海战役,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投入兵力最大的一次

霍林郭勒市19752153673: “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 - 上学吧
藩贾恒洛: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

霍林郭勒市19752153673: 守住一个 吃掉一个 谁的思想?在哪本著作或哪篇讲话中提出的?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
藩贾恒洛: “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是刘伯承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留下的经典论述.淮海战役中对于黄维集团、杜聿明集团、李延年集团,刘伯承元帅拿杯子、砚台和电报纸形象的比喻为:“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要保证夹着的掉不了,看着的跑不掉,就要先吃掉黄维集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