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四讲的关于美

作者&投稿:商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学四讲·美学·第一节 美学是什么》~

《美学四讲·美学·美学是什么》


李泽厚

但首先是,有没有美学?
美的现象极多,却各不相同。松涛海语,月色花颜,从衣着到住房,从人体到艺术,从欣赏到创作……多么广阔、多么异样、多么复杂、多么奇妙!在如此包罗万象而变化多端的领域里,有没有、能不能存在一种共同的东西作为思考对象或研究对象呢?能否或应否提出这种概括性的普遍问题呢?世界本是这样的生动活泼、变幻多样,为什么硬要找出一种可能并不存在的“规律”或“问题”来管辖它、规范它、破坏它呢?这种“规范”或“问题”真正存在吗?这是不是某种“本质主义”的谬误呢?
这是美学一开头就碰到的疑惑。
从很早起到目前止,一直有一种看法,意见或倾向,认为不存在什么美学。美或审美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学科,因为在这个领域,没有认识真理之类的知识问题或科学问题,也没有普遍必然的有效法则或客观规律。庄子早在两千年前便说过,各美其美。人看见毛墙、骊姬很美,鱼、鸟看见她们却躲得远远的。“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庄子·山木》】美是主观的和相对的,因人而异,哪里有什么共同标准可找呢?不可能也不需要去发现或建立美或审美的规则、理论或科学。
至于说到艺术,就更加如此了。黑格尔《美学》一开头便列举了各种“反对美学的言论”,其中有“因为艺术美是诉诸于感觉、感情、知觉和想象的,它就不属于思考的范围,对于艺术活动和艺术产品的了解就需要不同于科学思考的一种功能。”【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8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这是因为,一方面“想象及其偶然性和任意性,——这就是艺术活动和艺术欣赏的功能——是不能归入科学领域的”,另一方面,“纯粹思考性的研究如果闯入”,也就破坏了艺术美,破坏了概念与现实融为一体的状态。黑格尔把这种种反对美学的意见称作“流行的见解”,说“这些意见……在一些论美或论美的艺术的旧著作里(特别是法国的)是读不完的。”【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9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直到今天,这种意见仍然强劲地存在着。认为美学不可能成立,认为艺术不可能或不应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仍然在一般人(特别在作家、艺术家们)中间流行。好些作家、艺术家不高兴人们用思辨或逻辑去闯入或过问那本来他们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的创作天地。
同时,这种意见,也以各种不同形态表现在某些哲学—美学理论自身中。
例如三十年代以来,逻辑实证主义在伦理学、美学领域提出的情感论就是这样。英国哲学家艾耶尔(A. J. Ayer)当年便曾认为,所谓伦理学、美学等价值判断,实际上只是一种感情的表现,没有科学上的真理性或客观的有效性。“你偷钱是错误的”这个伦理学的判断实际只等于说“你偷了钱”加上一种感情态度或加个惊叹号而已。偷钱与否是可以由经验证实的事实,但错误与否却不是能为经验所证实的事实,从而也没有客观的真假。你说偷钱错误也不过是表示一种感情态度而已。“美学的词语的用法与伦理学的词语完全一样。像‘美的’‘丑的’便与伦理学的词汇一样,并非对事实的陈述,而只是表现某种感情和引起某种反应而已。从而,如在伦理学中一样,以为审美判断有客观有效性是没有意义的。……与伦理学一样,不能证实美学是体现知识的一种形式。”【A.J.Ayer. Language, Truth and logic. pp.113-114, London, 1950】
艾耶尔是这种观点的较早阶段,在维特根斯坦(L. Wittgenstein)晚年著作支配下的分析哲学则认为,各种美学理论之间的争论,正如个人的欣赏之间的争论一样,实际上只是运用语词的问题,“美是什么的简明正确的回答是:美是很多不同的事物,但还没有很好地了解,就把‘美’这个名词用在它们身上了。”【转引自Thomas Murno, Toward science in Aesthetics,p.265】“美学的蠢笨就在于企图去构造一个本来没有的题目,……事实也许是,根本就没有什么美学,而只有文学批评、音乐批评的原则。【W. Eiton, ed. Aesthetics and Language,p.50】艺术既然作为情绪感叹难以论说,有文字凭据可供分析的便只有批评了。于是美学便只能是元批评学(meta-criticism)或分析美学(analytic aesthetics)。这些反对传统美学或主张取消美学的观点、论调当然也并不完全一致,例如艾耶尔认为美学仍然可以研究审美的心理学和社会学上的原因,例如有的人认为历史上的美学理论在一定情况下强调出艺术的某个方而,仍有积极作用,等等。但总的说来,这派哲学否认美学能作为一门有关价值判断的理论学科或哲学而存在,而哲学本身,在他们那里本就是语言分析,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关于哲学大多数命题并不是虚假的,而只是无意思的,因之我们根本不能回答这类问题,我们只能说它们的荒唐无稽。哲学家们的大多数问题和命题是由于我们不理解我们语言的逻辑而来的。”【参阅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第44页,商务印书馆】所以,维特根斯坦认为,把美学看成是说明美是什么的科学,便是“可笑的”。【转引自薛华《黑格尔与艺术难题》,第13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审美和伦理都属于非定义的领域。比兹利(M.C. Beardsley)等人的分析美学在这个哲学潮流中便也风行一时。
应该承认,分析美学对艺术欣赏和批评中各种复杂问题,通过语言解析,作了细密的探讨和科学的清理,把问题提示得更为清晰,使人们不能再停留在含混笼统的一般谈论中了。特别是它在揭露美学中一些基本概念如美、丑、艺术、模拟、表现、形式主义、现实主义……等等的词意含混、歧异多义,是有贡献的。哲学人文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词汇大多来自日常语言,多义性、隐喻性、含混性十分突出。美学和文艺理论中的许多命题和争论,特别是这种争论的混乱性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由此而起。例如前些年十分热闹的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便相当典型,争论了半天,“形象思维”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包含有哪几种不同含义,却并没弄清楚。分析哲学确乎可以帮助人们去做一些非常必要的澄清,使人们习惯于比较严格地、科学地注意使用概念、语词和语句。这在今天的中国学术界特别值得提倡。而研究美学和艺术领域的语词、语句、用法、含义等,也仍然是件巨大的工作。
但另方面,又不必因噎废食,不必因语词概念的多义含混而取消美学的生存;正如并不因为审美的艺术领域内突出的个性差异和主观自由,便根本否认研究它的可能一样。事实上,尽管一直有各种怀疑和反对,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种理论能够严格证实传统意义上的美学不能成立或不存在。分析美学也未能真正取消任何一个传统美学问题。相反,从古到今,关于美、审美和艺术的哲学性的探索、讨论和研究始终不绝如缕,许多时候还相当兴盛。可见,人们还是需要和要求这种探讨,希望了解什么是美,希望了解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欣赏的概括性的问题或因素。
为什么会这样?这倒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人心永远有形而上的追求?还是五花八门的艺术现象促使人们“思维经济”,关心共同规律?……
维特根斯坦认为,“美学之谜是各门艺术对我们发生作用之谜”。艺术并非私人心理,它是公共的游戏(game),游戏虽无规律,却有参加者必须遵守的规则。而艺术的这种规则是与一定的生活和文化紧相联系的。维特根斯坦说,“为了明白审美表达,必须描述生活方式”,“我们用来作为审美判断的那些词语,在我们称之为一个时期的文化的东西中有一种复杂的,但当然也很确定的作用。为了描述它们,或者为了描述人们所指的教养趣味的东西,便必须描述一种文化。”即是说,审美领域中那许多词汇、概念以及它们在这语言中的使用规则,是与一定的文化、生活(即维特根斯坦称之为“实践”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之,要具体研究文化和生活,才能了解有关审美和艺术的许多词汇、语句和使用它们的规则和意义。
可见,从现代哲学的宠儿分析哲学看,分析语词也将走向或归结于分析文化、生活、社会。从而,今天的美学不但一方而变成“元批评学”即关于批评原理的语言研究,同时,另方面,艺术史和艺术社会学的具体研究却己远超美学,占居首要地位。所以尽管分析美学或元批评学仍然需要,但事实是它并不能替代美学的全部,并不能取代或取缔对艺术和审美现象的经验科学的研究。这倒如同托马士·门罗(Thomas Munro)所早描述过的:
半世纪以来美学是沿着科学的、自然主义的路线迅速地发展起来了:它已经包括了艺术的一般理论在内,它从包括心理学、文化史、社会科学等的各个有用的来源中,尝试去综合涉及艺术及有关的经验、行为的事实报导。……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愈来愈看到艺术趣味的巨大的变易性,看到对不同的文化集团和个人来说什么是美。【Toward Science in Aesthetics,p.263】……
但是,美学就是艺术社会学么?
关于美和艺术的谈论或描绘,自古至今,却并不一定联系在一起。在古希腊,谈艺术可以不涉及美的概念,谈美也不提及艺术。中国亦然。今天,欣赏风景的审美愉快与艺术作品的美学批评,也可以互不相干。美与艺术是否有必然联系,这本身便是尚待深究的问题,那么,把美学完全归结为、等同于艺术社会学,不也是太匆忙或太片面了吗?
那么美学到底是什么呢?
中文的“美学”一词二十世纪初来自日本(中江肇民译),是西文Aesthetics一词的翻译。西文此词始用于十八世纪鲍姆嘉通(Baumgarten),他把这个本来指感觉的希腊字转用于指感性认识的学科。所以如用更准确的中文翻译,“美学”一词应该是“审美学”,指研究人们认识美、感知美的学科。但约定俗成,现在也难以再去“正名”了。关于美学的定义,目前中国流行的主要有三种:(一)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二)美学是研究艺术一般原理的艺术哲学;(三)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科学。在我看来,(一)、(三)都有同语反复的问题。前者(“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在中文是同语反复,等于没有说。后者(审美学Aesthetics是“研究审美关系的科学”)在西文中亦然。审美关系是一个极为模糊含混的概念。什么叫“审美关系”呢?不清楚,这正是美学需要去探讨的问题,用它来定义美学,使人更感糊涂。(二)则是过于狭窄又过于宽泛。现实生活、自然美和许多审美现象并不属于艺术,却仍在美学研究范围,例如美育便不只是艺术教育问题,科技也有美学方面的问题,等等。而另方面,某些艺术学的问题,某些艺术的一般原理,如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等等,却又并不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可见,这三种说法、三个定义都不完满和准确。至于说美学是研究感性愉快的学科,美学是研究形象的科学,美学是一种价值哲学……等等,就更空泛,更不能说明问题了。
与其首先寻觅一个美学定义,还不如看看这门学科的具体历史和现况。尽管迄今为止,关于美学的对象、范围、内容,一直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但不管怎样,也不管美学这个名词出现多晚(在西方到十八世纪,在中国要到辛亥和“五四”前后),从历史看,如刚才所说的,从古代起,就有关于美和艺术的哲学议论和理论探讨,就有今日美学所研究、所包括的对象、领域和内容。而这种内容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方面或二种因素,它们倒恰好与上面三种定义相对应,并的确构成至今美学的二种成分。有人认为,近代美学是由德国的哲学、英国的心理学、法国的文艺批评三者所构成(J. Stonitz)。有人认为,美学包括哲学、心理学、客观对象分析三种研究(H.S. Lang feild),或美学可分为形而上的(定义美)、审美心理的、社会学的三种研究……这种种看法,我以为倒是符合美学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的。所谓美学,大部分一直是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三者的某种形式的结合。比较完整的形态是化合,否则是混合或凑合。在这种种化合、混合中,又经常各有不同的侧重,例如有的哲学多一些,有的艺术理论多一些,有的审美心理学多一些,如此等等。从而形成各式各样的美学理论、派别和现象。
就今天世界说,欧美流行并占主要地位的是分析哲学的美学和艺术本体论的美学,主要在讨论、研究、解释艺术是什么,包括产生在德国的解释学(hermeneutics)和美国当前的惯例论(institutional theory)。在苏联、东欧,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美学和文艺理论,其中包含著名的卢卡契(Lukacs)。在东方,日本似乎主要受德国美学的支配影响,中国则数十年在苏联传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的支配下。
那么,什么是我们对美学学科的基本看法呢?
多元化。我曾认为,“真理是一个由许多方面构成的整体。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去接近它;接近的层次、侧面可以不同,所追求达到的目标可以不同”;“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多途径、多目标、多问题、多要求、多方法,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美学亦应如此。
多元化标志某种统一的完整的体系或系统的永远消失和不再建立,包括哲学,也不过是提供一种观点或观念,不会再是包罗万有、解释一切的完整体系。哲学、美学不应也不会定于一尊,从而,可以也应该有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层次、途径、方法出发和行进的美学,有各种不同的美学。这不仅是理论的不同,而且也是类型、形态的不同。形态、类型的不同和理论的不同有关系,但它们不是一回事,同一类型或形态的美学,仍有根本理论的不同。这里讲多元化,主要指的是类型和形态的不同。例如,美学就可以按此多元化所不同的形态分为不同类别,有如下两表:

(略)

应该十分注意,任何分类都只有相对的意义,其中总有牵强、不完备、不确定和不周延的地方。各类之间的各种相互渗透、制约、分化、综合等关系,极为繁复,更不是图表所能表达或概括。实用美学和基础美学,领域和对象都广阔庞大,而且会有进一步的分化、细密化、专门化,并将形成一些只有少数专家才能进人或懂得的专门学科或科学,它们会产生一套自己的词汇、语言、概念和公式,远不是广泛公众所能参预、了解和有兴趣的了。
可见,已经没有任何统一的美学或单一的美学。美学已成为一张不断增生、相互牵制的游戏之网,它是一个开放的家族。
从而,追求或寻觅一个统一的美学定义,就成为徒劳无益或缺乏意义的事情。我以前提出的“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的说法,只是从哲学的角度对当前美学作某种现象的描述和规定而已。比较起来,它还有一定的适用性。
但哲学应该是大众的,哲学美学恰恰不是专门化的美学。因为哲学并不就是科学,也不只是分析语言,它主要是去探求人生的真理或人生的诗意。谁都有人生,因此谁都可以去寻求那人生的真理,去领会那人生的诗意。

由于假期闲时无聊,便在放假前在图书馆里拿了《美学四讲》、《沟通人神》两本书回家阅读。

在上学期,我听了一场马来西亚设计大师设计人,神,生,死的精彩讲座,之后产生了好奇之心,想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奥秘,知道在形式上人和神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于是找到了《沟通人神》一书阅读。

而读《美学四讲》,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各任课老师推荐书目之中,想必它一定是本良书,所以在图书馆里找到了它。

《美学四讲》中,作者从“自然的人化”的观念出发,倡“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之说,立宏观理论体系,结构严密,气魄恢宏,不单回应了现时流行的中外各美学流派,而且从哲学高度,以主体的实践和积淀,统一社会与自然,探讨美与人的本体存在、美感与心理情感的“数学方程式”、艺术产品与艺术作品、“后现代”等等问题,提出美与与人类命运相关连的前景。

全书分四部分,依次回答四个问题:美学是什么?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艺术是什么?作者基于这些问题意识,分别在四讲中探讨了美学领域的诸多复杂命题。这里既有对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各派的观点的评析,又有自己的一家之见。由于引入了大量生动贴切的例证,文字风格也浅显畅达,所以这本书虽然要作美概论看,但读来又丝毫不觉得繁琐可畏。整体上作者以简洁有力、极为浓缩的文笔,旁征博引,娓娓而谈,引领读者通过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而走入金碧辉煌的美学宫殿。

在四讲中,我收益最大的是李泽厚先生对美和美感的见解。

关于美

中国传统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而李泽厚认为这是把美的概念泛化了。美既然是具有肯定性价值的审美对象,那么美总会有一定的感性形式,于是他认为美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从而诉诸人的感性。这就谈到了审美对象问题。李泽厚把它解释为: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在‘意识形态’的统一,才能产生美。

李泽厚认为美的根源就是“自然的人化”,即实践。所谓“自然的人化”是物质化,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美的本质是“人类和个体通过长期实践所自己建立起来的客观力量和活动。”

“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社会美的方面,而从客观对象说,合目的性则是自然美的方面。他从社会美到自然美进一步说明了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创造了美。

关于美感

  李泽厚认为美感问题属于心理科学范围,是审美心理学所专门研究的课题。西方美学家认为美是美感所创造出来的,而这个过程有一个中介,就是主观的审美心理。因此研究美感就需要从审美心理研究。

美感首先是悦耳悦目,这里耳目不只是认知而是享受,这享受也不只是生理快感,而是身心愉悦。其次是悦心悦意,最高的形式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悦志悦神,它是道德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它不仅不只是耳目器官,而且也不止是心意情感的感受理解,而且还是整个生命和存在的全部投入。黑格尔认为与崇高有关,是一种崇高感,而在中国则可以理解成“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所讲的美学是哲学美学,是美的哲学。美属于哲学范畴,研究的是美的本质问题,而美感则属于心理学范畴,研究的是审美心理的问题。但是它们都可以从哲学的高度,从人类学本体论出发,用“自然的人化”观念来探讨,于是,归根到底关于美与美感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又可以用“自然的人化”来解释。因此,“自然的人化”既是研究美与美感的出发点,又是美与美感的归宿。

看完《美学四讲》之后,我还到网上查找了很多学者对四讲的个人见解和评论,感觉受益匪浅。

中国传统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而李泽厚认为这是把美的概念泛化了。美既然是具有肯定性价值的审美对象,那么美总会有一定的感性形式,于是他认为美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从而诉诸人的感性。这就谈到了审美对象问题。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①李泽厚把它解释为: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在‘意识形态’即情感思想上的同意,才能产生美。例如椅子只有被人坐,才成为椅子。然而,对象还必须有客观性质,也就审美性质问题。作者在此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构说”解释客观刚面的条件、因素等是如何成为审美性质的。“一定的形式结构,因为同构感应,引发人们特定的知觉情感,从而具有审美素质。” ②但它与动物的同构反映不同,因为人打的同构反映是在长期生活实践,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形成的。这里又涉及了美的本质问题。以上三方面是美的三层含义。但是作者认为只有从美的根源,而不是从审美对象或审美性质来规定或探索美的本质,才是“美是什么”作为哲学问题的真正提出。
李泽厚认为美的根源就是“自然的人化”,即实践。所谓“自然的人化”是物质化,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美的本质(即自由的形式)是“人类和个体通过长期实践所自己建立起来的客观力量和活动。”③它属于一种现代意义的新的客观论,亦即主体性实践哲学的美的客观论。也可以说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但不是个人的本质力量,而是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创造了美。同时,李泽厚认为:“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④合规律性是社会美的方面,而从客观对象说,合目的性则是自然美的方面。他从社会美到自然美进一步说明了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创造了美。
社会美是美的本质的直接展示。它经历了从动态过程到静态成果,也就是“由于主体实践力量强大并征服自然对象之后的成果。”如大桥、高楼等有气势,就是具有善的形式力量,它们也是为人服务的,这又成了真的内容,两者是统一的。社会美具有历史尺度,历史的沉埋使社会美更深沉的力量。此外,它还与技术工艺、生活韵律有关。在当今的工艺社会里更需要“天人合一”,它既是自然的人化也是人的自然化。李泽厚从中又延伸出形式美及其一般规律或特征,如对称、节奏等是人来实践力量所历史地造成的抽离。他用沃林格对“抽象”的研究即使形式美的根源,即“‘抽象’表现的是对生命和现实世界的隔离、否定,是为了消灭具体时空以求超越有限,是对永恒的追求,是人与世界关系的紧张、收缩和内化。” ⑤所以物质实践的抽离根源自然在缘故的人类劳动操作的生产实践活动之中。
然而“现代科技工艺和工具理性的泛滥化所带来的人性丧失……人做了由自己所发现、掌握、扩大的形式力量和理性结构的奴隶”,这种异化真是自然美要解决的课题。自然美的本质也来自客观的社会生活、实践而不是主观情感意识。李泽厚又用了“自然的人化”解释自然对象为何引起审美愉快。在这里,是一种广阔历史视野上的“自然的人化”,具有历史性。自然美也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人的自然化,个体的感性与大自然是相互交往的。在这个交融过程中,更多的是规律性服从与目的性。
关于美感
李泽厚认为美感问题属于心理科学范围,是审美心理学所专门研究的课题。西方美学家认为美是美感所创造出来的,而这个过程有一个中介,就是主观的审美心理。因此研究美感就需要从审美心理研究。李泽厚比较倾向于用格式塔心理学和心理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事物形体结构和运动本身就包含着情感的表现,艺术作为表现,并不在于题材”⑥。因此,物质对象的形式结构与主题心理情感结构的对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容的“无意识集体原型”论认为:“人的大脑在历史中不断进化,长远的社会(主要是种族)经验在人脑结构中留下生理的痕迹,形成了各种无意识的原型,它们不断遗传下来,成为生而具有的‘集体无意识’,它是超个人的”⑦。而艺术家则是把这种原型唤醒,使人不需个人经验就会本能地获得这些原型的深刻感受。然而这两种方法都未完全地描述审美经验。而李从哲学角度讲述了审美心理即美感的某些特点。
审美心理会“建立新感性”。这也是从人类学本体论来说的。人具有人性心理,它是在原始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巫术礼仪活动基础上,通过世代的文化传袭而不断丰富、巩固、变异、发展,并随人际关系扩展而获有越来越突出的人类普遍性和共同性。个体的作用、地位和独创性会逐渐突出和重要,久而久之,会构成群体心理的事实和革新,这就是人类自己历史地建构起心理本体,即“新感性”。它属于内在自然的人化,也正是李泽厚关于美感的总观点。其中包括感官的人化和情欲的人化。感官的人化就是感官逐渐失去“非常狭窄的维持生理生存的功利性质”,而成为一种社会性的东西,即感性的社会性,这也是美感的特点,审美既是个体、感性、没有社会功利的,但它又是社会、理性、具有欲望功利的。情欲的人化就是指“人们的情感虽然是感性的,个体的,有生物根源和审理基础的,但其中积淀了理性的东西,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的内容”。“性欲成为爱情,自然的关系成为人的关系,自然感官成为审美的感官,人的情欲成为美的情感”。⑧因此,美感具有矛盾的二重性。
从审美过程和结构看,审美具有准备阶段,就是从审美态度进入审美经验。而审美注意是其中的过度,它把审美态度具体化并能发展其他心理功能如情感、想象的深入结构。审美的实现阶段,就是产生美感的阶段,也就是康德所说的“审美判断”阶段。这是一个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包括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因素的交错融合。它是一种主动的活动,是人心理功能因素自由活动的结果。这个过程中的审美感知很重要,它既有动物性生理快适的机制,同时又是多种心理功能相综合协同运动的结果。它包含理解这个复杂综合的过程。审美经验的积累形成审美趣味,就到了成果阶段,达到了审美愉快的目的。
从审美形态看,美感可以有优美、崇高美、悲剧美和戏剧美,但李泽厚主要是从美感产生的阶段和层次来分析。美感首先是悦耳悦目,这里耳目不只是认知而是享受,这享受也不只是生理快感,而是身心愉悦。其次是悦心悦意,它包含无意识的本能满足,包括性本能、情欲、行为、心境、理念的被压抑,通过审美获得解放和宣泄,还有此范围之外的心意的满足和愉悦。最高的形式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悦志悦神,它是道德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它不仅不只是耳目器官,而且也不止是心意情感的感受理解,而且还是整个生命和存在的全部投入。黑格尔认为与崇高有关,是一种崇高感,而在中国则可以理解成“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所讲的美学是哲学美学,是美的哲学。美属于哲学范畴,研究的是美的本质问题,而美感则属于心理学范畴,研究的是审美心理的问题。但是它们都可以从哲学的高度,从人类学本体论出发,用“自然的人化”观念来探讨,于是,归根到底关于美与美感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又可以用“自然的人化”来解释。因此,“自然的人化”既是研究美与美感的出发点,又是美与美感的归宿。




李泽厚《美学四讲》读书笔记1美学是什么
李泽厚《美学四讲》读书笔记(根据原书编写并加入阅读者编写者的思考认识)编写者晁若愚 一 美学是什么 美的现象极多,美景美女美食美的艺术作品等等。人们对美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到底是否存在一个标准或者规律?人们对美的认识思考自古就有,比如庄子就说各美其美,庄子的哲学也是审美的哲学。直到近代,...

李泽厚《美学四讲》编辑推荐
。他深信,审美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归宿,是个人在复杂世界中寻找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的重要途径。陈鹏对李泽厚的评价,揭示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的多元视角,既关注社会变革,又关注个体心灵的深度探索。他的思想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的宝贵启示。

美学四讲的介绍
《美学四讲》(修订插图本)全书分四部分,依次回答四个问题:美学是什么?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艺术是什么?作者以简洁有力,极为浓缩的文笔,旁征博引,娓娓而谈,引领读者通过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而走入金碧辉煌的美学宫殿。本次出版的修订插图本,是作者李泽厚先生在《美学三书》的基础上,对全书...

李泽厚关于美的层次划分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道,唐诗“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他还在《美学四讲》中将“审美”划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

读巜美学四讲》并总结一下
学了美学,懂了些原理。至少可以慢慢从鉴赏好的作品中得到些启示。转变和开启些思维模式吧。给文艺作品的多一个创作思路,不说是全部,但至少也是之一吧。通过写读后感,我想再次回顾一下这些美学原理。以加深印象。第一讲 美学 美学是什么。作者曾定义为: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现在文...

美学四讲读后感
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所讲的美学是哲学美学,是美的哲学。美属于哲学范畴,研究的是美的本质问题,而美感则属于心理学范畴,研究的是审美心理的问题。但是它们都可以从哲学的高度,从人类学本体论出发,用“自然的人化”观念来探讨,于是,归根到底关于美与美感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又可以用“自然的人化”来...

《美学四讲·美学·第一节 美学是什么》
其他类似问题 2016-06-16 美学四讲的关于美 2009-05-29 推荐几本关于美学的书籍, 132 2009-02-17 美学入门看些什么书好?? 17 2011-11-14 有什么关于美学的书籍吗? 75 2011-09-12 美学入门 该看什么书 31 2011-05-03 美学著作有哪些 19 更多类似问题 > ...

读书笔记:李泽厚《美学四讲》
格式塔心理学派从物理学和生理学出发,提出由于外在世界(物理)和内在世界(心理)的“力”在形式结构上有“同形异构”或“异质同构”关系,即它们之间有一种结构上的相互呼应。(p73)如果用古典哲学的描象语言来讲,我认为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p81)美是自由的...

推荐几本关于美学的书籍,
关于美学的书有:1、美的历程:《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创作的文艺理论著作,作者以深邃独具的目光,雄浑凝炼的笔触,囊括了历史悠久的中国美学的整个历史。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一直讲到明清工艺,宏观地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发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指出这也是以实践理性为特征的民族审美意识的积淀过程。...

美在人间 | 读李泽厚“美学三书”
岁末年初,读了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三书”——《美的历程》、《美学四讲》和《华夏美学》,收获良多。《美学四讲》讲美学如何界定,讲美的本质,讲美感尤其强调审美过程、结构和形态,最后谈艺术的形式层、形象层和意味层涉及的几重积淀;全书逻辑清晰,包含了很多基础概念范畴。《美的历程》从...

绛县19417195158: 谈谈对美的认识什么是美?美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怎样才算是美?美是
粱选乖孩: 什么是美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有的人认为相貌上的美 是最重要最直观的美;有的人认为心灵上的美是最可爱最长久 的美.无论哪种美,这些想法和个人对美德定...

绛县19417195158: 美的定义是什么? -
粱选乖孩: 1 美的含义 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美”这个词.“美”的含义分为非美学含义(日常含义)和美学含义. 1.1 美的日常含义:美的日常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生理需要满足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如对食...

绛县19417195158: 什么是美,什么才是美? -
粱选乖孩: 美的哲学定义: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的特殊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人们在密切接触具体事物,受其刺激和影响产生了愉悦和满足的美好感觉后,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取...

绛县19417195158: 美学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
粱选乖孩: 研究对象如果按分类则如下: (1)、美,如美的产生、发展;美的本质、特征、功能;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的形态;内容美、形式美等美的组成因素及其规律; (2)、审美,如审美心理,审美意识,美感的发生、发展、性质、特征...

绛县19417195158: 美的概念是什么? -
粱选乖孩: 柏拉图所谓的理念,是指具体事物具有的规定、性能和组成部分,是指人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区分、界定、彰显和抽象出来的,包含两个或多个对立组成部分和冠名的抽象事物.美不是美的具体事物......

绛县19417195158: 什么是美???
粱选乖孩: 在不同的角度来说都是美,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同

绛县19417195158: 究竟要如何定义美? -
粱选乖孩: 美是什么 摘要: 根据马克思主义事物的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层次的理论,本文认为,美的本质主要可以表述为:一、从本质论讲,美是主观的,即美是人的社会意识;二、从根源论讲,美是客观的,即美源自于一种客观存在的审美价值,这种...

绛县19417195158: 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是什么"有哪些主张??
粱选乖孩: 古今中外哲人对“美是什么”的追问和回答可谓是五彩缤纷、光怪陆离,我们不妨就中外美学史做一个简单的鸟瞰式的回顾: 让我们先看一下西方哲人的追问和理解:毕达...

绛县19417195158: 黑格尔美学 - 黑格尔对美的理解是什么?美学
粱选乖孩: 黑格尔对美学的理解是: 第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叫做“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这就是艺术的内容...

绛县19417195158: 答题;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
粱选乖孩: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1 柏拉图 1.1 美学观点:“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理式(理念、美)—-现实(影子)—艺术(影子的影子) 2 康德 2.1 美学观点: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