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汝珍的名失状元

作者&投稿:益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最后一次科考第二名是谁~

朱汝珍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 刘春霖 - 朱汝珍 - 商衍鎏

朱汝珍(1870—1942年),字玉堂,号聘三,又号隘园,清远人,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曾以县试冠军入读清远县学,22岁时又凭优异成绩考入广雅书院,取列广州府闱第一。27岁考取拔贡,以朝考一等钦点七品小京官,签分刑部江苏司行走,开始了仕途生涯。
原来,朱汝珍本来应该是清代末科的状元,但是由于姓名和籍贯的缘故而与状元无缘—— 按照惯例,甲辰恩科的主考官在阅评完所有考生的试卷后,从参加殿试的273名考生的试卷中挑选出10份,并按名次排列好(其中朱汝珍第一,刘春霖第二),呈送给慈禧太后“钦定”。慈禧太后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见该卷虽然文词畅顺华丽,但字体却为粗笔楷书,因慈禧性喜疏淡清新字体,故看后不禁连连摇头。
当她看到“朱汝珍”这个名字时,心中更是不由得陡然升起一股厌恶之感: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朱汝珍,不禁让这位老佛爷想起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这些人都出自广东,在慈禧看来,广东是出叛逆的地方。加之朱汝珍姓名中有“珍”字,“朱”与“诛”同音。珍妃支持光绪皇帝变法改良,被推入井中溺死,“朱汝珍”这三个字一下就触动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经。于是她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状元之门对他关闭了。相反,慈禧觉得刘春霖这个名字有吉祥之兆,又是贵州人,便将他提升为状元,朱汝珍只好屈居榜眼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汝珍在香港主持清远公会,组织募捐、义演等活动。香港沦陷后,他不惧日本人和汉奸的威逼利诱,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这期间年事已高的朱汝珍还发动组织归乡指导委员会,帮助因战乱流离失所的旅港难民疏散回乡 。
朱汝珍不仅是一个科举生,他还是一个抗日爱国者。抗日战争爆发时,朱汝珍早已是68岁的老人家,他由于受爱国思想驱使,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在香港主持清远公会,组织募捐、义演为抗战筹款。香港沦陷后,他不惧日本人和汉奸的威逼利诱,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这期间,年事已高的朱汝珍还发动组织归乡指导委员会,极力帮助因战乱流离失所的难民疏散回乡。
《文选》中的《李际唐同年五十双寿序》,结构严密,佳句纷呈:“时见天日清明,风物闲美,使人心旷神怡;时见风雨驰骤,波涛澎湃,使人惊心动魄。俯仰其际,百感为之交集也……”这种描述,这般句子,可为后人作文的范例。
汝珍写得一手好诗文,又擅长书法艺术,行书疏淡和平,娴静爽利,有晋唐遗风。他知道刘春霖、商衍鎏、张启后也有书画作品,便将四人的作品配成一套,名为“四屏”,成为当时极享盛名的书画作品。朱汝珍著作颇多,主要有《词林辑略》、《词林姓氏韵编》、《清远县志》、《阳山县志》等。在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大禾岗学发公祠里还保留着多副由朱汝珍所撰并书的石刻对联。
1942年,朱汝珍离开香港,内避北京。当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

原来,朱汝珍本来应该是清代末科的状元,但是由于姓名和籍贯的缘故而与状元无缘—— 按照惯例,甲辰恩科的主考官在阅评完所有考生的试卷后,从参加殿试的273名考生的试卷中挑选出10份,并按名次排列好(其中朱汝珍第一,刘春霖第二),呈送给慈禧太后“钦定”。慈禧太后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见该卷虽然文词畅顺华丽,但字体却为粗笔楷书,因慈禧性喜疏淡清新字体,故看后不禁连连摇头。
当她看到“朱汝珍”这个名字时,心中更是不由得陡然升起一股厌恶之感: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朱汝珍,不禁让这位老佛爷想起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这些人都出自广东,在慈禧看来,广东是出叛逆的地方。加之朱汝珍姓名中有“珍”字,“朱”与“诛”同音。珍妃支持光绪皇帝变法改良,被推入井中溺死,“朱汝珍”这三个字一下就触动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经。于是她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状元之门对他关闭了。
相反,慈禧觉得刘春霖这个名字有吉祥之兆,又是直隶(今河北省)人,“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这一年又逢大旱,急盼一场春雨。加之直隶地处京畿,“肃宁”又象征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这对烽火四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于是,大笔圈定,名列榜首,发榜时刘春霖由原来的第二名而成了头名状元,朱汝珍只好屈居榜眼了。




舒畅演员中国上一次科举的“状元争夺战”居然是因为名差
既然实力差不多,推荐谁当“状元”?看完他们的卷子,考官又权衡了一遍,最终选择了略胜一筹的朱如真。排好名次后,赠送给慈禧太后“钦定”。慈禧拿到试卷后,首先翻开了“状元”朱汝珍的试卷。看了他的文章,她能够一气呵成,真的是状元。但她一看到名字和基本信息,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为什么?...

清末最后一位状元考卷真迹,字迹远胜许多书法家,为何专家看后却汗颜...
慈禧心中欢喜,就将他圈定,刘春霖就成了第一名,朱汝珍的名字虽然没有抹去,但只能居于第二,可惜第二年科举制就废除了,刘春霖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实现复辟,多方招揽清朝遗老。刘春霖担任总统内史,每天为袁世凯编录一篇历代黄帝的言行录供他赏读,袁世凯去世后,他就...

中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到底是刘春霖还是张謇?
慈禧没有把朱汝珍定为状元。当慈禧太后翻开第二份答卷的时候,看到刘春霖这个名字很吉庆,而且不是广东人,心生欢喜,就将刘春霖定为状元,朱汝珍也因此屈居榜眼。清廷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所以1904年的甲辰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了,刘春霖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状元。

末代状元、榜眼、探花分别是谁?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朱汝珍(1870—1943年),字玉堂,号聘三,又号...

起个好名字有多重要,明清这两人就因为名字太好,被点名为当朝状元?
丁显,丁为“钉”,显为“日下双丝”,朱元璋大喜,这不正和我昨夜梦中情景相符吗?于是当即将其点为状元。这是何等的幸运,并且也是第一个靠名字当上状元的幸运儿。第二个幸运儿是是清朝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的状元——刘春霖。在光绪三十年,第一名是广东学子朱汝珍,因为名字中带珍字,会让慈禧太后...

最后一位状元有多尴尬,刚当上状元科举考试就没有了?
所以,慈禧把朱汝珍的卷子给扔了。接着,慈禧又拿起刘春霖的卷子看。一看名字,慈禧就觉得吉祥,春霖也就是春降甘霖之意,有太平盛世的意景。高兴之余,慈禧就把刘春霖点为头名状元。本来,刘春霖入翰林院,直接就能做官。但是当时清政府已经发现和西方列强的差距很大,因此刘春霖及同科进士王揖唐等人,都...

清朝最幸运的三位状元 为何幸运?
另一个因为名字取得好,而被点为状元的就是清光绪三十年的状元刘春霖。刘春霖不仅是幸运状元之一,而且还是中国最后一位状元,由慈禧太后钦点。在刘春霖考中状元的第二年,科举制度就被废除。刘春霖为考试第二名,第一名是朱汝珍。朱汝珍是广东人,当时广东闹革命闹的凶,慈禧本就不喜。加之他还姓“...

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人物简介
慈禧对广东没有任何好感,于是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借着慈禧又翻到了一篇,这就是刘春霖的卷子。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寓意很好,慈禧认为这是大吉之兆,就这样,原来的第二名的刘春霖成了头名状元。而在第二年,科举被废除了,那么刘春霖就这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了。2...

才当上状元,科举考试就取消了,最后一位状元是谁?
所以,慈禧把朱汝珍的卷子给扔了。接着,慈禧又拿起刘春霖的卷子看。一看名字,慈禧就觉得吉祥,春霖也就是春降甘霖之意,有太平盛世的意景。高兴之余,慈禧就把刘春霖点为头名状元。本来,刘春霖入翰林院,直接就能做官。但是当时清政府已经发现和西方列强的差距很大,因此刘春霖及同科进士王揖唐等人,都...

清朝哪位状元是重选出来的?
于是,大笔圈定,名列榜首,发榜时刘春霖由原来的第二名而成了头名状元,经过主考官的保奏,为照顾社会舆论,朱汝珍的名字虽然没有抹去,也只得屈居刘春霖之后了。但是历史是无情的,刘春霖中状元后的第二年就废除了科举考试。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科举制度被彻底取消,刘春霖便成了中国历史...

浦东新区18689292227: 朱汝珍的名失状元 -
不萱尼莫: 原来,朱汝珍本来应该是清代末科的状元,但是由于姓名和籍贯的缘故而与状元无缘—— 按照惯例,甲辰恩科的主考官在阅评完所有考生的试卷后,从参加殿试的273名考生的试卷中挑选出10份,并按名次排列好(其中朱汝珍第一,刘春霖第二...

浦东新区18689292227: 清朝最后一名状元榜眼探花 -
不萱尼莫: 状元:刘春霖, 榜眼:朱汝珍, 另一说法是:22日这天,读卷大臣在文华殿共同阅卷,将阅定的前十名呈给皇上钦定座次.呈上时拟订的名次是:朱汝珍第一,刘春霖第二,张启俊第三,商衍鎏第四.光绪皇帝阅卷后认为,第二比第一写得好,第四又比第三写得好.于是一与二、三与四分别换位,刘春霖、朱汝珍和商衍鎏就此被钦定为科举史上的末代状元、榜眼和探花.

浦东新区18689292227: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在哪一年?状元是谁?
不萱尼莫: 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 公元1904年7月,清廷照例又举行了一次殿试,主考大臣经过认真挑选,把入选的试卷按名次排列,呈请慈禧太后“钦定”. 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直隶肃宁人,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

浦东新区18689292227: 古人如何高考的 -
不萱尼莫: 1、唐朝的科举考试不仅看才华,还要看颜值.据《选举志》记载:第一是看长相,第二是看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看书法,第四才是看文章.如果你长相不行,很可能就负分滚粗了,有多远滚多远吧!诗人罗隐就为此吃了亏,他的长相实在让...

浦东新区18689292227: 此人考试倒数第一名,却因送慈禧一副对联,被慈禧点为
不萱尼莫: 慈禧太后六十岁.为了祝贺她六十寿诞,皇宫里头特地设立了个规矩: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状元.本来状元是三年考一科,这次它不受这个三年之限.这一年去考的人也不少,在初考的时候呐,张謇考的六十名贡士.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是光...

浦东新区18689292227: 中国古代的时候会有语言不通的吗? -
不萱尼莫: 会..问题很严重...1904年最后一届科举考试..本来状元是广东的朱汝珍,但面见慈禧太后的时候..慈禧听不懂粤语....不知道朱汝珍在搞些什么,,结果..慈禧一个手势,.状元被第二名天津的刘春霖给顶掉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