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戏的著名演员

作者&投稿:鲁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明戏的含义~

文明戏(crude stage play)

上世纪30年代末期,天津曲坛上演十样杂耍。内容不仅包括鼓曲和相声,而且有杂技、戏法和魔术。有的前场演曲艺,后场大轴是京剧或梆子和评戏。在城厢东北角大观楼茶社,很长一个时期以“文明戏”演大轴。

“文明戏”是早期的京剧改革。文明戏的剧目都是以清末民初期间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题材。我童年时看过的文明戏不少,剧名和剧情已记忆不清了,只隐约记得有:《宦海潮》、《渔家女》和《锯碗丁》等。剧情大多是抑恶扬善,好人好报,恶人恶报,以大团圆结局。

文明戏产生在旧社会,而且内容、念白、唱词也反映那个社会的趣味形象。要说技巧,就是念白讲感情,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干板垛子有情、有韵。特别是念白功夫讲究,故事也能贴近生活。打段唱念都是演员即兴自编,舞台效果往往是十分强烈的。

传统剧目

文明戏的剧目不多,大概只有十几出。可是每出戏都分几集,每日只演一集,所以上演一个月也不会重复。为了使戏演得持久和火暴,剧中夹杂不少插科打诨式的笑料,看起来类似现在的喜剧小品。

文明戏大都是连台本戏:《蒸骨三验》《张文祥刺马》《乾隆下江南》《杨乃武与小白菜》《母老虎与贱骨头》《刘公案》《施公案》《新茶花》《花蝴蝶打闹情楼院》《蝴蝶夫人》《茶花女》《求婚》《枪毙闫瑞生》《一瓶白兰地》《浪子回头金不换》《解毒大观》《慈母血》《王二姐娘娘庙捡娃娃》《春阿氏》《珍珠塔》《夜审田杨氏》《屈死王灵儿》《贞女血》《摩登小姐》《红楼怨》《牢狱产子》《卖花招亲》《赖皮旦杀妻》《双怕妻》《康娘传》《红楼大观园》《花子拾金大庆贺》《清宫珍妃泪》《老光棍隔墙爱上小寡妇》《乡下佬赶集大破财》《亲家母会面好说话》《抓住小偷你别问偷为么?》《后娘打孩子》《双列女》《醉鬼卧倒没有好》《洞房父女会》《私生女有好样的》《干儿比亲儿孝》《渔家贫女泪》《烈妇还阳》《煤球战元宵》《患难中见友情》《半夜夫妻》《跳大神的女巫害人》《忠孝贤一家》《烈女怕缠郎》《春风回梦记》《啼笑姻缘》等等。这些戏都是提纲戏目,分厂有简单说明。上场全凭演员即兴发挥,因演员都有文化,可以临时编词,张嘴就唱。这也是观众喜欢的,场场有新创造,还可练本事。

文明戏里还有许多类似笑料,影射当时社会黑暗。虽然文明戏深受观众欢迎,但终归剧团庞大,包银有限难以维持。到了上世纪40年代,出现了以话剧或笑(喜)剧作为曲艺的大轴。因为演剧者都是前场的曲艺演员,所以双栖演出一举两得。这也是津门曲苑的独特土产。

著名演员

文明戏有名旦角张笑影、老生张笑生、小生张俊生、丑角王度芳(天津八大家王庆坨财主的少爷)。有“八口剑”:尹剑兰、王剑梅、红剑丹(后改红牡丹)、朴剑秋、周剑蓉、黄剑芬、武剑州、碧兰竹。“八口剑”都唱旦角,也各有拿手戏。分悲旦、彩旦。碧兰竹专演悲剧,红牡丹专演风流彩旦,朴剑秋演闺门旦,王剑梅演花旦,尹剑兰演青衣。

文明戏的衰败

文明戏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要想植根于中华 民族的文化土壤,必然要经历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 在其初期,它既要面对本土文化的排异性,又必然寻求 一定的依托物,作为立足之点;但是,它又要防止被民 族文化所消融,丧失其独立的品性。

因此,我们看到,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文明戏的形态成为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杂揉混合的过渡形态。”它在艺术上,既不像西方戏剧,又杂以戏曲的表演;在内容上,往往也是中西杂取并收,缺乏自己的东西。同时,也没有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尽管它曾兴盛一时,但它犹如飘于水面的浮萍,还没有扎下根来。

(一)家庭剧的泛滥

乘革命之浪潮而兴起的文明戏,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而逐渐衰落。辛亥革命的果实为军阀所篡夺窃取,中国社会现实一如既往,黑暗而腐败,贫困而虚弱。为革命所鼓舞的从事新剧的人士,面对残酷的现实:有的从狂热走向消沉;有的则把戏剧作为生存之手段;有的则去迎合小市民的庸俗趣味。

一些商人见演文明戏有利可图,于是,便一拥而上,一时间新剧团林立而起,所谓新剧目也纷纷出台。到1914年,按中国旧历为甲寅年,此类家庭戏居然十分兴盛,故被称为“甲寅中兴”。

其实,在这种虚假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重的危机。看似新剧从业人员增多,表面上壮大了队伍,实际上鱼龙混杂,降低了素质。只顾赚钱,曲意媚俗,使本来没有站稳脚跟的文明戏艺术质量急剧下降,最终,反倒失去了观众。

后来的家庭戏,一味展示家庭的丑恶,把玩男女私情,如《雌老虎》、《贪色报》、《妻妾争风》之类纷纷登场。很快,观众厌弃了这种戏,自此走向一条自毁的末路。

(二)幕表制的局限

导致文明戏衰落的原因,除了思想的贫乏,还有演出的粗疏。许多剧团在商业演出中,多采取幕表制的方式。所谓幕表制,即演出前根本没有剧本,演出组织者只是提供一个人物名单、出场次序、大致情节或主要台词,便由演员自行排演,有时连必要的排练也没有,或将故事梗概画成连环画,或缩写在纸条上,张贴于后台,供演员上场前看上几眼。至于到了台上怎么办,那全凭临场发挥了。

显然,这种“台上见”的做法,根本无法保证艺术质量,甚至也无法保障戏剧情节的整一性。一些“言论正生”的即兴演说,常常是天马行空,信口道来,而一些丑角则是插科打诨,卖弄噱头,总之皆为片面追求剧场效果。一位新剧的倡导者欧阳予倩,曾经回忆当时的演出情景:一次他扮演的小姐与一位先生正在花园里倾诉爱情,小姐由于婚姻无法自主而痛心低泣,此时两个扮演丑角的人,在场边肆意耍丑,闹得观众哄笑不止。小姐与先生的爱情戏没法演下去,弄得扮演先生的演员挥舞文明棍,把两个丑角追打到后台去。

幕表制的盛行也反映了戏剧文学的薄弱,文明戏的衰落同戏剧文学的未能确立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明戏虽然衰落了,但也为五四新剧的诞生准备了条件。后来的新剧,到1928年,经著名的戏剧家洪深提议,将主要以对话和动作表情达意的戏剧样式定名为“话剧”。从此,这个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剧种,才有了一个大家认可的正式名称。

丁是娥(丁派),杨飞飞(杨派),邵滨孙,茅善玉(梅花奖),王盘声(王派),赵春芳(春派),马莉莉、陈瑜、孙徐春、陈萍、华雯等

文明戏有小生林雍容、张俊生、名旦角张笑影、老生张笑生、丑角王度芳(天津八大家王庆坨财主的少爷)。有“八口剑”:尹剑兰、王剑梅、红剑丹(后改红牡丹)、朴剑秋、周剑蓉、黄剑芬、武剑州、碧兰竹。“八口剑”都唱旦角,也各有拿手戏。分悲旦、彩旦。碧兰竹专演悲剧,红牡丹专演风流彩旦,朴剑秋演闺门旦,王剑梅演花旦,尹剑兰演青衣。




1913年,中国拍摄了由剧评家郑正秋编写剧本的第一部故事片?
1913年 《难夫难妻》当摄影机遇到文明戏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只是对京剧表演片段的简单记录,通常认为,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亚细亚公司出资、发行,新民公司负责具体拍摄的电影《难夫难妻》。该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两人导演,而所有的演员都由文明戏的演员担任。由于...

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

了解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

各地的戏曲都有什么特点?
地方戏生存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总体构成中的众多局部形态,由于感受到日益强烈的文化交流障碍,从而陷入某种生存窘况和发展困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戏就是如此。尽管地方戏的创作和演出仍在进行,且不时有令人惊喜的佳作出现;但地方戏观众的流失和...

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
中国戏曲 1.发展 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萌芽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

中国古代戏剧分为哪几大派剧?
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

明代戏剧文学常识
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样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七七,,事变后,他离别妻子儿。 4.关于戏剧的文学常识 戏剧的文学常识 定义及其特征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

中国戏曲的发展有哪几个时期?
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各个剧种都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优秀演员。京剧有馀叔岩、言菊朋、梅兰芳等,川剧有周慕莲,汉剧有董瑶阶,湘剧有吴绍芝,秦腔有刘毓中,蒲剧有王存才,等等。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京剧《将相和》、《白蛇传》,评剧《秦香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剧...

全国有些什么地方剧种,各有什么特点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

戏剧怎么分
木偶是在幕后由演员操纵用木偶表演的戏剧形式。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起源于5世纪的中国、印度等文化古国。进入20世纪出现了新趋势,发挥木偶的特点,演一些"人"的演员无法表演的戏,产生了多样化的演出形式,如手套式、托棍式、提线式三者综合演出;真人与木偶同台演出;演员当看着观众的面操纵演出;台下观众与台上木偶混合...

濮阳市19668252931: 袁牧之简介 -
沙路远浪: 袁牧之原名袁家莱,浙江宁波人.受新戏剧运动的影响,童年时代的他最喜欢的游戏是学演文明戏.自己编自己演,自己做主角,哄着家人和邻居来看.13岁时,袁牧之便参加了洪深组织的“辛酉剧社”,成为剧社惟一的小演员. 袁牧之逐渐走向电影之路,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电影戏剧事业.他是位全才,作为戏剧明星,他凭借自己的演技,在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堪称一代电影大师.他曾出任人民电影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后来出任中央电影局局长,成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濮阳市19668252931: 戏曲有几大行当?其中每个行当的著名演员人物有? -
沙路远浪: 生旦净末丑

濮阳市19668252931: 20世纪20年代末戏剧家( )提议将“文明戏”定名为话剧. A、洪琛 B、王国维 C、田汉 D、曹禺 E、郭沫若 -
沙路远浪: 20世纪20年代末戏剧家(洪深 )提议将“文明戏”定名为话剧(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戏剧界同仁一致同意,“话剧”这个名字才算正式固定下来,并约定俗成,沿用至今).

濮阳市19668252931: 粤剧到地是谁发明的 -
沙路远浪: 粤剧起源:粤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也有粤剧演出.东南亚一带且有世代相承的艺人、固定的班社组织、同...

濮阳市19668252931: 华东地区的地方戏有哪些? -
沙路远浪: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

濮阳市19668252931: 健在的中国戏曲著名演员及演员剧种名称 -
沙路远浪: 马金凤(豫剧)牛淑贤(豫剧)张宝英(豫剧)吴素真(豫剧)韩再芬(黄梅戏)孟广禄(京剧)于魁智(京剧)张火丁(京剧)迟小秋(京剧)孙毓敏(京剧)李世济(京剧)张学津(京剧)等

濮阳市19668252931: 文明新戏名词解释 -
沙路远浪: (文明新戏)新剧(文明新戏)名词解释: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天录》等话剧.辛亥革...

濮阳市19668252931: 上海滑稽戏的简介 -
沙路远浪: 著名滑稽演员王无能,一人成档,专事滑稽曲艺的演出.当时人们把这样由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角戏”.著名的独脚戏演员,除王无能外还有江笑笑与刘春山.江、刘二人与王无能鼎足而立,各有所长.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一些独角戏艺人和文明戏演员纷纷组织滑稽剧团,逐步取代渐趋没落的文明戏,从此,滑稽戏便开始成了颇有影响的戏曲剧种.

濮阳市19668252931: 民国戏曲代表人物有哪些 -
沙路远浪: 我说京剧的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高庆奎.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别的还有四小名旦的张君秋,须生海派的做派老生麒麟童,花脸的金郝侯,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等等.

濮阳市19668252931: 中国著名的戏曲演员有哪些?最好是四个 -
沙路远浪: 京剧: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余淑岩、杨小楼、李少春、周信芳... 评剧:白玉霜、小白玉霜、新凤霞、马泰... 越剧:袁雪芬、徐玉兰、竺水招、徐玉兰... 豫剧:马金凤、常香玉、牛的草... 黄梅戏:严凤英、王少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