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然带对应的土壤类型?拜托各位大神

作者&投稿:蠹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各位大神土地预审有哪些类型~

  概述  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预审意见是建设项目批准、核准的必备文件,今后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必须预审过关才能批准项目用地。
  办理条件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3、取得农用地转用年度计划指标;
  4、合理和集约利用土地;
  5、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6、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申报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2、建设项目立项文件【投资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建议书批复(审批项目);或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核准项目服务联系单》(核准项目);或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备案文件(备案项目);或其他依据文件】。
  3、规划用地红线图(原件)或征收(用)土地勘测定界图(原件),建设项目区位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4、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选址意见书及附图(复印件);
  5、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或备案项目申请报告;
  6、工商企业营业执照、纳税证明(复印件);
  7、已完成方案设计的项目需提供设计方案及总平图;
  8、其他需提供的材料(如:项目所在位置地形数据光盘)。
  报省预审另附:
  1、项目所在县市和受理预审申请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初审意见表;
  2、标明项目用地范围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3、如建设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确需涉及基本农田的,应出具项目所在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4、如建设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确需涉及标准农田易位的,应附具县级政府要求标准农田易位的请示和省农业厅审查同意该项目涉及的标准农田易位的意见。
  报国务院预审应再附
  :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2、建设项目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
  3、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的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同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与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的会议纪要;
  4、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听证会纪要。
  办理程序
  受理→国土规划科会同用地管理科、征地事务所审查→审核、汇总→集体研究→用地预审公告(7天)→核发预审意见书→建立台帐、归档。
  办理时限:15个工作日。
  主管部门
  国土资源部、各市国土资源局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概念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的法律界定是: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学术界界定主要有:①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的一种变异现象;②地质灾害是指直接或间接恶化环境、降低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和生物发展的地质事件,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③地质灾害是指那些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潜在威胁的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现象);④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⑤地质灾害是因地质活动引起对人类生活、生产及环境的破坏或者损失的现象。
地质灾害的类型
①按致灾进度可分为突发性和缓变性两大类:
突发性地质灾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矿坑塌陷、黄土湿陷
缓变性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水土污染
②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a、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b、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c、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d、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煤、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e、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塔变形、垃圾堆积等;
f、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g、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h、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砂坝、浅层气害等;
i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j、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k、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l、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流干(地下水位超储常下降)等。
3、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等级划分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情和危害程度按《条例》第四条划分;对有潜在危险性的地质灾害险情和威胁程度的分级参照《关于加强地质灾害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86号文件精神划分。
(依据:因灾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小、或者潜在危险、受威胁人数、潜在直接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与危害程度(威胁程度)分级标准
分级
灾情
险情

死亡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威胁人数(人)
潜在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小型
﹤3
﹤100
﹤100
﹤500

中型
3~10
100~500
100~500
500~1000

大型
10~30
500~1000
500~1000
5000~10000

特大型
﹥30
﹥1000
﹥1000
﹥10000



地质灾害的预防

(一)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络

1.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建立县、乡、村三级和群测群防点。

县级行政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在县级人民政府和市(地)级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由县级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乡级行政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在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由各乡(镇)国土资源所组织实施;行政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由村委会组织广大群众,针对本行政村的具体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工作。

2.乡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职责

由乡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和乡国土资源所所长,担任乡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县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实施方案,编制本乡镇群测群防工作方案;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工作方案的实施。

(2)现场辅导监测人员选定监测点位、设置监测标志;根据隐患点具体情况,对监测内容、测量方法、观测周期、记录格式、数据整理和初步分析等提出基本要求,并监督上述工作要求的落实。

(3)对各隐患点监测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掌握每个隐患点的基本特征,跟踪每个点的监测工作动态,建立群测群防点档案。

(4)定期收集监测数据,对灾点动态进行月际变化的趋势分析,根据变化趋势预测结果,指导监测人员及时调整监测工作。

(5)填写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并发卡到位。

(6)定期向县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报送监测数据或资料。

(7)向乡政府提出发布紧急疏散避灾命令的建议,协助政府开展疏散避灾工作。危急情况下可以直接组织群众避灾自救。

3.村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职责

(1)按照乡(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本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2)根据隐患点具体情况,安排、管理各隐患点的监测人员;落实临时避灾场地和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准备预警器具;在上级群测群防管理机构指导下,填写防灾避险明白卡向受威胁村民发放。

(3)按要求做好隐患点的监测、记录和资料上报。对隐患点进行日或周际变化动态的趋势分析,根据变化动态情况,及时调整监测工作,并将调整情况报告上级网络管理机构。

(4)按照上级命令,及时组织群众疏散避难;经上级主管部门授权,在危机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组织群众避灾自救。

(二)地质灾害灾情明白卡的发放

根据已圈定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由政府部门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将地质灾害的基本信息、诱发因素、危害人员及财产、预警和撤离方式等内容填入卡内,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村民,并向村民解释。向受地灾威胁的群众发放地灾避险明白卡,是建立群测群防体系、有效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但要让明白卡真正明白起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需要把好三个关口。一要把好明白卡的填制关。明白卡中填写的信息是受灾群众获取防灾避灾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正确应对、处置险情,有效开展自救互救的“安全手册”。要填制出一张可行实用的明白卡,一方面要围绕正确“防”、有效“避”,正确理解明白卡设计内容的主要用意。另一方面要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户一策设计好避让措施,确保每户受灾群众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有序地撤离出危险区。例如,本户注意事项中,要填写禁止一些对灾害体有影响的人为活动,以及注意观察、及时上报一些异常变动情况等内容。二要把好明白卡的发放关。明白卡不能一发了之,必须让受地灾威胁的群众真正弄明白平常注意什么,遇险怎么办,从而用科学的方法减灾避灾。明白卡发放人员需要耐心细致地向受灾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重点要将明白卡中的预警信号、逃生路线等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受灾群众,让每户受灾群众都能处灾不慌、防灾有数、避灾有路。特别对农村偏远地区一些文化水平低或有留守儿童及智障人士等一些弱势家庭,更要想方设法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并给予特殊关照和保护。三要把好明白卡的核查关。在发送明白卡时,应进一步核查明白卡中的内容是否与该户实际情况相符,避让措施能否达到避险效果,以确保万无一失。譬如,填写的该户家庭成员情况是否准确,预警信号对该户是否适用,实地核查避灾路线的设计是否合理,一些帮扶人员是否落实到位等等,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三)地质灾害巡查

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与报告。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对已经掌握的地灾隐患点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巡查,同时要加大对可能发生地灾的地段进行排查。

(四)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中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迎接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二十二条中规定:国家对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四款规定: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拟选址位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此款规定是把部分审批类和备案类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前到预审阶段进行。第八条规定: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类建设项目与需核准的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应当在用地预审完成后,申请用地审批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矿产资源压覆情况证明等手续。

2.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对建设工程诱发或者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价,提出防治措施,编制评估报告的技术活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流程是:地质灾害评估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收集相关地质资料以及到现场进行调查(含简单勘察)→针对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确定评价范围→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确定灾害类型和评价要素→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进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编写并提交评估报告或者说明书。

3.为什么要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80%以上的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各种工程活动造成和诱发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造成或者诱发的地质灾害数量剧增,危害加大,究起原因:一是工程选址时不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将居民点、重要工程选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地方。最典型的是三峡移民搬迁中湖北省巴东新县城的建设问题。由于新县城选址时未做地质灾害评估,在许多高楼建成之后才发现新县城建在了一个古滑坡群上,致使1995年新县城连续出现严重的滑坡灾害,损失惨重。二是不适当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如在工程建设中大量开挖破角、随意推土弃渣等。事实已经证明,这样在项目选址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在后续勘查、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或避让或预防或整治,才能收到事半公倍的减灾效果。否则,就会事倍公半,后患无穷。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发展,认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还会大幅度增加。只有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才能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通过近年来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实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规范约束工程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政府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科学决策,预防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工程风险和维护费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可见,进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既有实践基础,又对规范、约束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减少认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体出现临灾状态时,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

(一)地质灾害应急类别: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

临灾应急:地质灾害隐患体出现临灾状态后,即进入临灾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称为临灾应急。

灾害应急:地质灾害发生后,即进入灾害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称为灾害应急。

(二)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快速反应、综合协调、分级分部门负责和依靠科学、因地制宜。具体的组织机构和各部门职责由各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

(三)怎样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减灾、避灾、自救、互救能力。

二是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四)应急处置程序

1.当接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立即核实情况,并按速报制度的要求分两条线上报,一是报上一级人民政府,二是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

2.根据实际情况,适实启动应急预案。

3.应急响应,在政府领导下组织抢险救灾。

4.抢险救灾结束。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县人民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5.总结经验教训。

地质灾害防治包括:调查、规划、培训宣传、监测预警和应急、工程治理。地质灾害应急是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应急调查和应急管理。应急调查主要由地质专家、技术人员和地方国土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参加。应急调查的基本要求是:1.灾害发生的时间、位置、类型;2.人员伤亡和损失,影响程度;3.已采取的措施;4.灾害性质和成因;5.后续危害评估,提出建议和措施。应急管理主要是管地(避灾场地,恢复重建用地)、管天(同气象部门合作,做好降雨地灾预警)、管人、管项目。

地球上的自然带是依其不同纬度的地理特点来划分的,各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排列,并按经线方向有规律的南北更替的变化。纬度地带性的产生,主要是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不同纬度的地带,不仅热量条件不同,而且水分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和自然景观。其具体特征与相应的土壤类型详述如下: 陆地上低纬度地区自然带特征: (1)热带雨林带。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本带气候属于赤道多雨类型,终年高温,各月平均气温在25℃以上;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 毫米左右。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这里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目为活跃。林下的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 (2)热带稀树草原带。位于热带雨林带的两侧,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分布,而在澳大利亚、中美洲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分布不是很广。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四个月以上的干季。热带稀树草原也称萨王纳群落,主要是由高大的禾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独株的乔木,如非洲的波巴布树、南美洲的纺锤树等,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非常明显,雨季草木繁茂,干季草原呈现一片黄褐景色。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因此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 (3)热带荒漠带。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非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陆地上中纬度地区自然带特征: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如地中海沿岸、非洲大陆的西南端、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南沿海、北美洲的加里福尼亚沿海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的智利中部。本带气候属亚热带夏干型,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是这里的主要植被,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 (3)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本带处在热带荒漠和亚热带森林带(包括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之间,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南半球则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南部以及非洲和南美洲南部的部分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则高温、少雨,使本带干旱、缺水。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4)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中部是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亚洲东部的夏绿林,包括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群岛、朝鲜半岛、苏联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等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为主。温带阔叶林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为最活跃。 (5)温带荒漠带。本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以及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荒漠土。 (6)温带草原带。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这是一条东西走向很宽的温带草原带;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的温带草原,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温带草原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啮齿类(如黄鼠、野兔)、有蹄类和一些食肉动物(如狼、狐等)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土壤类型主要是黑钙土和栗钙土; . 陆地上高纬度地区各自然带主要特征: (1)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约在北纬50°~70°之间,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呈宽阔的带状东西伸展。这里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成了由云杉、银松、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动物界主要以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猁等耐寒动物为多。而苔原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许多岛屿。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这些环境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 (2)寒带:冰原带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这里全年由冰雪覆盖,气候终年严寒,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仅在某些地区高于0℃。植物非常稀少,仅在高出于冰雪之上的岩崖上,才有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冰原带的动物界也很贫乏,南极大陆没有陆生哺乳动物,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以看到白熊和白狐;在南、北半球冰原带的海水中,有鲸和海豹等。土壤属于冰沼土。 纬度自然带的存在早已为研究者们所承认,但关于地球陆地自然带的划分原则和数量,尚无统一的意见。这里所引用的地球陆地自然带,反映了大多数学者所划分的地带,每一自然带的典型和最富有表现力的特征是植被类型,因而这也反映在这个自然带的名称及其特征的描述上。希望能帮到你。


自然地域分异发展史
夏绿林带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这里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为最活跃。9.亚寒带针叶林带--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北部亚带,它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伸展,是温带森林带的主要部分,几乎横贯...

自然带是怎样形成的?
这些要素在全球各地的不同纬度、海陆位置条件下,导致热量和水分的分布差异,进而塑造出各种独特的气候类型和植被、土壤类型。这些类型以带状的形式在全球分布,彼此之间虽然没有明确的边界,但通常存在一个过渡区域。自然带的命名主要依据气候和植被特征,从低纬到高纬,我们可以找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

科罗拉多河流域的自然带是什么类型
科罗拉多河流域的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本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以及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荒漠土。科罗拉多河是美国西南方、墨西哥西北方的河流。长度大约有2333千米,有一部分在美国落...

华北地区自然带(植被)、土壤类型、自然和矿产资源。。。
温带落叶阔叶林,黄壤 媒,石油,铁等,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钢铁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石油加工工业,煤炭工业等,特点,轻重工业综合发展,铁路公路运输为主,有陇海,大秦线京广京九京沪等铁路,北京天津是重要交通枢纽,...

地理说某地自然特征从哪些方面说
解析:描述一个地方的自然特征,应该从5个方面说起,具体如下:1、地形:地质,地貌;2、气候:气候类型及特征;3、土壤:土壤类型,肥沃或贫瘠;4、植被:自然带,植被覆盖率;5、水文:河流径流量,径流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春夏汛,是否有冰期和凌汛,冰期时间短。例如:描述新疆的自然...

各自然带有不同的代表性植被
植被类型的名称是完全一致的,但也有一些例外,故不符合题意;C、自然带没有明确的界线,只有行政区有明确的界线,故不符合题意;D、陆地上各个自然带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故正确.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陆地上各个自然带都具有的特征.

自然带是什么?
自然带(natural belt)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广义的自然带是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等一系列地带性区划单位的统称,甚至包括垂直带。狭义的自然带仅指最高一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表面的...

自然带是什么意思
自然带是一种地理区域,反映了地球生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综合特征。以下是关于自然带的 一、自然带的定义 自然带是由于地球表面的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因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而形成的。这些变化导致生物群落的分布和组成呈现明显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这些自然带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表现出...

自然带是怎样形成的?
自然带是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自然带是由气候、植被、土壤等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由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不同,导致各地区的热量、水分组合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土壤类型,这些类型的不同组合形态,在地球上呈一定宽度的带状...

自然带类型有哪些?
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南北纬22°\\~40°之间的地区。这个自然带的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四季变化明显。植被主要由常绿阔叶树组成,根系较深,对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有良好的循环作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就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位于纬度...

涪城区13831364318: 各自然带对应的土壤类型?如上 -
示钢门冬:[答案] 地球上的自然带是依其不同纬度的地理特点来划分的,各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排列,并按经线方向有规律的南北更替的变化.纬度地带性的产生,主要是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涪城区13831364318: 各气候带对应的土壤类型 -
示钢门冬: 热带雨林——砖红壤 热带草原——黄壤、红壤、黄棕壤 热带季风——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沙漠——热带荒漠土 地中海气候——棕壤、褐土 亚热带季风——黄壤、红壤、黄棕壤 温带季风气候——褐土、棕壤、黑土 温带草原气候——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 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灰化土 苔原气候——冰沼土

涪城区13831364318: 各气候地带性土壤 -
示钢门冬: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砖红壤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砖红壤 亚热带季风气候 红壤和黄壤 地中海气候 褐色土 温带季风气候 褐土和黑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栗钙土和温带荒漠土 温带海洋性气候 棕壤与灰化土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灰化土

涪城区13831364318: 高山高寒气候的自然带和土壤分布 -
示钢门冬: 叫做高原山地气候! 自然带为:高山草甸带; 高山寒漠带; 高山永久积雪冰川带. 土壤为:有机质土; 沙质土; 冻土;

涪城区13831364318: 十种常见自然带所对应的植被 -
示钢门冬: 1、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 2、热带草原带——热带稀树草原 3、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 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 7、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 8、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 9、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 10、寒带苔原带——苔原

涪城区13831364318: 亚洲土壤类型
示钢门冬: 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亚洲土壤类型依次为,赤道及热带地区主要是砖红壤、燥红壤,亚热带地区主要是赤红壤,北亚热带地区开始向红黄壤过渡,到了中纬度的暖温带地区是棕壤、黄棕壤为主,到了中高纬度的如中国东北地区,主要是森林黑土,再往北西伯利亚地带一般是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最北地区靠近北极圈的是寒带苔原草甸土.当然,这只是一个土壤随纬度分布的大概格局,从沿海向内陆地区土壤分布也有变化,虽然着水分条件的变差,依次为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涪城区13831364318: 自然带的种类 -
示钢门冬: 陆地上低纬度地区自然带特征①热带雨林带.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本带气候属于赤道多雨类型,终年高温,各月平均气温在25℃以上;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 毫米左右.整...

涪城区13831364318: 我国的土壤除了红壤和黑土外,其他的什么地区各有什么类型的土壤 -
示钢门冬: 我国土壤的水平分布与气候带及地带性植被相一致,气候带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在东部沿海地区,从南向北随着温度变化,相应的土壤类型是热带的砖红壤(海南、广东、广西),南亚热带是赤红壤(广东、广西、湖南),中亚热带的红壤(江西、湖南、湖北),北亚热带的黄褐土、黄棕壤(安徽、江苏),温带的棕壤(河南、河北),寒温带的针叶林土.从东到西的分布黄棕壤(江苏)黄褐土(河南)褐土(山西)栗褐土(陕西)黑垆土(甘肃、陕西)灰钙土(新疆东部)漠土(新疆中、西部)总体趋势是南方土壤偏酸,钾素缺乏严重,北方土壤偏盐碱化,微量元素有效性差,东部土壤中性,氮、磷、钾养分普遍缺乏,西部土壤养分贫乏,有机质含量低

涪城区13831364318: 谁能给我一张世界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图?? -
示钢门冬: 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山地土壤占1/3,灰化土和荒漠土分别占16%和15%,黑钙土和栗钙土占13%.地带性土壤沿纬度水平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

涪城区13831364318: 各种植被类型的气候,土壤,代表性植物怎样? -
示钢门冬: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 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内陆)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