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作者&投稿:汤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既是全文的构思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的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凝聚,同时也能唤起读者的猜想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是因为作者去山中看大自然的景色,作者把山中的景物当做自己的朋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感受到亲切感,把景物拟人化也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情,就像熟悉的老朋友一样,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上中访友》一文中,作者拜访的“朋友”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通过作者与山中的朋友们的对话来描写文章,这样既呼应了文章的题目《山中访友》,又使读者更身临其境。

扩展资料

《山中访友》文章赏析: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中访友》



在作者眼里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石都成了有生命的人,都能和我说话,都是我的朋友。进山看景,自然就成了山中访友
百度知道团队4很高兴为你解答!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哦!


...想想“峡”的意思,并说说本文为什么要以描写“山水”为主?_百度...
构成三峡独特风光的,不仅仅是因为峡谷,更主要的,是两岸的山与峡谷中的水之奇特。所以,介绍三峡风光一定要写山水。二 从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来说:1 重点写水的原因:闻名遐迩的三峡,一向以山势险峻、水流湍急、风光壮丽而著称。郦道元的《三峡》重点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可是,我们知道,...

六年级上册有哪些课本?
课文目录 (注:各单元标*的篇目为略读课文。)第一单元 1、草原 2、丁香结 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花之歌 习作:变形记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5、七律·长征 6、狼牙山五壮士 7、开国大典 8、灯光 口语交际:演讲 习作:多彩的活动 语文园地...

为什么以 在山的那边 为题?
1 在山的那边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诗中所说的“海”是什么呢?诗人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说,“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

初中课文中《在山的那边》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海象征着梦想山代表困难。因为要实现梦想。必须要经过困难。只有在经历困难后,才能实现梦想。因为,经过了每一群山,自己都能获得很多东西。现实中就是这样。在困难面前一次次爬起来的人。都会懂得很多。我希望困难可以磨砺出一个人。一个能够实现梦想的人。

像山那样思考课文的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同
没什么区别,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都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文中“山的思考”是一种对待自然生态的客观思考,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人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区别,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做到了 “像山那样思考”...

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老山界为题?
原因:课文以“老山界”为题,是采用人民群众口中的“土叫法”为题,暗示红军是人民的队伍,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
《桥》记叙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人们撤离,把生的希望留给人们,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镇定,与人们的惊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又体现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课文山市解析
1.“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用原句回答)2.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3.课外请教老师或查阅有关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设题目的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对所描述的现象有一定认识,不致以讹传讹。1.回答此题要把握山市发生变化的三个阶段(见“整体感知”),...

六年级上册12课桥,这一课文中的比喻句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结合课文中...
六年级上册第12课,课文中的比喻句把老汉比作一座山。这是对老汉神态的描写,把老汉比作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与冷静,与混乱无序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同时突出了老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里的“山”含有“靠山”的意思,暗示这位老汉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然后说说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小学时学的是除第一段以后每段的第一二句.

许昌市15617794335: 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
油兔银柴: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既是全文的构思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的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凝聚,同时也能唤起读者的猜想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许昌市15617794335: 《山中访友》这一篇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
油兔银柴: 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独特,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以自然界的万物为友,也就表达出了作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是这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文眼.

许昌市15617794335: 我知道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
油兔银柴: 1.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是因为作者十分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能体现出作者与这些自然界朋友的深厚情感. 2.人,朋友.

许昌市15617794335: 《山中访友》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
油兔银柴:[答案] 1.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是这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文眼. 2.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明白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

许昌市15617794335: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 -
油兔银柴: 因为作者热爱大自然,把自然万物当成朋友般尊敬,所以用"访友"作为题目.

许昌市15617794335: 山中访友一课中作者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
油兔银柴:[答案]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

许昌市15617794335: 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
油兔银柴: 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具体如下——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许昌市15617794335: 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
油兔银柴:[答案] (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老桥—...

许昌市15617794335: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
油兔银柴: 作者是去山中看景色的,题目应为山中访景.把景物当作人来写,第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回味无穷.第二:作者把景当作人来写,突出了作者与山中的一切的浓厚,亲切的感情..所以就叫山中访友了.

许昌市15617794335: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山中访友,作者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
油兔银柴:[答案] 作者是去山中看景色的,题目应为山中访景.把景物当作人来写,第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回味无穷.第二:作者把景当作人来写,突出了作者与山中的一切的浓厚,亲切的感情.所以就叫山中访友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