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辙写亲情的文章有哪些?不要诗词,要文章…谢谢。

作者&投稿:蒙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和苏辙应科举写过的文章有哪些~

苏洵是苏轼的爸爸,苏澈是苏轼的兄弟。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自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旷世奇才苏轼和苏辙,同时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们的文章和诗词耳熟能详,而且很多诗词都被收录在课本当中,这两位自带话题的万人迷兄弟,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一面呢?真实生活中的两兄弟,关系到底如何呢?

《宋史.苏辙传》是这样评价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作家赵允芳认为两兄弟的关系就像箭与弓,箭之离弦,离不开弓的隐忍内敛。唯弓弩收得愈紧,箭方能弹射得愈远。”

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就像是上诉评价那样,关系非常的好,他们出生在一个有爱的大家庭里,父亲苏洵从小对他们兄弟俩人言传身教,他们受父亲的影响,也真正的做到了兄友弟恭。他们从小一起读书,一起长大,一起参加科考,一同登科,仕途相伴,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手足,更是人生路上的知己和战友。

更有史料记载,苏轼曾写信给弟弟苏辙:“嗟予寡弟兄,四海一子由。”苏辙便回信给哥哥说:“手足之爱,平生一人,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可见,哥哥在弟弟的人生中扮演着人生导师和父亲一样的角色,弟弟则是哥哥的知己和精神寄托。人生如此,别无他求。

东坡居士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生前就名满天下。何止诗词。

1、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胸有成竹出处。
文同,字与可,苏轼的从表弟。苏轼文章,表示对他的追怀、悼念。

亡妻王氏墓志铭——也不错,但不如江城子~短松冈来的情真意切!

祭欧阳文忠公文—— 今天我们读这篇祭文,首先会讶异它的形式的“简陋”。苏轼是写文章的好手,精美的骈文是理想的祭文形式。可就是这样一位才学出众的人,给老师写的祭文里一点也显不出自己的才学。任相对自由的散文语言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此刻,苏轼只想把自己闻知噩耗后的感受倾泻在纸上。情到至深处,为文毋须技巧。
  其次苏轼在祭文里对“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的详略处理是惊人的悬殊。他哭得死去活来,不是为靠山的倒塌,不是为再也借不到仙气而遗憾,而是为天下失掉一个人伦楷模而担忧!欧阳修是大宋文明的集大成者,他活着时震慑的是邪恶,匡护的是正义,提携的是真正的大师。
皆有深情 啊!!

...骨肉久别,乍聚,问讯亲旧,但有感叹。知兄杜门守道,为乡里推爱。弟久客倦游,情怀常不佳。日望归扫坟墓,陪侍左右耳...

http://www.baidu.com/s?bs=%B5%DC%BE%C3%BF%CD%BE%EB%D3%CE%2C&f=8&wd=%B5%DC%BE%C3%BF%CD%BE%EB%D3%CE%A3%AC%C7%E9%BB%B3%B3%A3%B2%BB%BC%D1&n=2

  苏辙说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苏轼说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轼”意指车上的扶手,“辙”意为车碾过的痕迹。想当初苏洵为两个儿子起名字的时候,没想到两个儿子日后无论在家庭、仕途,还是在文学上都如此相得益彰。
  苏轼兄弟二人从小在一起读书,未曾一日相离。
  苏辙在《遥堂二首并引》(《栾城集》卷七)中说:“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 在《祭亡兄端明文》(《栾城后集》卷二十)中,对这种手足相依的亲情则有更详细的描述:“手脚之爱,平生一人。幼而无师,受业先君。兄敏我愚,赖以有闻。寒暑相从,逮壮而分。”
  求学期间,兄弟间也时有调侃。例如苏东坡从刘巨门下读书时,夏日在学舍与同窗称建用、杨尧咨、弟辙做大雨联句。称建用曰:“庭松偃盖如醉”,杨尧咨曰:“夏雨新凉似秋”,最后苏轼对曰:“有客高吟拥鼻”,子由对曰:“无人共吃馒头”。众皆倾倒。
  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历史长卷中璀璨夺目的华章。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贯注于词作之中,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真情实感的关于兄弟亲情的词便如汩汩清泉喷涌出世。
  晚唐五代的词描写男女柔情的不计其数,而对于兄弟亲情却绝少涉及。苏轼的一些关于兄弟亲情的词,比之当时笼罩文坛的艳科词,不管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满江红 怀子由作》便是这类词中比较著名的一篇。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这首词是苏轼在颖州任知府时作的,词的上片即景生情,抒发了“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的深深感慨。下片追忆从前多次的相会与离别,希望能有机会与弟弟见一面,词的语言苍劲浑厚,寄寓深远,感情全自胸臆自然流出,读来颇为动人。
  苏轼中秋怀人之作,大多为子由而发,其中一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更是成为千古绝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兄弟情意甚笃,写作此词时,他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以意境清新如画,情理具佳,颇耐人寻味。宋代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更是对此词的崇高评价。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轼怎么读
轼[shì]繁体:轼 笔画数:10,部首:车。基本含义:形声字,从车,式声 本意:古代马车上前方的横木 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表示敬意:魏文侯过其闾而~之。——《吕氏春秋·期贤》冯轼下齐七十余城。——《汉书·郦食其传》下视...

轼的读音是什么
轼 拼音:shì 笔顺编码:横, 撇折, 竖, 提, 横, 横, 竖, 提, 斜钩, 点 解释:1.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凭~。2.凭轼致敬:“魏文侯过其闾而~之”。

”轼”这个字怎么读
“轼”读音:shì。笔画数:10。部首:车。解释: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组词:(1)回轼:huí shì犹回车。(2)转轼:zhuǎn shì 回转车头,谓驾车回返。(3)伏轼:fú shì 亦作"伏式"。 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4)封墓轼闾:fēng mù shì lǘ 增修坟墓﹐旌表里门﹐表示对...

轼字怎么读
轼字的读法是【shì】轼,汉字,基本含义:形声字,从车,式声。本意:古代马车上前方的横木。形声字,从车,式声。《说文解字》注:车歬(qián,今“前”。)也,此当作车舆前也。不言舆者,舆人为车,车卽舆也。舆之在前者曰“轼”,在旁者曰“輢(yǐ)”,皆舆之体,非与舆二物...

轼,这个字什么读
轼的读音:[shì][部首] 车 [笔画] 10 [释义] 1.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2.凭轼致敬。组词 熊轼 伏轼 抚轼 轼庐 茵轼 轼闾 轼鼃 轼蛙 冯轼 泥轼 凭轼 轼辙 转轼 横轼 ……

轼的拼音
轼的拼音[shì],本意:古代马车上前方的横木。典籍解释:形声字,从车,式声。《说文解字》注:车歬(qián,今“前”。)也,此当作车舆前也。不言舆者,舆人为车,车卽舆也。舆之在前者曰“轼”,在旁者曰“輢(yǐ)”,皆舆之体,非与舆二物也。戴先生曰:“轼与较皆车阑上之木...

苏轼的轼怎么读
苏轼的轼的读音为“shì”。一、 释义:轼是古代车辆上的一个重要部件,位于车的前部,用来固定车轮,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二、典故:“轼”源于《诗经·大雅·荡之什·崧高》中的一句诗:“轼车为燕,我季车独维。”其中的“轼车”是古代车辆中的一种雕镂栏杆,位于车身两侧以固定车...

轼怎么读?
轼读音shì,是整体认读音节,声调是四声。部首:车 笔画数:10 笔顺:横、撇折、竖、提、横、横 、竖、提、斜钩、点。字义:古代车厢前面 用做扶手的横木。

轼怎么读组词
轼,拼音:shì;组词:轼辙、轼车、伏轼、回轼、熊轼、横轼、轼怒蛙、凭轼、转轼、凭轼结辙、冯轼、轼柜、泥轼、熊轼轓、轼鼃、凭轼旁观、轼怒鼃、轼蛙、茵轼、封墓轼闾、轼闾、抚轼。部分词语释义:1 熊轼轓 [xióng shì fān]即熊车。本为公﹑列侯之乘车。后亦为对地方官员乘车...

轼,字的含义是什么?
1、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凭轼。2、凭轼致敬。轼拼音:shì,部首:车部,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0画,五笔86:LAAG 五笔98:LAAY,仓颉:KQIPM

子洲县15799002730: 苏轼写的表达对亲人思念的诗有哪些? -
勇背奎诺: 词·江城子 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

子洲县15799002730: {但愿人长久}讲的是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的故事?
勇背奎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七零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子洲县15799002730: 苏轼与苏辙的友情 -
勇背奎诺: 苏轼与苏辙是兄弟,所以说亲情更合适. 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苏轼写给苏辙的,可见亲情之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子洲县15799002730: 苏轼的哪些诗句是表现骨肉亲情的儿女情长的 -
勇背奎诺: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①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子洲县15799002730: 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 -
勇背奎诺: “千里共婵娟”的白话翻译是: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明月几时...

子洲县15799002730: 水调歌头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
勇背奎诺: 1、兼怀子由2、何事长向别时圆? 3、人有悲欢离合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子洲县15799002730: 关于苏轼骨肉亲情、儿女情长的诗、有哪些? -
勇背奎诺: 苏轼《江城子》(悼念亡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子洲县15799002730: 苏轼写给儿子的诗词 -
勇背奎诺: 苏轼写给儿子的诗词是洗儿诗. 《洗儿诗》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其为儿子所写的一首诗.全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诗的前两句中,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

子洲县15799002730: 收集豪情的咏叹古迹的歌颂亲情的诗局
勇背奎诺: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子洲县15799002730: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为思念谁而写的? -
勇背奎诺: 他的弟弟,苏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