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过草地的读后感1000字,拜托了。急急急

作者&投稿:承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1000字急急急!~

《战地女杰:贺子珍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丰 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出,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雪山小太阳》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6月 地点:夹金山。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人都沉默了。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穿过岁月的悠远,70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曾经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让给了自己的战友。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魂驻小红桥》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春 地点:甘南。出征的队伍绵亘十几里,风萧马嘶秋冷,红军将士们行色悲壮。每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战斗队减员严重,而担架队却越来越长,任务也随之越来越艰巨。一个清瘦干练的姑娘穿梭在队伍里,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跑前跑后,安排抬担架的、照顾负伤的。这是她的职责,她是担架队队长。据说她是自己从家里跑出来参加红军的,英子这个名字也是当兵后她自己取的。20岁的她,已参加红军4年、入党3年 麻利、果断、机智、勇敢的作风常让人忘了她是个姑娘。因此在长征前她受领了队长一职。临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权力,而是用性命兑现所有的责任。困难、问题、危险,接踵而来。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有的担架员受伤了,雇来的民工逃跑了。十几个担架被扔在路上,重伤员血污模糊地躺着,较轻一点的伤员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触目的情景让她心如刀绞,血直往头上冲。年轻的队长杏眼瞪圆,咬着嘴唇,狠狠地说:“背也要背着走!”她对担架员的任务进行了分配,尽力找回逃走的民工,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可安排到最后,再也匀不出担架和人来抬一个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了。看着前方的路,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英子决定背着他走。队员们反对,劝她留下这个伤员。因为矮小、单薄的她看上去实在不堪重负,而且这个伤员伤势太重。可英子看着四周的荒山野岭,说:“丢下他,不就等于让他死嘛。决不能!”于是,再没有多说什么,她背着他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迈开了沉重的步子……伤员的手无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声音说:“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闻,薄薄的嘴唇坚强地抿起。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而受伤的战士,也顽强地抗争着,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居然开始好转!一路辛苦,一路历险,一路化险为夷。担架队艰难而曲折地前进着。而英子却越来越瘦,她总是将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担架员和伤员;她也越来越弱,她总是将金贵的盐和水送进战友的嘴里……队伍来到山里的一座小桥时,仿佛春天正好等在这里,娇嫩的小花与新绿扑面而来。劳顿不堪的战士们愣了一下,然后,都恍然大悟似地停下脚步,深呼吸……那个重伤的战士已经可以拄着棍子走了,也许是受了这美景的鼓励,他走到英子队长面前,说:“队长,我要编个花环给你!”英子笑了,那开心而生动的笑脸让人想起她也只是个孩子,她点点头回答:“嗯,好。”可接着又故意板起脸说:“但是,你现在还需要休息。”这是她一生中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为了给伤员舀水喝,她坠到了桥下的河水里。她坠落的声音那么小,她甚至没有挣扎,就顺水飘去……一去七十年!白云苍狗,世事变迁。很多事情改变了,但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褪色。就像此刻——一个垂暮老人,站在小桥边,凝视远方。山青水碧、草青花艳,和平的阳光照耀大地。他的眼睛湿润了,半晌才说:“不一样了,但又一点都没有变。”过了许久、许久,老人又开口说:“如果英子队长多吃一点东西,可能就能坚持下去,可能就……”老人缓缓地在草地上采来缤纷的野花,用颤抖的手认真地编起一个花环,轻轻挂在桥头……

1936年8月,年轻的美国记者斯诺秘密进入陕北苏区采访.毛泽东发动大家“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断.文字只求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年轻的红军干部纷纷撰写长征回忆录.短短两个月内,就征集到了约200篇作品.依据这些素材,斯诺完成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中外读者第一次知道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时光过去了70年,我们又开始寻找历史的源头.当时红军总政治部委派丁玲、成仿吾、徐梦秋等人编辑征集的稿件,1942年11月在延安印刷了《红军长征记》.由于当年印数很少,加上战争年代的散失,原版已极为罕见.今天,当《红军长征记》再次面世,又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兴趣和关注.中国作家协会的《长篇小说选刊》选载这部作品,是从文学的角度肯定了它的价值,它堪称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是长征最原始的记录,其真实性无可置疑.红军开始长征时,可能没有意识到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董必武在《出发前》中说:“我们向陕甘前进,还是到川西后才决定的,假使在出发前就知道要走二万五千里的程途,要经过13个月的时间,要通过无人迹无粮食的地区,如此等类,当时不知将作何感想.”红军以英勇的气概,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莫文骅的《在重围中》记述湘江战斗,头上有飞机轰炸,后面有追兵,红军队伍被打乱,自己的马也险些丢失.然而红军强渡湘
江,终于摆脱了敌人.童小鹏的《残酷的轰炸》记述四渡赤水时遭受敌机轰炸的悲惨场面:“炸伤的同志是在辗转反侧的叫痛,他们手足断裂了,头脸破烂了,身体炸伤了,他们的鲜血仍在不断的流,然而在同志们安慰时,仍表现他们为革命的决心,不因其负伤而稍减其坚决的志气,相反的更加痛恨我们的阶级敌人.”刘亚楼的《渡乌江》叙述了三次强渡的战斗经过和红军出奇制胜的情节.如果不是亲临前线,不可能如此生动、细腻地描述战斗的全过程.彭加伦的《飞夺泸定桥》描绘红军攀着铁索向对岸攻击,高喊“要桥不要枪”,敌军在震撼下心理崩溃,纵火逃命.这些记录说明,长征是生与死的搏斗,是用鲜血和泪水、汗水交织的战斗历程.
《红军长征记》的作者不但在创造历史,也在记录着历史.红军经过许多人迹罕至的荒凉地带.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等情况,是红军首次记录的.童小鹏《禁忌的一天》讲述红军在广西边界地区翻越高山时体验“瘴气”的经历,冯文彬的《从西昌坝子到安顺场》生动记录了凉山彝族的风俗以及刘伯承总参谋长与小叶丹结拜兄弟的民族团结场面.谢觉哉的《卓克基土司宫》描述了藏族官寨的建筑特色,以及藏族接受汉族文化的情况.李一氓的《从金沙江到大渡河》其中“安顺场怀古”一章,还根据清人笔记将石达开史事做了一番实地对照和考证.既有革命意义,也有学术研究价值.正是因为红军走过,如同地理发现一样,这些偏远地区的真实情况才被记载下来,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红军长征记》的每一篇回忆都体现出红军与艰苦环境作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今天,川西北的九寨沟、松潘草地以其秀丽的风光,成为旅游胜地.但是在当年红军的记录里,只有饥饿、寒冷和艰难的行程.这些文字看起来那么自然,却显示了红军在苦难中灵魂的纯洁和升华.将伟大融入平凡,无疑是长征精神最突出的体现.
原始的记录是最真实的.1942年版的前言说:“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执笔者多半是向来不懂得所谓写文章,以及在枪林弹雨中学会作文字的人们,他们的文字技术均是绝对在水平线以下,但他们能以粗糙质朴写出他们的伟大生活、伟大现实和世界之谜的神话,这里粗糙质朴不但是可爱,而且必然是可贵.”我们今天重读《红军长征记》,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依然会使我们产生新的冲动,我们仿佛正追随先辈一起长征,去感受那个非凡的时代.

今天我读了关于长征红军过草地的书和资料。

读后使我大有感触,红军们在过草地的时候没有吃的,就吃草、吃树叶,也吃树皮,吃树根。据当年活下来的红军说:“他们这些都吃完了,就吃他们身上的皮带,鞋子”。一开始我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也很疑惑,皮带和鞋子怎么吃呢,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继续看下去,原来红军们把皮带放进锅里去煮,煮软了再把皮带表面一层轻轻的刮掉,然后吃里面的牛皮,鞋子也是一样的。可是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我们同学们在吃午餐的时候,只要有一点不合自己的胃口,就把一整盘饭菜倒了。看的收泔脚的人直摇头。再看看垃圾桶里,咬了一口的面包、吃了一半的苹果……真让人可惜。老师也总说,要让我们回到旧社会过过苦日子,我们才会懂得珍惜粮食。

当我读到:老红军和几个人找到了一个牛骨架,上面有着几块少的可怜的牛肉。老红军和几个人把牛骨架搬回来宿营。老红军把几块肉分给了别的同志,把牛骨架上的骨头也大部分给了别的同志,而老红军只有剩下来的几块骨头,看到这里,我不由的惭愧了起来。红军爷爷们在这么困难的环境下还想着和队友一起分享,而我在同学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只想到自己,是那么的自私。记得有一次上美术课,我的同桌忘记拿油画棒,老师要我们拿油画棒的时候他才发现,就想向我借。我想:上次叫你借给我,你都不借,这次我也不借给你。更何况我自己也还没有画好呢。所以,无论同桌怎样苦苦哀求我,我都不理他。他没办法就向后面的同学借了。事后我也常常在谴责自己为什么不借给他。现在,我更是无地自容了。

还有红军爷爷爬雪山的情景也是我难忘。红军长征的时候要爬过一座连鸟都不敢飞的雪山。刚跑上去的时候还好,他们一路上唱着山歌,快到山顶的时候停止了歌声。因为他们听当地人说:“到山顶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山顶上堆满了雪,突然有一个人晕倒了,他心跳微弱,没过多久死了。可是其他人却没有一个后退,没有一个人放弃,他们继续着长征之路,革命之路。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想想我自己,只要一遇到困难,我就会毫不犹豫的逃避,或者请求别人代劳。
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遇到难题我以后要勇敢面对。我要向红军爷爷们学习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满分作文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满分作文【三】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是“老班长那种舍已为人的精神。”《金色的鱼钩》讲的是长征途中过草地的一段感人的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了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却牺牲了。最...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篇六: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今天我在电脑上看了一篇文章,叫《金色的鱼钩》,它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金色的鱼钩》主要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让给病号,自己光荣牺牲的故事。文章语言简练,朴实无华,记叙真实而生动,使人仿佛置身在那个时代的生活当中,看完以后,我深深...

《过草地》张爱萍 读后感
张爱萍《过草地》1935年8月22日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蒿没膝步泥潭。野草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坐地随意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该诗的风格古称“马背诗”,直白、质朴,为作者军旅生涯的真实写照。张将军自己说:“常写记事篇,只为自家看。”该诗收集在《...

听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后你有哪些感想?30字至50字
其中我印象很深的是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过草地的情景,当时,因为彭德怀的部队负责殿后,而前面的部队因饥饿将野菜挖出来吃,每次等前面部队挖过野菜后,后面部队就找不到野菜了。所以彭德怀的部队中的战士们都因饥饿昏倒在地,这时,彭德怀不惜杀了一直陪伴着他的大黑骡子来为战士们充饥。这大黑骡子一...

五年级上册语文主题丛书7翻雪山过草地读后感400字左右
读了《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我才知道革命抗日的伟大和艰辛!红军长征的故事里,有两段给我印象最深――一段是爬雪山:雪山是指夹金山,一年里有半年都是大雪封山。尤其是山顶,气候多变,一会儿漫天大雪,一会儿暴雨倾盆。每个从夹金山下来的战士都说:“如果在雪山顶上停下休息,就永远起不来了!

《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从 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400字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是“老班长那种舍已为人的精神。”《金色的鱼钩》讲的是长征途中过草地的一段感人的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了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却牺牲了。最让我受感动的地方是:“走近一看,啊!我不由...

长征观后感
这一成功,将蒋介石要把红军消灭在桥头的设想化为泡影,毛泽东没有成为第二石达开。这也揭示了一个道理——人定胜天。更喜岷山千里雪 抢渡大渡河之后,便是翻雪山,过草地的时候了。过雪山时,只要一坐下,便有可能冻死。但毛主席却喜欢这雪,可见红军的乐观。 过草地是长征时比较艰苦的一段岁月,...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六年级 王春欢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我的两眼湿润了。文章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情。主要讲老炊事班长为照顾作者与两位小同志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

七根火柴读后感500
<七根火柴》是红军长征中过草地时发生的故事。暴雨冰雹后的草地、伤痛的折磨、饥饿的煎熬、潮湿寒冷的侵袭,让红军战士对火无比渴望。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卢进勇渴望火,无名战士也需要火。但无名战士却极力保护火柴,把七根火柴保管得很干燥,不惜牺牲自己,连同党证让卢进勇将七根火柴转交给组织,让...

巫山县19182684536: 红军长征过草地有感作文 -
澹言碱式:[答案] [红军长征过草地有感作文] 十一长假里,我读了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文章,名字叫《红军长征过草过》,红军长征过草地有感作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红军过草地的故事,当时,红军所有的兵力混合在一起分成左右二军,从毛儿盖、波罗子出发.右路...

巫山县19182684536: 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800~1000字 -
澹言碱式:[答案] 《指间的太阳》讲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司务耀族老倌、医官皮文勋、团长欧喜洋等成人红军和汤敏吉、坛子、登才、得天等少年红军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成立一个收容队,过草地.他们的任务就是走在大部队的后边,尽量收留那些掉...

巫山县19182684536: 读诗歌巜过草地》的感受 -
澹言碱式: 这首诗正是描写了红军过草地时风餐露宿的生活.听老红军回忆,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士最多,都是掉进沼泽里或是饿死的.那时每个人只有10斤青稞粉,却要度过两三个月.每天吃的就是野菜和着及少青稞粉,没有一丁点油盐,充分体现了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再想想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的我们,有好吃好穿的却还挑三拣四,随意浪费,着实觉得惭愧.

巫山县19182684536: 过雪山草地观后感 急,越快越好, -
澹言碱式:[答案] 过雪山草地读后感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过雪山草地,是长征征途中艰苦卓绝,雄伟壮烈,堪称奇迹的一...

巫山县19182684536: 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 -
澹言碱式:[答案] [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今晚,我一口气读完了《红军长征故事》,里面一个个坚强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这里面主要讲了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等种种磨难中发生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读完之后,不禁令人感慨.小兰...

巫山县19182684536: 《“小鬼”在走出草地前倒下》读后感 -
澹言碱式:[答案] 每当看到鲜红的五星红旗在风中迎风飘扬时,我 的心中多多少少有一丝感动.哦,鲜红的五星红旗为什么红得那么耀眼,扣... 今天就让我给你讲述一个小红军的故事吧!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伤亡最大的一个地点,有许 多人因为饥寒交迫,而丧生于此....

巫山县19182684536: 长征故事读后感 - 作文写一篇关于长征故事的读后感要求:500字
澹言碱式: 读后感——《长征的故事》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们历经千心万苦才夺得了胜利.例如:红军四渡赤水河靠的是智慧与勇气,只有有了它们才能创造出...

巫山县19182684536: 《万水千山》读后感(蔡智亮) -
澹言碱式:[答案] [《万水千山》读后感(蔡智亮)]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关于红军长征的书,名叫《万水千山》,《万水千山》读后感(蔡智亮).这本书记叙了红军长征的整个过程,使我对红军长征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万水千山》这本书使我知道了红军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