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什么进攻日本:元朝东征日本始末

作者&投稿:琴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朝东征日本失败的原因。~

  原因是有很多的.,我记得当时的将军很不中吊用..而且元军刚刚灭完宋军..军队中有汉人,高丽人,.军队内部就矛盾重重..我也是两年前看过相应的文章..你说的也正确..我也从网上找了点资料..你权当参考吧.

  元朝
  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东邻。它三面环海,西隔高丽与中国相望。这种有利的地理位置保护了它在13世纪上半叶免受元军的战火。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蒙古帝国逐渐分裂,为了转移内部矛盾焦点及扩张自己的统治区域,忽必烈在东方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扩张战争,日本成为其首要目标之一,日本和元朝因此揭开了两族政权和两族关系的序幕。

  元朝与日本的关系,以元朝两次东征开始,又以元朝彻底失败而告终,因此元朝与日本的关系以军事上的征服和反征服为主。本文重点论述元朝与日本的战争关系始末和元朝东征日本失败的原因。

  一自从唐代武宗灭佛到蒙古人建立元朝,日本和中国脱离外交关系长达4个世纪之久。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企图改变这种状况,使日本与其他政权和民族一样臣服于蒙古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首先向日本政府派遣使者,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至元二年(公元1266年),以高丽人赵彝等言日本国可通,择可奉使者。三年(公元1267年)八月命兵部侍郎黑的,给虎符,充国信使;礼部侍郎殷弘,给金符,充国信副使,持国书使日本。”在国书中,忽必烈希望元朝与日本“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且圣人以四海为家,不相通好,岂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可见忽必烈以委婉的语气表达了如果日本拒绝投降元朝,元朝将用兵日本的意图。国信使黑的等借道高丽,在高丽枢密院副使宋君斐、礼部侍郎金赞等导诏使的陪同下前往日本,但“不至而还。”因为高丽人以汹涌的海洋和恶劣的气候为借口,威胁蒙古使节,迫使他们没有到达日本就返回中国。实际上高丽人劝阻蒙古使者前往日本的真正意图在于:如果元朝出兵日本,必将给高丽人带来沉重的负担。为此,忽必烈非常不满,他立刻给高丽国王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谴责高丽国王作为他的臣民不但不帮助蒙古使节克服困难前往日本,反而劝阻他们返回中国。在忽必烈的压力下,高丽国王在忽必烈于至元三年(公元1268年)第二次派遣使节去日本时,给予了充分的合作和帮助。这一次蒙古使节顺利地到达日本大宰府。他们按照忽必烈的吩咐希望日本“派遣纳贡使节。”当时日本执政者为镰仓幕府,他们“一方面将此事报告了朝廷,同时拒绝这一要求,并令使者回国。”蒙古使节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于返回的路上掳走日本人塔二郎、弥二郎二人。忽必烈此时因蒙古与南宋战事紧张都无法分出兵力东征日本,因此他仍希望以和平手段压制日本政府就范,从而奴役整个日本大和民族。于是他释放了塔二郎、弥二郎,告诉他们:“尔国朝觐中国,其来尚矣。今朕欲尔国来朝,非以逼汝也,但欲垂名于后耳。”并让他们带去给日本国的信。但仍与前几次一样没有任何回音。后来忽必烈又三次遣使前往日本,但均为日本政府拒绝。如公元1270年,蒙古使节第五次到达日本,传达了忽必烈的旨意:如果日本不向蒙古朝贡,蒙古人即将出兵云云。当时18岁的日本执政者北条时宗(1251—1284)“坚决拒绝这一要求,压制了朝廷的妥协态度,下令西国的守护和地头准备防御。”忽必烈闻此讯后,抑制不住五次遣使、五次被拒绝的愤怒与耻辱,他不顾蒙古与南宋激战正酣,下令准备军队、船只、粮饷,向日本发起战争攻势。日本军队也在北条时宗的命令下严阵以待。

  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风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为此高丽人、汉人被迫造船、运粮饷,充当士兵,他们深受其害。但忽必烈执意攻取日本,“冬十月,入其国,败之,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惊四境而归”。其实元朝军队仅仅在战争开始阶段取得了一些战果。以后则屡战屡败。如井上靖记载:蒙古于“公元1274年10月初,以船舰九百艘、士兵三万三千人占领了对马、壹岐两岛,……继而侵入肥前松浦郡,……使日军处于不利,不得不暂时退却到大宰府附近。……元军虽然赶走了日军,但不在陆地宿营,夜间仍回船舰。当元军回到船舰后,恰遇当夜有暴风雨,元舰沉没二百余只,所余元军撤退,日本才免于难。”(日本历史称此次战役为文永之役)。美国蒙古史研究者罗莎比的记载则与井上靖相似,他写道,“尽管日本人得知蒙古军队已经出发,但他们的准备仍不完备……他们的武器也无法与蒙古人的长距离武器相匹敌,他们的指挥官也不如久经战场考验的蒙古军队领袖那样有经验,但他们擅长于面对面的搏斗……尽管他们在前几夜的战斗中失利,但突然降临的暴风雨使蒙古军队和船舰在退往旷海中时损害惨重,他们不得不无功撤退。”可见蒙古人第一次东征日本便以失败而告终。这在蒙古兴起以后的战争史中是不多见的。蒙古人战无不胜的神话在海战中被彻底粉碎。

  忽必烈听到征服日本失败的消息后,感到非常震惊,他几乎不相信战无不胜的蒙古人能败在小小的日本国手下。为了挽回蒙古人的面子,他决心与这个岛国周旋到底。但由于消灭南宋的战争正进入关键时期,因此他再次派遣“礼部侍郎桂世忠、兵部侍郎何文著、计议官撒都鲁丁往使,复致书。”并以强硬的态度要求日本纳贡,否则将诉诸于武力。但日本政府“为他们最近的成功而骄傲,相信上帝能挽救他们,并加宽了日本与元朝之间的海防线,处死了忽必烈派遣的使节。”这极大地伤害了蒙古朝廷。因为蒙古人认为斩除使者是对他们最大的污辱。早在公元1218年,当花剌子模国王处死了成吉思汗的使者和商队后,就曾引起成吉思汗极大愤怒,结果爆发了蒙古军队第一次西征。忽必烈与他的祖父一样,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惩罚日本国。他一方面招募军队、筹集资金;另一方面遣使要求日本迅速朝贡,否则元军将至。北条时宗再次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并积极策划远征高丽。忽必烈别无选择,他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以日本杀使臣为由,结集南宋新附军十万人组成一支大军远征日本。兵分两路:洪茶丘、忻都率蒙古、高丽、汉军四万,从高丽渡海;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率新附军乘海船九千艘,从庆元、定海启航。二路大军约定六月以前会于壹岐岛及平壹岛。”高丽国王为元朝“提供了1万军队,1500名水手,900只船和大批粮食。”然而,人数多、辎重多的江南军队行动迟缓,没有按预定时间与东路军会合,东路军在等待无望的情况下,“从合浦出发,侵袭日本对马、一岐两岛后,进抵筑前志贺岛登陆。日本守军已有前次抗击蒙古的经验,他们在箱崎、今津等处沿岸构筑防御工事,并以精锐部队开进志贺岛(志贺岛与九州之间有陆路可通),与东征元军进行了激烈战斗。”元军战败,退至鹰岛、对马、一岐、长门等地,与姗姗来迟的江南军会合。然而会合后的元军不但不积极进攻,反而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盾而不能协调作战。这样,“蒙古军在毫无荫蔽的前提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两方对峙达两个月之久。蒙古军队没有看到胜利的希望。两个月之后,即8月15—16日,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库树(音译,指平户)海岸,蒙古军再次企图撤入海上,但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在此次台风袭击下,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杀或溺死。”汉文史料也记载到,由于元军战船“缚舰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台风袭击下“震撼击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统率范文虎临阵脱逃,“独帆走高丽”[26]。蒙古人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惨败而告终。盛怒之下的忽必烈不但不总结教训,反而于1283年再次命令南方商人和东北女真人为他出征日本建造船只、高丽人为他提供粮食。但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每况愈下,理财大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遭到臣僚们的不断攻击,忽必烈终于在公元1286年屈服于朝廷的压力,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至此,蒙古与日本的军事关系以蒙古的彻底失败而结束。

因为元朝要一统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元朝并没有把日本打下来,下面简述一下历史上元朝攻打日本的过程吧。其实不是上天在帮日本人,而是与当时元朝人对海洋气候的不了解是有必然联系的忽必烈有两次攻击日本
第一次东征日本,发生于1274年。原因是日本不肯臣服于元朝。于是,忽必烈决
心用武力征服日本。1274年11月,元水军从高丽合浦(韩国镇海湾马山浦)出发,驶向对
马岛。出征的有大战船三百多艘,轻型战船舱三百多艘,小型运输船三百多艘,蒙汉士兵
二万余人,高丽士兵一万多人。元军在对马岛登陆,全歼了日本守军,占领了全岛。然后,
元军继续东行,攻占了壹岐岛。接着,元军在肥前海岸(该地及下述各地点均位于今日本
九州西海岸)击败了日军的抵抗后,向博多湾登陆,占领了今津地区。由于该地区不利于
大部队展开,次日,元军改在百道原和箱崎分别登陆。在百道原登陆的元军进展顺利,打
破了日军的阻击,但有一部分元军在赤坂高地被日军击败。在箱崎登陆的元军击退了日军
占领了海岸松林,夹击在百道原的日军,使其溃败。经一天激战,元军胜多败少。但元军
将领对日军估计过高,害怕日军在夜间袭击,将部队撤回船上休息。当夜,海上狂风大作
,波浪滔天,元军战船大都被刮翻,或触礁沉没,仅有200余艘撤回,官兵伤亡1.3万多人。
元军第一次东征日本失败告终。
第二次东征日本,发生于1281年。此次,元军调集了重兵分两路东征。东路军战船900艘,
官兵4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江南军战船3500艘,官兵10万人,从庆元(今浙江宁波)出
发。两军约定在壹岐岛会师。6月,东路军攻占对马,壹岐岛,没有按约定等待江南军,便
抢先攻击博多湾。由于日军已在海滩筑起石坝,元军难以上岸,因此改为进攻防守薄弱的
老贺岛。元军同日军为争夺该岛海滩,展开了激战。元军不善于在海滩上作战,被杀千人。
血战一个多月,元军仍为能取胜,只得退往壹岐岛。江南军因种种原因退迟了行动时间。
但最终仍与东路军会师。元军向日本主岛继续前进。一路上,多次遭到日本水军阻击。元军
在驶往鹰岛途中,又与日本水军激战了一夜。此后元军船队在海上停留了几天。海上又起
台风,元军船毁人亡。元军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文永之役是因为忽必烈早听说过关于“黄金国”日本的事(当时日本是产金国),当时他正在对南宋用兵,而高丽的抵抗组织“三别抄军”也使蒙古军很头痛。为了应对这些状况,同时也为了得到日本的黄金,他希望能够使日本臣服。于是于蒙古·至元3年8月(1266年·和历文永三年)派兵部侍郎里德(一说黑的)、礼部侍郎殷弘等人带国书,在高丽向导带领下出使日本。但是使者到了巨济岛就因大风浪而返回,没能到达日本。次年6月,忽必烈再次派里德出使,严令高丽一定要把使臣送到日本。高丽国王派其朝臣潘阜代替蒙古使者传书。1268年1月,潘阜携国书到达大宰府。闰1月上旬,国书被送到镰仓幕府。当时年仅18岁,掌握幕府实权的北条时宗拒绝回复国书(当时的幕府执权是北条政村,于同年让位给时宗)。2月6日,幕府把国书传送京都,请后嵯峨上皇御览。朝廷经过连日的会议,最终得出了个“不回复”的结果。但是国难当头,朝廷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由于不掌握军队,他们也就只能不断的在京都各大寺庙进行“敌国降伏”的祈祷。
第二次弘安之役是因为文永之役后日本并未屈服,元军也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撤兵。于是元·至元12年(和历建治元年·1275年)2月,忽必烈再次派礼部侍郎杜世忠出使日本。4月15日到达日本,这次他们顺利到达了镰仓,但是等待他们的却是全员斩首的命运。斩杀外交使节,这在当时是非常之事,即使在现在,也是严重违背国际规则的事情。当时,元朝已经吞并南宋,考虑到南宋一直和日本有各种比较密切的交往,在南宋降将范文虎的建议下,忽必烈再次派南宋人周福出使日本,当时杜世忠被杀的消息还没有传回。至元16年(和历弘安2年·1276年),周福等人在博多被杀。两个月后的8月,送杜世忠去日本的水手才回到高丽,带回了使者被杀的消息(可怜的周福,只差两个月)。至元17年(1280年),消息传到元大都,忽必烈震怒,大喊“立即攻打日本”。是年下半年,元朝征调军队(包括南宋降兵),成立征东行省(也称日本行省)主持征日大计。


忽必烈为什么要远征日本﹖
但近来也有人主张马可·波罗说的「Zipangu 」并不是指日本。中国的古籍中并没有日本盛产黄金的记录,马可·波罗也没到过日本,他说「Zipangu 」盛产黄金,蒙古人会相信吗?2.另一种说法是,忽必烈担心逃到江南的南宋王朝与日本结成同盟反元,为了断绝两国的关系,使南宋王朝彻底屈服,遂下决心攻打日本...

...比哪个军事实力更强?为什么元朝军队三次进攻日本失败?而大唐军队只...
回答:元朝的军事实力更强,当然,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不同时期不可同日而语,进攻日本时遭到顽强的抵抗,甚至还有两次是因为台风的关系,;在唐高宗时刘仁轨打败扶桑,是在自己的地盘上,用了点计谋,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因为一两次的战事就否定了元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剽悍的蒙古人,他们以旋风般的速度,征服...

古代朝代和日本战争是怎么回事
中日战争主要指近代中国和日本之间发生的两场大规模战争: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清朝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又称第一次中日战争;以日方胜利告终。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二战期间中华民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在美国等其他同盟国的协助下以中方胜利告终。关于此次战争开始的时间...

朝鲜历史上的反日运动
从此,朝鲜兵连祸接、国无宁日,朝鲜王室也如同风前残烛,开始了胆战心惊的岁月。1882年7月,朝鲜发生军士哗变,乱军进攻王宫,数大臣被杀,掌握国家实权的闵妃化装逃往京外。动乱中高宗国王惊慌失措,后来还是闵妃依制呼请宗主国出兵靖难,清政府派吴长庆带兵入朝,这才平息了兵乱。但日本以动乱中有...

明朝时,朝鲜的发展如何,为什么会在日本人面前不堪一击?
所以日本和朝鲜开仗之后,朝鲜很快崩溃是很正常的。当时的明政府也是在走下坡路,官府和军队也是各种腐败(倭人看到这点所以才敢和天朝叫板),但是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却很好,而且援朝的明军没有侵朝的倭寇多,居然能把倭寇打回他们岛上去,我一直觉得很不可思议。

...比哪个军事实力更强?为什么元朝军队三次进攻日本失败?而大唐军队只...
659年,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率军13万征百济,新罗以5万精兵接应,唐、新罗联军迅速击溃了百济,俘虏了百济国王义慈。义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残部,企图复国,于660年向日本求助,并要求放回作为人质的丰璋王子,日本当在位的齐明女皇答应福信的请求,送回丰璋王子,并于661年1月前往九州,欲亲自指挥...

朝鲜战争发动的真正的起因是什么?
朝鲜三面环水,北依大陆,是日本通往亚洲大陆的“天然桥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10年8月,日本公然吞并朝鲜,朝鲜人民在日本的统治下,被蹂躏了35年。但朝鲜人民从未停止过反日光复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英三国在《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独立”。1945年,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

忽必烈第一次侵日,日本人是怎样被蒙古军蹂躏的?
第一次出使日本的结果使忽必烈非常的恼怒,但蒙古当时还在和南线战场的宋国激战,高丽国也在发生三别抄之乱。忽必烈派兵在平定了高丽的叛乱后,开始在高丽大规模造船,准备从高丽出发进攻日本。在此期间,忽必烈又先后派遣使者到日本下最后通牒,北条时宗仍然不屑一顾,在他心中,蒙古再强,也不可能千里迢迢...

明朝为什么要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
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蜜月期,如汉唐。也有过水火不容的时候,后者最典型的莫过于元朝时忽必烈的两征日本,其声势浩大,规模可谓空前。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明初建国的时候,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也有过进攻日本的打算。“倭寇”是明朝的关键词之一...

中国和日本古代史上的三次战争
丰臣秀吉以朝鲜不配合为由,在1592年集结30万大军,准备以“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方式进攻朝鲜。当年,日本派出18万军队渡过朝鲜海峡,分9路大军进攻朝鲜。朝鲜军队基本望风而逃,3个月内,日本占领朝鲜全境。朝鲜国王逃至义州,向明朝求救。明朝随即派遣3000军队入朝作战,全军覆没,...

勃利县17113438789: 历史上元军东征日本是怎么回事?
畅桑贝特: 至元十一年(1274年)和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两次发兵东征日本,均失败而归.至元十一年(1274年)三月,忽必烈因为日本拒绝通使,决定发动战争,用武力去征服,派屯驻在高丽的忻都率领蒙古、汉、高丽混编的军队2.5万人东征日本.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再次命令东征日本.元军兵分两路向日本进发.两支元军在日本壶岛会师后,遇到罕见的飓风,大多数船只破损,除了一部分高级将领争先逃回外,10多万军士被遗弃.元军第二次东征日本几乎遭受全军覆没的损失.但忽必烈还是不死心,至元二十年(1283年),忽必烈试图再征日本,在江南大造海船,抽调兵马.由于人民纷纷起来反抗,他被迫放弃了征伐日本的计划.

勃利县17113438789: 元朝为什么要与日本打仗?
畅桑贝特: 蒙古想让日本人称臣,结果当时的天皇根本没把蒙古放在眼里,把蒙古的使臣给杀了,结果吧蒙古人给惹恼了,发兵八十万攻打日本.

勃利县17113438789: 历史上元朝军队入侵过日本吗?最终结果如何?
畅桑贝特: 元朝入侵日本始于至元11年,即1274年,元军在博多、箱琦找到武士的顽强抵抗,又遭到台风袭击,失败. 1281年,至元18年,发动第二次远征,高丽军4万,江南军10万,开始以优势兵力登陆,七月末北九州正处于台风圈内,元军又被台风摧毁,日本方面称为神风. 至此之后,元朝不得不面对现实,开展正常的外交关系

勃利县17113438789: 对于元朝两次东征日本,诸位怎么看?说说各自的高论.
畅桑贝特: 元朝征服过日本,尝试征服过两次. 都是渡海作战,都是进攻的日本九州岛,但是两次都失败了. 究其原因 1.日本当时处于同一的政权下,又是对外战争,相对非常团结. 2.元朝(乃至整个亚洲古代)海战经验比较缺乏,主要船就是运兵用,...

勃利县17113438789: 元世祖忽必烈为何两次跨海攻打日本?元世祖忽必烈为何两次跨海攻打日
畅桑贝特: ”这两次跨海作战都以失败而告终,更像是理想主义的行军:草原的骑士渴望成为大海的水手——并且不计代价地这么干了

勃利县17113438789: 介绍一下元朝时东征日本 -
畅桑贝特: 我先声明我是手打,说不清继续你问.当时日本附属宋,宋灭亡以后补投靠元.忽必烈大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从高丽和汉地征兵百万,万艘战船出征日本.结果路上赶上了疾风,其实就是亚洲季风寒流,战船全沉了,忽必烈大叔郁闷啊,但是人家很执着,扬言打哪就打哪,豁出去了,几年后又抽调了百万军顿,万艘战船去打日本,结果他太笨,这次又赶上太平洋季风,又全军覆没了.之后忽必烈认为是上天不让他们灭日本,就此作罢了.而日本则全国感谢上天的保佑,称之为神风,二战的神风敢死队就是这么来的. 之后再主动出击与日交手就是明了,就是岛战,人数不多

勃利县17113438789: 中国历史在日本 - 中国的古代曾有打日本的历史史实是怎么回事?我想知道详细的来龙去脉
畅桑贝特: 元军侵日战争,指元朝统治者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队入侵日本的战争.在日本通常被叫作“元寇”或“蒙古袭来”.这两次侵略企图尽管最终失败,但其在...

勃利县17113438789: 英语翻译元师征日原因考摘要:关于元朝征讨日本一事,史学界对于其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的研究,但对这场军事冲突发生的深层原因,却鲜有学者考证.特别是... -
畅桑贝特:[答案] Yuan Shizheng the date reason tests the abstract:Subjugates the Japanese incident about the Yuan Dynasty,the history ...Yuanshizhu Emperor before subjugating Japan,when rulers and the ministers discussion,displays all sorts of contradictory ...

勃利县17113438789: 元朝打日本为什么失败了?阐述一下元朝打日本的历史
畅桑贝特: 首先,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日本位于东海之东,隔海与中国相望,其国土有四个比较大的海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在这些岛屿上生存的日本大和名族...

勃利县17113438789: 元朝进攻日本因何失败? -
畅桑贝特: 是渡海作战,都是进攻的日本九州岛,但是两次都失败了. 究其原因 1.日本当时处于同一的政权下,又是对外战争,相对非常团结. 2.元朝(乃至整个亚洲古代)海战经验比较缺乏,主要船就是运兵用,进攻的手段就是进攻海滩登陆桥头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