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喧哗与骚动有感

作者&投稿:壬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初读《喧哗与骚动》,感觉很陌生,甚至有些吃力,故事竟然可以这样组织的。后来才知道这种写法叫做“意识流”。总体感觉好混乱,好糊涂啊,完全没有章法,各种片断,好像都莫名其妙的交织在一起。如果没有译者大量的注解,完全看地不知所云,但说实话,即使看了下面的注解,还是不太清楚福克纳到底在这本书中要表达什么思想。我想,也许正如这题目的来源莎士比亚里的《麦克白》里说的那句话,“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没有任何意义。”这本说,也是“痴人”福克纳的梦靥呓语,没有什么意义吧。我人生没意义,你还得活下去;读完一本书,即使没什么想法,也还得写读后感。

  同一部小说,有人对作者的艺术技法条分缕析;有人从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祖宗八代解构故事诞生的必然因素;有人像杜撰明星八卦一样猜测人物的原型及可能的含沙射影;还有人拿它与别的小说做一番可有可无的比较。这几者,当属于职业评论家之流。而我读小说,仅限于故事本身和语言文字。如同欣赏美人,不宜用手持手术刀的医生的眼光;欣赏美景,不宜用科学家解释眼睛成像的方法。那我就把自己从开始到结束,谈谈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方杰弗生镇上的康普生家,描写了康普生家族的没落史。这是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望族,祖上出过一位州长、一位将军。家中原来广有田地,黑奴成群。如今只剩下一幢破败的宅子,黑佣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尔西和她的外孙勒斯特了。一家之长康普生先生于19xx年病逝。他在世时算是一个律师,但从不见他接洽业务。他整天醉醺醺,唠唠叨叨地发些愤世嫉俗的空论,把悲观失望的情绪传染给大儿子昆丁。康普生太太自私冷酷,无病呻吟。她总感到自己受气吃亏,实际上是她在拖累、折磨全家人。她时时不忘南方大家闺秀的身份,以致她仅仅成了一种“身份”的化身,而完全不具有作为母亲和妻子应有的温情,家中没有一个人能从她那里得到爱与温暖。女儿凯蒂可以说是全书的中心。家族的衰落和家庭中的颓败、冷漠气氛,使她从一个“南方淑女”变成了轻佻放荡的女人。凯蒂的沦落给他家庭,给她的三兄弟造成里毁灭性的影响。

  第一部分是从班吉的角度来写的,班吉是凯蒂的小弟弟,他是个先天性白痴。一九二八年,他三十三岁了,但是智力水平只相当于一个三岁的小孩。他没有思维能力,脑子里只有感觉和印象,而且还分不清它们的先后,过去的事与当前的事都一起涌现在他的脑海里。所以,在他的叙事当中,常常是混乱的,叙事到一件事的时候,又会因为当中的一些事物,联想起另一件事。如果没有译者的注解,我还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事。但我还好奇,译者又是怎么知道班吉讲的就是那件事,我即使联系上下文也看不出。看来,我的智力水平真的是很低啊。但通过班吉的讲叙,我还是可以了解到,班吉对姐姐凯蒂有很深的感情。

  第二部分是从康普生家族的长子昆丁的角度来叙事的。他是一个哈佛高材生,但他能上哈佛是因为家里买了一块很大的地的`缘故,也就是说,他能进哈佛,并不是因为他的智商,而是金钱。刚开始看这部分的时候,还有点纳闷,昆丁虽没有高智商,但他的脑子应该比班吉好很多吧。为什么他的讲叙也这么不正常吗?后来,看了一些评论,知道昆丁在讲这段的时候,精神也处于极度的亢奋之中,因为他在考虑自杀的事情。想想也对,一个要自杀的人,他的精神也正常不到哪里去。从他的讲叙中,我发现昆丁其实很善良,他给一个吉普赛女孩食物吃,又送她回家。后来虽然被她家人误以为是昆丁要拐卖这个小女孩,但他也没有为他的这些善行辩解几句。他也非常的爱他的妹妹,凯蒂失身后,他也要决定跟她的男人决斗。虽然他跟那个男人最终没有决斗,但他因为由于对那个男人因对凯蒂的侮辱的愤恨而产生的勇气,还是很容易看出他对凯蒂非常的在乎。但我不明白,他在乎凯蒂的到底是她本身呢?还是她的贞洁?如果真的爱凯蒂,应该在凯蒂失身后,更加的关心、安慰她。而不是选择自杀,在地狱里与她相遇。也许,这就是一个要选择自杀的人的逻辑吧,看完这本书后,虽然不太明白其中的一些意思,但还是有点庆幸:我之所以看不懂,是因为我是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正常人的逻辑要明白晓得一个非正常人的思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写到这里,我又有点疑问,那些“疯子”的思维,有谁能真正懂的呢?难道是他们的同类人吗,但“疯子”本身都已经丧失或混淆了思辨的能力了,又怎么晓得别人的想法呢?所以我很好奇。福克纳当初写这本书的时候,到底是想写给谁看的?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躁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选自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原话是:Life is tale told by an idiot,full of sound and fury,signifying nothing.(人生如同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后福克纳藉此为题写就小说《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

喧哗与骚动的写作目的?
》一样,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喧哗与骚动》又可以说是理解后面两部作品不可缺少的基石。因此福克纳写作《喧哗与骚动》的目的也可以从世系的构建方面理解。因此很多人将《喧哗与骚动》作为福克纳所有作品中特殊的一部来看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也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福克纳是一个热爱故乡的人。他对...

喧哗与骚动的人物介绍
康普生夫妇对他们的儿子班吉漠不关心,康普生太太甚至觉得班吉是她的耻辱,是老天对她的惩罚。当班吉四岁时,她意识到班吉是个白痴后,马上将他的名字由毛莱改为班吉明,因为毛莱是她弟弟的名字,她不想让她的娘家蒙羞。她不仅不爱班吉,也不允许别人爱班吉。看到凯蒂抱着他,康普生太太说,“他太大...

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哪个译本好?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9年。该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

喧哗与骚动的创作背景
关于《喧哗与骚动》福克纳在1933年写的一篇文章里说:“在这以前我写了三部小说,轻松与愉悦的程度越来越少。那三部我足足推荐了三年,在此期间我把它往一家又一家的出版社投寄,怀着一种执拗而不断破灭的希望,只想至少把它用掉的纸张与耗掉的时间的价值挣回来。这个希望最终也必定幻灭了,因为有...

《喧哗与骚动》共分为几个部分?
《喧哗与骚动》共分为四个独立部分来叙述。第一部分:班吉的故事。第二部分:昆丁的故事。第三部分:杰生在杂货店干活时收到凯蒂的信。小说的第四部分是以迪尔西为中心视阈展开的。小昆丁在早晨没有下楼,当杰生打开她的房门时发现她已经无影无踪,而杰生发现自己的积蓄也被席卷而空;当警察的寻找和...

《喧哗与骚动》哪个版本好,有人文社版的么?
近日先后阅读了《喧嚣与骚动》的2个不同版本的译本,版本如下:一个是李文俊译本:上海译文版1984年10月第一版,(以下简称:李译)一个是方柏林译本:译林出版社2015年05月第一版,(以下简称:方译)总体感觉2个译本各有千秋,李先生的译本注释丰富,译文流畅;方先生的译本似乎更贴近原著,现代感...

乡土情结的眷恋 ---福克纳和莫言的对比研究
在《福克纳传》中有提到,福克纳5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黑人女仆卡罗琳,她忠诚、决断、善良、有主见、富有尊严感,对福克纳的一生,尤其是艺术创作上影响巨大。福克纳影响力巨大的一部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迪尔西,就是以她为原型的。迪尔西忠诚、仁爱、果敢,她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去维系着就快要分崩离析的康普...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躁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1.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2.你甜蜜的爱,就是珍宝,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3.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4.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它冷却。让它任意着,那就要把一颗心烧焦.5.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豁达者长寿.6.不...

中国的诗歌为什么以抒情诗为主?
《里昂车中》由车轮的闹声、“远市的灯光”一组意象推在列车窗口,有逼人的感觉,暗示了现代人在喧哗与骚动中的内心苦闷和孤独。他的《弃妇》,以荒凉泣血的意象群,指向对人生的理性痛思,成功地完成悲剧中国的雕塑,是他最为出色的象征主义诗篇。他的诗意象奇特、朦胧,开拓了新诗现代性表现的空间,成为新诗象征主义...

澄海区18952512829: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 -
潮裘利复: 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用我通常赞赏的口吻说,是“有巨大的信息含量”的小说.此前,对于福克纳,只闻其声,未读其作.只是知道他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大家.我在图书馆某个阴暗角落无意发现它的时候,赫然发现...

澄海区18952512829: 喧哗与骚动的影响 -
潮裘利复: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南方文学领军人物威廉·福克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为作者带来盛誉的作品,也是作者的得意之作,也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纳心血花得最多,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作品.该书在出版了多年之后,...

澄海区18952512829: 喧哗与骚动的写作目的? -
潮裘利复: 嗯,简单直接的提问.福克纳是现实主义作家,因此《喧哗与骚动》所描写的康普生家族的没落实际上只是时代缩影.福克纳穷尽一生去描写美国南方(南北战争)前后的社会变化,围绕着旧南方的衰亡讨论了诸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以昆丁...

澄海区18952512829: 试分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形象 -
潮裘利复: 小说构思巧妙,结构奇特.福克纳曾说,“这是一个美丽而悲惨的姑娘的故事”,凯蒂实为小说的中心人物.作者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处理方式,通过其他人物对主人公的看法与回忆,塑造出更为饱满和立体的人物形象.福克纳相信:“间接叙述能更加饱含激情;最高明的办法,莫若表现树枝的姿态与阴影,而让心灵去创造那棵树.”作品从四个不同的侧面,展现出凯蒂的“姿态与阴影”,并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来“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凯蒂曾经天真活泼,充满活力,然而后来失足堕落,彻底摧毁了南方淑女形象.

澄海区18952512829: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有哪些艺术特点 -
潮裘利复: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具有艺术手法的独创性与多样性,糅合了意识流技巧、时序倒错、多角度对位、神话模式四个方面.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以班吉为叙述人是对现代小说艺术形式的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实验.白痴视角的选择...

澄海区18952512829: 《喧嚣与骚动》有什么样的文学价值?
潮裘利复: 《喧嚣与骚动》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小说的故事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小说主要由人物的内心独白构成.小说由此分为四章:第一章又由一位33岁的中年白痴的...

澄海区18952512829: <喧哗与骚动>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潮裘利复: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作家花费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欢的小说.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本书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小说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

澄海区18952512829: 推荐外国小说名著或者经典文学 -
潮裘利复: 马克吐温的中短篇小说:比如《百万英镑》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三万元遗产》 等等,他的中短篇小说很不错,在幽默中含有讽刺,让人深思!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太经典了,人性的醒悟,忏悔和升华.大师托尔斯泰的作品都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