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的资料

作者&投稿:里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最后一课的写作背景~

1871年5月的《法兰克福和约》,法国答应赔款五十亿法郎,并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的一部分割让给普鲁士。从此,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人民惨遭异族蹂躏,饱尝亡国之苦,为时达半个世纪之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回到祖国怀抱。
都德目睹了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的惨状,受到了人民爱国精神的感染,战争生活使他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的创作源泉。
出版于1873年的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结晶,其中有一组直接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作品,或者揭露第二帝国军队的腐败、讽刺军事将领的卑劣无能,或者颂扬普通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反抗侵略的意志,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这个集子的第一篇。

扩展资料《最后一课》虽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却不正面描写战争,而是运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方法,选择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小学里的一堂课,来表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情感。
虽说巨大的非常的历史事件都是由普通的日常生活表现出来的,但这并不是说任何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都能表现出某个巨大的事件,正如不是每一朵花开都代表春天到来一样。
都德所选择的正是集中表现了这一巨大事件的生活片断: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祖国的语言了,学生们从此要学异国统治者的语言了!
作者把意义巨大的主题浓缩在一件日常生活的事件里,从而把一堂小学法语课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的高度,这就使得普法战争悲剧性的结果表现得异常鲜明,从而使得作品的主旨——普通人民的爱国情感和反抗侵略的意志不断地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所理解所颂扬。

作者简介:

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4日),法国普罗旺斯人,杰出的爱国作家。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26岁时发表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两年后,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集中表现了他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的“含泪的微笑”。都德因而有了“法国的狄更斯”的誉称。他一生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是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写作背景:
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在历史上阿尔萨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兰西曾多次交替拥有其主权),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
拓展资料:

阿尔丰斯·都德的创作特点:
他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一个剧本和四个短篇集。长篇中较著名的除《小东西》外,还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和揭露资产阶级生活的《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都德赞同左拉的自然主义创作论,但并不是无动于衷地描写现实。
他的创作倾向,总的说来,是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批判的。不过他的社会视野不够宽广,批判不够深刻,揭露的锋芒往往限于社会世态和人情习俗,而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则又近乎悲天悯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为描写对象,以亲切的略带幽默的眼光观察他们。他的观察细致入微,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独特意味的东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风格加以表现,并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间。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柔和的诗意和动人的魅力。
在农业、手工业文明的感伤回忆中与现代的巴黎故事里,都德也在试图去摆脱困苦和进行精神疗救,并由此而构成了小说中宗教主题的基本内容。普法战争之前的作品是从宗教仁爱的人道主义思想出发,强调、突出了宗教的情感功能,虔诚、宽容、慈爱的神父或类似的人物(像马丹神父),承担了上帝的职责,为困惑、痛苦的人们提供安慰与帮助。尽管在一些作品中作者也曾流露出对宗教徒(如巴拉盖尔神父)的某些疑惑与不信任,但这并不是主要的。早期的创作以农业文明为基本人文背景,沐浴着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而成长的都德,内心的宗教仁爱思想温暖而恳切。读者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品中拯救者的善良、真诚与宽容,像慈父一般,这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格设想,也是少年都德感伤情绪所需要的精神慰藉。
战后的作品则淡化了宗教形象,在工业文明面前,物欲的刺激与膨胀带来了更多的、更复杂的精神疾病,宗教拯救为各种方式的精神排解所代替。
参考资料:阿尔丰斯·都德

  作品名称:《最后一课》
  作品体裁:短篇小说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创作背景:普法战争
  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九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小说,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编辑本段文章主旨
  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展现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精神以及崇高的品质。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和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形象栩栩如生。本文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刚结束的第二年(1873),以沦陷了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描写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1871年,阿尔萨斯有人口150万。其中也的确夹杂着说法语的5万人口。法国战败后,那5万人后来多数迁移到了法国。

dfg


《难忘的一课》相关资料有哪些?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台湾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归还中国。由于台湾是在1945年10月25日光复的,当时的台湾行政公署于1946年8月颁布命令,明定10月25日为“台湾光复节”,以示纪念。《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最后一课续写300字
我轻轻擦去课本上的灰尘,缓缓的将课本一本一本的塞进书包。想到明天就再也不能上法语课了,想到韩麦尔先生再也不能教自己了,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但当我看到韩麦尔先生高大的背影时,似乎又听到了韩麦尔先生铿锵有力的声音:“法兰西人是最有骨气的,我们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顿时坚强起来,忍住泪水,抓起书包...

“三会一课”具体时间如何规定的?
“三会一课”具体时间并未进行明确规定。1、支部大会 会议时间: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主持。2、支部委员会 会议时间:支部委员会的会议每月一次。3、党小组会制度 会议时间:党小组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4、党课制度 上课时间:党课每年不少于四次,由各支部负责实施...

请问《难忘的一课》有什么相关的背景资料?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x0d\\x0a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

急急急~求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最后一课》!不要跟书上的一样...
而如今要同这熟悉的一切永远的分手,怎不叫人伤心!都是那可恶的战争啊。接着我又教了一堂历史,教初级班拼ba、bi、bo。看到坐在后排的郝叟老头戴着眼镜,捧着初级课本跟孩子们一起拼字母,听着他那古怪的声音,我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参考资料:找的。。。

最后一课的阅读答案 刘燕敏 快快快快!!!急急急急!!!~·~~~
1、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主要内容是什么?2、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意思,再写出两个含有“饱”的成语。3、哲学家对于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的态度各不同,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这是为什么?4、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是言而无信呢?5、文中这“最后一课”对你有什么...

有什么软件里面有总结资料的,比如政治之类的,从第一课总结到最后一课...
总结材料就内容来讲,包括基本情况和体会两大块。基本情况就是做的什么工作、怎么做的、取得了什么效果、还存在什么问题;体会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有的也叫启示,其实就是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总结材料的结构包括开头、情况、体会三部分,也有一些总结材料没有专门的体会部分,合并在情况部分写,或者干脆不写...

难忘的一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难忘的一课》出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主要内容是: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2、《难忘的一课》的思想感情...

青蛙卖泥塘一课中的青蛙具有什么特点用三个词语概括一下?
青蛙的特点是:勤劳、能干、虚心。《青蛙卖泥塘》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青蛙觉得自己的泥塘不怎么样,就想把它卖掉。在卖泥塘的过程中,认真听取每一位来买泥塘的顾客的意见,最后把泥塘建设得非常漂亮,连自己都舍不得卖泥塘了。

难忘的一课历史背景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二战结束。同年8月29日日蒋介石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并于9月1日于重庆宣布成立“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与“台湾警备总部”。同时命陈仪兼任“台湾警备司令”经过准备后,10月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前进指挥所于台北成立,接收人员分别在10月5日-10月24日...

迪庆藏族自治州15788519509: 最后一课(1873年阿尔丰斯·都德创作的小说) - 搜狗百科
威步酒石:[答案] 《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迪庆藏族自治州15788519509: 最后一课简介(最后一课教案)
威步酒石: 1、《最后一课》的情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上学路上、最后一课、宣布下课.2、高尔基说:“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3、”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人物形象逐渐完善....

迪庆藏族自治州15788519509: 复述《最后一课》 -
威步酒石:[答案] 《最后一课》是都德最为人称道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歌颂了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无比深挚的爱国之情.小说以一个孩子的风闻作为叙事视角.作家借小弗朗茨的所见所感将乡村教师麦尔先生的精神世界极为真切地传达出来.小说在艺术上的精妙之处在于...

迪庆藏族自治州15788519509: 《最后一课》的文章内容简节概括 -
威步酒石:[答案] 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段意①1~7 课前②8~23 课上③24~29 下课或第一部分(1——9)小弗郎士在上...

迪庆藏族自治州15788519509: 谁有《最后一课》的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一定是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
威步酒石:[答案] 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容克地主的...

迪庆藏族自治州15788519509: 《最后一课》是在什么战争中发生的故事? -
威步酒石:[答案] 普法战争 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九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 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迪庆藏族自治州15788519509: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国人民()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这篇小说以(),刻画了小弗朗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 -
威步酒石:[答案]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这篇小说以(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小弗朗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的真实的反映...

迪庆藏族自治州15788519509: 都德《最后一课》 故事情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人物... -
威步酒石:[答案] 包括上学路上,课前,课中,课后. 时间:那天早晨,地点:学校,人物:(主要)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主人公和线索)

迪庆藏族自治州15788519509: 《最后一课》的作品介绍. -
威步酒石: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普法 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 了法国沦陷区-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 悲愤和对祖国的失去的国土与语言的热爱,以及争取祖 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 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