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成苑】萧子善:《学记》第一章:化民由学

作者&投稿:奚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萧子善

曲成苑私塾副校长;四川现代艺术学校思维导图应用中心副主任;明伦书院国学讲师;中美教育研究协会会员。名开新,字子善,以字行。志学之年志于教,至今未渝。待及成人,求学四川大学,问道明伦书院,支教僻壤山林。喜经典,尤好《周易》;乐读书,亦求甚解;爱武术,唯钟太极。同师友切磋琢磨,于闲暇读书演武,发愤不至忘食,喜乐未及忘忧,道之所在,志之所在也。

《学记》系列前两篇,子善老师依次讲述了“为何要学《学记》”以及“如何学《学记》”,从本篇开始,子善老师将带领我们从第一章开始正式学习《学记》。

《学记》第一章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白话为:执政者考虑问题,符合法度,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但不足以感动民众。如果他们接近贤明之士,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感动民众,但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君子想要教化百姓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根本在于为学修己)!

《学记》开篇第一章,做了一个对比:不同的施政方针达到了不同的效果。第一步是“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我们考虑问题,符合规则、符合法度,并且征求品德善良的人来辅佐自己,这个已经很好了,但只能取得小小的声誉,不足以感动民众。因为在这个层面,我们仅仅是基于自身影响,它还非常有限。

再进一步,“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如果我们接近贤明之士,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感动民众,但是还不足以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如果一个君主做到亲近贤明之士,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他是一个尊德的人,也是一个尊贤的人,老百姓肯定都会赞誉他,甚至会激发起人们的向善之心,但是不足以去教化民众。

真正的“化民”是什么?是要形成好的风俗,这个风俗是一种无形的生活方式,人们处在那样一种状态当中,说明它是一种根本性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内心的想法、思维,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影响是深刻而彻底的。

如何能够使老百姓形成这样美好的风俗?必须通过“学”。那“学”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个人的学习还是设立学校?我们看到不同的人在这一点上,观点似乎有分歧。但是我们读经典,要看到文字背后的含义,要能够读出言外之意,要读出它背后所指向的到底是什么内容。

我们接下来参照先贤对这一章的解读,深入学习《学记》。

郑氏曰:“宪,法也。”宪,是法度的意思。“言发计虑当拟度于法式也。”讲考虑问题应当符合法度。“求,谓招来也。謏之言小也。动众,谓师役之事。”动众,指的是统领军队,这个是“动众”的狭义的解读:当君子可以就贤体远的时候,他能够统领好军队,能够得军心。而广义的理解为:当君子能够就贤体远的时候,能够得民心,能够感动大众。然后讲道:“所学者,圣人之道,在方策。”这个学不是学一般的东西,或杂七杂八的东西,是有特定内容的,是圣人之道,学的是道。郑玄是以君主的视角来阐述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孔颖达的注解,孔颖达是唐朝的经学大师,他主持编纂了《五经正义》。孔氏曰:“此一节明虽有余善,欲化民成俗,不如学之为重。”这是对这一章的点题,君子发虑宪,求善良,以及就贤体远等都是很好的事,但是如果想要化民成俗的话,不如学之为重,还是得通过学。

“言人启发谋虑,必拟度于法式,又能招求善良之士以自辅,此是人身小善,故小有声闻,恩未被物,故不足以动众也。”这是第一个层面的,恩未被物,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恩被于外,故足以动众”但是,“识见犹浅,仁义未备,故未足以化民也。”即便你去亲近贤明的人,与你疏远的人,你的恩德已经影响到更广泛的地方了,已经让更多人知晓、受影响,但是如果不通过学习,你的见识仍然显得浅陋,你的仁义仍然不足,还不足以化民,这是第二个层面。

“学则博识多闻,知古知今,身有善行,示民轨仪,故可以化民成俗也。”君子唯有通过学习,才能让自己达到博识多闻、知古知今,身有善行,成为百姓的榜样,然后可以化民成俗。

其实古代的君主不仅有治理天下的责任,还有教化天下的责任。“作之君,作之师。”教化天下百姓也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对于君子,对于在上位者一定要学先王之道。

朱子曰:“动众,谓耸动众听。守常法,用中才,其效不足以致大誉。”用常规的方法,用中等的人才,其效果不足以有广大的声誉。

“下贤亲远,足以耸动众听,使知贵德而尊士。”当君子能够亲近贤者,体贴疏远的人,足以耸动众听,使老百姓都知道重视德行,尊敬贤人。“然未有开导诱掖之方也,故未足以化民。”但是还不知道怎么去开导启发民众,所以不足以化民。“唯教学可以化民,使成美俗。”唯有通过教学可以感化、教化百姓,形成美好的风俗。

清代学者孙希旦,他编纂了《礼记集解》,我们这次学习《学记》也参照了他对《礼记》的注解。

“人君而能就贤体远,亦可谓有志于治矣。”君主能够就贤体远,可以说他有治理好国家的志向,但是假如他不懂得学,则“所以化民者无其本也”,他想要教化民众没有根本、没有基础,他拿什么来化民呢?怎么化民?没办法。

“唯由学,则明德以新民,而可以化民成俗矣。”唯有通过学习,可以明其明德,然后进一步地新民,所以可以化民成俗。

戴岷隐讲:“求贤以自辅,足以资人君多闻之益。”求贤者来辅佐自己,可以让君主有更广博的见闻,听取更广泛的意见。“屈己以下贤,足以兴起天下为善之心。”当君子能够屈己下贤,能够以贤人为尊的时候,他可以兴起天下人向善的心。但是,假如学校不设立,缺少这样的一种教养、教化,天下人即便想要为善,也不知道如何进德修业。所以,如果要化民成俗的话,一定要通过学校,“其所及者广,所传者远也”。要化民成俗,唯有通过学校,才能够达到广泛、普遍、深远、长久的影响。

我们总结一下《学记》的第一章,它其实是开宗明义,讲了学的重大意义及根本目的在于化民成俗。“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而这里的“学”,一方面是君子需要自己为学修己,学习先王之道,如此才有新民、化民的根基。其次,作为为政者,要达到真正化民的深远影响,需要设学施教,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参与学习,让更多人能够学道、悟道,如此方能化民成俗。

晚清名臣张之洞在《劝学篇》讲:“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从古至今,世间的兴衰变化,光明还是黑暗,人才兴盛还是衰败,表面上是政治的原因,而根本上在于教育。因为唯有通过教育可以感化人心,从根本上去影响人。

——本文节选自子善老师讲《学记》


【曲成苑】萧子善:《学记》第一章:化民由学
萧子善 曲成苑私塾副校长;四川现代艺术学校思维导图应用中心副主任;明伦书院国学讲师;中美教育研究协会会员。名开新,字子善,以字行。志学之年志于教,至今未渝。待及成人,求学四川大学,问道明伦书院,支教僻壤山林。喜经典,尤好《周易》;乐读书,亦求甚解;爱武术,唯钟太极。同师友切磋琢磨...

《学记》第四章(三):大学之道(下)
萧子善 曲成苑私塾副校长;四川现代艺术学校思维导图应用中心副主任;明伦书院国学讲师;中美教育研究协会会员。名开新,字子善,以字行。志学之年志于教,至今未渝。待及成人,求学四川大学,问道明伦书院,支教僻壤山林。喜经典,尤好《周易》;乐读书,亦求甚解;爱武术,唯钟太极。同师友切磋琢磨...

《学记》第五章(一):开学典礼
萧子善 曲成苑私塾副校长;四川现代艺术学校思维导图应用中心副主任;明伦书院国学讲师;中美教育研究协会会员。 名开新,字子善,以字行。志学之年志于教,至今未渝。待及成人,求学四川大学,问道明伦书院,支教僻壤山林。喜经典,尤好《周易》;乐读书,亦求甚解;爱武术,唯钟太极。同师友切磋琢磨,于闲暇读书演武,发...

江苏省19410231106: 《学记 礼记》全文 -
鄹居来得: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

江苏省19410231106: 学记要求学不等属于什么教学原则 -
鄹居来得: 所谓原则,就是说话或做事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或标准.教学原则,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5)《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一、 教学相长的原则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

江苏省19410231106: 简要介绍一下《学记》的内容和地位 -
鄹居来得: 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

江苏省19410231106: 《学记》是一篇怎样 -
鄹居来得: 《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中国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江苏省19410231106: 《学记》中的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待而怨之.善问者如功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向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的翻译 -
鄹居来得: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江苏省19410231106: 《学记》白话文翻译 -
鄹居来得: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①闻,不足以动众;就②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③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④! 〔译文〕〔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

江苏省19410231106: 《礼记·学记》 -
鄹居来得: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江苏省19410231106: 《学记》译文中的疑问,原文: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 -
鄹居来得:[答案] 你认真的看一下翻译中的:鼓不等同于五声,而五声中没有鼓音,就不和谐.“弗得”跟“不”不是一起翻译的,而是拆开来,“弗得” 是“没有获得,没有得到”的意思,而“不”是“不是”意,四句意思都是“没有-----就不------”,希望你能看得...

江苏省19410231106: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鄹居来得: 你需要的是这段话的翻译吗???这段话的大意是: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江苏省19410231106: 对 学然后知不足 的理解 -
鄹居来得: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记》(2) 《学记》第三章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