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市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在文言文中,“知”字的用法

知〈动词〉

(1) 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汝亦知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2) 懂得,了解,理会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

知幸与不幸。——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3) 主持;管理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4) 识别;区别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5) 赏识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又如: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重(赏识;看重)

(6) 要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7) 感到,感觉,察觉

[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8) 参与

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 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知〈名词〉

(1) 知识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 知觉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3) 知己

绝宾客之知。——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又如:知心腹(亲信)

(4)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大知而察。——清· 刘开《问说》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2. 知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①知道。《论语-为政》:“~之为~之,不~为不~,是~也。”王充《论衡-知实》:“不学自~,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又】知觉,感觉。范缜《神灭论》:“手等有痛痒之~。”

②见解,知识。《商君法-更法》:“有独~之虑者。”(虑:思虑。)【又】知识。《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乎?’”(孰:谁。为:通“谓”,说。)

③了解。《史记-管仲传》:“~我者鲍子也。”【引】交好,相亲。司马迁《报任安书》:“绝宾客之~。”【又】知己,知心的人。鲍照《咏双燕》诗:“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衔泪:噙着泪。觅:找寻。)

④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政矣。”(子产:人名。)

⑤zhì(至)。通“智”。聪明,智慧。《商君书-更法》:“~者见于未萌。”(萌:萌芽。)

—— ——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3. 文言文中含知的句子

知 zhī

1. 晓得,了解。

例:《孟子 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认识;辨别。

例:汉刘向《列女传 阿谷处女》:「五音不知,安能调琴?」

3. 闻,听到。

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4. 告诉;使知道。

例:《南史 梁南康简王会理传》:「湖熟有吾故旧三千余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

5. 知觉;省悟。

例: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6. 记忆。

例:《论语 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朱熹集注:「知,犹记忆也。」

7. 见解;知识。

例:《商君书 更法》:「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8. 为,作。

例:《易·系辞上》:「干知大始,坤作成物。」

高亨注:「王念孙曰:‘知犹为也,为亦作也。’‘干知大始’,谓天之所为是创始万物。」

9. 主持;执掌。

例:《国语•越语上》:「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10. 知遇;赏识。

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11. 结交;交游。

例:《史记 项羽本纪》:「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12. 知己者,知交。

例:《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遂如故知。」

13. 匹配。

例:《诗·桧风·隰有苌楚》:「乐子之无知。」

14. 表现。谓有动于中,表现于容色。

例:《管子•心术下》:「金心在中不可匿,外见于形容,可知于颜色。」

15. 欲望,欲求。例:「知诱」。

16. 病愈。

例:《素问•刺疟》:「二刺则知。」

17. 犹得;得到。

例:《列子•汤问》:「臣恐彼国之不可知之也。」

张湛注:「此国自不可得往耳。」

18. 犹管;过问。

例:唐杜甫《鹦鹉》诗:「翠襟浑短尽,红嘴漫多知。」

19. 代词。犹之。

例:《战国策•楚策四》:「﹝孙子﹞因为赋曰:‘宝珍隋珠,不知佩兮……闾姝、子奢,莫知媒兮。’」

20. 助词。犹夫。

例:《北史•周齐炀王宪传》:「吾心公宁不悉?但当尽忠竭节耳,知复何言!」

21. 助词。无义。

例:《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须达已蒙老人断,即知和颜称本心。」

蒋礼鸿通释:「‘即知’就是‘即’,意谓就称了心愿,颜色也和下来了。」

知 zhi 第四声 「智」的古字。

1. 聪明;智慧。

例:《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2. 姓。

4. 古文中“知”的所有 意思

本义为知晓,了解。《论语·学而》:“人不~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引申为1.感觉,知觉。《庄子·养生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止而神欲行。”2.知识,见解。《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乎?’”

3.交往,交游。《报任安书》:“绝宾客之~,亡室家之业。”交往,交游增进情谊;

4.契合,交好。《汉书·李广苏建传》:“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

5.知己。《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旧觅新~。”

6.主持,执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政矣。”

7.聪明,智慧。《庄子·逍遥游》:“大~不及小~。”(通假字,同“智”)

5. 关于知音的文言文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第四十八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

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

《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

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

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

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

“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

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

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

哉!

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

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

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

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

各执一偶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

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

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

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

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

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了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

无不达。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

雪》也。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扬雄自

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其事浮浅,亦可知矣。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

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泽方

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赞曰:洪锺万钧,夔旷所定。良书盈箧,妙鉴乃订。

流郑淫人,无或失听。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6. 含知的文言名句 求解答

zhī

①知道;了解。《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

②认识;识别。《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③知觉;感觉。《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

④感到;觉得。《惠崇》:“春江水暖鸭先知。”

⑤交好;相亲。《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

⑥交情。《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

⑦朋友。鲍照《鲍参军集·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⑧主持。《国语·赵语》:“吾与之共知赵国之政。”

zhì

通“智”。智慧;聪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 古文中“知”的解释

没有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矢字部】 康熙笔划:8 部外笔划:3

【说文】词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又【玉篇】识也,觉也。【增韵】喩也。【易·系辞】百姓日用而不知。【书·臯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又汉有见知法。【史记·酷吏传】赵禹与张汤论定诸律令,作见知法。【注】吏见知不举劾为故纵。

又相交曰知。【左传·昭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注】相亲知也。

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适郑,鬷蔑一言而善,执手遂如故知。【楚辞·九歌】乐莫乐兮新相知。

又【尔雅·释诂】匹也。【诗·桧风】乐子之无知。【注】匹也。

又【广韵】欲也。【礼·乐记】好恶无节於内,知诱於外。

又犹记忆也。【论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又犹主也。【易·系辞】乾知大始。【左传·襄二十六年】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魏了翁·读书杂抄】后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又【扬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谓之知。【黄帝素问】二刺则知。【注】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为知。

又药名。【日华志】预知子,取缀衣领上,遇有蛊毒,则闻其有声。

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七年】公徒败于且知。

又【集韵】【韵会】知义切。【正韵】知意切。??与智同。【易·临卦】知临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谓之知。

又姓。【左传】晋有知季,卽荀首也。别食知邑,又为知氏。

又【諡法】官人应实曰知。




鼓中人,悲于知不曾知哀在避无可避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生活在狭小环境里的人,他的悲哀在于尽管知道了不曾知道的广阔世界却无法逃避(或者适应)。

鼓中人,悲于知不曾知哀在避无可避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你好,意思大概是:鼓中的人,悲在不曾知道,哀在没有地方可以躲避。满意望采纳,谢谢!

文言文中的“知”怎么读
比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里,前两个知读zhī,是知道明白的意思,第三个知读zhì,是个通假字,通“智”,聪明,智慧的意思。比如在《商君书-更法》:“知者见于未萌”,也读zhì,这句话就是说一个聪明的人在很小的时候显现出来了。就是现在的一句俗语三岁看大,...

文言文中含知的句子
12. 知己者,知交。例:《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遂如故知。」13. 匹配。例:《诗·桧风·隰有苌楚》:「乐子之无知。」14. 表现。谓有动于中,表现于容色。例:《管子•心术下》:「金心在中不可匿,外见于形容,可知于颜色。」15. 欲望,欲求。例:「知诱」。16. 病愈。

求文言文翻译“达生情者傀,达于知者肖,达大命者随,达小命者遭”_百度...
通晓生命实情的人心胸开阔,通晓真知的人内心虚空豁达,通晓长寿之道的人随顺自然,通晓寿命短暂之理的人也能随遇而安。

文言文中含知的句子
文言文中含知的句子介绍如下: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五音不知,安能调琴?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4、湖熟有吾故旧三千余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5、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6、父母之年,不可不...

文言文中含“知”的句子有哪些?
1、《孟子 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汉刘向《列女传 阿谷处女》:「五音不知,安能调琴?」3、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 知。」4、《南史 梁南康简王会理传》:「湖熟有吾故旧三千余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

文言文以致
1. 译为“以致”的、带有“以”字的文言文句子有哪些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3、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4、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5、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

古今中外的文言文
5. 文言文的文章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

知的古文意思
看具体的语言环境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四个知是zhī,知道,了解明白的意思最后一个知是zhì智慧,聪明的意思;古文中“知”的意思都有知道见解了解赏识交好知己通智智慧聪明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诗·桧风乐子之无知左传·昭二十七年公徒败于且知正韵知意切一知汉字1。4、...

八宿县18371867275: 文言文中含知的句子 -
李毛浦优: 知 zhī1. 晓得,了解. 例:《孟子 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 认识;辨别. 例:汉刘向《列女传 阿谷处女》:「五音不知,安能调琴?」3. 闻,听到.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

八宿县18371867275: 知的文言文一词多义 -
李毛浦优:[答案]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矢.矢为箭表示可以传递得很快、可以传递到很远 .”意思是:用口相传的认识.本义:通...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知不道(不知道);知兵(...

八宿县18371867275: 含知的文言名句 求解答 -
李毛浦优: zhī ①<动>知道;了解.《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 ②<动>认识;识别.《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③<名>知觉;感觉.《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 ④<动>感到;觉得.《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 ⑤<动>交好;相亲.《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 ⑥<名>交情.《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 ⑦<名>朋友.鲍照《鲍参军集·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⑧<动>主持.《国语·赵语》:“吾与之共知赵国之政.” zhì 通“智”.智慧;聪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八宿县18371867275: 知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
李毛浦优:[答案] ①知道.《论语-为政》:之为~之,为不~,也.”王充《论衡-知实》:“不学自~,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又】知觉,感觉.范缜《神灭论》:“手等有痛痒之~.”②见解,知识.《商君法-更...

八宿县18371867275: 天知地知吾知子知文言文的注释以及意思全文注解 -
李毛浦优:[答案] 原文: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之:上任. 为:做 谒见:拜见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密愧...

八宿县18371867275: 关于知音的文言文 -
李毛浦优: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第四十八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 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 《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

八宿县18371867275: 而翁知我的知文言文~ -
李毛浦优:[答案] 知的意思为:知己

八宿县18371867275: 辨析文言实词“知”的意义是什么?
李毛浦优: 知 ① 知道.如: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② 见解、知识.如: 孰谓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③ 了解.如: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 主持.如: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⑤ 感觉、觉得.如: 以心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⑥ 通“智”,聪明、智慧.如: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八宿县18371867275: 求有关知己的文言文 -
李毛浦优: 知音吟 宋 邵雍 仲尼始可言无意,孟子方能不动心. 莫向山中寻白玉,但於身上覔黄金. 山中白玉有时得,身上黄金无处寻. 我辈何人敢称会,安知世上无知音.赠知音 唐 温庭筠 翠羽花冠碧树鸡,未明先向短墙啼.窗间谢女青蛾敛, 门外萧...

八宿县18371867275: 古文中“知”的解释 -
李毛浦优: 没有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矢字部】 康熙笔划:8 部外笔划:3【说文】词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识也,觉也.【增韵】喩也.【易·系辞】百姓日用而不知.【书·臯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