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首九边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冯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皇太极退兵以后,北京解围,袁崇焕被崇祯帝判为凌迟处死,凌迟自宋代被确立为法定刑,大概可算是中国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民间又称活剐,是一刀一刀地行刑,据说整个行刑过程甚至可以长达数天。不过袁崇焕的死没有用那么长时间,因为他最后被北京城的老百姓活吃了。只是一句"遂磔崇焕于市" 轻轻带过,在里却有这样的记录,"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 。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 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袁崇焕的头颅,最后被传视九边,这个九边是笼统的说法,主要是指中国北方边境的一些军事重镇。崇祯的意思大概是要杀一儆百,但是他显然没有达到目的,因为 "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关于袁崇焕的死因,梁启超和金庸都作过很好的分析,特别是金庸,除了当时的政治气候外,他还提及了袁崇焕和崇祯帝朱由检两人之间的性格冲突。 *** 和李自成对崇祯的评价都不算差,除了那句著名的"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 外,崇祯自杀前对长公主所说的那句奈何生于帝王家也使后人平添了对他的许多好感。然而,崇祯在位十七年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四个兵部尚书,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有十一人,杀死巡抚十一人 。他个人性格上的缺陷,却也暴露无疑。

这里我想说的,不是袁崇焕的死因,我只想说一说民众对于袁崇焕那颗被传视九边的头颅的反映以及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东汉末年张角造反的时候,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张角是个想当皇帝的人,他牢牢记得民心可用这四个字。但所谓民心,是大势所趋,这个势的核心正是利。 *** 的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 是因为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拿到了土地改革的现实好处,虽然他们得到的关于将来的种种许诺以后大都未能实现。也正是因为利之所趋,仁义道德所塑造的民心显得那么不可靠,以至于它随时有反噬的可能性。

早在宁远第一次大捷的时候,民众对于袁崇焕的态度就曾有过微妙的变化。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带兵十三万进攻宁远城,宁远的守兵只有一万。攻城战打到后来,宁远四周十余里的城墙墙脚已被挖得千孔百疮,眼看就要家破人亡,民众十分惊惶,抱怨袁崇焕为了一己私利,荼毒全城百姓。谁知道历史的手笔就是那么出人意料,宁远城的一发炮弹打伤了不世的枭雄努尔哈赤,并致使他后来伤重而死。宁远一解围,满城大哭,视袁崇焕为再生父母。这里面民众的态度已经值得深思。

崇祯二年皇太极出奇兵从西路进攻,绕过袁崇焕的宁远防线,直逼北京城。袁崇焕率部分兵回京救援,在北京城门口与十倍兵力于己方的皇太极激战。按袁崇焕的意思,全部兵力撤进北京城,依靠大炮的优势等待宁远的步兵主力回师再与皇太极决战。但因为诸多因素,此时的崇祯对袁崇焕已是疑忌太深,拒绝袁崇焕带兵进入北京城,同时北京的老百姓也称袁崇焕的部队是汉奸军。

这里一方面是文化传统的因素,自宋以降,因为屈辱过甚,主战派总是以爱国的姿态出现,即使战败,也少过错,如果不幸身死,甚至可以名垂青史,而与外族的和议几乎一律被视为卖国;而袁崇焕此前曾与皇太极进行秘密谈判,皇太极也已同意与明帝国的往来中将低明朝皇帝一等,客观说这是个有利的谈判,但是由于崇祯对全局理解能力的匮乏,朝中清流与佞臣的一致反对,以及民众对"和谈"的 *** ,使得这次谈判中途流产。北京的民众面对 "汉奸"袁崇焕时,他们早已忘记眼前这个人正是三次宁远大捷的指挥者,也早已忘记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存在才使清兵近二十年不能入关,他们甚至忽视了眼前的事实,袁崇焕率兵连夜兼程从宁远回师,在北京城下为着一群辱骂自己为卖国贼的人浴血奋战。这是何等的荒诞?站在北京城头上的民众戴着"爱国主义"的眼镜,一下子就看到了汉奸。

另一方面则不是文化传统所能解释的。袁崇焕当年的主考官正是东林党人的骨干,而他自己也属东林一派。为什么北京城的老百姓对左光斗,杨涟等东林党人都表示了足够的同情,却对同为东林一派的袁崇焕如此苛刻?除了袁崇焕倔强的性格因素,除了"卖国"这个足以把人杀一千遍的帽子以外,还有别的。

相比于岳飞,以及与袁崇焕同朝代的于谦,袁崇焕的死体现了更深层次的悲剧意义,因为他不但被当权者所杀害,而且遭到了老百姓的唾弃,他的这种悲惨死法,在历史上我能联想到的是董卓,后者被点了天灯。联系宁远第一次大捷时民众的表现,就可以发现在严重危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民众的特殊反映。北京城的老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这种仇恨让人心生疑惧,因为就算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只怕也不能如此报复。这里最直接的原因是清兵在城外的烧杀(直接涉及民众自身的利益),以及袁崇焕为等待主力的按兵不动,使得北京城的民众更加相信袁崇焕是个汉奸,而清兵正是他引入关的,这种匪夷所思的猜想在特殊时期不幸地比事实更有市场

面对杨涟左光斗,面对袁崇焕,民众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回答,避害趋利作为一种本能再次得到了体现。鲁迅在中所记录的那种民众的麻木,还有代表正确想法(这个词可能不太确切)的人与民众的隔离以及不被后者所理解的状况,在这里都反映了出来。一个比较残酷的解释是,北京城的民众给予左光斗和杨涟的是事不关己的廉价同情,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甚至蒙蔽到可以把自己的守护者生吞活剥。

人在严重危及自身利益状况下的疯狂(这种疯狂在集体状态下很容易得以滋长)是很可怕的,对死亡与丢失财富的恐惧和对责任的逃避心态结合在一起,使这个群体很容易地去寻找替罪羊,并将"爱国主义"以十分廉价的方式改造成暴行的同名词。在这里,我丝毫没有责怪崇祯时期北京城老百姓的意思,首先这毫无意义,其次这些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所特有的,而是藏在所有人体内的作为禀性的思维方式。时至今日,袁崇焕的头颅早已不知去向,即使真的象李敖在中所写的那样被安葬,恐怕也已化为尘土,只是崇祯时期北京民众的这种想法,直到今天也没有消退的迹象


他是明末辽东名将,文韬武略忠贞为国,最后却被传首九边!
在明末动荡的岁月里,熊廷弼以卓越的才智和坚韧的毅力,书写了一段传奇的人生。他出身贫寒,却凭借不懈的努力,于公元1597年乡试夺魁,次年高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初任保定推官,他以公正无私,释放了被王虎税监冤枉的无辜者,上疏揭露矿监之弊,因此得以晋升为监察御史。公元1608年,熊廷弼出巡辽东...

熊廷弼为什么被处死 熊廷弼传首九边
熊廷弼是明朝末年著名将领、抗击后金的辽东统帅,广宁失守后他沦为阶下囚,又陷入党争之中,与东林党、东林六君子关系匪浅,而阉党素来与东林党不和,最终遭斩首,尸体都不得收殓。熊廷弼为什么被处死 熊廷弼传首九边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朝廷逮捕了王化贞,罢了熊廷弼的官,让他听候查考。四月,刑部...

古代战争有哪些术语
古代行军偷袭,禁士兵喧哗之法 传首九边 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 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说的是袁崇焕,九边,指代边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熹宗朱由校》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明熹宗朱由校》人物故事小传_百 ...
壬寅,熊廷弼弃市,传首九边⑤。九月壬子,辽东副总兵鲁之甲败没于柳河。(略) 六年冬十月戊申,进魏忠贤爵上公,魏良卿宁国公,予诰券,加赐庄田一千顷。己酉,以皇极殿成诏天下,官匠杂流升授者九百六十五人。癸丑,改修《光宗实录》。十一月庚寅,予魏良卿铁券。十二月戊申,南京地震。甲子,浔州贼杀守备蔡人龙。(略)...

传首九边的事件过程
大理寺少卿冯从吾、太常寺少卿董应举、太仆寺少卿何乔远联名上疏,熹宗即令将熊廷弼和王化贞逮捕入狱,以“情罪深重,国法难容”的罪名,判处死刑。热心于卫国事业的熊廷弼由于不受魏忠贤的索贿,在狱监禁四年,遭到酷刑拷掠。 天启五年(1625)八月,熊廷弼被张时雍斩于西市。“传首九边,弃尸荒野”,家属...

广宁惨败,熊廷弼被“传首九边”,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接替熊廷弼上任的袁应泰很快就丢掉了沈阳和辽阳,自尽而亡,辽东全部被努尔哈赤占领。情急之下,朝廷又想到了熊廷弼,又把他派到了辽东战场,但这次他却是受到了巡抚王化贞的处处掣肘。熊廷弼主张据守广宁城,积极防守,而王化贞则根据朝廷的意思要求不断进攻,最后导致广宁战败。广宁大战明朝军队一战败北,山...

澎湖之战:明军血战七个月团灭西方入侵者,斩其主帅传首九边
这次进攻让荷兰人彻底歇菜了!大部分荷军被歼,荷军主帅高文律等十二名将领被俘,福建巡抚南居益献俘于北京,天启皇帝下令把他们全部斩首,传首九边以儆效尤!明朝取得了澎湖之战的胜利,成功收复了澎湖,捍卫了国家主权。明朝 *** 将荷将高文律后押往北京斩首,惩罚了西方侵略者、殖民者。

熊廷弼是怎么死的?
退到关内不久,魏忠贤指使阉党袒护王化贞,委罪于熊廷弼,于天启五年(1625)九月六日,被冤杀于西市,传首于九边,享年五十有五。三年后,忠臣为公诉冤,崇祯二年(1628)崇祯帝诏许其子持头归葬,始得昭雪。谥襄愍。遗著有《熊襄愍公文集》共直卷。清乾隆帝仰公英德,下诏起用公五世孙,在江夏修...

从熊廷弼被传首九边到袁崇焕被磔杀,多长时间?
5年,辽北那是是出人才的地方,朝廷不行也是毁人才的地方啊

传首九边的事件后续
直到崇祯二年(1629年),熊廷弼案才得以昭雪,“传首九边”的熊廷弼才身首合一,得以归葬。其墓在今武汉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之中,并有熊公祠存世。而王化贞却苛活到崇祯五年(1632年),才被伏法处死。 后人感叹熊廷弼案,称“廷弼不死于封疆,而死于时局;不死于法吏,而死于奸珰”,读之思之甚痛。

维扬区15514498141: 传首九边 - 搜狗百科
重背复方:[答案] 楼上复制这么多没写到点上,九边指的是明朝在北方边境设立的九个军镇,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山西、固原两镇,是为九边.传首九边就是把首级在九个军镇都展览一边,让边境的将领士兵都知道犯错...

维扬区15514498141: 斩首之刑从何而来? -
重背复方: 斩首是古代执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先秦时的死刑有车裂、斩、杀等名目,但那时的斩不是斩首,而是斩腰.执行时,囚犯的身体伏在“椹质”上,刽子手用巨斧砍断其腰(参见本书《腰斩》).所以,“斩”字用“车”作部首,是取和车裂同样...

维扬区15514498141: 天下九关是否得名于明朝?“熊廷弼传首九边”中的九边是否为九关? -
重背复方:[答案] 九边——辽东、蓟州、宣府、太原、大同、延绥(榆林)、固原、宁夏、甘肃九个边镇.明朝建立后,逃亡北方边塞以外的北元仍不时骚扰,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北部边防,屡次派将北征,同时,还分封子朱棣、朱权等将重兵...

维扬区15514498141: 明朝时候哪位大将被传首九边
重背复方: 熊廷弼

维扬区15514498141: 从熊廷弼被传首九边到袁崇焕被磔杀,多长时间?
重背复方: 5年,辽北那是是出人才的地方,朝廷不行也是毁人才的地方啊

维扬区15514498141: 史小强侃历史:为什么新朝灭亡后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 -
重背复方: 历代君主收藏王莽的头颅,并用巫法镇住,一方面告诫朝臣宗亲谋逆者的罪恶下场,另一方面也希望朝中太平. 收藏首级的风俗不仅是王莽吧,这几乎成了一种制度化的一项典章制度:南朝侯景之乱以后,侯景的首级也被藏于武库;甚至到了明代的熊廷弼的传首九边的惨事;这在古代时期的人类社会仿佛并不认为是多么惨无人道的事.收藏的人头一方面用于作为战利品炫耀武功;另一方面也起到威慑和恐吓他人的作用—挡我者死;西方也有类似风俗,圣经中大卫杀死格利亚;茱蒂丝杀死荷罗孚尼以后,都把敌人的首级献给了耶路撒冷的圣殿~

维扬区15514498141: 历史上魏忠贤真是像那些士大夫说的那样吗? -
重背复方: 不是魏忠贤制约了东林党人的为非作歹,保证了江南赋税的提取.

维扬区15514498141: 话说,那个太币是什么东西,怎么用的啊?
重背复方: 私发货币,罪责当诛,腰斩弃市,传首九边~

维扬区15514498141: 百家讲坛明亡清兴六十年一共多少集?
重背复方: 25集1崇焕之死2万历怠政3朝政危机4成梁守辽5满洲兴起6辽事初起7萨尔浒大败8开铁失守9明宫三案10沉阳失守11辽阳陷落12广宁迎降13传首九边14单骑阅塞15营筑宁远16帝师督辽17宁远大捷18觉华岛之战19努尔哈赤之死20宁锦大战(上)21宁锦大战(下)22魏忠贤专权23愤然辞职24崇祯登极25重掌帅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