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继承人到底是朱允炆还是朱棣?

作者&投稿:吕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演义》 里的这句话概括了多少 历史 功过,又喟叹了多少帝王将相。

历朝历代的王位继承,是统治者最头痛也是最关键的事情。继承者的能力,决定着国家的兴旺,决定了统治能否长治久安。

同时,夺取继承位置,也是各种宫斗的原罪,多少亲兄弟为了王位反目成仇,多少朱墙玉瓦下的玉石俱焚。

多少华装美服后的尔虞我诈。如果谈论中国帝王,继承人的话题,一定是不能忽略且充满传奇的一章。

皇位的继承是权力的延续,也就意味着势力和特权的延续

在君权神授制度下的封建王朝,自从世袭制推崇以来,历朝历代关于王位的继承都有着书写不完的传奇故事,都有着堪比侦探小说情节的精巧设计和剧情。

唐朝的“玄武门兵变”,清朝的“雍正修改遗诏”,都被不同的剧情演绎着。而对于 历史 一个很重要的朝代,明朝,也有这样的一段 历史 。

自古王权天授,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家族的延续性。王朝的统治者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继承制度体系-嫡长子继承制度。

国家的发展在这样的世袭制中传承,立长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这样也是封建王朝继承较为客观的一个条件。

形成了传统个制度后,违背它的风险很大。如果皇太子死在皇帝的前面,是否选择嫡长孙,就要看具体的情况了,而这样的审时度势,也恰恰能够反映一个统治者的深谋远虑。朱元璋之前,也有不少的长孙继位事件。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先于朱元璋去世,朱标嫡长子朱允炆已经15岁,而且表现非常孝顺。

父亲生病的时候,朱允炆可以说是表现的特别出色,照顾父亲起居,俨然模范一般。这样的儒道,也为他后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朱允炆的孝道,这一点被很多人看在眼里。

朱标死后,朱允炆哀痛非常,茶不思饭不想,消瘦了不少。这样的孝举,朱元璋也感动了,安慰他说“ 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

抛开王朝的继承,单单从人性的上,一个晚年丧子的父亲和一个青年丧父的儿子,两个人正是同命相连,悲伤相通。朱元璋一句“顾不念我乎”无不让我们为之动容。

明朝推崇孝道,朱标生前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允炆的孝道也让“爷爷”露出慈祥的笑容。朱允炆自然成为朱元璋的主要考虑对象。

(太祖)站在东门,对着大臣哭。翰林学士刘三吾觐见说:长孙继位,春秋时期就兴盛了,名正言顺的即位,天下都心服口服,皇上不用担心。皇上说:“好的”。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炆成为嫡系皇孙

朱标死于洪武二十五年八月,而朱允炆立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由此可见,朱元璋心中最合适的继承人其实就是朱允炆。而不是后来的朱棣。

有些看官可能还有所疑问,也许是朱元璋后来老年又改变了主意呢,对朱允炆失去好感了?

但是这种质疑从现存的史料中,没有办法证明,因为明史中并无朱元璋改变继承人的想法的记载。

并且,朱元璋为了朱允炆所做的一些列操作,也说明了,朱允炆就是他心中的那个“最优”继承人了。

上文说了朱允炆是个颇有孝道的孩子,并且是太子的大儿子,是朱元璋的长孙。 在天时地利上占尽优势。而朱元璋为了自己的长孙能够顺利继位,也是在“人和”上为其做了很多事情。

首先就是提前让朱允炆参政,熟悉治国理政的各项业务,名史中有着较为详尽的记载。

起初,太祖命太子批改奏章,太子性情仁厚,一些案子判得都较轻。到了长孙这里,和太子一样仁厚甚至比太子还要更甚。

尝试的请教太祖,查遍了礼经,参照历朝刑法,修改了洪武《律》不合理和过重的刑罚七十三条,普天之下都称赞其贤德。

不难看出,这位了不起的“爷爷”为自己的长孙可是付出了不少,并且长孙朱允炆也是深的其宠爱,是有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

晚年的朱元璋虽说表面不说,但是自己知道时间不多,如果直接立长孙为继承人,自己的儿子和一些势力势必会借此做文章。

等自己归西,大明王朝可能会因为夺位,而陷入难以纠纷的乱战,导致国力衰退。朱元璋出身卑微,但是他深谙人性,想要确定继承人,就要为自己的长孙扫清障碍。

各位看官,接下来的一些列操作,足以证明,朱允炆才是朱元璋心中皇位的不二人选,

首先朱元璋为了让自己长孙继位,屠杀了一批有着不朽军功的大臣,这也让朱元璋在晚年背上了暴君的骂名。

但是,从当时看,有些牵扯的案子,并不是朱元璋所希望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为以朱允炆的仁慈,很难驾驭一些居功自傲的将军,斩草除根,是为了更好的让长孙继位。

试想如果不是为了心中的唯一继承人,朱元璋怎么会冒着背负骂名的风险,而为其清理登基的障碍。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顺利的成为继承人,统治明帝国,就是建文帝。 明史中记载,朱棣等藩王入城奔丧,却被禁止了。

朱棣原本是藩王,朱元璋执意让长孙即位本无可厚非,但是一系列的操作,有些激怒了各位藩王。

特别是功勋卓著的朱棣。加上朱元璋驾崩时阻止藩王进京吊唁,成为了后来谋反的导火索。

朱元璋晚年操之过急的屠杀手段,让一些大臣颇为不满,大家都心知肚明是为了给建文帝清除障碍。

因此,这种粗暴的清除障碍,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加上几个亲王握有重兵,中央和平维护还是得依靠这些亲王。

朱允炆儒气太重,根本压不住这些虎视眈眈战功卓著的亲王们。最终导致朱棣直捣南京,篡位成功。成为后来明史上的明成祖朱棣

当领导除了具备更好的品质外,有时候需要更深的城府与对待事物的谋略

从后来的 历史 中来看,朱允炆虽然具备当一个领导的品质,但是缺少了城府和谋略,相比于自己的祖父朱元璋,可以说是只是学习到了一点皮毛。

在历沉浮中,也只是成了昙花一现的名字,而最终没有成就自己的一代辉煌。可以看出,在我们的日常中,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了,还是需要自身具备过硬的实力,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明太祖朱元璋《御制皇陵碑》碑文
又四年,颍、濠、蕲、黄有警,Ҽ明太祖朱元璋《御制皇陵碑》全文朱元璋濠城亦破,朕杂处兵间,与元兵相拒。期年,元兵败去,得其义兵三千 人于定远,遂立帅之夜袭元将知枢密院事老张。既遁,得其民兵男女七 万人,攻逐元将参政野先,乃移师淮州,转战和阳,渡江击采石,抚太 平,定业建康。将相协心,贤能匡赞,...

朱元璋为何会心软放过徐达的后人呢?
通过以上徐达子女的记载,可以看出均得到了善终,并没有因为明初的政治牵连造成后世子女们的悲惨遭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朱元璋对徐达还是蛮不错的,至少没有诛杀本人以及祸及家人。徐达作为明初的开国元勋,在明初恶劣的政治环境中,能后得以善终和福荫子孙,首先是其对朱元璋的忠心不二;其次就是他...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插手「南北榜案」?
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一者,朱元璋从大局出发,通过此举收伏北方士子之心。二者,考官们没有领会皇帝的意图,引起了朱元璋对他们的猜忌。三者,朱元璋借机铲除反对势力,实行文化专制。>明初,北方士子受到战乱的影响,一直观望徘徊,迟迟不愿依附明朝,用科举制度收伏北方士子之心是当务之急。由于各地区存在...

朱元璋是怎么夺得天下的 朱元璋到底靠的是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国历史的开国皇帝里,屠戮忠臣最严重的一位皇帝。因此后人对他有一点误解,他既然是如此的嗜杀,为何当初这些人会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他又是靠什么赢得了天下呢?没当上皇帝之前的朱元璋,靠的就是义气。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起初,朱元璋还在小的时候,曾经给地主放牛。同村的小伙伴们常常...

【历史话题】朱元璋有哪些传奇色彩?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微贱的皇帝,也是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个从历史的夹缝中钻出来的英雄。明太祖朱元璋,一生传奇,关于他的故事就似那满天星斗,数也数不清,要说那自然是更加说不尽了。五岁那年,他给一财主家放牛。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头牛竟然钻进山里去了。天天放牛,日子...

朱元璋疑心病重又爱猜忌 马皇后参政为何没有事情
这个电视难道就不是你家的了吗?”马皇后图 另外,朱元璋与马皇后几十年间共患难感情深厚无比,重要的是马皇后也有能力,而且两人所做的皆是为了更好的大明江山。这样一来,马皇后的参政自然也就不会引起朱元璋猜忌与不满了。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祖孝慈皇后》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宁愿被骂也要处死明朝开国功臣蓝玉?
明太祖朱元璋要处死开国功臣蓝玉,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蓝玉居功自傲,多次触犯法律。2.蓝玉不支持朱允炆,朱元璋怕他造反只能杀他。3.太子朱标死后,蓝玉失去了价值。蓝玉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开国功臣,他曾经带兵袭击了北元,打击了蒙古,建立了不少功勋。朱元璋对蓝玉十分看重,甚至让自己的太子朱标娶...

御制记非录:朱元璋经典之作,用心良苦,“龙生九子种种不一”
打死官军无数;没有道理无缘无故打身边的人;连寺庙僧人的财物都去抢掠;娶罪人之女为妻子,于情于理说不通;私自贩卖私盐等。想想老朱心里眼里容不得沙子,想想以前的种种往事,大哥早故有一定的责任。侄子朱文正更是狂傲,才得到了应有的结局。参考资料:明太祖朱元璋“御制记非录”

朱元璋传奇
明太祖 朱元璋 (1162-1227) 明太祖朱元璋为濠州钟离人,自幼出家於皇觉寺为僧。朱元璋於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日,投郭子兴部下,子兴见元璋状貌奇伟,异於常人,遂留置为亲信兵,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子兴大喜,署为镇抚,复将养女马氏给与元璋为妻,后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逝...

朱元璋把徐达灌醉后抬上龙床徐达酒醒后,朱元璋为何放心了呢?_百度知 ...
也就是从这件事开始,朱元璋的心中对徐达已经完全打消了杀念,后来还让自己的儿子娶徐达的女儿进门,可以说是十分地信任了。1368年,徐达任征虏大将军,率兵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为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汗马功劳。明朝的开国元勋有很多,但很多都没有好结果。徐达也算的上是为数不多有善终的人了...

措美县18732004121: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皇位给朱棣 -
阎珍骨刺: 虽然大明以武立国,但朱元璋在立国时期就对外宣称,不再扩大版图,事实上他在位的一系列政策都证明了他对于这点的坚持.他只想与邻国保持友好邦交,各不相范.算是比较保守和知足吧. 朱元璋也深知水能载舟变能覆舟的道理,他身边的...

措美县18732004121: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他的儿子,而是传位予他的孙子呢? -
阎珍骨刺: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明太祖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而若根据嫡长继承制度,应该将皇位传给太子的长子,也就是虞怀王朱雄英.但是雄英于洪武十五年(1383年)五月薨.因此太祖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措美县18732004121: 朱元璋为啥传位给孙子,不给儿子呀? -
阎珍骨刺: 朱元璋自己定下的规矩,长子继承制.朱元璋在世时,长子朱标已经死了,所以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长孙,并最终传位于他.

措美县18732004121: 朱元璋有26个儿子,却把皇位传给孙子,其中有何深意 -
阎珍骨刺: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最初被立为太子,但是朱标死在朱元璋前面,朱元璋也考虑过要立四子朱棣为太子,但是大臣反对,因为朱棣的哥哥秦王和晋王当时都在,立太子要立嫡长子,朱元璋的正妻马皇后没有生育,所以按年龄排序的话秦王和晋王都应该先考虑.但是这两个人也是在担当不起大任. 后来朱元璋就立了皇太孙朱允炆. 但是在朱元璋死前他的儿子秦王和晋王也都去世了,但是晋王的去世时在朱元璋去世前两个月,朱元璋没有理由也没有精力在去忙废立之事了,所以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最后导致了靖难之变.

措美县18732004121: 明太祖为啥让位给孙子
阎珍骨刺:希望对你有帮助:他没让位,那是立为皇储了,因为他的大儿子早死,所以朱允炆成了他的继承人.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措美县18732004121: 名人故事读后感 -
阎珍骨刺:——《明太祖朱元璋》 我从来都以为皇帝都是继承父业的,直到我看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里的朱元璋聪明、可爱、坚强勇敢、坚忍不拔.这篇文章生动的描写了朱元璋的悲惨童年.当他很小的时候,就...

措美县18732004121: 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朱允文 -
阎珍骨刺: 因为朱标早逝,朱元璋想要弥补自己对朱标的感情缺失;封建的社会之中受到了传统礼教的束缚

措美县18732004121: 朱棣为何篡位成功求答案
阎珍骨刺: 深谋远虑的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在立谁为继承人时曾经犹豫过,但是他在为国家长治久安考虑,接受臣下建议,把太子的儿子朱允文立为皇太孙,在他死后顺利...

措美县18732004121: 朱元璋后人继承问题
阎珍骨刺: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1392年逝,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在明太祖死后继位为明惠宗. 朱樉,次子,秦愍王 (孝慈高皇后出) 朱顮?紝涓夊瓙锛屾檵鎭?帇锛埚瓭鎱堥佩镄囧悗鍑猴级 朱棣,四子,明成祖,初封燕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