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给人的感受

作者&投稿:锺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黄梅戏给人的感受

黄梅戏给人的感受,黄梅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创造发展,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 间小戏,一跃成为全国著名剧种,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以下黄梅戏给人的感受。

黄梅戏给人的感受1

总体上我看过了之后很振奋,感觉到我们的安徽文化建设特别我们安庆市文化建设已经拉开序幕了。有了非常严谨的、非常负责的、非常有追求的文化氛围。有几点感想,

第一点、是我们过去讲黄梅戏是安庆的名片,通过拍摄黄梅戏的纪录片,我觉得这个名片才基本上靓丽起来,以黄梅戏为主线,几乎是卷及了安庆的整个文化背景,山水名胜、特产,甚至安徽的对外开放。这个纪录片不仅形式出来了,而且内容也比较丰富的。

第二点、我感触很深的是细节,把视觉时代和知美时代的优长都结合起来了。我们都讲我们是一个独特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的文化时代,但它不仅仅是视觉文化,它还是学术性的。

第三点、感觉到资料非常的详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讲的史料,但是文件的角度是现在的,所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掌握非常好。有强烈的历史感、厚重感、立体感。

第四点、史诗性的。我个人比较爱看纪录片的,我看了黄梅戏纪录片之后,这个史诗性的感觉很强烈,有时间的长度,有空间的广度,有审美的深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三者的结合就带来了史诗化的审美感受。

那么第五点感觉呢,我觉得这个片子对于史和诗的判断是准确的,对于黄梅戏艺术史的判断也是准确的。

例如刚才大家都谈到的梅开三度问题,当然也有梅开三度的说法,这个说法我是不赞同的,应该说马兰演《红楼梦》是进入梅开二度的标志性作品,但是梅开二度的高潮应是韩再芬的《徽州女人》。我这个说法呢,仿佛和学术界也仿佛和文化界一致。

第六点、我跟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就觉得画面色彩色调非常美。刚才我自己也讲了,非常符合构图时代的要求,就是视觉文化这一块的需求。同时他的文学性、他的知识性、他的艺术性也是非常特殊的,所以审美性是比较高的。

第七、就是结构的审美。结构是完美的,除了有的少数有问题以外,像第一第二有点缓慢,我觉得整体来看,节奏旋律都是很好的。各种艺术方式各种艺术范畴也是较好的结合的,体裁选材也是非常恰当的。

我觉得这部文献纪录片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能够从文化层面分析文化,从风俗习惯来分析文化,从审美文化层面分析再现黄梅戏的发展历程,这一点也是它的特色之一,总的来说是很成功的作品。

黄梅戏给人的'感受2

黄梅戏的特点是什么?

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

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

“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

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它如服装、化妆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安庆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几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演员,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黄梅戏的艺术特色: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黄梅戏的类别主要有花腔和平词。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平词,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如行云流水。

黄梅戏有两大声腔体系———花腔体系、平词体系。花腔体系脱胎于民歌小调,属曲牌体。平词体系渊源于高腔、弹词、罗汉桩、道情、吹腔、徽调、京剧等声腔,属板腔体。这两大声腔体系,都植根于安庆地区的声腔土壤。黄梅戏表演形式,在学习借鉴昆曲、京剧、徽剧等大剧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早期黄梅戏从业人员中,有成就、且有史料记载的黄梅戏老艺人,绝大部分都是安庆地区的人。例如蔡仲贤(已知最早黄梅戏演员,生于1821年,望江县人),胡普伢(最早黄梅戏女演员,生于1821年,太湖县人)、洪海波(潜山县人)、叶炳池(东至县人)、咎双印(怀宁县人)、胡玉亭(望江县人)、龙昆玉(望江县人)、程积善(贵池县人)、查文艳(怀宁县人)、丁永泉(怀宁县人)、潘泽海(安庆市人)、严凤英(桐城罗岭人)等,他们之间都有师承关系。

建国前,黄梅戏没有文人介入,演出的百余本大小传统剧目,绝大部分都是移植于青阳腔、岳西高腔、京剧和徽剧。

通过以上对黄梅戏声腔形成的探讨,剧目积淀的溯源,演员师承关系的觅踪以及黄梅戏历史沿革发展的总体把握,我们对黄梅戏剧种的发展概貌,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黄梅戏的源头就在安庆地区,黄梅戏诞生于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声腔系统是一个剧种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剧种和隶属于这个剧种的声腔系统的形成,都有一个不断吸纳、借鉴、融会、扬弃、改造、流传、不断适应观众审美需求、艰难复杂的积累创造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与本剧种在文化背景、人文环境、审美趋向、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着渊源关系的某一种或某几种音乐素材,是本剧种的重要养分,从而加速了这个剧种的形成。

如果我们将一个剧种比喻成一条江河,那么,对于催生这一剧种成熟的某一种或某几种音乐素材,只能算是沿途汇入那条江河的支流。黄梅戏之于黄梅采茶调的关系,就如同江河与支流的关系,黄梅采茶调是促成黄梅戏成熟的重要因素,但决不是黄梅戏的源头。

黄梅戏源头的历史记载陆洪非先生在《黄梅戏源流》一书中,对黄梅戏的源头列举了几种传说。

传说之—:“黄梅戏是在‘怀宁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当春种秋收之时,农民们惯唱‘怀调山歌’来歌颂自己劳动的丰收。这种民间优美抒情的山歌小调,统称为‘怀宁调’。”

传说之二“??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从前每逢黄梅季节,常常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就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赛会,会上出现各种歌舞演唱,在这种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形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名曰‘黄梅调’。”

传说之三:“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民歌小调即黄梅采茶调。”

以上三种传说,我认为前两种传说较为符合历史真实,后一种传说就显得牵强附会,很多人因为黄梅戏和黄梅县同字同音而趋同黄梅戏源于黄梅县的说法。当然,一些专家也曾从音乐、剧目、师承的层面进行分析、推论,认为黄梅戏源于黄梅采茶调,但提出的论据、论点不具有说服力,他们也坦承由于可供借鉴的资料匮乏,所以,无法最终形成定论。

至于黄梅戏到底源于何处,很少人有兴趣去探讨研究。这既有年代久远,原本就缺少文字资料,一些了解情况的老艺人也相继去世,又无经费支持的原因,也与人们普遍对黄梅戏起源持漠视态度有关。

【结束语】我以为,黄梅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创造发展,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小戏,一跃成为全国著名剧种,且在戏曲整体萎缩的形势下,依然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得益于黄梅戏的通俗化、大众化的艺术品格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黄梅戏给人的感受3

读黄梅戏有感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戏剧就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中华大地上闪闪发光。戏剧是中华民族特有艺术文化。千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它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是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它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罗帕记》、《慈母泪》、《三搜国丈府》、《荞麦记》等。其中以《天仙配》最为著名,先后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

《天仙配》主要讲述了 七仙女厌恶天宫岁月的冷清,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就不顾森严天规,奔向人间。槐荫树下遇到了董永,倾诉衷曲,二人于是结为夫妻。两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憬幸福,忽闻玉帝旨意,令七仙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不得已与董永分别……“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段唯美的爱情,完全的融入到了那优美动听的黄梅戏中,让观众赞叹不已,心旷神怡。

黄梅戏,演的是淳朴,唱的是淳朴,说的还是淳朴……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戏中懂得了朴实,像泥土一样,毫无杂质。




言慧珠是怎样走上唱戏之路的
她正式学的第一部戏是《宇宙锋》。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学完了整部剧,然后老公觉得没什么问题。之后她被分块讲了好几次,经过几次投票,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从此,大多数人都叫她“小票友”。虽然她受到家庭的阻碍,但她必须学习戏剧。大概就是这个时候。或者说当时她就知道,如果真的唱戏,她一定会...

君为袖手旁观客,我亦逢场作戏人
同治与慈安接连两次国丧,七年间戏班两度停演,百来号人失业,衣食无济。别的戏班早就四散,各寻出路。唯有四喜班,仰仗梅巧玲得以温饱——梅拿出所有积蓄,解众人之穷乏,共度非常时期。等到重新开演,诸伶人无不感恩戴德,竭力报效。因此,晚清文史家李慈铭赞其有将帅之才。 学者与戏 顾随的学生,有名的除周汝昌、...

春晚的戏曲表演者都是谁?他们都是什么派演员?
一、为什么会一直都有戏曲呢?有些人可能不想去感受人物,如果说在形象上有巨大反差的话,那么观众也会反应很强烈。大家可能不知道什么是一问三不知,这也是因为有一些春晚小品是大家的合体,舞台上也会非常的宽阔,有些人会非常喜欢张小斐,觉得他在里面的一些演出也是非常好的。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一些...

立春前一日横岭铺见梅戏折一首是什么朝代的
作者:朱应登诗名:立春前一日横岭铺见梅戏折一首朝代:明全文:不羡惊凡目,宁辞涧壑滨。古枝横卧水,香雪远寻人。冒腊垂垂发,迎春故故新。径须愁遽别,邂逅且相亲。

胡文阁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梅保玖先生走到哪儿都带着他?
1983年京沪两地京剧院团第一次的联合赴港演出,梅葆玖和童芷苓带领各大名角在香港新光戏院连演半月。魏海敏当时已是台湾小有名气的“全能旦角”,她被这场演出深深惊艳到。1991年6月10日,在朋友帮助下,魏海敏在北京前门饭店正式拜梅葆玖为师。辗转两岸学戏,魏海敏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台湾京剧艺术的发展...

叶君健..看戏..急..追加
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

描写梅花的唯美散文
卢梅坡笔下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王安石也曾感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看,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而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更是把梅花描绘得淋漓尽致“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浩浩历史长河,回想中华悠久历史,又有多少像梅花精神的人。文天祥虽身处逆境,被敌人俘虏了,但面对...

金装戏梅是什么意思?
西门庆家中妻妾成群,这些女人相处起来,就像我们熟悉的《甄嬛传》、《金枝欲孽》这样的宫斗戏一样,女人之间总会有互相拉帮结派的戏码。西门庆本来是有一个正妻叫陈氏,很早就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女儿,叫西门大姐。西门大姐有个丈夫,叫陈敬济,有些本子里叫陈经济,说的是同一个人。

柳梦梅是戏曲什么中的人物形象
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到丈人杜宝。杜宝认定此人胡言乱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课文中心
31、写观众既能体现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又能表明梅戏的艺术水平,而剧情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所以才如此处理。32、“我们的国家”洋溢着民族自豪感。我们的国家是属于人民的,我们的艺术家也是人民的艺术家,所以,观众热爱艺术家,艺术家也热爱观众。33、 《在人间》; 《我的大学》 “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外祖父...

石首市15247514589: 描写黄梅戏给人的感受 -
雷威曲伏: 如品黄梅,酸甜尽在其中.

石首市15247514589: 黄梅戏对我的影响 -
雷威曲伏: 流行音乐四遍的时代,认真听黄梅戏给予了我一种淳朴,清新自然的心灵体验.是嘈杂凌乱生活的一颗静心剂,每次听黄梅戏,都觉得自己顿时清爽了许多,也让时下哈韩哈日,崇尚欧美流行音乐的人们,能更贴近传统文化,更能体会中华文化的内涵.只有中华文化熏陶出来的中国人,才有自己独立的民族气质!

石首市15247514589: 要一篇 黄梅戏的感受. -
雷威曲伏: 黄梅戏,就是黄梅时节家家雨

石首市15247514589: 听过黄梅戏的感受是什么?
雷威曲伏: 难受- - 本人超讨厌黄梅戏.

石首市15247514589: 《黄梅戏》观后感 主要写感受,,不要内容、、急急..答者谢谢啊!!!小学生水平就行. -
雷威曲伏: “黄梅戏”,大家一定很熟悉.现在,黄梅戏以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今天,我算是初次看黄梅戏.首先是一个小品展现在我的面前.随后,今天的戏曲开始了.故事是这样的:薛老爷的大夫人不会生小孩,薛老爷又娶了二夫人,二夫人很快...

石首市15247514589: 请你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仿照事例,描写一种戏剧给人的感受 -
雷威曲伏: 1.陕北的信天游,悠扬、高亢的旋律,赤裸、凄凉的内容,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真实. 2.北仑越剧,轻柔、抒情的场景,清悠、婉丽的声腔,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妩媚. 3.黄梅戏,清新、淡雅的气氛,委婉的唱词,让我们体验行云流水的风. 4.河北梆子,优雅.漂亮的服装,激昂.婉转的唱腔,使大家领略到家乡的韵味. 5.浙江越剧,婉丽、优雅的画面,轻柔、悠扬的音乐,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高远.

石首市15247514589: 求一篇 我看戏说 的作文. -
雷威曲伏: 那天,我去看戏,是秦腔,那一腔一调,深深地把我吸引了,我听懂了秦人在吼秦腔时所表达出的情感. 秦腔原本就来自于陕西民间,它所表达的不过是天下众生最普通的喜怒哀乐.秦腔的演唱时而使人感到肝肠寸断,时而使人感到荡气回肠,...

石首市15247514589: 京剧和黄梅戏的特点是什么 -
雷威曲伏: 1、京剧的特点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

石首市15247514589: 黄梅戏的作文,初一的 -
雷威曲伏: 是写戏曲的作文吧,第四单元的作文.网上抄的,希望对你有用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

石首市15247514589: 你喜欢黄梅戏吗有没有觉得黄梅戏怪怪的 -
雷威曲伏: 黄梅戏啊……如果你听过安徽原版的那些,就不会觉得怪了 只有一个感觉——俗 俗到掉渣 转成大雅都还俗三分的那种 天仙配之类真特么不容易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