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孩子怎么会变成禽兽?放纵孩子的小恶,就是在培养坏人

作者&投稿:那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电影《误杀》里,肖央饰演的李维杰,和谭卓饰演的阿玉,是一对普通夫妻,和两个女儿平平和安安生活在一起。孩子的名字寄托了他们对生活全部的期望。但事与愿违,本该平平安安的生活被平平参加的一次夏令营彻底打破了。

平平被陈冲饰演的警察局长拉韫的儿子素察侵犯,素察又去平平家挑衅想再次侵犯平平。阿玉和平平把素察打晕,埋在家旁边的坟地里。

李维杰为了保护家人,模仿电影里的犯罪手法,给家人制造不在场证据,逃过了拉韫的报复式审讯。整部电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阿玉和拉韫这两个母亲的对峙。

阿玉是平平的母亲,拉韫是素察的母亲,平平被素察侵犯,阿玉和平平为了自保误伤素察,李维杰为了保护全家又让素察死透。阿玉既是受害者的母亲,又是伤害别人孩子的人。

拉韫是不可一世的警察局长,丈夫是政治家,财大气粗,有钱还有地位。面对阿玉,她是手可通天强大的警察局长,同时她也是一个丢了孩子的母亲。

母亲都想保护自己的孩子,面对拉韫的咄咄逼人,阿玉颤抖着说出的那句话,让人久久不能平静。阿玉说,“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素察的父母是精英,他们给素察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还有超出常人的“自由”。毕竟妈妈拉韫是警察局长,爸爸都彭是市长候选人,素察在他生活的城市里可以呼风唤雨了。

素察的生日礼物,是李维杰这样的普通人一辈子也买不起的豪华跑车,他不必像李维杰们谨言慎行,处处赔小心,素察本人就是嚣张跋扈的代表。他把别人眼睛打瞎,妈妈也会替他善后,连句指责都没有,还细心给他包扎手上的伤口。

素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符合人们对富二代的定义,被惯得无法无天。他变成阿玉嘴里的禽兽,多半归功于他的父母。妈妈没有原则的溺爱,爸爸忙于政务鲜有管教,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指责妈妈把他惯坏,他给自己惹了麻烦。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如果小时候的素察第一次闯祸,拉韫没有滥用权威帮他摆平,都彭没有忙到顾不上孩子,他和拉韫告诉素察,伤害别人是不对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应该承受相应的后果。素察也不会在嚣张跋扈的路上越走越远,错得越来越离谱,年纪轻轻死于非命。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误入歧途。父母对孩子的放纵,没底线的溺爱,会让孩子是非观模糊,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孩子做事只会图自己开心,不会想这样做对不对。就像素察一样,随心所欲地做坏事,反正有妈妈收拾烂摊子。

在《我们与恶的距离》里,李晓明在电影院用自制的手枪疯狂扫射,造成9死21伤的惨剧,其中贾静雯饰演的新闻台编辑主管宋乔安的儿子刘天彦也在其中。

李晓明的“无差别杀人”让义愤填膺,给受害者家庭带来难以磨灭的伤痛,也让李晓明的家家人从此不敢活在阳光下。李晓明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死刑犯辩护的律师王赦忍受着民众的不理解,只想找到答案。

王赦积极联系李晓明的父母和妹妹,多次前往监狱见李晓明,想说服李晓明接受精神鉴定,他做的这一切只是想找到答案。但最终并没有真相大白,李晓明被提前执行死刑,没有人知道什么李晓明会变成这样?

面对民众的指责,李晓明妈妈说得那句话让人动容,“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20年去培养一个杀人犯。”

2016年,台湾发生一起“小灯泡”事件。4岁的女童小灯泡,在骑脚踏车时被一名男子砍杀,身首异处。警方调查后发现,行凶男子有“思觉失调症”,也就是“精神分裂”。

小灯泡的妈妈亲眼目睹这一惨剧,虽然她几近崩溃,但她没有响应民众的呼吁,要求马上杀死行凶者。她说,与其满足民意去杀死一个人,不如好好了解这个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犯罪的。小灯泡的离开已经成为事实,她更希望这起不幸的事件能引发整个社会的思考,给世界带来一些改变。

在《我们与恶的距离》里,患“思觉失调症”的陈昌残忍杀害幼稚园的孩子,在刑辩律师王赦的辩护下,一心求死的陈昌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王赫也因为替罪大恶极的人辩护遭受网络暴力。

另一个“思觉失调症”患者林思聪,本来是个阳光向上的青年,却因为“思觉失调症”,险些做出伤害别人的行为。当他绝望地问,“为什么是我得这个病”时让人心理难受。险些被他袭击的精神科医生,宋乔安的妹妹宋乔平说,“可能是因为你比较勇敢”。

林思聪的“思觉失调症”,因为发现及时,得到了了专业治疗,没有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但像陈昌,还有现实中小灯泡案的行凶者,他们没有及时医治,让自己从病人变成了禽兽,用伤害别人来解脱自己。

我们都学过一个典故: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讳疾忌医,生病初期没有及时医治,结果病入膏肓连神医也无计可施。蔡桓公因为这个典故成了负面教材,但事实上,蔡桓公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普通人。

小问题出现时觉得无关紧要,没必要耗费精力,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发现没有解决的能力了。教育孩子同样如此。孩子小的时候,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天真可爱的,即使孩子有些小问题,也无伤大雅,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

就像我们经常看到车厢里来回奔跑的孩子,饭店里大声嚷嚷高声喊叫的孩子,对着小狗小猫狠狠踢打的孩子。如果有人指责孩子的行为,马上就会有充满爱心的声音告诉你,他们只是孩子,吵闹爱玩是他们的本性,你怎么能跟孩子计较呢?

孩子可以享有孩子的特权,比如过儿童节,买半价票,吃美味零食,但孩子能自动切换成知书达理的大人模式吗?显然不能,小时候飞扬跋扈,长大了很难彬彬有礼。

面对无理取闹倚老卖老的老人,人们会说, “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那你有没有想过,坏人是怎么来的?坏人不是基因突变,不是飞来横祸,坏孩子长大了,就变成了坏人。

什么样的孩子是坏孩子?坏事做多就成坏孩子了。判断孩子做的事情是好是坏,可以把眼前的2岁孩子当成是20岁,30岁的成年人,看他的行为你能不能接受。

比如,孩子对着小狗小猫踢打,对孩子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游戏,在大人眼里,也是弱小的孩子在跟弱小的猫猫狗狗玩,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换个场景,一个20岁的成年人对着猫猫狗狗踢打,你还能觉得是正常的吗?

孩子的是非观不是突然形成的,小时候踢猫踢狗没人制止,孩子就会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儿,他做的没问题。长大后他也不会突然醒悟,孩子的是非观,都是通过一件一件小事形成的。

就像《误杀》里的素察,他不是一出生就带着“禽兽”的标签,他也不是从小就闯大祸。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试错的过程。孩子都会犯错,如果有人告诉他这样错了,他就会换个方向。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犯了错没人告诉他,他不知道自己错了,就只能沿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远到超出控制,远到无法回头。

孩子小,犯错也不会有严重的结果。有时候给孩子指正,帮孩子纠错反而会耗费更多时间,远不如漠视孩子的错来得简单。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踢球,把别人家的玻璃踢碎了。让孩子面对犯错的后果,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给人家赔礼道歉,想办法赔偿,帮人把玻璃装好,这样会耗费时间和金钱。

换个方法,忽视孩子犯的错,直接拉着孩子跑得远远的,没人知道是谁干的坏事,一走了之更潇洒。只是,这样一走,孩子也就学会了,犯了错闯了祸,遇到麻烦事,要赶紧跑,跑得越快越好。

《误杀》的最后,李维杰瞒天过海,悄无声息转移了素察的尸体,让全家人度过了劫难。这一切都被小女儿安安看在眼里。安安给了李维杰一份100分的试卷,李维杰履行承诺,给安安买口琴。但那张试卷的100分,是用70分涂改的,安安也学会了瞒天过海。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是主设计师。父母书写善良,孩子就会变得善良,父母放任孩子野蛮生长,孩子就会找不到方向。

没有人想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变成坏人,那就别偷懒别怕惹麻烦,别像蔡桓公一样讳疾忌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孩子的坏扼杀在萌芽里,告诉他是非对错,让他及时修正自己的路。别等到若干年后,面对无法管教的孩子望天长叹,为什么是我?




解析丨翻拍黑马《误杀》背后的三重隐喻,颇为用心
电影《误杀》中的两个原生家庭培养孩子的不同方式,养成了他们各不相同的性格导致行为选择的不同。 李维杰的小女儿安安瞒天过海把成绩改成100,就是带着隐喻性质的原生家庭影响的结果。 而素察出身高官家庭,从小锦衣玉食养成了他娇惯的性格,不可否认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也是电影背后可以由弗洛伊德精神分...

误杀这部影片中,有哪些令人细思恐极的细节?
《误杀》这部电影如果你有看过的话,你会知道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让人细思恐极的细节。当你看第一遍的时候,你可能还没有察觉出来,但是当你反复的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细节都是前后照应的,拍的真的是非常的好。一、李维杰的越狱跟他片尾自首的那种情节相呼应。这部电影的开头,我们就...

电影《误杀》,李维杰为何最后自首了?是因为愧疚吗?
李维杰也认识到如果这件事情就这样的结束,那么甚至在小女儿的认知里面,犯法也可以逃脱法律追究。这样的话很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辈子,所以他必须选择自首,用行动告诉自己的女儿,撒谎是不对的,杀人是违法的,这一切都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3次拜佛李维杰在电影中出现了3次拜佛的场景,第一次是说明李维杰...

《误杀》电影解析是什么?
李维杰是一位只读了小学四年级但沉迷于各种电影的父亲。为保护家人,李维杰埋尸掩盖一切证据,利用“时空剪辑”的蒙太奇手法,与警察斗智斗勇,展开殊死较量。2、阿玉 李维杰的妻子,美丽善良的普通女性,一个看似怯懦却蕴含无穷能量的母亲。平常很默默无闻,对孩子关怀有加。但是到了一个极端的情况下,她会...

《误杀》引人深思,比起推理和悬疑更认为这是一部教育片,你觉得怎么样...
如果每个父母从小把孩子品德都教育良好,有爱心懂感恩,有正确的三观,世间也许会少很多学生死亡事件。虽然电影以父母不能忍受女儿被欺辱引起的正当防卫犯罪,换句话说女孩为何能被欺辱?当然还是离不开教育与思想问题。家长再呵护也要让孩子们提前有保护自己的意识。紧凑情节《误杀》具悬疑特点的紧凑情节成为...

电影《误杀》中男主为什么要自首?
电影《误杀》中男主在故事的最后之所以会选择自首,主要是因为对素察的惭愧、发现了女儿修改了试卷分数觉得这件事给孩子起了一个错误的示范以及为了从大局出发结束暴乱等原因,具体的分析如下:1、对素察的惭愧 实际上,电影里有多个细节做了暗示,交代了促成李维杰自首的几个因素。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局长...

《误杀》2台词语录有哪些?
5、“爸爸,为什么灯下的萤火虫不亮了呀”“因为,它们的光太弱了,只有在最黑暗的时候,他们才会发光。”6、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些什么。《误杀2》中的其他台词 肖央在《误杀2》中的台词好戳心:“我们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人被你们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相信没有人会不为《...

《误杀》的最后李维杰胜利了,他为什么还要自首呢?
经历了一家人瞒天过海之后,小女儿安安学会了撒谎,也令李维杰下定决心要给女儿做个诚实的榜样。从道德层面上来说,可能是男主内疚了,毕竟杀了人,自己还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去自首了。他虽然不是个坏人,但毕竟是犯错了,误杀了别人,而且他教孩子和家人撒了谎,他的小女儿因为受他的影响学会了...

《误杀2》台词有哪些?
《误杀2》台词有:1、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2、我曾经以为我可以陪你一辈子,但你想想,谁能陪谁一辈子?3、我只有演一出戏,把自己打造成恶人,才有可能嬴。4、我们一辈子都是诚实的人,你像踢皮球一样踢我们。5、很多事情可能永远都不会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要随波逐流...

电影《误杀》解析是什么?
和原作最大的不同,就是结局李维杰选择了自首。虽然大家都希望男主一家能逃脱漩涡,但是这样的结局设置,似乎更加合理。从李维杰看到试卷后的那声冷笑中可以推断出,这个一百分,是小女儿自己涂改的。李维瞒天过海,无形之中也给孩子们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所以他才改变了心意去自首,将煞费苦心的设计...

昌江黎族自治县19172639117: 放纵孩子的习惯会有怎么样的后果? -
俞文乳酸: 溺爱孩子太娇惯孩子 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孩子被保护的太好,失去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娇惯孩子会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和人沟通和相处,爱他要很好的培养他,要知道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的

昌江黎族自治县19172639117: 《误杀》的经典台词有哪些?
俞文乳酸: 1、我没什么能耐,不能给你们更好的生活,唯一能做的,是挡在你们前边.2、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3、善良就是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看.《误杀》是由柯...

昌江黎族自治县19172639117: 放纵溺爱会导致孩子怎么样?
俞文乳酸: 放纵型溺爱会导致孩子成为他人的地狱,这一点早在幼儿园就已开始体现

昌江黎族自治县19172639117: 为什么大部分女孩失恋后都会变坏,喜欢放纵自己? -
俞文乳酸: 其实女孩这样做是因为心里气,或者是余情未了,想做一些事引起男孩的注意,而自我放纵是对这一切的失望甚至绝望的表现,也间接表现了女孩内心的脆弱.

昌江黎族自治县19172639117: 教师放纵会对其他幼儿有什么影响? -
俞文乳酸: 就是如果对他们进行放松的话可能影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对孩子对孩子的以后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第二,在教师放纵对其他幼儿的教育的话,会形成一种不好的风气,影响整个学习的状况和效果.

昌江黎族自治县19172639117: 难道放纵孩子就是爱的表现吗 -
俞文乳酸: 当然不是,可以给孩子自由选择,但是必须引导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放纵是溺爱,不可以,要在支持孩子做正确的事.

昌江黎族自治县19172639117: 女孩是如何在喜欢男孩面前表现自己的?(请女生帮忙) -
俞文乳酸: 偷看.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女生经常故意看着你,而在你发现她的目光时又收回目光,基本上可以断定她喜欢你.把你和其他男生区别对待.对你似乎更好一些,在你面前说...

昌江黎族自治县19172639117: 儿子临近高考只有两个月了突然变得放纵不愿学习了是什么原因 -
俞文乳酸: 怎么个放纵呢?我也是今年高考,你能说下他是什么状态么,我应该能比较理解.有可能是在家长面前表现不想学习.因为可能这段时间家长会过分关心,本来心情就很焦急的话会觉得更加烦躁,就会故意不听话.这是压力大的表现.压力大脾气也会不好.如果是作业都不完成的话,那就很有问题了...可能是觉得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日子又近了,就彻底放弃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