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

作者&投稿:象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七年级语文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七绝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绝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

  年代:宋 作者:赵师秀 体裁:七绝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年代:清 作者:赵翼 体裁:七绝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语文课外庄生晓梦迷蝴蝶全诗
  《锦瑟》

  作者:李商隐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 故事 ,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诗意: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赏析: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解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 典故 ,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 传说 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写出二人被迫分别之苦,与分别的恋恋不舍,作者以托王之心暗喻对面对的结局的愤恨,与此情的恋恋不舍。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唐人诗中,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 句子 。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上下册语文课外古诗

2.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十首

3.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十首

4.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词大全

5.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


《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三首古诗词有哪些?
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3、《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4、《望...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 【篇目一】《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
1.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人教版
1.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2.竹里馆 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背诵篇目
小学语文下学期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 五 年 级 1.题画竹 2.北陂杏花 3.海棠 清·郑板桥 宋·王安石 宋·苏轼 四十年来画竹枝, 一陂春水绕花身, 东风袅袅泛崇光,日间挥写夜间思。 花影妖娆各占春。 香雾空蒙月转廊。冗繁削尽留清瘦, ...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言文朗读
1. 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十首朗诵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所有古诗
《苏幕遮》范仲淹(八下课外)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八年级语文课外关于朋友送别的诗句 1、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

九下语文课后文言文古诗
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的课后古诗,文言文有哪些 《观刈麦》白居易(九上课外)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

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有哪些呢?
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八首有如下:1、绝句 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2、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北宋文学家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南通市19424368645: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是哪十首 -
俟沈右归:[答案] 课后古诗词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

南通市19424368645: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 -
俟沈右归: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南通市19424368645: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外的古诗词是哪八首? -
俟沈右归: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1,《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

南通市19424368645: 7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 -
俟沈右归: 1.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你自己抄别人的吧

南通市19424368645: 求七下课外古诗词八首 -
俟沈右归: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

南通市19424368645: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
俟沈右归: 课外古诗词背诵 1、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7383961中窥kui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解释】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

南通市1942436864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有哪些? -
俟沈右归: 陶渊明《饮酒》.王湾《次北固山下》.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李贺《雁门太守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迢迢牵牛星》.李白《渡荆门送别》.杜甫《春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辛弃疾《西江月》.

南通市19424368645: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古诗有哪些 -
俟沈右归: 1.山中杂诗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原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2.竹里馆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峨眉山月歌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

南通市19424368645: 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外24篇古诗 -
俟沈右归:[答案] 山中杂诗 (吴均) 竹里馆 (王维)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逢入京使 (岑参)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约客 (赵师秀) 论诗 (赵翼)

南通市19424368645: TZJ七年级语文(下)所有古诗 -
俟沈右归: 《山中杂诗》吴均(七下课外)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王维(七下课外)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嵋山月歌》李白(七下课外)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