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的理论

作者&投稿:钊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4.学龄期(6~ 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他提出了8个阶段,认为每一个人都经历这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人格发展都至关重要。(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2)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3)主动性对内疚(4)勤奋对自卑(5)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6)亲密对孤独(7)繁衍对停滞(8)自我整合对失望七:九型人格理论九型人格(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是婴儿时期人身上的九种气质,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它是一个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全球500强企管理阶层均有研习九型性格,并以此培训员工,建立团队,提高执行力。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戴维•丹尼尔斯(David Daniels)则发现这九种不同的气质刚好和九型人格相配。九型人格不仅仅是一种精妙的性格分析工具,更主要的是为个人修养与自我提升、历练提供深入的洞察力,与当今其它性格分类法不同,九型性格揭示了人们内在最深层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它不受表面的外在行为的变化所影响。它可以让人真正地知己知彼,可以帮助人明白自己的个性,从而完全接纳自己的短处、活出自己的长处;可以让人明白其它不同人的个性类型,从而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沟通及融洽相处,与别人建立更真挚、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

七.认知行为疗法使用的就是认知行为理论,而ABC理论是该理论中的一个核心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是通过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来达到缓解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它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结合。因为情绪问题往往最终表现为行为问题,比如:逃学,打架,暴露,强迫行为等等,所以这两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是同时解决的。

认知行为理论对这部分的解释是在认知,情绪,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者最重要的角色,认知导致情绪,情绪导致行为,行为又反过来继续影响认知,从而形成了一个三角循环,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都是被歪曲认知带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情绪,行为问题越来越严重。ABC理论最早是艾利斯(Albert Ellis)提出的,A-指的是所发生的事件,场景,人物。B-指的是人对A所产生的想法,或者人们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信念和认知。C-指的是结果,包括:情绪,行为,躯体反应等等。人们往往会忽视B,认为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良行为等都是因为A造成的。其实我们对待人或事物的看法才是导致负面情绪的真正原因。在临床上,治疗心理问题,最多使用的非药物治疗就是认知行为疗法(CBT),对于轻中度的抑郁焦虑强迫可以单独使用CBT来进行首选治疗,及时对于重度的患者,在药物稳定症状后心理治疗也是必须的辅助治疗,对于防止复发更加是优于药物治疗。

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十、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强调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优势视角超越了社会工作的传统理论模式,其关注点在于个案的优势、潜能和成绩,这一突破在社工领域具有“范式革命”的意义。它首先由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教授DennisSaleebey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提出。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反对将服务对象问题化,认为问题的标签对服务对象“具有蚕食效应,重复的次数多了之后,就改变了案主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周围人对他们的看法。长远来看,这些变化融入了个人对他们的自我认同(越来越没有自信心)”。塞勒伯明确提出:“优势视角是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一次戏剧性飞跃。优势视角取向的实践意味着:作为社工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塞勒伯认为,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发挥案主的优势方面做得不够。“优势视角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

度来看待案主、他们的环境和他们的现状,不再是鼓励地或专注地集中于问题,而把眼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苦难的荆棘之中,你能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其实这个公式很简单:动员案主的力量(天才、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这样案主将会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专业学什么
2.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学习社会工作的核心理论,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服务等,以及实践技能,包括问题解决、沟通能力、危机干预等。3.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学习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了解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以及社会政策对弱势群体的影响。4. 社会工作伦理与职业规范:学习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包括哪些?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层理论,包括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目标,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怎样理解会计管理活动论
并有不少理论工作者努力探讨会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在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阎达五教授与杨纪琬教授合作发表了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学术论文,首次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视会计为一种管理活动。后来,阎达五教授继续深入研究,并于1985年...

x理论和y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X理论和Y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60年在其所著《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提出。X理论是麦格雷戈对把人的工作动机视为获得经济报酬的“实利人”的人性假设理论的命名。他针对X理论的错误假设,提出了相反的Y理论。Y理论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与X理论相对立...

请结合马斯洛理论,谈谈为什么工作
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行到...

2018年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考点:认知行为理论的来源
二、认知行为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一,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直接影响个体的行动。第二,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即人们有时会不加思考地按照既有的模式行动.第三,根据认知的“ABC情绪理论框架”,非理性的认知会产生非理性的情绪和行为。注意:它由...

儿童社会工作基本内容
行为或学习理论对儿童社会工作的启示在于:儿童的行为是儿童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儿童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儿童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恰当的行为模式与反应模式。 (3)儿童教育学 ①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是最主要的保健因素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是最主要的激励因素 一、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满足员工基本生活需求和工作条件的要求。这些因素主要涉及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安全保障等方面。如果这些因素得不到满足,员工会感到不满意,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然而,仅仅依靠保健因素无法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

什么是条件作用理论?
1.亚当斯的平等条件理论 亚当斯的平等条件理论是指当人们在工作环境中感到公平对待时,他们会更加满意和投入工作。亚当斯认为,当个体对待不公平时,他们会感到不满和不平衡,从而导致不良的工作表现和低工作满意度。亚当斯的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对待公平的感知。他认为公平感取决于个体对比自己和他人的输入和输出...

管理学理论有哪些内容?
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其主要内容见表2-4-1。表2-4-1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内容表 古 典 管 理 理 论 理论分类 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 制定工作定额;选...

玉山县15757656836: 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著书籍) - 搜狗百科
季湛滨欣: 在信息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着三大理论流派,即以马克卢普和波拉特为代表的信息社会测度流派,以贝尔和托夫勒为代表的信息社会结构流派,以图尔纳和卡斯泰尔为代表的信息社会冲突流派

玉山县15757656836: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有哪些?
季湛滨欣: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有两方面: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玉山县15757656836: 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 -
季湛滨欣: ⑴要保持中立,不歧视,无偏见 ⑵要保密,尊重个人隐私权 ⑶要尊重个人尊严、个人价值及案主自决 ⑷要尽职,保证服务品质 ⑸要和睦相处,协调相关专业 (1)全美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所颁布之专业伦理守则16条 (2)社会工作者应遵守的12...

玉山县15757656836: 社会工作 原理 -
季湛滨欣: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考试科目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及社会学基础知识两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

玉山县15757656836: 社会工作考研的方向有哪些? -
季湛滨欣: 1.方向可以是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 2社会工作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 3.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设;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把握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理解...

玉山县15757656836: 社会工作专业到底是学什么 -
季湛滨欣: 其实社会工作是社会学下的一级学科,社会学理论也是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当然社会工作理论还包括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社会工作强调社会变革,助人自助,它是一个新行业,包括救助、犯罪矫正、戒毒扶助等,是实践行为.社会工作...

玉山县15757656836: 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季湛滨欣: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

玉山县15757656836: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季湛滨欣: 是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预防和解决部分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生活素质,实现社会和谐.

玉山县15757656836: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有哪些 -
季湛滨欣: 从专业使命看, 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 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