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史三国:火烧赤壁之战详解

作者&投稿:衡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孙刘联盟后,孙权选兵三万,与刘备合军约五万,溯江而上,与曹军对战于江面之上。

据《江表传》载,刘备知东吴不过出兵三万,恐不能破曹军, 「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换言之,赤壁之战是以东吴为主,刘备不过助攻而已。

然则此战属水陆并战,如果东吴水军不敌,刘备的二千人马恐亦无足轻重。

所以《江表传》所载,并不符合客观事实。东晋孙盛即曰,‘ 刘备雄才,处必亡之地,告急於吴,而获奔助,无缘复顾望江渚而怀后计。《江表传》之言,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 。’

史文亦有佐证……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至少在曹魏看来,赤壁之战的主要对手是刘备,而非周瑜。

首先,赤壁之战究竟因何而起?史实的真相或许会颠覆三观……

依据《吴主传》、《诸葛亮传》所述,孙刘联军的数量在 4-5万 。但曹军方面究竟有多少兵马,正史中并未给予准确数字。曹操自言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但实则绝无可能。

周瑜在《江表传》中言,“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

即曹军的北军不过15-16万,南军最多7-8万,故总兵力至多在 24万 左右。

又《刘表传》中多次提及刘表拥十万之众。后曹操南征时,被刘备分走两万,则余八万。

由此推之,周瑜之言尚符合客观事实。但南方以水战为主,不需要大量的北方士兵;且曹操的军队在进入南方后因水土不服而战力锐减,所以曹操攻占江陵后,理应是以荆州本土部队为主。

故赤壁之战,本质上是 荆州水军 与 东吴水军 之水战。

而荆南四郡,对曹操亦只是表面臣服,所以周瑜方才云,‘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换言之,曹军的水军与孙刘联军相差不大,双方兵力差距不会超过一倍,没有世人印象中的钩金舆羽、虫臂拒辙。

《贾诩传》载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 但应是曹操初入江陵之策。

曹操虽是水军不如江东,然水陆并进。以水军为辅、陆军为主之法,完全可以顺江东下。但后来却因北方士兵水土不服而导致时势偏转,曹操唯有以江陵为基,等待北方士卒水土不服之症缓解再行出兵。

反而此时是孙刘联军急于出兵,以防止曹操在江陵步步为营。

故赤壁之战,实则并非曹操主动挑衅,而是不得不出兵阻击孙刘联军, 以阻止刘备通过洞庭湖 。否则,刘备可轻易地由水路潜入荆南四郡。以刘备在荆州之人脉,会迅速于江陵后方形成威胁,与江东呈夹击之势。

而写于孙权之书信,亦只是震慑东吴,不过是缓兵之计。

至于双方选择在赤壁交战,实则是因为 赤壁正位于南郡与江夏郡的交界之处 。双方于赤壁附近应早留有伏兵,以相互防备、探查。

其次,历史上火烧赤壁是否真有其事,却是有些扑朔迷离……

《武帝纪》载,“ 曹军由于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并未提及火烧赤壁。而《先主传》中载,“ 刘备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但这里的「焚其舟船」却是在攻破曹军之后。

其目的旨在销毁曹军的水上防御力量,并非实际意义的火烧赤壁。

至于《吴主传》却是言道,“ 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即放火烧船出自曹操之手,即以金蝉脱壳阻碍追击。

三方说法虽各不相同,却并无突兀,抑或相互矛盾之处。

而 「火烧赤壁」 一说主要出自《周瑜传》、《江表传》。

参《周瑜传》所载,曹军战舰首尾相连、黄盖献计火攻诈降……,《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情节皆出于此处。但推理之下,整个过程却多有蹊跷……

其载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曹军在赤壁之战前已有疾病,符合逻辑。又袁宏《后汉纪》载:“ 十二月壬午,征前将军马腾为卫尉。是月,曹操与周瑜战于赤壁,操师大败 。”故从曹操九月入荆州,至赤壁之战,期间已是两月有余。

而水土不服绝不会相隔两月突然爆发,应是逐步恶化。

故《武帝纪》所言,‘ 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 ……’即在孙刘合军之前,曹军与刘备应有过试探性交锋。后曹军出现疫病,方才转攻为守,形成对峙之局面。

待与孙刘盟军正式交战之时,曹军已是强弩之末,故 「初一交战,公军败退」 。

又《程普传》载,‘ 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 ’;

《甘宁传》载,‘ 后随周瑜拒破曹公于乌林 ’;

《吕蒙传》载,‘ 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 ’;

《凌统传》亦载,‘ 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 ’……

又《荆州记》载,“ 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于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 。”

可见,江北即是乌林,南岸则是赤壁。

且随着考古挖掘,确实在蒲圻市赤壁山及长江对岸的乌林,发现大量东汉时期的文物,以及赤壁山下土层中的沉船遗址等。换言之,曹操 「引次江北」 ,选择隔岸对峙,未尝没有拖延之意。

又《周瑜传》载,瑜部将黄盖曰:“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 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

其一、曹军的舟舰是否 「首尾相连」 ,并无其他文献予以佐证。

假设曹操的水军尚以荆州水军为主,将船首尾相连则毫无必要。但是如果有北方士卒参杂其中,首尾相连可减小船身晃动幅度,增加接舷战战力,亦无不可。

但历史上,绝对没有 「庞统献连环之计」 ,庞统亦从未参与赤壁之战。

其二、黄盖诈降火攻之计,却是粗鄙不堪……

此时双方隔江对峙进退不得,孙刘期望趁曹操虚弱之机速战速决,而曹操则盼望北方士卒恢复健康而水陆并进。然则,却突然有东吴老将前来投奔,曹操会作何想法……

以此推之,曹操会将计就计,以拖延时间 。

首先,《吴书》中载,“ 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 ……”吴军士卒并不认识黄盖。

但黄盖作为火烧赤壁的实操者,吴军即使不识其相貌,又岂会不识其衣着装扮。除非黄盖换了衣着,且做了保密处理。换言之,黄盖诈降之事极其隐秘。

其次,以曹操而言,将黄盖留在对岸,作为奇兵岂非更有意义?

然《周瑜传》载,‘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双方不过隔江千米而已,带走如此数量的 「蒙冲斗舰」 ,又岂会使曹操不生疑心。

甚至曹军皆 「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

换言之,黄盖投降之事,在曹营已是人尽皆知。

但曹营之内又岂会没有孙刘派遣的内应、间谍。可见,《周瑜传》所述存在 逻辑矛盾 。黄盖诈降火攻,经不起推敲。甚至《三国演义》亦无法解释,故添加 「苦肉计」 以掩之。

曹军于赤壁败退后,则由陆路过华容道,回返江陵……

据《山阳公载记》曰:“ 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

即待刘备赶到放火时,曹操已先行走脱,故未有「关羽义释曹操」。

曹操回返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致后方政权不稳,故留曹仁、徐晃留守江陵,文聘驻守江夏,乐进护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而自还邺城,随身谋主亦仅有 贾诩、程昱 。

正史中,未有关 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于禁、臧霸 ,以及荀攸随军南征之记载。

而东吴方面, 太史慈 已于建安十一年(206),即赤壁之战前两年病逝,并未参加赤壁之战。

至于 「蒋干盗书」 ,以及曹操杀 蔡瑁、张允 ,亦均不见于史。

蒋干此人 「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其过江见周瑜于何时,《江表传》未作交代,反而是《资治通鉴》将此事编于建安十四年(209),即赤壁战之后,周瑜任南郡太守屯据江陵之时。

蒋干游说未成,亦向曹操称赞周瑜气度宽宏,情致高雅。非言辞所能离间,而劝曹操放弃招降之念,并非小说中的 「小丑」 形象。

而扬州刺史 刘馥 ,则病死于曹操南征之前,并无曹操 横槊赋诗 、 醉酒刺死 刘馥之事……


阿拉善盟18843535203: 简述赤壁之战 -
金仁得力: 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亲自率号称八十万人的水军沿江南下,企图消灭刘备及孙权,统一中国.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军,两军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赤壁...

阿拉善盟18843535203: 请简要概括一下赤壁之战的过程 -
金仁得力: 赤壁之战前后过程分析 《三国演义》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可谓费尽心机.对于这一场包括前后准备也只有几天的战争用了很大的篇章,但实际所发生的这些事件真的都对战争的结果有影响吗,我试着分析一下: 1.蒋干盗信,曹操错杀二将 这个...

阿拉善盟18843535203: 简述赤壁之战火烧曹营的情况 -
金仁得力: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当时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

阿拉善盟18843535203: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主要内容 -
金仁得力: 赤壁之战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

阿拉善盟18843535203: 火烧赤壁,三分天下——赤壁之战 的起因,结果
金仁得力: 侧壁之战的结果是:曹操退居北方休养生息,孙权一统吴国诸地掌握东南,刘备占荆州统巴蜀掌握西南,遂天下三分成——这也是东吴重要谋略家鲁肃的预测结果. 起因是:曹操想一统天下,改朝换代,孙刘军阀不得已形成同盟,并号天子之名昭天下,然后战争关键时刻,北方马韩起兵攻曹,曹两线作战军心不稳遂大败. 关于因火烧侧壁,操大败回,死伤百万军士——这个完全是三国演义瞎说的

阿拉善盟18843535203: 赤壁之战的简介 -
金仁得力: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阿拉善盟18843535203: 谁能介绍一下赤壁之战?
金仁得力: 赤壁之战 Chibi, Battle of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

阿拉善盟18843535203: 赤壁之战曹操数倍于孙刘联军,为何还是败了?
金仁得力: 三国时期曹操击败了袁绍,收编了他的军队,成为北方最为强大的势力,因此挥师南下,兵锋直指江东地区.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而结束,这是很多人都知...

阿拉善盟18843535203: 赤壁之战的简单介绍 -
金仁得力: 简单的说吧,东吴和刘备方派庞统给曹操献计,把船都用铁索连起来,以解决船身摇摆北方士兵水土不服问题.然后又用苦肉计“周喻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投降,在黄盖投降当天,诸葛亮又在七星坛祭得东风,然后黄盖带着满船容易着火的材料就去投降了,等曹操发操黄盖阴谋时为时已晚,曹操的船全被铁索连着,火烧起来损失惨重,从此剥弱了曹操的实力,确定了未来三国鼎立的局面.

阿拉善盟18843535203: 赤壁之战的战役结果如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金仁得力: 赤壁之战以弱胜强的原因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取得了地主价级的支持,其政权较为稳定;刘备在荆州收揽人心,网罗人材,整编军队,也得到了当地一些地主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