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治下的平民(国人)有姓吗

作者&投稿:拔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周时期的国人 庶人 平民有什么关系,是什么~

是一种等级关系。
1、庶人:周代社会的平民。后世无官爵者亦称庶人。周代是贵族为主体的社会,贵族阶级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诸贵族等级构成。
妻妾众多,子孙繁衍的贵族,按照宗法制度规定,唯嫡长子(即大宗)得继承父爵,嫡妻的余子和众妾的儿子(即小宗)则获得较低的爵位,或因无爵而沦为庶人。此外,庶人还包括具有自由身份的劳动者及免除人身依附关系的奴隶。
2、国人:西周时期,把居住在都城之内的平民叫做国人,而居住在郊外的,叫野人,但两者都不是统治阶级,这里的国人不是指农民,而是指有奴隶,平民,手工业者,小奴隶主等等一些权力较小或者没有权力的人,而不是单单的农民而已。
3、平民:本谓平善之人。后泛指普通老百姓。

扩展资料
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分给的土地,享有贵族给与的政治﹑军事权利。
如参加国人大会和国人盟会,参与军事活动,充当徒卒等。但他们往往也承担沉重的义务。如庶人当兵作战,则需负担军事装备,缴纳军赋。此外,青壮庶人还要担负一定劳役。
在一定条件下,庶人有可能转化为贵族等级成员,如以军功晋升为士﹑大夫等;其它等级或阶级的人也能转变成庶人。
周代庶人属于平民阶层,仅仅是关于庶人身分多种看法之一。由于对周代社会及有关庶人的史料有不同认识,西周封建论者认为庶人是农奴;魏晋封建论者认为西周春秋的庶人为原始社会末期农村公社成员;西周奴隶论者中,除庶人平民说外,还有庶人奴隶论。
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兴起。他们自恃清显,不仅歧视无官爵者,而且一些位卑职微的小吏或门第不显的品官,亦被其贬为“寒庶”﹑“寒素”,以及时有“士庶天隔”之说。
但当时在法律方面,并无严格区别士人与庶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如什伍相坐之法,士庶均不能免。唐以后,庶人一词使用渐少,逐渐为“民”﹑“百姓”﹑“黎庶”﹑“庶民”等所取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庶人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在古代氏族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氏”这个称号。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表明贵族身份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 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姓的产生,从史书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周语》记载“我姬民出自天鼋”。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剧》)。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由此可见,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别种类”“别婚姻”。
  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后期。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顾炎武《目知录》)此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也无贵贱之别,因而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
  唐太宗(627年)的时候,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 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因为写小说,我最近以正在确究这个问题,但研究结果是,介于当时的社会习惯,即便有姓,也没人在意,或者说没有使用,因为姓,在当时,对于平民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可以认为,当时的平民,没有姓。
因为无论西周还是东周的春秋时期,周朝基本上处于奴隶制社会,而当时的平民,虽然有别于身份更为卑微的奴隶,但当时人们彼此之间的称谓,女人称姓,男人称氏。注意,这里主要是指当时的贵族士大夫阶层,也就是说,有爵位、土地、封邑、官职的上层人士,才有氏的称谓,而女性连这都没有,只能称姓,比如周幽王的二奶褒姒,她是褒国人,姓姒,所以叫褒姒,但我并不认为她姓姒,因为她极有可能是奴隶出身,被褒国国君当礼物送人,临时起了个名而已,而奴隶的获得方法无外乎自家繁殖、战争俘虏或者购买交换,名字叫什么完全看主人的高兴,这就好比家里养了群羊,犯不着每只都起特别正规的名字吧。至于平民为什么没有姓,那是因为,当时的历史环境,贵族之间都不是太在意姓,除了防止近亲结婚以处,姓在当时,并没什么卵用,因此,普通人家就更不在意姓什么了,爱谁谁吧,只要有个名就可以了,因此,当时的文字记载里的平民,大多以职业概括,后缀一个名,比如:疱丁。疱为职业,丁为名。
补充一下,你说的周朝治下,这一时段其实正是我国历史上的巨烈变革时期,因此,周朝又分为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针对这个情况,我再补充一下,在西周时期,可以肯定,贵族无论男女,均有姓,但男性称“氏”,女性称“姓”。而当时的平民有名而无氏,“姓”应该是有的,鉴于当时代“姓”的主要作用是“别婚姻”,因此,民平当中,更为重视姓的应该是女性,而对于男性平民而言,受时代称谓的影响,姓确实无关紧要。因此,可以理解成,西周时期平民无姓。
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尤其是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随着周朝统治的崩溃,周朝“宗法制”的瓦解,奴隶制也逐渐消失了,这时,平民当中,已经出现了另一个情况,即,从前的贵族世大夫的后代,已沦为平民,这时,平民“姓”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许多平民以祖辈的“氏”为姓的情况也普极开来,就这样,平民也有了姓,或者说,平民也开始重视姓,同时,社会的称谓习惯也相应得到了改变,人们都开始以姓名相称,比如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他们都是平民,但是都有了自己的“姓”。就这样。

周公的周姓,姬发的姬姓,姜子牙的姜姓,李靖的李姓。


关于周朝的典故
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周都镐京的国人 不满厉王的暴虐措施,怨声载道。 大臣召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 不趁早改变做法,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 厉王满不在乎地说:“你不用急,我自有办法对付。” 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

请问下西周和东周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1、周公东征 周公东征是约前1045年周公旦为巩固周朝统治,平定“三监”及武庚叛乱,征服东方诸方国的战争。2、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3、共和行政(周召共和)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尤其是编年史上的一件...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他们世代垄断官职、爵禄,辅佐国君统治国家,是国人的核心。占国人大多数的下层成员属于平民(自由民),有自己的经济、职业(如务农、从事工商业),并对国家承担当兵作战的义务,他们作为国君同族成员,也都拥有干预政治的权力。遇有重大问题,国君按习惯要征询全体国人的意思。他们不仅能就重大问题发表政见...

元朝是怎么对待汉人的
南人贰焉”的原则、 限制民间保存弓矢。蒙古贵族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平民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辈分为名。元世祖和英宗时期一度任用“汉儒”,后因时局变动几经反复。 所谓“十户一把菜刀”“初夜权”等传说于正史无考。

西周和东周的关系?
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周都镐京的国人不满厉王的暴虐统治,怨声载道。周厉王为了阻止国人的议论,下了一道命令:国人不许批评朝政,一旦发现,就施以酷刑。在这样的压力下,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里议论了。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交换一下...

有关历史的~求助
公元前841年,国人冲进王宫,厉王狼狈出逃,渡过黄河,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厉王的太子静逃到召公家中,起义者包围了召公的家,要他交出太子静。召公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交给起义者杀死。参加这次起义的是以平民为主体的各阶层群众。国人暴动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残暴的厉王统治...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久?
西周厉王十分残暴,将原来国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国人利用。国人对此强烈不满,怒骂谴责,沸沸扬扬。周厉王遂命卫国神巫监视国人。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冲进王宫,厉王仓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厉王奔彘以后,朝政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史称“...

周朝政治制度概括少于500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西周灭商之后,基本上废除了商朝的奴隶占有制度,将封建领主制(农奴制)推行于全国。国王(天子)是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又是最高政治统治者。因之,《诗·小雅·北山》曰:“溥(p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 王臣。”这是当时最高原则,一切重要的政治、经济...

西周时期的等级是如何分化的?
“礼”是贵族从事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而“刑”是镇压广大奴隶和平民的,这就说明贵族与庶民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也说明了礼的适用范围。士是最低一级的贵族,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士的嫡长子仍然为士,而其他庶子则为庶人,庶人以下为贱民,礼是调节贵族之间关系的礼仪规范,所以礼不下庶人,...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久
西周厉王十分残暴,将原来国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国人利用。国人对此强烈不满,怒骂谴责,沸沸扬扬。周厉王遂命卫国神巫监视国人。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冲进王宫,厉王仓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厉王奔彘以后,朝政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史称“...

汤阴县17564802853: 西周时庶民可以有姓吗 -
道储达路: 西周时庶民是没有姓的,只有贵族才有.贵族男子称姓,女子称氏.庶民有名无氏,一般以职业概括如庖丁,弈秋等.

汤阴县17564802853: 关于中国古代周朝时期的社会和军事问题 -
道储达路: 不是一夫一妻;平民也有姓氏;周王、诸侯、大夫、士;军队由平民构成;西周初期周天子集中军权,诸侯、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等;周天子可以指挥...

汤阴县17564802853: 多多思考来囬答 -
道储达路: 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

汤阴县17564802853: 你对姓氏很有研究吗 -
道储达路: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

汤阴县17564802853: 谈姓的历史 -
道储达路: 从周朝实行分封制开始,姓氏也就开始了,这之前一直到战国,很多人都只有名,没有姓,姓是一种蒂属关系.你生活在哪个家族你就随哪个家族姓,一般女人随夫姓. 由于分封,周朝出现了100多个公侯国,这些公侯国就是当时的豪强,他们拥有很多家丁,周天子赐予功臣国号,而他们的国号就成为了他们后来的姓氏.陈国的子民姓陈,罗国的子民姓罗,由此形成了百家姓. 还有些姓氏是后来的帝王赐封的,赐封异姓或国姓.

汤阴县17564802853: 西周时期,周王以下的哪些属于平民阶级(有7个) -
道储达路: 羌、众、国人、庶民、黔首、客......

汤阴县17564802853: 西周时期“百姓”原来是贵族的代称后来分封制逐步瓦解才出现了把平民称'百姓'的!这个要怎么理解? -
道储达路:[答案] 我国奴隶社会中只有贵族有姓,因此称之为百姓.《尚书·尧典》:“平章百姓”.战国以后泛指平民.古代庶民无姓,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遂以“百姓”作贵族的通称.在商指奴隶主阶级,在周指封建领主阶级.有贵贱之分,如西周以...

汤阴县17564802853: 西周时属于平民阶层的有哪些人 -
道储达路: 西周时期平民阶级

汤阴县17564802853: 周朝的姓氏系统是怎样的 -
道储达路: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